学生的作文能力反映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作文教学必须切实提高农村小学学生作文表达能力,加强素质教育,使教学与能力成良性发展。通过工作实践,我从以下方面谈农村学生作文教学。
一、作文题材来源于生活
学生作文必须从生活着手,落到实处,所作之文应是学生所熟悉的事或物。作文话题要贴近学生生活,不能空洞,使学生有文可作。叶圣陶指出“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这就表明了写作离不开生活。新课标当中明确指出的要让学生能流畅地表达对社会生活和人生价值观的想法,文章应饱含深情蕴藏真情实感。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走入生活,引导学生挖掘生活的素材,从现象看本质,增加学生对生活的感悟和体验。
对于农村学生,如果要求他写“公交车”、“公园”、“商场”等方面的内容,显然不贴近生活,作文就会出现空洞、假话、套话,学生作文的目的只能是完成任务。久而久之就会厌恶作文,作文教学也就彻底失败。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把熟悉的,真实的东西表述出来。然后在表述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逐渐的让学生体会到在作文中抒发、释放自己的感情,学生就会慢慢地产生作文兴趣,爱上作文。
二、作文过程从说开始
很多学生作文的难点就是不知道怎么写,写些什么内容。教师应以学生熟悉的事物为切入点,首先让学生说出来,引导学生如何说的详细、生动、有条理。然后要求学生把说的东西写出来,使学生感受到作文就是写日常生活中的人或物,作文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这样不仅学生能写,而且适合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课文进行引导。看别人怎么说。比如,在人物话题作文时,可以结合课文周晔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梁晓声的《慈母情深》。体会作者是那些方面写的,然后对照自己从这些方面进行说。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更拓宽了学生说的内容范围,从而提升作文效率。同时要注重学生的真实感受和体验。采取多种教学模式来避免传统作文教学的误区。如小组交流、师生双向交流、全班故事会等形式。
三、作文引导从小事着手
学生的生活是多彩的,情感是丰富的。但学生在作文时,却不知道写些什么内容,由于阅读量低与普通话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原因。往往会出现无法开头,写出来后会担心被别人笑。教师应做好入题引导。如写事件时,可以叫学生写曾经发生的记忆深刻的事、幽默的事、好玩的事等。教师可以举例子,如学生几个人玩泥巴游戏、山坡上藏猫猫游戏、一些小小的恶作剧都可以。在学生写作中,有个学生迟迟不动笔,问其原因,不知道写什么。根据我的常识,设问他在山坡上做过哪些好玩的。最后这个学生写了在上坡上和几个同伴烧红薯的事,最终的作文内容详细,有一定感情色彩。
四、作文批改以人为本
首先一定要多一些期待,少一些批评,务求有启发性和导向性。三言两语,切中要害,指点迷津,使学生有所知,更有所悟。改笔一定要惜墨如金,多就少改,决不越俎代庖,按自己的喜好,用高雅的语言取代学生稚嫩的语言。在评语中要有分寸感,对作文中存在的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问题、毛病都应该指出来。要指出其成功的方面,让学生有成就感与自豪感,要让学生能从评语中看出、领会到老师对他的真诚的期待。从而让学生信任老师,喜欢老师的课堂,自然而然地就会喜欢上作文,写作水平就会得到提高。
其次、可以让学生自己修改,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评,取长补短,促进了相互的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每次作文练习,当学生的作文写成后,可以让学生朗读自己的初稿,边读边改,有些错别字、漏字及不通的句子,就能发现并及时纠正过来还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批改,找出不足之处,发现成功之处。
总之,农村小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不断探索,找出适合自己的,有利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方法。真正服务于作文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