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细读法在《雷雨》中的运用

2016-03-24 08:55金玲娇
课程教育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人物分析文本细读雷雨

金玲娇

【摘要】《雷雨》作为经典剧目,用文本细读法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全剧内容,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分析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心理变化及情感变化对故事发展的影响,从而理清戏剧冲突。以文本细读来抓住细节,以细节来带动文本阅读,引导学生实现文本、作家、学生、教师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实现高中语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转变。

【关键词】文本细读 《雷雨》 人物分析 戏剧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231-02

《雷雨》作为苏教版必修四的重要篇目,其所揭示的不仅是时代背景下的风云际会,表现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与矛盾,更重要的是刻画了一群生动而深刻的人物群像图,从而表现出文本的复杂性、矛盾性。用文本细读法来解读《雷雨》,关注人物形象的复杂多样,重视人物心理变化来折射人物情感,有助于引导学生更准确地理解整个剧情发展。而以细节化的个性化语言及其潜台词来揭示悲剧发展的进程,能更好诠释剧情种种巧合的必然结果。因此,运用文本细读法来解读《雷雨》,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进一步发挥自我的想象力,自觉向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转变。

一、运用文本细读法分析《雷雨》中复杂多样的人物性格,从而让学生更准确地掌握人物形象。

《雷雨》的人物性格是及其复杂多样的,连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专家如北大钱理群教授、华东师大钱谷融教授等专家都有不同的见解与看法。要让学生更全面准确把握《雷雨》中的人物形象,不仅需要学生精读全剧,更要求学生运用文本细读法来分析剧中的人物性格,从而做到更客观更准确理解人物形象。

以《雷雨》中主角之一的周朴园为例,通过文本细读我们不难发现,一方面周朴园是悲剧的始作俑者,另一方面却也是悲剧的最大受害者——两个儿子的死亡及四凤肚子里孙子的夭折、妻子蘩漪的疯掉、初恋侍萍的傻掉……家破人亡的结局,对于周朴园而言没有更坏的结局。在矛盾中,我们看到了其性格的双重性,一方面他自私、虚伪、冷酷,再次见到侍萍从美好回忆的温情到现实的变脸,其负面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另一方面,他保留着二十七年的家具及关窗习惯,侍萍相片、衣物等,又说明周朴园年轻时确实深爱过侍萍,他也过追求自由、平等的良善,对蘩漪的专制与伤害从侧面反映其对侍萍的真情。透过文本细读,学生对人物的掌握就能更全面准确,从而深入去探究戏剧。

二、运用文本细读法分析《雷雨》中人物心理变化及其情感变化,梳理剧情情节发展,分析戏剧冲突。

人物心理变化及情感变化往往反映出剧情的发展变化,运用文本细读法分析《雷雨》,就能更好地把握人物心理与情感变化,有助于引导学生自觉梳理剧情发展,分析戏剧冲突,自主探究《雷雨》悲剧的根本原因。

以苏教版教材中所选《雷雨》内容的回忆部分为例,当周朴园在回忆中自然流露说“无锡是个好地方”,就说明周朴园认为在无锡的初恋是美好的,反映出其内心是愉悦的。当侍萍讲到梅小姐“不贤慧”“不大规矩”时,周朴园却是痛苦的;而讲到大年三十夜侍萍的投河自尽,周朴园更是恐惧到“汗涔涔”的。这些心理变化,一方面将三十年前周朴园与侍萍之间的始乱终弃情感故事叙述出来,当然也反映出周朴园做贼心虚的心理。另一方面也为后面周朴园与侍萍的冲突埋下了伏笔,让学生能更好地梳理剧情发展,分析戏剧冲突。

三、运用文本细读法解读《雷雨》中个性化语言与潜台词,以细节来窥视全剧的发展,从而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剧情发展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个性化语言与潜台词,是《雷雨》艺术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作为细节之一被观众津津乐道。运用文本细读法,深入去探究个性化语言与潜台词,就能引导学生全面理解戏剧中的偶然性与必然性,从而揭示悲剧性的必然发展过程。

以苏教版教材中所选《雷雨》内容周朴园认出侍萍后,侍萍的个性化语言与潜台词为例,当侍萍说出“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后,其潜台词无疑是对当初恋爱甜言蜜语的否定,对爱情的绝望。所以,当周朴园严厉问她为何而来时,侍萍的悲愤我们就不难理解了。当周朴园讲到为她保留的习惯、家具、衣物等等时,她一声叹息般的“现在我们都是上了年纪的人,这些傻话请你不必说了”就更为后面情节发展作了铺垫——当侍萍知道四凤有了周萍的孩子后,坚决要他们离开,并且离得越远越好。对于命运的一再捉弄,作为底层人代表的侍萍以她特有的个性化语言及潜台词,写出了在旧社会的无情与无力抗争,反映出她与大海之间的两种区别,并为其最终变成傻子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通过文本细法分析人物的个性化语言与潜台词,可以折射出种种巧合背后戏剧发展的必然,从而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剧情的发展。

总之,运用文本细读法来解读《雷雨》,注重文本、作者、学生、教师之间的对话,通过层层细腻分析,不仅要把作者笔下栩栩如生而又复杂多样的人物形象刻画出来,还要以细节和关键词句来引导学生深入去分析戏剧冲突,从而窥一斑而知全豹,全面理解剧情发展种种巧合背后的必然性,进而实现高中语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1]马占权.以文本为重 加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J].吉林教育.2015(26)

[2]张红艳.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文本细读法[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3(11)

[3]宋乐利.立足文本,深入细读——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细读策略[J].课外语文(初中).2013(02)

猜你喜欢
人物分析文本细读雷雨
雷雨天
雷雨
略谈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小学语文文本细读教学研究
小说文本细读的策略
例谈高中语文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心理特征
《我的叔叔于勒》小说人物分析
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