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浙商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子集,内涵丰富又深刻,立足现实,本文提出将其有效融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分析二者融合的必要性,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贴近学生,有利于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促进高职生思想道德、职业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浙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高职 浙商文化 思想政治理论课
【课题项目】本文系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16年度(高校)研究课题“ ‘95后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开发研究——以浙江为例”的研究成果。(立项编号2016SCG022,课题项目负责人谢春梅);2015年度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教科研重点招标课题“基于企业文化育人的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项目负责人谢春梅)。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76-02
一、浙商文化融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一)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的基本分析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类型,担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重任,作为高职院校的必修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关键性作用,帮助高职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方法论;锤炼大学生的道德品质、精神形象;提高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在培养高职生成为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实效性很差,教学的实效与教育的目标、社会对高职生思想教育的期望相差甚远,由于高职院校太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大部分学生也认为只要学好专业课就能找到理想的工作,认为思想政治理论对其帮助不大,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处于不被重视状态。
高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这也决定了高职思想政治教学还有其独特的内涵,更加注重职业素质的养成,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理想、良好的职业道德、正确的职业意识、较强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能够自觉遵守职业纪律、职业法规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等等,这些都是高职思想政治教学的根本目标。《浙江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通知》(浙教工委〔2013〕14号)提出:将理论教学与省情教育相联系相融合,进一步强化德育教材体系,挖掘各种教育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把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最大任务和根本目的,只有学生综合素质提高了,全面发展了,那么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就成功了。
(二)浙商文化的内涵及其社会价值
被美誉为中国第一富商的浙商,造就了浙江经济奇迹,带动浙江社会飞速发展,浙商以独特的创业实践创造了独有的浙商文化,孕育造就了自强不息、坚忍不拔、求真务实、勇于创新、讲求合作精气神。浙商经过长期的经商实践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浙商在奋斗历程中的思想、情感、价值观、行为方式、道德规范的总和,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的丰富与发展,为浙商所创造的并且渗透在其一切行为系统里的观念体系和价值体系,表现出诚信为本、恪守信义的职业道德;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见微知著、以小搏大的务实精神;勤俭刻苦、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人和为贵、和气生财的处世态度;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责任意识。
浙商文化把中国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文化的有效结合,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其对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社会经济也起着的积极作用。浙商文化是培养高职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人格修养等优质教学资源,更是职业人全面发展的示范,诚信务实、艰苦奋斗、创新创业品质,融入教学——以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
(三)浙商文化融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实意义
1.高职思想政治课是思想道德品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让高职生在懂得学什么、学本领的基础上,以建设和谐小康社会为己任,刻苦钻研,勤奋学习,立志在职业岗位上成才。高职思政课以浙商文化精神的承继为着力点,并渗透于课程建设之中,推动和引领高职生接受、学习浙商文化,融入浙商文化的思想政治教学积极提升高职生职业意识,把学生的学习与将来为人处世、爱岗敬业、创业创新、服务社会紧密联系起来。
2.高职教育是就业教育,浙商文化资源鲜活又有思想教学价值。两者相融,适应高职教育的客观需要,有利于突出职业教育,高职思政课教学融入浙商文化精髓,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和创新创业意识。
3.浙商文化融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文化是一种软实力,浙商文化内涵之强大, 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思政课教学生动性、感染力,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4.浙商文化以多种形式融入本地区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用活用好浙商文化的典型案例,是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特色,既立足于浙江经济社会的发展,又将理论武装与省情教育联系起来,坚持“三贴近”原则,把师生熟悉的浙商文化和切身感受结合起来,对于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生动性、吸引力与说服力具有重要意义。从浙江文化特色出发,开发校本课程教学资源,凸现各学校的办学特色,发挥地方资源优势,有利于思政课课程特色的建设与形成。
二、浙商文化融入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策略
(一)浙商文化融入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契合点
“05方案”规定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两门必修课。从文字的描述到内涵的外延,浙商文化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有着内在的契合点。将浙商的职业素养、创业艰辛、成功务实和创新精神等融入教学,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职业素养和创业素养。高职院校可根据实际,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紧密联系浙商文化,教师认真研究教材,将浙商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具体章节中,以高职生切身利益和所关心问题为最佳结合点和切入点,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优化教学内容。
(二)浙商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的内容体现
1.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中渗透浙商文化敬业、诚信、友善内容;在理想与信念中将职业理想与浙商文化相融合,讲述求真务实、锐意进取;在追求人生价值学习浙商顽强毅力和百折不挠精神,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在择业、创业和就业专题模块中,重点介绍浙商创业精神,浙商“四千精神”,敢为天下先,勇于创新,抱团合作实现创业梦想;职业道德规范结合浙商的儒商之道,诚实守信、办事公道、奉献社会,以上章节融入浙商文化专题教学,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职业操守等方面的教育。
2.关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等章节中融入浙商文化专题学习,结合教学内容从不同角度对浙商文化进行解读,编写浙商文化特色教材,理解浙商文化之精神,对高职生进行思想以引导和鞭策。
(三)浙商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的教学方法创新
1.积极创新教学方法,用好浙商文化,加强教学实效性。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将浙商文化教学落到实处,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渗透浙商文化的理念,运用案例教学法,让浙商文化资源走进课堂,让学生学商,知晓浙商的从商经历、经商商道和创业精神,感受浙商文化资源的价值,思政课教师运用浙商文化资源作为教书育人的经典案例、专题讨论、成果展示、视频教学等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精神等方面的教育。
2.开展思政课教学做一体化,参观浙江著名企业,提高教学实践性。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教师有意识地将浙江知名企业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基地,学生亲身到企业,进行参观、实习、调研,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体验职业岗位、感悟人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不仅充实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还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融入浙商文化,丰富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补充形式,将浙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课,课堂仍然是主阵地,拓宽教育的途径,除了讲座报告会,开设选修课,可以吸引校外的力量走进校园,把浙商文化引入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浙商文化的传播氛围,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如建立浙商文化学生社团;组建浙商文化专题网站;开设浙商文化论坛等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濡染,在寓教于乐中接受浙商文化的教育。
三、浙商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浙商文化作为思政课的优质教学资源,对高职学生有良好的启发借鉴作用,要注意运用的原则和方法,包括浙商文化主体的选取提炼、融入契合点及融入的方式途径等问题。
浙商文化融入高职思政课,能否取得实效,关键是对浙商文化的理解:一要辩证看待浙商文化,切忌以偏概全,转变观念。二要正确对待浙商文化,扬长避短,浙商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信守承诺,为国家缴纳了税收,为社会提供了就业岗位,为消费者提供了产品和服务,为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产生很大的影响,学习浙商富而思源、富而思进,参加社会慈善事业,知恩图报,积善行德。
参考文献:
[1]章鸣剑.刍议浙商文化的内涵特征[J].商业时代,2007,(3).
[2]徐斌.浙商三十年的荣耀与反思[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9,(1).
[3]陈率.让学生学点浙商精神[J].浙商,2012,(15).
作者简介:
谢春梅(1970-),女,浙江杭州人,汉族,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