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事管理信息系统是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人事工作的效率。本文剖析了高校人事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探讨了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和建设障碍,提出了改进对策,以期加快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进程,促进人事管理朝着快速、高效、高质量方向发展。
【关键词】高校 人事管理 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053-01
高校人事管理工作包括人事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一系列管理工作。由于重视不足、投资不够等原因,许多高校无法快速高效地处理和更新人事信息。如今进入信息化与大数据时代,高校人事管理亟需建设专门的人事管理信息系统,以快速、高效、高质量地完成人事工作。
一、高校人事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
高校人事管理工作不仅面临管理信息量大、面广、更新快的挑战,而且是一项基础性、重复性、长期性并存的工作。它是高校日常工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又由于承担着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的重担,它也是一项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长期性工作。另外,目前的高校人事管理手段较单一,日常的信息检索、统计分析、报表制作等以人工处理为主,既费时又容易出错。
二、高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功能
人事管理信息系统能较好面对以上挑战,是因为它具有以下主要功能:
(一)信息存储
纸质储存占空间多、易破损、不方便携带、不便与人共享,而以信息化方式进行的储存可以保证随用随取。如高校人事档案可以电子化存储,从而便于查阅和检索。
(二)信息整合
在信息存储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可以将常用的数据进行归类、统计和规范化,可以大大减少和避免信息遗漏和差错,大幅度提升工作效率。
(三)信息转换
目前,高校人事部门对信息的处理一般应用Excel和较简单的人事数据库,校属有关单位在信息统计时标准不一致,难以实现信息共享。通过人事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信息转换,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四)信息服务
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可以进行多种报表统计和数据分析,为领导决策及校属有关单位使用信息提供翔实的统计学支持。教职工也可以通过账号登陆系统,获取自身的相关信息,核对、完善信息内容,既有利于减少人事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还有利于人事管理工作的透明化。
三、高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障碍
(一)起步晚、发展慢
受计划经济管理思想的影响,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起步较晚,只能满足一些简单的统计。此外,部门职能分工不清、沟通不畅,导致信息系统建设发展速度缓慢。
(二)观念落后、意识淡薄
受传统管理理念和思维方式影响,部分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热情不高、投入较少,一些高校在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上急功近利,制约着高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发展。
(三)信息壁垒、缺乏共享
虽然各高校基本都成立了网络中心,一些独立的应用系统也能解决部门内部的某些业务需求,由于缺少统一应用平台,信息壁垒日益严重。校属有关单位的数据资源类型各异,来源不一,导致大多数可共享的数据重复录入,没有信息共享机制。
(四)专职系统维护人员短缺
目前高校很少设置专职的信息系统管理维护人员,多以在职人员兼任系统维护人员,由于时间精力有限且不专长于管理信息系统,很难真正实现信息的高效管理、更新和维护。
四、高校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对策
(一)建设和更新人事管理信息系统
理清各职能部门权责,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借鉴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比较成熟的高校的做法,有针对性地开展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
(二)提高信息化管理观念和意识
将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列入学校的议事日程和发展规划,树立“全校人事工作是一家”的意识,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三)部门协作,统一管理
校属有关单位根据自己部门的情况,提出合理的建议和计划;然后由信息中心人员参与,加强有效的沟通,团结协作,对信息资源必须实行统一管理,打破信息壁垒,实现信息共享。
(四)培训、聘用信息化管理人员
加强人事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帮助他们迅速掌握现代信息管理理论和信息管理技术。有条件的高校应配备专人维护系统。同时要求管理人员思想素质过硬,严格遵守人事信息工作的安全保密制度。
五、结语
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已初有成效,但也面临着许多障碍,需结合高校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和完善。它不是高校某一个部门的工作,而是校属有关单位通力协作、团结沟通的事情。
参考文献:
[1]杨鹤.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才智,2015(30): 319
[2]周琳.现代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探析[J].大学教育, 2015(10): 178-179
[3]黄国坤.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人事管理信息化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14):235
作者简介:
袁丽苹,重庆交通大学人事处,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