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剑
摘要:在课堂深度变革,学习方式不断改进创新的今天,寻找到适合学校实际的课堂实践话语表达方式显得至关重要。基于对当下课堂现状的理性审视,海门市东洲小学进行了文化课堂的初步探索,从情感带入、活动带入、生活带入、智慧带入、艺术带入等方面设计基本路径,由制度推动、主题带动、课程撬动、家校联动等途径推进文化课堂,评价方式重点关注学生“五种气质”的培养构建,并注重文化教师的培塑,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关键词:文化课堂;基本路径;推进策略;评价方式;文化教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2A-0091-04
文化课堂主要针对当下课堂中儿童认知世界的狭窄、心灵体验的匮乏、活动形式的单一、文化精神的沉沦等一些弊端提出的。文化课堂中的“文化”是一种精神、一种积淀、一种濡染、一种智慧。课改改到深处是课堂,而课堂走到深处是文化。文化的独特内涵与新课程改革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实现,与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一种天然的契合,文化课堂由此应运而生。
一、文化课堂的基本路径
文化课堂追求以文化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力求“五个带入”:情感带入、活动带入、生活带入、智慧带入、艺术带入,达到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
(一)情感带入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儿童是靠情绪与世界建立联系的,在学习中需要情绪的驱动、濡染、感化、浸润。教师应满怀激情进入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学习内驱力,活跃儿童情感力(指体验力、感受力、觉知力)。
(二)活动带入
学校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多样的学习活动,以技能为主的“训练”活动,小组合作为主的“探究”活动,情感陶冶为主的“体验”活动,艺术表现为主的“表演”活动,社会性互动为主的“合作”活动以及一切内隐活动等,让每一个孩子在课堂上“动眼、动耳、动手、动口、动脑”。
(三)生活带入
学校倡导一种大学科观,让教学既源于教材,又能跳出教材,联系生活。儿童在与自然、社会、信息世界的对话和沟通中,丰富感知,活跃思维,获得可持续发展。
(四)智慧带入
“授之以鱼,莫如授之以渔”。课堂中,教师通过观察、体验、联想、类比等方法教会学生智力策略,如判断、推理、概括、比较、综合等,形成直觉智慧、逻辑智慧、想象智慧和创造智慧等。
(五)艺术带入
教学不仅要有教师的教学艺术,还要有教学方式的综合与艺术化。教师用自身充满艺术的教学语言、教学仪态、教学机智,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二、文化课堂的推进策略
(一)制度推动
学校组织骨干力量研制并出台了《文化课堂建设与管理行动纲领》《文化课堂学科标准》《文化课堂实践奖励办法》等系列文件,制订了“三项制度”为文化课堂的实践保驾护航。一是组织领导制度。学校成立了由一把手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学校长和教导主任为副组长,各学科主任为主要成员,各级教育骨干为第一责任人的文化课堂领导机构。二是学习分享制度。《静悄悄的革命》《学与教的心理学》《人民教育》等成了行政会议、业务学习的重要共读内容。每周安排阅读其中的2至3节或一个专题,由电脑抽签决定三位教师讲述读后感。学校每月组织一次学科沙龙研讨,努力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让课堂发生根本性的、结构性的变化成为可能。三是行政听课制度。重点关注教师的常态课是否达到文化课堂的底线标准,行政人员听课后及时与任课教师交流并填写好记录表,然后在每周分管教学校长、教导处全体成员例会中,一起查阅行政记录单,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一一列出,如“三维目标的分解与整合”“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小组学习的有效性”“教学资源的有效选择”等,然后进行筛选、整合和引领。学校对没有达到文化课堂底线要求的教师,进行二次调研,直至达标。
(二)主题带动
如何把文化课堂的系列理念、模式、原则等真正落到实处?我们从日常的调研中提炼出一个个研究的主题,如“文化课堂中儿童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文化课堂中教学多样化学习资源的开发”“信息技术与文化课堂的整合”等,围绕一个个主题开展文献阅读、课例研究、反思写作。南通市教坛新秀江丽娟老师曾围绕“文化课堂中引导儿童自主学习的教学行为变革”这一主题,阅读了《静悄悄的革命》《儿童语言教育》《读者剧场Easy Show趣味故事篇》等书,随后,在英语学科同课异构活动中围绕这一研究主题执教了英语课外阅读课《The story of the little mole》。她引导学生从绘本美妙的图像语言中捕捉信息,体会蕴含其中的童真童趣,在情境中尝试表演故事,感受英语绘本语言独特的魅力。在此基础上,撰写了《基于儿童发展的“植入性”英语阅读教学》一文,在东洲小学教育管理集团文化英语课堂研讨中作专题发言,后发表于省级期刊。这种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推动了文化课堂的研究,使得文化课堂不断向前发展。
(三)课程撬动
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全部的课程;我们的课程,就是我们的实际生活。早在多年前,东洲小学的教师们为了改变国家课程一枝独秀和儿童精神世界单调贫乏的现状,精心设计了适合每一个儿童发展的课程:文化语文、智慧数学、文化英语、生态艺术、快乐体育、综合实践六大校本课程,追求多元整合、丰富、开放,关注课程创生的价值,通过丰富的课程形态,来培养出更多有丰富的个人情感、正确的人生态度、积极向上的价值追求的文化人而不是知识人。如今,学校的课程已长成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
在课程研发的过程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课程资源的整合开发是关键,必须由原来的单调狭隘走向丰富开放,在文化课堂研究的大背景下把“教什么”做实、做优、做精。例如:祝禧校长执教的《蝴蝶翩翩》为主题的文化语文课,借助“e学习”平台进行文化阅读和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并整合文化资源中的“相似块”,形成形式多样的综合性语文教育文化活动。《蝴蝶翩翩》涉及的文本资源有诗歌、散文、小说、童话、传说、民间故事、戏曲等。教师从基于儿童的学习实际出发整合课程资源,通过精心编制“阅读地图”,使遴选后的资源如无声的导游引领儿童进入充满挑战的阅读之旅,在自主、探究、合作中促使儿童由文学意象形成综合知识、能力与情感,以及美的精神[1]。丰富的课程资源、自主的学习方式、唯美的教学情境进一步丰富了文化课堂的样态。在这样的课堂上能分享自主探究的乐趣,发现合作学习的魅力,感受课程文化的清香,教师更多地让位给学生,学生成了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endprint
(四)家校联动
文化课堂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通过《告家长书》、家长开放日、翼校通、家长学院等平台让文化课堂的价值、理念、要领、评价等获得家长的认同和支持,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学同频共振,课堂生活与课外生活互通互融。2015年上半年,学校开展了数学学科数字化学习环境下文化课堂的研究。五(8)班作为实验班级,学生人手一台iPad。平板电脑会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家长们并不怀疑,但他们担心的是,孩子会不会沉溺于游戏,会不会导致视力下降等。针对这些疑问,学校专门召开了实验班级家长会。“我们希望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孩子们学得更有趣,更自主、更有效。”“我们制订了《iPad使用公约》,明确使用的方法和要求。”“教师不开启外网的话,学生是无法登录到外网的,更不可能玩游戏”“一般在课堂上,iPad的使用时间会控制在10分钟左右,且不是所有课程都使用iPad。”实验班的翟秀炜老师对家长们的疑惑一一进行了解答。家长们纷纷表示支持学校的这项改革,有的还帮助孩子自主熟悉iPad中安装的各种软件,同时监督好孩子在家使用iPad的情况。良好的家校互动,最终让这项“互联网+文化课堂”的改革得以顺利开展。
三、文化课堂的评价方式
文化课堂的评价重点关注学生“五种气质”的培养:即底气——课堂上底蕴丰厚,各科都有足够的阅读量和背诵量。灵气——课堂上踊跃发言、知识面广,发言面不少于80%。锐气——课堂上敢于质疑提问、勇于探究。大气——课堂上会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展示。帅气——课堂发言落落大方,声音响亮,板演工整。为了把文化课堂的理念落实到日常的每一节课上,学校制订了东洲小学“文化课堂”观察表,具体从学生表现和教师表现两个层面进行评价,学生表现关注学习状态、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展示分享、质疑反思和学习水平等六个方面,教师表现关注情感带入、活动带入、生活带入、艺术带入、智慧带入等五个方面,同时,明确“学”的用时总量少于整堂课的三分之二,则不能评为优课。文化课堂观察表引领教师把握文化课堂的基本要点,从规范走向创造。
四、文化课堂呼唤文化教师
文化教师的培养是文化课堂最重要的支撑,一切教育理念的落实、课堂方式的变革都要依靠教师。文化教师的培养针对所有的教师,主要是进行文化阅读、文化沙龙、文化讲坛、文化欣赏和文化创造。教师应是文化人,只有将教师培养成有着人文情怀的人才能实现文化课堂。不管是共读一本书,还是围绕主题进行思想碰撞;不管是在“北斗星”大讲坛上进行成果分享,还是亲临现场观摩优秀话剧、音乐会、球赛;不管是班级特色课程的开发,还是参加各级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不管是微课的制作,还是省市级课题的研究;不管是参加名师导师团、送教团还是远赴新加坡、澳大利亚、中国香港等地考察,这些独具个性的研修方式,让教师们站在文化的大背景下立体成长着,为文化课堂的营建注入了源头活水[2]。
此外,学校相继成立了九大学科工作室。各个工作室都确立了领衔人和核心团队成员,通过核心团队充分发挥他们各自在学科建设和文化课堂建设中的核心引领作用,用他们的学术才能、专业才能和管理才能,为文化课堂打造精品课例,出优质成果。青年教师曹亚男老师自2014年2月加入南通市文化语文工作室以来,在领衔人祝禧及团队成员的指导和帮助下自主研发了富有班级特色的“经典吟诵课程”和“绘本讲述课程”。曹老师带领着“大手小手班”的孩子们,从“读”到“诵”到“吟”到“唱”,体会诗词歌赋中的情味、韵味,让孩子们的身心受到艺术和经典文化的濡染。曹老师短短两年多时间执教省市级公开课十余节,成长为“亲近母语”点灯人飞翔计划导师团导师,“六和公益”组织资深培训师,入围2015年“全人教育奖”,被评为海门市教坛新秀。文化课堂的研究为教师的成长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五、文化课堂的研究成果
(一)教师层面
学校先后走出了6位特级教师,70多位县市级教育骨干,他们无一不是文化课堂的实践者。“儿童文化语文教育研究”获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首届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心理—道德教育研究”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近三年来,学校教师发表文化课堂专题论文80余篇,执教文化课堂研究课160多节。
(二)学生层面
一是实现了学习方式的变革。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被动听的教学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已经成为东小学生标志性的学习方式。课堂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实践中我们还发现,仅仅依靠在课堂上自主、合作、探究是不够的,还需要在生活中让这种学习方式得以延展和提升。唯有这样,学生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才能对人生有独特的体验和感悟,才能深刻理解生命的美丽和生活的美好。
二是提升了学生的学科素养。文化课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学生全面而具个性的发展。在文化课堂的浸润下,东小学生的阅读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运动技能和运动水平,心理素质与道德品质都有了明显提高。他们深厚的学科素养得以完美呈现:无论是顾人豪同学被评为全国十佳“读书小榜样”,还是每学期有600多篇的学生作品发表;无论是东东合唱团在省市比赛中屡屡夺冠,还是乒乓球队、羽毛球队创造海门市比赛七连冠的奇迹;无论是东东生活创意社团创编的“俄罗斯方块”登上了央视舞台,还是东东机器人社团走出了7名世界冠军、14名世界亚军等等。这些足以验证了东小学子的底气、灵气、帅气、锐气和大气。
(三)学校层面
学校承办市级以上文化课堂专题研讨活动20多次,每年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考察团30多个。文化课堂的实践已经推广到东洲小学教育管理集团各个校区,学校被评为全国新教育实验示范学校、江苏省课程改革先进学校,成为江苏省数字化学习试点学校、南通市情境教育实验学校,文化课堂成了新生活学校一张靓丽的名片。
文化学家皮尔森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文化不是一个名词,而是一个动词。”也就是说,文化是一种习得、积累的过程。文化课堂的研究亦是如此。我们期待儿童能从中获得高尚的德性、丰盈的智慧、健壮的体魄、丰富的美感、幸福的生活,让师生诗意地栖居在文化课堂上,朝向美的彼岸,浅吟轻唱,一路欢歌!
参考文献:
[1]祝禧.意象构建读出文学的真美[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155.
[2]祝禧.在新生活学校文化仪式下[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21.
责任编辑:石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