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进军
中国梦融入高校爱国教育的新途径
余进军
摘要:高校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充分认识中国所面临的生存环境,不断加强大学生爱国教育,把实现中国梦与大学生的爱国行为结合起来,培养大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社会、支持国防等观念,不断增强其社会责任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使其用实际行动报效祖国、服务社会,切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付诸实践行动。
关键词:中国梦;大学生;爱国教育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1],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中国梦的首次倡导,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和解读。此后出现了行业梦与地方梦,如强国梦、强军梦、航天梦、航母梦、广东梦、河南梦等。为了凝聚共识,团结力量,我们有必要对“中国梦”的基本内涵进行正面解读。
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又一次提到“中国梦”。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就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2]。国家富强包括国土面积、人口、自然资源、经济、科技和军事等能看到的有形实力,也包括政治、文化、价值观、制度等看不见的无形实力,如国家的凝聚力、文化影响力和吸引力等。民族振兴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相对于中华民族昔日的灿烂辉煌而言的。在5000多年历史文明中,中国对世界做出过巨大贡献,创造了“四大发明”,出现过“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繁荣盛世。如今中华民族通过和平发展,再次走在世界前列,影响着现代文明的发展。让人民生活得幸福,就是使人民活得更有尊严和幸福感。具体表现在5个方面:让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让人民生活得安心、放心、舒心,对党更有信心,不断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求,让人民享有民主、享受公正、讲究诚信、相互和谐。“中国梦”也可概括为“两个100年”,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013 年6月7日习近平在美国与奥巴马会见时说:“中国梦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2013年6月29日上午,韩国总统朴槿惠在清华大学作了“迈向新的20年中韩两国信心之旅”的演讲,强调中国梦和韩国梦是一体的,韩国和中国正朝着“国民幸福、人民幸福”这一目标迈进。她说韩国梦若能陪伴中国梦,一定能够建立新东北亚的梦想。可见国家梦大都是相通或相似的,只不过中国梦更具体、内容更丰富。从习近平2014 年12月在江苏调研时提出“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可以看出,这一思想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了战略指引。
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2010年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由于中国拥有13亿人,其人均耕地、淡水、煤炭、石油等资源相对于其他国家都很低,资源使用率不高[3],同时也面临生态环境恶化的危险,要实现中国梦面临着很大的压力。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发展低碳经济,统筹协调发展,以优化资源配置,为子孙后代的幸福着想,这样中国未来的发展才能处于良性轨道上。回顾近代以来中国所受的凌辱,昔日的中华帝国由于闭关锁国、固步自封,被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得灰飞烟灭,中华民族陷入积贫积弱的地步。发展落后、文明衰落、列强掠夺、国家处于四分五裂状态,人民饥寒交迫、任人宰割,中国梦何从谈起。为实现国家独立、人民幸福,不少仁人志士积极探索救国之路,在孙中山的领导下推翻了没落的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蒋介石政府独裁、腐败,对内盘剥人民、杀害民主人士,对外媚颜奴膝、卖国求荣。是中国共产党找到了救国真理——马克思主义,使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救人民于水火之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夙愿。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挖掘和运用中华民族5 000年的历史文化,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丰富的文化古迹、经典著作能激发大学生爱国热情。要让大学生多了解中华民族发展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使其学习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精神;了解中国人在爱国名人和民族英雄的带领下反抗外来侵略和压迫、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历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抗日和解放全中国的崇高精神和光辉事迹;了解中国在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成就,熟悉党的基本路线,使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心,进一步了解中国政治、经济、外交、社会、人口、资源以及军事建设等情况,并与西方国家进行对比,找出中国的优势和差距,增强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抵御外侮的自觉性,搞好民族团结;了解“一国两制”方针,坚决同危害国家安全、分裂祖国的言行作斗争,努力维护国家利益。中国梦是民族梦,是人民梦。国富则民强,国家强大了,国际地位随之提升,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也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中国势必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共同发展的“定海神针”,人民的幸福才有保障,人民才会对中华民族更有归属感、自豪感,才会更好地为祖国作出贡献。
(一)创设良好的“中国梦”学习氛围
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是促进大学生学习的最有效途径。为了加强高校大学生对“中国梦”的全面认识,高校图书馆可多采购一些人文社科类书籍供大学生阅读,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书,引导大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自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关克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积极反腐倡廉,凝聚了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开启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收录了习近平的讲话、谈话、演讲、问答、批示、贺信等79篇,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回答了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大学生通过阅读该书,能深刻理解习近平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同时也能理解习近平提出“中国梦”的环境和实现决心。要使其从习近平的爱国、爱民的思想中确立远大抱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不断增强自身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防止因父母的溺爱、西方思潮的影响带来的自私自利、责任感不强等不健康心理产生,在是非面前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时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增强政治意识、看齐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等。
(二)结合中国国情提高大学生爱国热情
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实现,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实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景。高校要加强我国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方面的宣传和教育,增强大学生信心。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美国霸权、恐怖威胁、国企垄断、民企融资难、个别民企垄断等因素制约着中国梦的实现,我们不应灰心。可以说世界是机中有危,而我国是危中有机,针对我国经济下滑的危险境况,我国正着手调整经济结构,尤其是“十三五”建设蓝图的落实和推进让国人对改革推进充满信心。习近平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方略更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从严治党是人心所向。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严”字当头,印证了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道理。2015年9月3日在天安门前举行的抗战胜利日阅兵,展出了红旗9防空导弹、东风5B洲际导弹、东风21D反舰导弹、东风26中远程导弹,空警2000预警机,歼11B战斗机等国之利器,振奋民心,让国人安心。随之而来的是中国军事改革,酝酿两年多的军事改革方案于2015年11月出炉。这次改革重点放在构建新的作战指挥和领导管理两大体系上,把现有军区重新调整为战区,效仿美国联合作战指挥机构,实现军政、军令分开,确保解放军能打仗、打胜仗,以实现习近平中国梦、强军梦的战略决策,有效捍卫国家主权和安全。这些内容的宣传和教育势必有效增强大学生的爱国热忱,有利于大学生践行爱国行为。
(三)以高校校园为平台,开展“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高校浓郁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文化形态相比,高校校园文化具有价值导向、情感培养、意志激励、人格塑造等功能[4]。高校通过校内外实践活动既能激发爱国热情,又能洗刷思想、净化灵魂,形成科学进步、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氛围。大学生从走进校园开始接受校园文化,就会成为一种心理定势。因此,高校要加强校园文化正确价值引导,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唤起其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努力的热情,使其自觉地将理想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激励大学生刻苦学习、追求进步,唤起大学生的成功欲,使其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个人梦想;通过开设丰富多样的课内外活动,使其在接触外部世界的过程中,逐步认同我国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如把“中国梦”的内涵和底蕴图文并茂地传到校园网、公共微信、阅报栏、宣传窗、阅览室等平台上,可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国梦,积极为实现中国梦做准备。系部要不间断地开展关于“中国梦”的征文比赛、演讲比赛、微电影创作等活动,拉近大学生与“中国梦”的距离,使“中国梦”更加具体生动,切实使“中国梦”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利用社会实践活动,指引大学生参观爱国教育基地,走进农村、基层、工厂和社区,了解国情民生,增强爱国情怀,感受“中国梦”在各行业领域所凸显的新成就。正像习近平所说:“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习近平总书记殷切期望广大青年学生认真践行“中国梦”,切实把个人理想与中国梦结合起来,以谱写绚丽的人生篇章。
参考文献:
[1]张烁.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N].人民日报,2012-11-30(1).
[2]习近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8(1).
[3]汪宗田,王雷灵茜.中国梦的内涵及其辩证特征[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4]李亮亮.“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与路径探析[J].高教学刊,2015(18).
(编辑:张齐)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999(2016)05-0098-02
作者简介:余进军(1977-),男,硕士,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商丘476100)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与教学。
收稿日期:2016-03-03
基金项目:2015年度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实现中国梦的现实路径和动力源泉研究”(SKL-2015-22)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