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藏书思想研究

2016-03-24 13:09毛玉兰
关键词:购书藏书鲁迅

毛玉兰

鲁迅藏书思想研究

毛玉兰

鲁迅先生爱书如命,是一位伟大的藏书家。他终生与书结缘,购书、抄书、赠书、补书、藏书、著书这些活动贯穿了他的一生。他的藏书活动及藏书思想既成就了他的丰功伟业,又给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鲁迅;藏书活动;藏书思想

鲁迅的一生购书、藏书,爱书如命。现存鲁迅藏书有4 000余种,约14 000册。其中:中文线装书946种,7 704册;中文平装书866种,1 112册(以文学类最多);中文报刊353种,2 069册(页);西文书778种,1 182册(包括德文、法文、英文,以德文最多);日文书995种,1 889册(是鲁迅藏书中种类最多、门类较全、版本最好的)[1]1。有人统计过,在1912年至1936年这25年里,鲁迅总共在购书方面花费了14 333.29元大洋(约合516公斤白银)[2]。鲁迅藏书量大、著作等身,但他的藏书思想却少有人论及。

一、鲁迅的藏书活动

(一)购书

鲁迅一生酷爱书籍,且不畏辛苦四处收购。根据鲁迅日记记载,他吃、穿、用极为节省,但购书却毫不吝啬,每月的收入除去基本的生活开支之外都用来买书。许寿棠曾说:“他读书的趣味很浓厚,绝不像多数人专看教科书;购书的方面也很广,每从书店归来,钱袋空空。”[3]37鲁迅的藏书绝大部分都是自己直接花钱购买的,他买的第1本书是《毛诗品物图考》,小时候还用压岁钱买过日本刻的《海仙画谱》,花200文买过1本《花镜》[4]。在南京水师学堂求学时,学校曾奖励他1枚金质奖章,而他却用之来换取书籍。在日本留学期间,他常常走访书店,只要囊中有钱,必然会购买书籍。鲁迅日记里的书账也记载得非常详细,在什么时候购买了什么书,1套几册,一年总共花费了多少钱购书都很清楚。据鲁迅日记记载,在北京工作期间琉璃厂书市是他常去的地方。从1912年5月第一次去琉璃厂书市购书到1926年8月离京,他共去琉璃厂书市487次,可以说鲁迅一生中去过的最多的地方就是北京琉璃厂书市。正是由于鲁迅一生都孜孜不倦地求购、收藏图书,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抄书

抄书是鲁迅的读书方法之一。他在三味书屋读书时就开始抄录《康熙字典》里的古文奇字,后来抄录《唐诗叩弹集》里的百花诗,如荷花、梅花、桃花等,抄完后装订成册。鲁迅曾从他堂叔周玉田处借得《唐代丛书》,抄录了里面的《茶经》《耒耜经》《五木经》《百药谱》《黑心符》。他还抄过一些动植物方面的著作,如《野菜谱》《释草小记》《释虫小记》《南方草物状》《群芳谱》等。在北京工作期间,鲁迅的抄书量是惊人的。他全抄、摘抄或补抄过的书有:《虞世南诗》1卷、《雅雨堂丛书》缺页、《谢承后汉书》6卷、《虞预晋书》基本、《云谷杂记》、《台州丛书》缺页、《易林》8卷、《石屏集》10卷、《序目》1卷、《嵇康集》10卷等[5]15。在鲁迅日记里还有一些他向别人借书的记载,如他曾向马幼渔借清代徐时栋辑录的《宋元四明六志》、向朱希祖借《类说》、向宋子佩借《三国志补注》等。对于所借书籍里面他感兴趣的内容就会抄录下来。因此可以说,抄书不仅是一种读书方法,也是鲁迅的一种藏书方法。

(三)赠书

鲁迅曾向公共图书馆和个人赠送自己的著作,如京师图书馆、通俗图书馆等都收到过他的赠书,他向贫穷的电车售票员赠书的故事世人耳熟能详。同时,他也接受别人的赠书,他的藏书中有不少书是作者的签名本。现在,受赠者和大多数作者都已成为古人。如郭沫若旅居日本时创作了《甲骨文字研究》,成书后托上海李一氓将1套2册面交鲁迅,1931年5 月14日,鲁迅在《日记》中记载:“甲骨文字研究二本李一氓赠 五月十四”。孙伏园赠鲁迅《伏园游记》,在扉页题字:“豫才先生惠存,平素我最佩服先生的思想文章……。伏园1926.11月于厦门”。唐英伟寄赠鲁迅《青年诗话》,第1期封面题字:“鲁迅先生教正青年诗社敬赠”,第2期封面题字:“鲁迅先生教正英伟敬赠”。陈望道在《关于鲁迅先生的片段回忆》中说:“一九〇二年,我翻译了《共产党宣言》,就曾寄赠给鲁迅。”当时还有很多其他作家向鲁迅赠过图书,如胡适、郁达夫、矛盾、叶绍钧、邹韬奋、巴金、丁玲等100余人签名题赠。鲁迅的藏书《外套》《陶元庆的出品》等书上均留有鲁迅怀念斯人早逝而写的寄托哀思的题记。

(四)惜书

鲁迅非常爱惜书籍,不管是自己读的书还是赠送友人的书,都是尽量先包好书皮,很多友人对此都有回忆。川岛说:“鲁迅先生每次给我们书时,总是用报纸或别的包书纸包得整整齐齐,棱棱角角的。”鲁迅读书时,如果手上有墨迹,一定要先洗了才读书,而书上偶有尘污,也要仔细擦拭。他收入不多而买书数量巨大,在买书尤其是买古籍的时候常为节省经费而购买旧书残本回来抄配、修补、装订。他有一手修补、装裱书籍的技术,甚至自备了一套修书工具,对于零散的书页,他予以装订,凡有缺文的,他进行补抄,经他修补过的书籍都完好如新。在他的日记中经常有这样的记载:“自二十七日起修缮 《埤雅》,至今日下午丁(订)毕。”“晚丁(订)《经典释文》四册,全部成。”“下午至夜,补写《雅雨堂丛书》五页”,由此看出鲁迅先生对书籍的爱护。

(五)著书

鲁迅先生著作等身,先后创作小说、回忆散文集、散文诗集约53万字;杂文集约135万字;校勘、辑录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及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的著作,已出版100余万字;译介多国近100位现代作家的作品,出版单行本33本,约310万字;记了400多万字的日记,现已出版的书信有1 400余封,90多万字[4]。

二、鲁迅的藏书思想

(一)博采众长

鲁迅兴趣广泛,文学艺术、经史子集、社会哲学、石刻拓片、汉唐画像、碑文墓志、瓦当文字、外文原著等都有所涉猎。根据日记中书账的记载,鲁迅曾购诗集、墓志、中外画册、拓片、佛经、寺碑、金石录、笔记、游记等各种人文科学类书籍,亦购动物、植物、医学、化学、地质等自然科学类著作,如《生物学讲座补编》《动物与惊异》《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等[6]。他主张“放开度量,大胆地,无畏地”“尽量地吸收”古今中外的文化知识[7],他主张即使自己不喜欢或者不赞成的书也可以拿来翻翻,比如他喜欢果戈理、契诃夫等现实主义作家和拜伦、裴多菲等浪漫主义作家,但并不只读他们的作品,而是同时搜集和阅读其他艺术流派作家的作品,以保持自己的判断力[8]。所以,鲁迅的藏书类型有中文平装书、线装书、期刊、西文书、日文书等,内容涉及文学、政治、艺术、宗教等方面,门类广泛,博采众长。

(二)藏书为用

古代藏书家在收藏时一般具有强烈的占有欲望,一味追求孤本、善本、珍本,得来之后即藏之密室,秘不示人,以遗子孙。鲁迅的藏书目的和出发点皆与此不同,他藏书是为了读书。他购买各种外国书籍,旨在“传播被虐者的苦痛的呼声和激发国人对强权者的憎恶和愤怒”,以期促进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国民劣根性的改造。鲁迅利用各种古籍编辑而成《古小说钩沉》《会稽郡故书杂集》[9];《小说旧闻钞》是他从几十部明清著作中记录而成的[10];而被蔡元培称赞为“著述最严谨”的《中国小说史略》则是他历经20年深入研究中国小说的产生、发展、变迁的结果。他还利用藏书完成了《嵇康集》《谢承后汉书》等书的校订工作[7]。由此可见,鲁迅的藏书绝不是为了附庸风雅、装点门面,更多的是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为了方便自己读书和研究,书因藏而用。

(三)新旧并存

鲁迅出生于晚清时期,思想跨越了新旧2个时代。一方面喜古书,多少有点传统文人的特征,对现实不满时则埋首古籍,进行校勘、研究工作;另一方面开阔视野,积极追寻和探索西方的先进思想,这从他的藏书中就能窥视一二。他收藏的古籍包括经部62种201册,史部248种1 827册,子部350种1 703册,集部189种1 095册,丛书98种2 883册,利用古籍进行研究成果颇丰。特别是辛亥革命后,革命果实被反动势力攫取,鲁迅对现实世界失望,于是他抄古碑、校古籍,转向研究历史、文化、宗教。在1914年的书账里,有一半是佛经。从1915年开始,他将主要精力与财力转移到收集各类碑拓上面。最高潮要算1916年,他几乎隔日就到琉璃厂的各家贴店去收购[1]433。他还酷爱文物,石刻、造像、碑文拓片等均有收藏。后期鲁迅成长为一位共产主义战士,不断寻求各种先进思想文化,汲取养分,武装自己。特别是在1928年革命阵营内部的论争中,出现的现实问题逼着鲁迅大量收集阅读革命理论著作,从中寻找答案。在当年的书账里,关于马克思主义及无产阶级革命的书籍就有60多种,如《唯物史观要约》《马克思教科书》《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都是当时收存的。所以,鲁迅的藏书里既有中国传统典籍等旧的成分,也有马克思主义著作等新的思想,具有新、旧并存的藏书特点。

(四)藏书分期

学术界比较普遍的看法是以1927年为界,把鲁迅的思想分为前、后2个时期:前期是进化论占主导地位,是革命的民主主义者;后期是阶级论主导,是一位共产主义者或曰马克思主义者。鲁迅的藏书和他的思想分期有着一定的联系。

1927年前,鲁迅对西方文学及社会科学比较感兴趣,特别是严复翻译的《天演论》中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对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他意识到一个民族要想发展就要有自立、自强的民族精神。于是,他大量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作品,不仅关注古希腊、罗马、文艺复兴、18至19世纪直至当代的文学名著,同时还热心收集和翻译弱小国家、被压迫民族的文学作品。据周作人的《瓜豆集·关于鲁迅之二》记载:那时他和鲁迅为了翻译俄国和东欧等弱小民族的文学,费尽心机四处收集,这些作品英译很少,德译较多且价廉,所以鲁迅藏书里有不少德文书籍。

后期,鲁迅成为了一位共产主义者,不断收集、翻译、介绍进步的思想文化。仅1928年的200多笔书账中就有60多种关于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文化的书籍。他十分重视了解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真相和事实,通过积极收集图书来了解真相。他的藏书《苏俄的牢狱》其材料即取自被苏俄政府流放的政治犯的书信,《拷问与虐杀:俄国史实》披露了1905年革命失败后俄国的一些情况,《结婚裁判:苏俄性生活的实况》重现了为政者是如何摆脱旧道德、建设新道德的。他还曾委托曹靖华、陈学昭、徐诗荃等朋友帮他从国外购书,利用各种方法辗转寄回国。鲁迅晚年从内山完造的书店购买了大量图书,不断学习域外新的社会科学知识。

三、鲁迅藏书的意义

(一)保护了文献资料

在保护文化资料和历史典籍方面,鲁迅一直不遗余力。1912年至1926年他在教育部任职的14年里,多次以教育部的名义征集重要文献,并收录于当时的国家图书馆,使文献资料在战乱年代得以妥善保存。他还非常注重对地方志的收集和保护,对《华阳国志》《水经注》《洛阳伽蓝记》这类书籍,他不仅反复阅读,而且竭力收购和校勘善本,并且亲自参与修志实践,对方志学进行了发展和创新,直接或间接地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11]。另外,鲁迅对金石资料的保护也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从1915年起直至暮年,鲁迅都在购买和收藏墓志、碑铭。《鲁迅日记》中随处可见他关于金石拓本的收集和整理的资料记录,除了日记中的记载之外,鲁迅与友人的书信往来中也多次提及收藏、求购金石拓本之事[12],他对中国典籍的保护和研究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继承和发展了校勘学

鲁迅一生辑佚、校勘了大批的优秀文化典籍,据专家统计达50多种[13]。特别是他辑佚《会稽郡故书杂集》,付出了极大的心血,也得到了后人的广泛认可。这部著作既是鲁迅治学的起点,又是其前期学术活动的代表性成果,不但体现了鲁迅在前期治学中的性质和特点,而且还对后来的其他一系列的学术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14]。在校勘学方面,鲁迅还从《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等大量古籍中精挑细选,抄录几千张小纸条并最终形成了 《中国小说史略》,并通过校勘改变了中国小说的无史局面。鲁迅校勘古代文献规模宏大、搜罗广泛,辑录完备,博采群书、互相补充,做了大量的拼补工作,对原著中的一些问题加了按语[15]。他的这些工作对于中国的校勘学而言,是继承,是发展,更是创新。

(三)促进了个人思想的成熟

鲁迅先生一生藏书、读书,涉猎广泛、无所不读。青年时代他感受到了西方近代思想的力量,敏锐地投身于其中,取其精华,积极阅读他认为有用的历史、政治、哲学等书籍,开阔了眼界;他对那些具有反抗性格的作家作品十分热爱,大量阅读易卜生、雪莱、托尔斯泰、果戈理、普希金等人的作品,这些阅读都对鲁迅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6]。鲁迅是读书与思考相结合的典范,正是因为博读诗书、积极思考,才使得他成为了一代思想巨人。

鲁迅先生是一位伟大的藏书家,一生都在购书、抄书、补书、藏书,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藏书思想是博采众长、藏书为用、新旧并存。他的藏书活动有明显的分期性,一方面帮助他成就了自己的事业,另一方面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家园。

[1]鲁迅研究室.鲁迅藏书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1.

[2]徐萍,龙桂柳.从鲁迅的书账说起[J].山东教育,2001(3).

[3]鲁迅纪念委员会.鲁迅先生纪念集[G].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7.

[4]梁转琴.鲁迅“书缘”考述[J].当代图书馆,2013(3).

[5]刘再复.鲁迅传[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0.

[6]周林妹.《鲁迅日记》中的书账及启示[J].语文知识,2012(3).

[7]坟·看镜有感[G]//鲁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8]曹颖群.鲁迅阅读思想简论[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9]邱永山.鲁迅与乡邦文献及乡贤故书[J].鲁迅研究月刊,1995(10).

[10]鲁迅全集:第10卷[G].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11]茆贵鸣.鲁迅与地方志.[J].东南文化,1994(5).

[12]赵成杰.鲁迅金石学研究的实践与开拓[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

[13]杨一琼.鲁迅的文献学成就初探[J].图书与情报,2004(4).

[14]李亮.鲁迅与《会稽郡故书杂集》[J].鲁迅研究月刊,2006(1).

[15]谢鸣敏.试论鲁迅对校勘学的贡献[J].新世纪图书馆,2005(2).

[16]赵卫利,郝晓蔚.读书对鲁迅思想来源的启示[J].兰台纵横,2010(13).

(编辑:文汝)

I206

A

1673-1999(2016)06-0085-03

毛玉兰(1981-),女,硕士,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安徽合肥230039)图书馆副馆长,讲师,研究方向为图书情报、古籍整理。

2016-03-22

猜你喜欢
购书藏书鲁迅
鲁迅,好可爱一爹
网上购书忘密码
谁是幸运星?
购书乐
鲁迅《自嘲》句
珍惜每一本藏书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千载藏书风 化绩于当下——《嘉兴藏书史》评鉴
别宥斋藏书题记拾遗
越鳗堂藏书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