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性公益慈善的回溯与展望

2016-03-24 06:42:30张赛玉
关键词:慈善公益发展

张赛玉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福州,350117)

中国女性公益慈善的回溯与展望

张赛玉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福州,350117)

在公益慈善发展历程中,女性从未缺位,发展女性公益慈善事业是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女性公益慈善的发展经历了以宗教驱动性与个体自发为主的古代阶段、渐显自觉的近代时期以及全民慈善的现代阶段。目前我国女性公益慈善事业虽获得稳健发展,但制约女性公益发展的因素仍有不少。从多方位透视女性公益慈善发展现状,预测女性公益慈善的未来发展走向,将大力助推全民慈善的实现进程。

女性公益慈善;历史回溯;发展现状;未来走向

一、女性公益慈善的善行理路

在中国公益慈善的演进历程中,女性一直扮演重要的角色。《周礼》提出“保息六养万民”,即慈幼、养老、赈穷、恤贫、宽疾、安富,参与公益慈善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优良传统。汉代有妇女参与公益慈善赈济的记录,宋朝有妇女民间公益慈善活动,并以涉及面极广而著称,诸如赈饥救荒、扶弱救困、赋食赠衣、助婚济丧、施医舍药、慈幼恤孤、修治堤堰、筑路铺桥、掘井架亭、兴办义学等无不见女性参与的身影。女性公益慈善有助于社会资源的良性再分配、女性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

(一)女性特质与公益慈善的耦合向度

“慈善”为何?这是探索女性公益慈善的首要问题。慈善即仁慈、善良、富有同情心之意,是人们从慈爱、慈悲和善意、善良出发,产生善事、善举等行为,是建立在仁慈和慷慨之上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心和帮扶的自觉自愿的行为,是发自内心的“善待他人、善待社会、乐善好施”的精神和理念的体现。女性的性格、身份、角色、责任等经历了一番自我发现、社会发现和社会认可的过程,根据历史实证研究表明,公益慈善恰是女性获得社会认可的最佳途径之一。

1.女性公益慈善边界锚定

“社会性别”①社会性别是以文化为基础、以符号为特征判断的性别,它表达了由语言、交流、符号和教育等文化因素构成的判断一个人性别的社会标准。(gender)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和政府使用的衡量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在中国公益慈善的发展历程中也渐显露女性公益慈善的特殊光彩。女性公益慈善意指在女性领域发生的所有带有慈善性与公益性的观念、动机与行为。从公益慈善的参与主体和发展链条的视角看,女性公益慈善指女性团体、组织、个人直接参与的公益慈善行为,帮扶对象通常为因贫困、文盲、疾病、家庭残缺、缺少发展资源及支配权和社会话语权而陷入弱势处境的群体,帮扶途径通常表现为志愿服务和捐献善款、善物等。从特征层面看,女性公益慈善是源自内心的人道主义关怀,其指向为不同层次的社会弱势群体。

社会性别强调社会与文化赋予男性气质与女性气质的种种意义[1],它是既渗透、贯彻历史却又容易被忽视的一个维度,而在公益慈善领域女性特质与社会爱心事业具有天然的契合点。公益慈善基于人道主义原则,实施主体可能是社会组织、企业或个体,主旨是对社会弱者进行帮扶。女性就如地球母亲,无私、仁慈、善良、可敬,作为满足人类所需的养育者的神圣形象[2],女性在对生命细致体贴的养育过程中,使女性更感悟生命的本质与独特,以致“女性对人的关爱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品质”。[3]女性性格中的善良、坚韧和对弱势群体易于产生同情、怜悯、爱护的情感,在社会工作和服务中细腻入微、思虑周全,使女性在慈善捐赠与公益服务过程中,慈善热情容易被激发而成为参与公益慈善的内生动力,在社会服务领域具备天然优势。

(二)女性公益慈善发展的历史回溯

我国民众自古以来就有守望相扶、助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女性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的禁锢,无权参加社会活动。但是,民间公益慈善是一个特殊的领域,女性与慈善的天然联系,使得女性参与公益慈善成为顺理成章之举并被社会所认可与讴歌。伴随社会的持续推进,女性不断突破传统角色定位,女性意识日益觉醒,女性参与公益慈善也逐步走向成熟。根据参与主体、发展规模与规范化水平,女性公益慈善大致经历三大发展阶段。

1.古代:女性公益慈善的宗教驱动性与个体自发性

远古时代的女性凭借自身的勤劳与智慧为公益慈善尽己之力,但尚未引起关注,在民间材料与官方著述中对其提及亦十分有限,但依然能找寻到其蛛丝马迹。在参与公益慈善的思想基础与行为动机上,“宗教乃慈善之母”[4],其对中外女性公益慈善都起到推动作用。自唐宋起,佛教的盛行为女性参与公益慈善活动提供了心理建设,此时西方藉由基督教向善行善理念的倡导与传播,也树立了“福报”思想。从参与公益慈善的主体上,在国内外,参与公益慈善活动的女性大都是家境较为殷实的贵族阶层妇女,颇具社会地位的女性也是参与公益慈善的活跃分子,如“贞女”“命妇”等,她们并不一定具备良好的经济条件,但却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和拥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她们的公益慈善活动通常是以个体、分散、自发的方式进行,行动大多以祈福避祸为初衷,助赈方式以单一的捐赠钱款衣物为主。

2.近代:女性公益慈善的渐趋自觉性

我国近代女性公益慈善活动有了很大改观,近代女性公益慈善兴起的主要原因有:清末明初近代社会的进步、西方思潮的涌入、女子学堂的兴起、女性意识觉醒、追求男女平等和参与社会活动的诉求大大提高。这一时期,迈出突破自发性女性慈善行为的关键一步是社会上女性参与义赈的社会角色与身份的变换[5],主要表现为:其一,在思想超前的女性行善队伍中,加入了充当劝募角色的少数群体;其二,这些少数的先知先觉者发现并开始重视女性独特的角色与力量,纵然仅局限在公益慈善领域;其三,这些先知先觉者开始在《申报》等全国性媒体上自觉为女性公益慈善行为发声,引导社会公共舆论和营造女性公益慈善氛围,为女性意识的进一步觉醒创造条件;其四,受女性解放思潮的影响,由女性个体、群体、团体或组织主导的规模大小不一的散见于各类、各领域的公益慈善活动此起彼伏。女性积极投身于社会公益慈善中,为我国近代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3.现代:女性公益慈善的全民性

层次分析法基本思想是对所研究问题建立层次分析模型,通过对建立的各级层次进行两两比较从而构造出比较判断矩阵,最终将定性问题转化为定量分析的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公益慈善事业的复兴,广大女性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扶贫助弱、环境保护、知识传播、公共福利、紧急援助、志愿服务等社会公益慈善活动,共同营造积极向善的社会风尚。各级妇联组织加强与社会各界联动,整合社会力量,深度推进一系列接地气、贴近现实需求、主题鲜明的活动载体,如:“母亲创业循环金”“母亲邮包”“守护童年·平安童行”“完美关爱基金”“母亲水窖”“母亲健康快车”“母亲小额贷款”等。伴随公民意识的日益觉醒,更多的女性(尤其精英女性)步入公益慈善行列,特别以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为临界点,中国女性的影响力在NGO(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领域得到空前发挥,以性别界定的中国最大NGO——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其亲民、特色的公益项目给当地的女性群体带来生产、生活的巨大改善。现今,各类个体群体,各级组织与部门等积极参与公益慈善,女性慈善家上榜数量逐年攀升①在2013年的胡润慈善排行榜上,女企业家比2012年增加3位,有13位上榜,中国慈善排行榜上捐赠过亿元有两位女慈善家,分别是许淑清和释妙乐。在2015中国公益慈善排行榜上,有19名女性慈善家上榜。,新媒体助力公益慈善全面开花[6],女性改变公益,技术促进公益,我国正步入全民女性公益慈善时代。

二、女性公益慈善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党与国家、社会各界及爱心人士的关心支持下,我国女性公益慈善事业获得稳健发展,取得了较大成果,但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阶段,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新形势下,仍然存在制约女性公益慈善发展的多方压力,主要表现在:

(一)女性公益慈善组织规模小,数量少,后备力量不足,可持续发展程度低

从总体上看,女性公益组织在公益事业中比重低下,目前我国女性公益组织大约占到整个公益组织的10%,只有约5万家女性公益组织活跃在全国各地。[7]其中颇具规模、有影响力的全国性女性公益组织屈指可数且增长幅度缓慢。多数由优势群体构成的专业性女性公益组织关注弱势女性的热情度不够且相关理论支持匮乏。数量可观的基层女性公益组织规模小、变数大、资源支持严重缺乏。较早投身女性公益事业的女性,经验丰富,理论支撑娴熟,但多数年事已高,后继乏人。女性公益组织专业人才匮乏,其组织与团体平均只有2-3个全职人员。其他社会组织在增强女性自主性和支配权利的能力等关键环节相对薄弱,公益项目收效不高。

(二)女性公益慈善资源来源单一,覆盖面小,项目趋同化明显

由于国民公益慈善意识有待增强、社会性别主流意识薄弱、对公益慈善组织缺乏应有的信任与支持、尚未达成社会公益慈善之共识,而致女性公益慈善项目一直有待开拓,直接导致民众参与度低。女性公益慈善捐赠资源主要来源于企业、法人、大户且资源十分有限。对各阶层女性需求的深入调研不够,有些女性公益项目“高大上”,欠“接地气”,女性公益需求细分不足,女性公益项目缺乏创新性开发,品牌趋同化倾向严重。女性公益事业虽呈现多元化态势,但仍显覆盖面不足。根据学者对上海市女性公益组织的调查发现:“服务优势群体的民间妇女组织较多,其次是服务中间群体,为弱势群体服务的项目较少。”弱势女性的主动性与活力未得到很好地显现。

(三)女性公益慈善组织作用发挥受阻,呈现发展不平衡性

固然女性公益慈善组织与团体已有所作为,但仍有很多因素制约其发挥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女性公益,个体也期待参与其中服务女性群体,但由于缺乏健全的、能将资源引入社会领域的机制与平台,导致社会领域资源的流入和扩大受阻,女性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而且政府让渡空间有限,在促进女性发展领域,政府提供的是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而女性公益组织与团体提供服务的空间十分有限。另外,由于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女性公益组织与团体的发展也随之存在巨大差异,东部地区资源过于集中,而中部和西部地区资源相对匮乏。

(四)女性公益慈善遭遇落地操作瓶颈,界别合作与媒体传播亟需加强

女性公益组织多数采取直接落实运行项目的策略,深入一线,直接一对一操作。通常先选定资助对象,而后落实资助实施验收等环节,全程操作程序繁杂、技术手段滞后、人员成本高且责任大、风险高、透明度要求高,若长期按此操作模式,众多女性公益组织必被自身拖垮而元气大伤。近年来女性公益虽逐步走向跨行业、多界别的合作,但联合面窄、数量有限、契合不足、变数较大、权力不平衡、缺乏持续性,使联合成效大打折扣。目前,在形势需要与公众要求的背景下,女性公益慈善的媒体传播相较于其他公益组织的传播效力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有:自有媒体影响力十分有限,与主流媒体合作有待深入,对新媒体应用又不够,传播内容往往以挑战社会道德和心理底线的极端个案为素材,这种女性公益传播模式颇受质疑且难以为继,传播效度不明显。

三、女性公益慈善的未来走向

建设和谐社会,女性角色占据半边天。女性发展是公益慈善发展的重要领域,女性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程度事关我国宏伟的中国梦发展大局,女性公益慈善的未来发展应从以下层面进行引导与加强。

(一)培育女性公益慈善理念,强化社会性别意识,完善女性公益慈善顶层设计

其一,要弘扬女性公益慈善文化,夯实女性公益慈善发展基础;其二,努力发展公共教化与公共抚慰,端正人类深层的公益价值取向;其三,树立女性公益慈善典型,提升女性公益慈善公众参与水平,既要强化性别社会化意识,突出女性在公益领域的特殊功能,又要积极树立女性参与公益慈善典范,激活公众参与女性公益慈善的热情;最后,要建构分性别统计机制,完善女性政策法规。把女性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加大女性政策倾斜度,继续完善公益慈善类登记注册、社会募捐和捐赠税收优惠等政策;完善反映女性现状和女性公益实践效果的监测、评估指标和分析框架与评估机制;全面回顾并梳理女性公益的调查和统计,推动数据整合工作,建立资料分享及统计调查机制等。

(二)要重视女性公益慈善传播,加强女性公益慈善跨界联动,建构长效化女性公益慈善发展机制

第一,要发挥各类媒体效应,凝聚女性公益慈善传播合力。一方面,要发挥新媒体力量,助力微女性公益慈善,要充分发挥互联网、微博、微信、手机、QQ等新媒体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互动性强的优势。既要巧用名人效应,充分利用网络精英话语权,发挥名人效应所带来的影响力,提升女性公益项目的知名度与参与度;又要借力与电商的合作,通过淘宝、天猫、支付宝、凡客等电子商务平台,达到众筹目的;另一方面,要大力发挥主流媒体对女性公益慈善的支持力度。主流媒体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重要发声体,发挥其强大的话语功能,有利于助推和奠定健康向上的社会价值取向。第二,加强女性公益跨界联动,建构长效协同机制。因此,一要激发企业参与女性公益慈善动力,扩大联动企业覆盖面;二要推动女性基金会与NGO的互信合作,建立长效策略联盟,具体为女性型基金会要向资助型、扶持型转型,以政策支持提升NGO发展能力,使其能够多渠道募集资源;第三,要不断挖掘女性公益慈善联动新伙伴,探索建立女性公益慈善金融体系;要不断推动金融资本进入女性公益慈善领域,促进金融与女性公益慈善有效衔接;还要借鉴国际经验成立女性公益慈善银行,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管体系,建构对女性公益金融的绩效评价机制。

[1]佟新.社会性别研究导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3.

[2]陈英,陈新辉.女性视界:女性主义哲学的兴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253-254.

[3]陈智慧,李莉.女性本质优势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体现[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126.

[4]Weller,张士江,等.对话宗教与慈善公益[J].世界宗教文化,2011(2):12-15.

[5]靳环宇.慈善事业与近代女性角色意识的彰显[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01-103.

[6]杨团.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14)[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248.

[7]南储鑫.促进妇女公益发展项目的全民参与——关注“妇女公益与全民参与”研讨会[N].中国妇女报,2014-11-11(B01).

C916

A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4BSH045);福建省软科学基金项目(2014R0040)

张赛玉(1981-),女,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经济福利。

猜你喜欢
慈善公益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公益
科学导报(2020年47期)2020-07-27 16:03:39
公益
科学导报(2020年42期)2020-07-27 16:02:10
公益
科学导报(2020年1期)2020-01-10 06:57:33
慈善之路
环球慈善(2019年6期)2019-09-25 09:06:46
慈善义卖
公益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慈善组织相关知识问答
大社会(2016年8期)2016-05-04 03:4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