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文化差异与英语习语翻译

2016-03-24 04:57陈静芳
长沙大学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习语文化差异

陈静芳

(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9



英汉文化差异与英语习语翻译

陈静芳

(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厦门 361009

摘要:习语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习语翻译则因其文化含量高而成为翻译的难点之一。由于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历史事件、典故和风俗习惯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中国和英国的习语之间也就具有天然的区别。在做英语习语翻译时,译者应注意中英民族文化的差异,既要照顾民族色彩,又要考虑读者的可接受程度,适当采取翻译技巧,力求传神达意,形义兼备。

关键词:习语;文化差异;习语翻译

每一种民族语言都有自己的习语,它是经过人们长期使用、千锤百炼而成的独特语言形式,也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语言形式。到底什么是习语,许多辞书和语言学家都曾经有过定义,但他们的定义不尽相同。本文以第六版的《牛津高阶英语词典》(OxfordAdvancedLearner’sDictionary)的定义作为探讨的主要依据,即:一组词的意义有别于其单个构成词的语义(a group of words whose meaning is different from the meanings of the individual words)[1],也就是说本文探讨的是“短语习语”(set phrase),既不是单词习语,也不是句子习语,而是属于狭义习语。

习语在语言上具有精辟、生动、优美、形象、通俗、寓意深刻等特点。习语如果使用得当,就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产生锦上添花的效果。习语是民族语言的精华,是在生产劳动、生活过程中产生的独特的语言形式,它隐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

一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

各民族的文化存在很大差异,各民族的习语各具风采。下面我们从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历史事件、典故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来看看英汉习语的差异。

(一)地理环境的差异

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生活、工作环境是密不可分的。英国是一个岛国,海岸线长。英国人长期在海上生活和活动,他们把许多与海上生活和活动相关的词语带到陆上,经过比喻和引申,产生了许多与海和海上生活有关的习语[2],如:go by the board (被遗忘,被忽视),take the wind out of someone’s sail(占某人的上风;先发制人),see how the land lies(摸清情况,查明底细)等。中国是一个大陆国家,汉族自古以农业为生,他们所处的环境就是山和地,所以汉语的成语有许多与土地和农业生产相关的,比如我们说“挥金如土”(spend money like water),“斩草除根”(to cut the weeds and dig up the roots),“顺藤摸瓜”(to follow the vine to get the melon)等。汉语的这些成语与农业生产活动息息相关,充分体现大陆文化,与英语习语中的海洋文化形成鲜明对照。这就是我们说的地理环境的差异产生出不同的习语。

(二) 宗教信仰的差异

宗教信仰在人类社会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位置,它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人们的精神生活和日常生活有着重要影响[3]。英民族信奉基督教,精神生活与信仰分不开,因此英语里很多习语与他们的神“上帝”(God)有关。如:for God’s sake(看在上帝份上!天哪!)God bless you(上帝保佑你),God knows(我不知道)。《圣经》是一部经典,是基督教信徒必读的教科书,书中的一些人物也常常在习语里出现,如doubting Thomas (多疑的人),make bricks without straw (做无米之炊),handwriting on the wall (凶兆),kill the fatted calf (盛情款待人))。汉族的主流宗教传统是佛教或者许许多多的土教,不管什么教,人们信奉的都是“佛”,于是我们不难在汉语看到许多与“佛”或佛教相关的成语,如:“立地成佛”、“借花献佛”、“佛口蛇心”、“拜佛烧香”、“临时抱佛脚”等等。由此可见,信仰不同的民族语言所拥有的习语也不同。如果对中西方国家的宗教文化不了解,我们就很难弄懂这些习语的确切含义。

(三)历史事件与典故的差异

英汉语言中有大量的习语来自历史事件、寓言、神话,这些习语虽然结构简单,但文化底蕴深厚,我们不能单从字面的意思去理解和翻译。如:英语习语中的drop the pilot ,原指船到泊或过了险区后就叫领航员下船,后经转义用来表示“成功后抛弃得力助手或功臣”,相当于汉语“过河拆桥”之意[4]。同属这类来自历史事件的习语如:meet one’s Waterloo (遭受惨败),指曾经不可一世的拿破仑最终在滑铁卢大败;cross the Rubicon (采取断然行动),原指凯撒带兵渡过卢比孔河作一死战。《伊索寓言》在英民族中流传甚广,英语中来自《伊索寓言》的习语很多,如:blow hot and cold(拿不定主意,反复无常),look before you leap(三思而后行),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披着羊皮的狼,伪装友善的敌人)。还有来自于民间传说和希腊罗马神话的习语,如:a skeleton in the cupboard(衣橱里的骷髅,家丑),sword of Damocles (达谟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发生的危险),Achilles’ heel(致命的弱点)。

汉语中这类习语也不少,如:东施效颦,叶公好龙,守株待兔,刻舟求剑, 嫦娥奔月,夸父追月,精卫填海等。从以上例证不难看出,各民族历史不同,发生的事件不同,由不同历史事件所产生的习语也就不同。我们只有了解这类习语的来源和文化背景知识,才能掌握其中的确切含义,并准确地表达出来。

(四)风俗习惯的差异

风俗习惯是一种社会现象,它的形成与人们所处区域的气候、地理、土壤、语言、 信仰、文化背景等息息相关[5]。汉语《礼记·曲礼上》有“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的词句,说明古人很早就懂得不同区域就有不同的风俗习惯。英汉两族人民远隔千山万水,风俗习惯存在差异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风俗习惯是在生活中产生的,也最为贴近生活,因此由风俗习惯产生的英语习语就特别具有民族特色。下面仅从饮食习俗方面的差异来看英汉习语的差异。

英国人日常生活的主要食物是面包、牛奶、黄油和奶酪,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跟这些食品有关的习语不少,如 bread and butter(生计,谋生之道),take the bread out of someone’s mouth(抢某人的饭碗),big cheese(大人物),save one’s bacon(摆脱困境)等。而中国人以米饭为主,茶水是家常饮品,相应的习语如:粗茶淡饭、家常便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茶饭无心等[6]。在汉语成语里我们几乎看不到面包、奶酪、牛油和啤酒的影子。

从上面几项的探讨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同一种事物在不同的文化里有着不同的含义,它的含义和引申意义随着人们认知的差异而产生变化。不了解这点,必然会给我们理解和翻译习语造成偏差,甚至造成错误。

二英语习语汉译的主要方法

翻译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习语翻译则因其文化含量高而成为翻译的难点之一。在翻译的过程中既要照顾双语的民族色彩,又要考虑读者的可接受程度,力求传神达意,形义兼备,最大限度地体现原文与译文在形式和内容上的统一,保证原语文化信息传递的信息度和有效度,使原语与译语真正达到语言和文化上的等值,达到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融合和沟通。下面所要探讨的翻译方法是目前翻译界普遍采用的几种主要的方法。

(一)套译法

套译法就是直接套用汉语中某些相应的现成习语。在汉语里,通常能够找到为数不多的,在形象、风格和色彩等方面都与英语习语对等的成语。这样的成语在语言意义和文化内涵上都基本等值[7];如:to fish in the troubled waters与“浑水摸鱼”,to add fuel to the fire与“火上加油”,go through fire and water与“赴汤蹈火”,new wine in old bottle与 “旧瓶装新酒、换汤不换药”, spend money like dirt 与“挥金如土”, rack one’s brain 与“绞尽脑汁”,castle in the air 与“空中楼阁”等。这样的套译很好,英语和汉语在喻体、形象和喻义都基本上达到一致。但必须指出的是,能够在汉语里找到对等的成语来套译英语习语的情况并不多。因此,套译法虽然好,但使用范围有限。要注意的是,有些习语看起来好像很对等,其实不然,如英语习语pull someone’s leg很容易被套译为“拖某人的后腿”,其实该习语的意思是 to deceive someone jocularly, to trick someone(哄骗某人;戏弄某人)。所以在使用套译法时要注意勿被假朋友(false friend)所骗。

(二)意译法

英汉习语中有些习语所包含的信息无法直译出来,这些习语往往有着特殊的历史、经济、政治和地理内涵,找不到较适当的词语来进行对等翻译,因此只好采用意译。意译法只能保留原语的基本意思,却无法保留其文化信息或比喻形象。如英语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如按字面汉译为“在罗马,像罗马人那样做”,那我们就会有疑问,为什么只在罗马呢?所以改译为“入乡随俗”,这样较为符合汉文化的表达法,我们也就容易理解它的意思了。又如 no room to swing a cat,在汉语里没能找到可以套译的表达式,把它直译成“没空间吊猫”,国人可能不知所云,尤其是为什么一定是吊猫,吊狗呢?因此只好意译为“地方狭小”。这样的翻译是不得已而为之,它损失了古时英国把猫吊在某处作为活靶训练射箭的文化特色。

意译往往会损失原语的一些文化背景信息,很难使习语翻译在语义和内涵达到等值,但必须承认的是,意译法是习语翻译中使用最广的译法。

(三)直译法

习语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它的整体意义不是其构成词的相加,而所谓直译却是把习语的构成词的字面意义直接译出来。这种方法看起来有悖于习语的性质,但是对那些文化色彩较浓、比喻形象突出的习语可以采用直译。直译得当不但把形象和意义转达了,而且让译入语的人们感到新鲜,体会洋味,又能丰富译入语的表达形式。比如 all roads lead to Rome 翻译成“条条道路通罗马”,使用惯了,也就成了耳熟能详的俗语。这些通过直译而来的并成为汉语普通表达式的习语又如: armed to teeth(武装到牙齿),to show one’s card(摊牌),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血浓于水)等。直译法是习语翻译的最佳途径,但使用直译法必须考虑译入语读者的理解能力和联想能力,否则容易弄巧成拙,达不到传达原义的效果。

(四)直译+意译(或注释)法

许多习语含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有的具有很强的典故性,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这些习语看似结构简单,但不能简单从字面上去理解和翻译,直译不注释的话,会让读者感到困惑,如 Achille’s heel 翻译成“阿基里斯的脚后跟”,这是直译,但译语是什么意思,可能要那些对希腊神话颇有了解的人才能懂。对这类习语在直译后往往加意译,这时的意译就是该习语的语义,因此这个习语通常翻译成“阿基里斯的脚后跟;致命的弱点,要害”。又如带有浓厚典故性的习语 sword of Damocles,如果单纯翻译成“达摩克利斯之剑”,国人可能也不知所云,这时加上意译,成了“达摩克利斯之剑;临近的危险”, 它的意思就清楚了。

上面讨论的四种习语翻译法是最为普遍使用的方法,此外还有借译法、反译法等。习语翻译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它没有绝对标准。在翻译实践中不能生搬硬套某种法,除了应用恰当的方法外,也必须考虑如何反映原语的文体,尽量使原文和译文的文体一致。

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不断增多,不同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也在不断增强,一些颇具民族特色的东西越来越多地被其他民族所理解和接受,文化差异在缩小,这为习语翻译创造了有利条件。翻译英语习语既涉及到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 又涉及到两种语言的表达习惯, 准确理解习语在特定语境中的语用含义, 把握好正确的翻译方法, 是译好习语的关键。当然,在实际的翻译工作中,还应该根据上下文的关系和语言结构、文化差异等进行全面考虑,既要遵循翻译原则又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创新性,既要准确表达文意又要尽量保留其韵味,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参考文献:

[1]Thomas Hill Long.Longman dictionary of English idioms[M].London: Longman Group Limited,1979.

[2][3][4][5]骆世平.英语习语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

[6]申卫华.从英汉文化差异看英语习语的翻译[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1).

[7]王晖,李瑞敏.英汉文化差异与习语翻译[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8).

(责任编校:余中华)

On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and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Idioms

CHEN Jingfang

(Xiamen Huatian International Vocation Institute, Xiamen Fujian 361009, China)

Abstract:Idioms have rich national colour, and carry a great deal of cultural background. From the aspects of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religious belief, historical events, literary quotation,tradition, etc., there are many obvious difference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Due to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the accurat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idiom to Chinese is a difficult part in translation. Translato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English and Chinese cultural differences while doing translation of English idiom, they need both care idioms’ national features and think over the acceptance level of readers, and adopt proper translation skills to make a vivid and accurate translation.

Key Words:idiom; cultural differences; idiom translation

作者简介:陈静芳(1967— ),女,福建浦城人,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收稿日期:2015-11-20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681(2016)01-0123-03

猜你喜欢
习语文化差异
习语金句
习语金句
从中日民间故事窥探中日文化差异
文化差异对初入国际市场的法国中小企业影响分析
从《楚汉骄雄》和《勇敢的心》看中西悲剧英雄形象异同
浅析中西方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的影响
对外汉语教材出版的文化差异冲突与融通策略
实用习语 话“鸟”
话“鸟”
习语自有W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