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散曲中的酒文化

2016-03-24 04:57杨中正
长沙大学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酒文化元代

杨中正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元散曲中的酒文化

杨中正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摘要:元人豪爽好饮,酒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元代多族融合的文化中酒香四溢,以酒为题材的散曲也便丰富多彩。从《全元散曲》中有关酒的描写可看出,元代酒业发展迅速,酒的种类繁多,盛酒器具多样,酒散曲创作的原因各异。研究元代酒与散曲的外延与内涵,可窥探元散曲家们的创作心理及人生态度。

关键词:元代;元散曲;酒;酒文化

我国自古以来便有“诗酒相生”的文化特性,可见诗与酒的关系密不可分。元代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促使元代文人与酒的亲密程度与历朝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散曲作为有元一代之文学体征,以广义上的诗歌形式再一次与酒这一物质相遇,表现出深广的意义。本文欲借《全元散曲》中有关酒的描写,探析元代酒文化以及元代社会情貌。

一元代酒业发展概况

(一)酒肆数量增多

元代酿酒已相当普遍。具初步统计,全国除两都腹地以外,还有浙江行省、河南行省、江西行省、湖广行省、云南行省、四川行省、陕西行省、甘肃行省、辽阳行省、岭北行省等十个主要酒业生产与管理的中心,可谓酒肆遍地开花。其中以江浙行省为首。遂此处仅以江浙行省为例,以观元代酿酒之广泛。

地处东南沿海的江浙行省自古便是鱼米之乡,是元政府农业赋税倚仗之宝地。农业发达促进酒业发展,富甲天下,使得酒业赋税也远超全国。遂元代文人笔下的江南也多与酒有关。如张养浩《[双调]·咏江南》:“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1]江浙行省所辖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产酒量亦甚是巨大。据《元史》记载,大德十一年(1307年),江浙闹饥荒,中书省奏禀:“杭州一郡,岁以酒糜米麦二十八万石。”[2]每到秋季,麦谷新收,美酒初酿,酒价亦跌落,各酒肆宾客满门,生意兴隆。西湖圣地遇美酒佳人,令文人骚客流连不已。正像杨朝英在《[双调]水仙子·自足》中所言:“对酒看花笑,无钱当剑沽,醉倒在西湖。”[3]

(二)饮酒人群扩大

元人喜好喝酒,上自达官显贵,下迄百姓黎民,无不表现出对酒的钟爱。因而酒的消费者日趋丰富多样,这在元散曲中得以体现。元散曲中以春宴、饮兴等为题材的作品很多,即便以渔父、归隐等为题材者,也是酒香四溢。如孛罗御史《一枝花·辞官》中“拼着老瓦盆边醉后扶,一任他风落了乌纱”[4],语言虽露粗野,但可见官吏对酒的喜爱,为了酒,他们竟可以弃乌纱于不顾。又如乔占《[中吕]满庭芳·渔父词》:“扁舟棹短。名休挂齿,身不属官。船头酒醒妻儿唤,笑语团圆。”[5]这是散曲家笔下理想的渔家乐生活场景。再如关汉卿的《[南吕]四块玉·闲适》:“旧酒投,新醅泼,老瓦盆边笑呵呵,共山僧野叟闲吟和。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闲快活!”[6]语言明白通俗,而田农舍叟的酒杯中早已散发浓浓的乡土气息。由此可见,在元代酒的消费人群里,不分男女,不论贵贱,阶层广泛。

二元代酒的分类和盛酒器具

(一)酒的分类

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元代酿酒工艺方式的多样化使制酒材料更加广泛,因此元代酒类品种众多。元散曲中对酒的品种分类可从一个侧面体现出元代酿酒技术的高超水平。

1.按酿制方法分类

(1)发酵酒。发酵酒是以粮食、水果和乳制品为原料,经发酵等工艺酿制而成。元散曲中对发酵酒的描写多集中于水果酿制的葡萄酒。如张可久在《山羊坡·春日》中写到:“芙蓉春帐,葡萄新酿,一声金缕樽前唱。”[7]又如杜仁杰在《集贤宾北·七夕》中写到:“新摘的葡萄紫,旋剥的鸡头美,珍珠般嫩实。”[8]

(2)蒸馏酒。蒸馏酒又称白酒或烧酒,是酒精浓度高于发酵酒的烈性酒,原料一般是富含糖分的淀粉等物质。元代的白酒在散曲中也有记载,如曾瑞在《[南吕]四块玉·述怀》中写到:“白酒篘,黄柑扭,樽俎临溪枕清流。醉时歌罢黄花嗅。香已残,蝶也愁,饮甚酒!”[9]又如杜仁杰在《离亭宴带歇指煞》中写到:“云林杜曲,种青门数亩邵平瓜,酿白酒五斗刘伶醁,赏黄花三径渊明菊。”[10]

(3)配制酒。配制酒是在发酵、蒸馏等工艺基础之上,加入动物、植物等材质加工而成的酒。马祖常在《端午效六朝体》中所提“蒲酒”,即菖蒲酒,便是一种配制酒。菖蒲酒在元散曲中也有记述,如无名氏《[中吕]迎仙客·十二月》中写到:“五月结艾人,赏蕤宾,菖蒲酒香开玉樽。”[11]

2.按酿制原料分类

(1)粮食酒。粮食是最古老的酿酒原料。元代酿酒采用粮食作为原料的情况很普遍,最常用的谷物是小麦、糯米等。散曲中有相关描写,如曾瑞的《端正好·自序》中写到:“就着老瓦盆,浮香糯,直吃的彻。”[12]又如曹德的《[双调]沈醉东风·村居》:“江糯吹香满穗秋,又打够重阳酿酒。”[13]

(2)果酒

除用粮食酿酒以外,元代人民还用水果酿酒,最为常见的是以葡萄酒作为原料。元散曲中有关葡萄酒的描述有很多,上节中已有论述,此处不再赘述。

(3)植物酒

自古便有花草制酒的做法,元代人民继承了这一传统。如胡低通《[中吕]阳春曲·春景》:“洛阳花酒一时别,春去也,闲煞旧蜂蝶。”[14]。文人笔下的蒲酒便是用一种植物酿制而成的酒,如唐殷尧藩《端午日》诗曰:“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这在元散曲中亦有记述,如《全元散曲》中无名氏《[中吕]迎仙客·五月》:“结艾人,赏蕤宾,菖蒲酒香开玉樽。彩丝缠,角粽新。楚些招魂,细写怀沙恨。”[15]

(二)盛酒器具

杜金鹏在《中国古代酒具》[16]中将元代盛酒器具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金银器具

元散曲中屡见不鲜的金银材质的盛酒器有金卮、金钟、金瓯、金樽、银笺等,洋溢着富贵气息。如周德清《[双调]蟾宫曲·送客之武昌》:“折垂杨都是残枝,诗满银笺,酒劝金卮。自在庐山,君游鄂渚,两地相思。”[17]又如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服老》:“伴的是玉天仙,携玉手并玉肩同登玉楼;伴的是金钗客,歌金缕捧金樽满泛金瓯。”[18]

2.玉质器具

玉杯、玉觞、玉盏等玉质盛酒器最能体现高贵文雅之气。元散曲中对玉质酒杯的描写亦不乏陈可。如无名氏《[仙吕]点绛唇·赏花时》:“民暂选一片白雪满地堆,运二气相交饮玉杯。三田内温习,四相和合体,五明宫守真实。”[19]又如徐琰《[双调]沉醉东风·赠歌者吹箫》:“樽席上玉盏金瓯,封却公男伯子侯。”[20]此句中既有金瓯,又有玉盏,可谓富贵之极,繁华之盛。

3.陶瓦器具

除金银玉器等上层社会所用的盛酒器具外,元代下层百姓则更多使用陶瓷瓦罐之类酒器。如汪元亨《沉醉东风·归田》中有:“老瓦盆边醉几场,不撞入天罗地网。”[21]曾瑞《端正好·自序》写到:“就着老瓦盆,浮香糯,直吃的彻。”[22]曲中所记盛酒器皆陶瓷瓦罐,虽露几分粗野,然极显淳朴自然。

三酒散曲创作之原因

(一)创作者自身的原因

1.人生得意需尽欢,今朝有酒今朝醉

元散曲作家感叹生命短暂,追求及时行乐。他们或醉酒高歌,吟咏山林,或酣眠不醒,不问世事,崇尚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这种及时行乐、享受人生的态度反映在散曲中便有一种只愿身安乐的倾向。如冯子振《[正宫]鹦鹉曲》二首其一:“尽人间白浪滔天,我自醉歌眠去 。”[23]又如贯云石《[双调]清江引》三首其一:“知音三五人, 痛饮何妨碍。”[24]

2.人生失意不得已,借酒浇愁愁更愁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异族统治的王朝。元代知识分子的地位和职能责任力降到历史最低点,有“九儒十丐”之说。儒士们失去进仕的机会,常怀一种力无所施、报国无门的愤懑之情。胸中郁闷无以纾解,便只得借酒来浇灌。这在元散曲中多有表现,如白朴《[中吕]阳春曲·知几》:“今朝有酒今朝醉, 且尽樽前有限杯。”[25]又如卢挚《[双调]沉醉东风·闲居》:“瓦盆边浊酒生涯, 醉里乾坤大, 任他高柳清风睡煞。”[26]其中,以马致远的《[双调]夜行船·秋思》最有代表性。该曲末尾表明了自己追求一种隔绝逍遥、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 “名利竭是非绝, 红尘不向门前惹, 绿树偏宜屋角遮, 青山正补墙头缺,竹篱茅舍。”[27]

(二)接受者席间的影响

张筱南在《元散曲风格特质及其成因研究》[28]中强调元代酒散曲多是在朋友聚会或在酒宴上完成的。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必定会受到当时同席接受者的影响。创作之初,接受者将给以暗示;创作之中,接受者将施以引导;创作之后,接受者会表达自己的欣赏和评价。这在不同程度上都会影响散曲作家的创作。简而言之,创作者与接受者存在三种关系,分述如下。

1.接受者的地位高于创作者

当散曲作家们与接受者的地位悬殊时,作家们通常会表现出一种“讨好”的心理状态,以接受者的兴趣旨意来引导自己进行创作。这类接受者多为朝廷权贵或者文坛巨匠,创作者以此求得官职或赏赞。如张可久《[双调]折桂令·酸斋学士席上》:“传酒令金杯玉笋,傲诗坛羽扇纶巾。惊起波神,唤醒梅魂,翠袖佳人,白雪阳春。”[29]称赞主人高雅的气节;又如《[南吕]金字经·梅友元帅席上》:“歌夜月琉璃酒钟,隔香风翡翠帘栊。”[30]崇拜主人富贵非凡;再如元代儒士吴仁卿在《[越调]斗鹌鹑·紫花儿序》中用“愿我皇又添一岁,丰稔年华,太平时世”[31]来歌颂当朝天子之伟绩。凡此无不展现出一种仰望与讨好的姿态。

2.接受者的地位同创作者相当

当散曲作家与接受者的身份、际遇相近时,他们的创作便会透露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知己之感,这也是创作者真正抒发内心感受的最典型情景。他们将酒与散曲结合起来,借酒浇胸中之块垒,用曲抒心中之愁思,这在元散曲中比比皆是。如马致远《[双调]拨不断》:“酒杯深,故人心,相逢且莫推辞饮。君若歌时我慢斟,屈原清死由他恁。醉和醒争甚?”[32]表达与故人的深厚情谊;又如刘时中《[双调]雁儿落带得胜令·送别》:“载酒送君行,折柳系离情。”[33]抒发对友人的惜别之感;再如马谦斋《[中吕]快活三带朝天子四边静·夏》:“渔樵闲访,先生豪放。诗狂酒狂,志不在凌烟上。”[34]虽然元代的儒士没有多少担负社会责任的机会,但他们有着自我的价值建构。当他们失去社会的认同而感到孤独时,这种相互安慰便无异于雪中送炭了。

3.接受者的身份低于创作者

酒席或聚会上还有一类相对特殊的接受者:歌妓。歌妓中文化素养较低者会让散曲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落入俗套,他们随意夸赞歌妓的美貌,近乎游戏。如杨维桢在《[中吕]普天乐》中对歌妓张氏的夸赞:“斜簪鬀髻花,紧嵌凌波袜。玉手琵琶弹初罢,怎教他流落天涯。”[35]然而面对文化素养较高的歌妓,创作者们多对她们的命运表示同情,或对她们的才情表示赞赏,如卢挚《[双调]蟾宫曲·醉赠乐府珠帘秀》:“宝髻堆云,冰弦散雨,总是才情。恰绿树南熏晚晴,险些儿羞杀啼莺。容散邮亭,楚调将成,醉梦初醒。”[36]面对如此才华与高雅气质的歌妓,连朝中权贵卢挚也难掩心中的关爱与敬重。

综上,元散曲中有关酒文化的内容丰富多彩。散曲中可见元代地大物博,民族融合的脚步加快,元政府实施了较为开放的酒业政策,元代的酒业发展极为迅猛,酿酒产量的增加、类型的多样促进了酒具工艺的发展。各类酒与酒具的消费群体不断扩大,促进了多民族、多阶层的大融合,从而构成了元代社会特有的酒文化。

注释:

[1][3][4][5][6][7][8][9][10][11][12][13][14][15][17][18][19][20][21][22][23][24][25][26][27][29][30][31][32][33][34][35][36]全元散曲[M].北京:中华书局,1964.

[2]宋濂,王袆.元史(卷22)[M].北京:中华书局,1976.

[16]杜金鹏,焦天龙,杨哲峰.中国古代酒具[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8.

[28]张筱南.元散曲风格特质及其成因研究[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4.

(责任编校:余中华)

Research on Wine Culture of Yuan-Sanqu

YANG Zhongzheng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Xuzhou Jiangsu 221116, China)

Abstract:People in Yuan dynasty like drinking, and wine has become an integral part of their life. The cultural integration in the Yuan Dynasty has a strong bouquet and the descriptions about wine in Yuan-Sanqu are also rich and colorful. From the descriptions about the wine in The Whole Yuan-Sanqu, we can see that the wine developed rapidly in Yuan Dynasty, there were a wide variety of wines and wine utensils, and reasons for creating Sanqu about wines were diversified. So we could spy Yuan-sanqu writers’ creative psychology and attitude towards life.

Key Words:Yuan Dynasty; Yuan-Sanqu; wine; wine culture

作者简介:杨中正(1990— ),男,江苏徐州人,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收稿日期:2015-11-24

中图分类号:I20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681(2016)01-0099-03

猜你喜欢
酒文化元代
浅析酒文化的人文意识因素
论中国养生文化
王绎《写像秘诀》中的肖像画技法研究
从民族文化交流视角论元代蒙古族汉文创作的产生与发展
《雪霁里的故事》
以酒道引领中国酒文化的发展
浅谈中国古代诗词中的“酒文化”
官场“酒文化”变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