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辉莉,陈颖芳,赵红,林媛珍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西南昌330006)
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尿流改道术38例综合护理干预
谢辉莉,陈颖芳,赵红,林媛珍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西南昌330006)
[摘要]目的:探讨对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尿流改道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措施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尿流改道患者76例,通过随机性方法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并发症、护理满意度以及平均住院日。结果:观察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3.2% (5/38),护理满意度为95.3%,平均住院日(11.5±1.2)d;对照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8.9% (11/38),护理满意度为85.5%,平均住院日(14.5±1.5)d。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以及平均住院日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尿流改道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减少近期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平均住院日,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尿流改道;综合护理干预
[引著格式]谢辉莉,陈颖芳,赵红,等.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尿流改道术38例综合护理干预[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6, 13(6):47~49.
膀胱肿瘤好发于男性,在男性肿瘤中居第4位,以中老年多见。膀胱肿瘤中尿路上皮性肿瘤占比达95%,其中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肿瘤、膀胱鳞癌、膀胱腺癌需要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手术治疗。膀胱切除后的输尿管皮肤造口和回肠输出道是常用的尿流改道方法。尿流改道改变了患者的排尿方式,对患者的生活和心理造成较大的影响。近年来我院开展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尿流改道手术76例,我们对不同的患者分别进行了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1对象
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尿流改道术的膀胱肿瘤患者共76例,患者尿流改道为输尿管皮肤造口或回肠输出道手术。76例患者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8例(男性34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63.5±8.5)岁,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38例(男性33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63.9±7.5)岁,接受综合护理干预。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文化程度、肿瘤分期等方面具有均衡性。
1.2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接受常规护理,包括术前常规的健康宣教和术前准备,术后常规护理包括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处理医嘱,指导患者家属以及患者本人掌握集尿袋的放置方法、术后饮食护理、各种管道护理。综合护理干预是在上述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和术后单J管的护理。
1)饮食护理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在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后,嘱咐患者进食流质食物,如果没有腹痛、腹胀等临床症状,则进食半流质饮食,再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为防止尿路感染,在患者肠道功能恢复后嘱患者多饮水,保持尿量每天达到3000mL以上。
2)术后各种管道护理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留置的各种管道包括:胃管、单J管、回肠输出道造口引流管、腹腔引流管等管道。对照组和观察组均强调各种管道护理,防止管道脱落,密切观察各种管道内的引流情况。具体包括:①胃管护理。观察胃管引流出胃液的颜色、引流量,保持胃管引流通畅。同时观察患者腹胀、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胃液出现咖啡色或者血性胃液,及时报告医生并作相应处理。待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后拔除胃管;②腹腔引流管护理。观察切口敷料,如有尿液渗湿,或者切口出血,及时发现并予以更换。观察腹腔引流管引流出液体颜色、引流量,定时挤压管道,防止管腔阻塞;③单J管和回肠输出道造口引流管护理。行回肠输出道手术者,术中常规放置单J管引流尿液,尿液经单J管直接引流出体外可减少经过回肠输出道引流出的尿液量,有利于保持切口周围干燥,防止切口感染。妥善固定单J管和回场输出道造口引流管,防止其脱落。回肠输出道造口者于术后第2天造口处接EC底盘,加强局部护理,保持局部干燥,如发现有渗漏,及时予以更换。
观察组在上述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包括两个方面:①心理护理。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尿流改道,患者尿液经过回肠输出道或者输尿管皮肤造口引流出来,与先前的经尿道排尿相比,自身形象明显改变,术前、术后多有顾虑,会产生不良的心理问题。观察组患者在术前、术后护理时鼓励患者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根据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建立治疗的信心。同时鼓励患者家属参与、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为患者提供社会支持;②单J管护理。观察组患者在上述管道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单J管护理,这是因为单J管易受到尿液结晶等影响,留置过程中可能出现管腔阻塞,影响引流,甚至导致患者感染、发热,在护理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单J管的引流情况,对单J管引流不畅者应用注射器抽吸。术后密切观察尿量,对尿量减少的患者,分析补液是否充分,或者是否存在单J管扭曲或者引流不畅,分别予以积极处理。
1.3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患者术后近期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患者38例,发生近期并发症5例,其中急性肾盂肾炎2例,切口出血1例,肠梗阻1例,肾功能不全1例,并发症发生率13.2%;对照组38例,发生近期并发症11例,其中急性肾盂肾炎5例,切口感染1例,肠梗阻1例,心肌梗死1例,肺炎1例,深静脉血栓1例,肾功能不全1例,并发症发生率28.9%。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在患者出院前统计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3%,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5.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2.3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比较
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日比较,观察组平均住院日(11.5±1.2)d,对照组(14.5±1.5)d,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日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尿流改道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的有效手段,这类手术复杂,对患者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多达50%[1]。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对于减少并发症,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尿流改道术后,患者尿液经过腹壁处输尿管皮肤造口或回肠输出道腹壁造口引流出来,患者改变了排尿方式,也改变了自身形象,心理可能受到严重影响[2]。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术前向患者交待手术方式、告知患者需要尿流改道时,部分患者会出现负面情绪,有的甚至产生放弃手术治疗的念头。因此在护理实践中,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对观察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在术前心理护理时耐心地向患者讲解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必要性,改变患者对于治疗以及预后的认知,增强其依从性,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术前准备,以良好的心态来面对手术;术后患者面对腹壁的造口,可能担心受到歧视,会有自卑、紧张等心理问题,造瘘口的长期护理对患者的心理也造成一定的困扰。在术后我们一方面加强对患者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另一方面,鼓励患者参与造口护理,学会自我护理,自我管理造瘘口,这样也增强患者对未来生活的信心。除了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我们让患者家属积极参与医护人员的治疗行动,协助更换造瘘袋,向患者家属解释患者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这些措施为患者出院后的康复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支持,也可以增加患者出院后重返社会的信心。根治性膀胱切除手术复杂,尿流改道对患者心理影响大,心理护理价值明显,与何江玲[3]的报道一致,我们也认为积极的心理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尿流改道术后易发生切口感染、切口裂开、出血、肠梗阻、急性肾盂肾炎、心肌梗死、肺炎、深静脉血栓、肾功能衰竭、尿漏、造口周围炎症、造口坏死、消化道出血等多种并发症[4],这些并发症涉及除泌尿系统外的多器官系统。患者术后并发症直接影响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增加了患者住院时间。我们在护理过程中发现术后住院期间最常见并发症是急性肾盂肾炎,患者主要表现为腰部不适、畏寒、发热,这类并发症多与单J管的堵塞、逆行感染有关。在护理实践中密切注意两侧单J管引流出的尿液颜色、引流量,如果发现有异常,予以积极的抽吸处理,经过严密观察和积极处理,观察组患者发生急性肾盂肾炎的发生率降低。比较两组患者近期并发症,观察组发生率为13.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9%。除并发症发生率之外,我们发现观察组在平均住院日、护理满意度两方面也均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对接受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尿流改道手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加强术后单J管的护理可以减少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了患者平均住院日,帮助患者尽早康复;同时也提高了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WitjesJA,CompératE,CowanNC,etal.EAUguidelinesonmuscle-invasiveandmetastaticbladdercancer:summaryofthe2013 guidelines[J].EurUrol,2014,65(4):778~792.
[2]谭美华,谭章燕,梁丽珠.膀胱癌患者行回肠膀胱与双侧输尿管皮层移植腹壁造口术后的心理状态护理及生活质量调查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15,22(2):194~196.
[3]何江玲.膀胱肿瘤尿流改道术腹壁造口患者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30):3396~3397.
[4]李再尚,周芳坚.对高龄膀胱癌患者选择根治性膀胱切除要慎重[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5,20(7):449~452.
[编辑] 何勇
[作者简介]谢辉莉(1977—),女,主管护师,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luxiongbing@yahoo.com。
[基金项目]江西省卫生计生委科技计划项目(20155303)。
[收稿日期]2015—10—26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409(2016)—06—004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