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明
小说《奥利弗·退斯特》的生态批评维度研究
方明
《奥利弗·退斯特》是19世纪英国著名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代表作之一。从生态批评视角对该作品中呈现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及精神生态进行探究,阐释与分析了当时的自然世界和人类世界的生态状况及其带给当代世界的思考,从而完善和发展了狄更斯作品的生态批评维度研究。
查尔斯·狄更斯;《奥利弗·退斯特》;生态批评
《奥利弗·退斯特》是英国著名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以主人公奥利弗艰辛而曲折的童年经历为主线,折射了维多利亚时期英国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及精神生态的缩影。从生态文学视角去探究这部作品,可以发现曾经以雾都伦敦为代表的工业发达的“日不落帝国”在急速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了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严峻问题,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生态受到了金钱、名利等因素的严重侵蚀,人们的自我精神生态也被种种欲望与信念所左右。与此同时,跟随小主人公奥利弗的脚步,还可以瞥见尚且留存的乡间美景以及正直友善的人们。一路走来,人与自然的发展、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的自我发展问题愈发凸显,何去何从已成为无法回避的重要抉择。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客观环境,人类在自然中诞生,也在自然中发展。因此,人类的所有活动会在自然界留下痕迹。只有适当把控人类生产活动的发展速度,才能达成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与共存共融。一味过度地从自然中索取必然会导致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与失衡,人类也将自食无度开发自然资源的恶果,痛失昔日田园诗般的美好环境。在《奥利弗·退斯特》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人类过度挥霍自然资源所带来的雾都黑水与闲适地享受大自然的美好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
19世纪的英国正处于工业化急速发展时期,大大小小的工厂不断地排出各种废气、废水及废料。它们弥漫在城市上空,熏黑了城市的建筑,污染了清澈的河流。在《奥利弗·退斯特》中这样描述泰晤士河的不堪景象:“两岸被煤烟黨黑了的货栈……愤怒地俯视着黑得连自己这样的庞然大物都映照不出来的水面。”[1]417而泰晤士河支流的景象亦是令人堪忧,曾经环境清新的磨坊池也变成了荒废破败的雅各岛。在这个支流中形成的小岛上残存着五六栋废旧的房屋,周围满是淤泥以及溢满浑水的沟壑,不时地散发出恶臭,令人作呕的垃圾与污物布满了支流的两岸。造成这一颓败场景的原因除了工业化极度发展所带来的污染外,还源于伴随其而来的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在19世纪工业化大发展背景下的英国,大量人口流向城市,涌进星罗棋布的大小工厂,这给城市环境的承受力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在《奥利弗·退斯特》中对当时拥挤不堪的伦敦有这样的描述,失业的人们、下苦力的劳工、破衣遮体的儿童拥挤在狭窄的小巷之中,散发出令人作呕的气味。忙碌地运送货物的马车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直窜到大街上。街上虽不算拥挤,但两旁的骑楼似乎摇摇欲坠、晃个不停,到处是一种破落颓败的景象[1]458。
然而,在当时英国的乡村田园却是另一番醉人景象。春去夏来,伦敦的郊外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在和煦的阳光下,树木枝繁叶茂,鸟儿轻舞鸣叫。远处绿树成荫,俨然一幅欣欣向荣的自然画面。当奥利弗不幸中枪后,梅里太太和罗斯小姐等人也将其安置在这样恬静怡人的乡野处休养康复。在飘满清香空气的乡村里,奥利弗无忧无虑地感受着平静与安宁。此时的他不用在拥挤不堪的巷子里穿梭,不用与贼头恶人周旋,只有大自然的温暖与其相伴[1]283。如此美好的场景着实令人向往,那些困居于伦敦闹市中劳苦的人们对此是多么的期盼。由此不难看出,在英国工业化与城市化急速发展的时代,城市与乡村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自然景象:一面是被废水污染而变黑的河流,被废气笼罩的雾都,被垃圾污物玷污的城市街景;一面是鸟语花香、枝繁叶茂的美好自然世界。再次回看不禁让人唏嘘,何去何从成为考量人与自然如何发展的重要选择。
社会是人类世界特有的概念,它表达出人与人之间的群体交际特性。社会生态主要表现为人际之间的总体生存状况,它受到物质、金钱、地位、权势、名望、情感等因素影响。在《奥利弗·退斯特》中,这些因素也同样影响着当时英国的社会生态,并呈现出令人喜忧参半的复杂状态。
小说一开始就给人们展现了维多利亚时期资本主义制度下英国济贫院的悲惨画面。出于贪图钱财,济贫院的管事们专横跋扈,绞尽脑汁克扣、缩减济贫院的开支[2]80。他们频繁地开会讨论如何压缩伙食费,以便获取更多的不义之财。在那里连续喝上几个星期的稀粥成为常态,孩子们个个瘦骨嶙峋。食不饱腹的孩子们总是把粥碗舔得干干净净以至于从来都不用操心洗碗之事。仍然吃不饱的孩子们可怜兮兮地望着远处的粥锅,恨不得把锅和灶台都吞下去。无奈中只能不停地用力允吸着自己的手指[1]14。正是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中,孩子们身上的衣服不断被改小,但凡有谁反抗,就会受到济贫院管事的残暴鞭打。也正因如此,奥利弗要求再添一点粥便给他带来了悲惨的后果。奥利弗被抽中去多要一碗粥,他已被饥饿逼得顾不上其他,于是他走到大师傅面前说他还要添些粥,此时大师傅被这史无前例的大胆行径震惊得呆在一旁,面色煞白[1]11。随后,奥利弗被关禁闭、鞭打示众。这经典的一幕也着实让世人震惊,济贫院管事们的残酷压迫与丑恶贪婪由此可见一斑,济贫院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生态严重失衡。不久之后,奥利弗就被赶出了济贫院,送进了索厄伯里的棺材店做学徒。精于计算的索厄伯里太太让女佣夏洛特把给狗吃的残羹冷饭拿来给奥利弗吃,然而奥利弗却因为有东西可以填饱肚子而双眼闪闪发亮起来[1]27。之后的日子里,奥利弗在店里干着各种受累的活计,还会被安排去给早逝的孩童出殡。可是,这样勉强度日的时光并未持续多久。店里早来的另一学徒诺亚总是拿奥利弗的出身与其亡母之事打趣,最终引起两人之间的打斗。受够了屈辱的奥利弗因而选择出逃。后来,诺亚与女佣夏洛特勾结在一起,趁人不备偷走了棺材店里的钱财,随后两人逃之夭夭。不难看出,在资本主义背景下,人们对金钱利益的追求极度过分,剥削与压榨被赤裸无遗地展现殆尽,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生态状况极其令人堪忧。奥利弗从棺材店出走后,到达伦敦被小贼道金斯带到了贼窝交给了贼头费金。费金要把他培养成为扒窃团伙的新成员。在浑浑噩噩中,奥利弗便随着道金斯与贝茨两个玩伴似的小贼行窃绅士布朗洛。看到事情败露后,道金斯与贝茨将赃物丢给了一旁的奥利弗。奥利弗被逮到并送进了治安法庭。法官在审问中表现出极度的主观臆断与玩忽职守。他看到奥利弗是个落魄的小孩,没有社会地位,也无权势依仗,便草草地进行了几句答非所问的审讯,随即就要自作主张地给奥利弗定罪。甚至在奥利弗因虚弱而昏倒时,他也固执地认定奥利弗是为了逃避惩罚而装病的。幸好目睹了真相的书摊老板及时赶到并指出窃贼并非奥利弗,事情才得以平息。从这一连串的情节中可以看到,作为大城市伦敦的社会生态也不尽如人意。小偷横行市井,尤其是贼头费金欺骗、利用落魄的儿童为其盗取不义之财。基层权力部门马虎行事,先入为主地按等级、地位、权势等因素对待不同的人群,弱势阶层很难得到公正的司法对待。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伦敦的社会生态也显示出了积极健康的一面。比如,民众因对偷盗行为的痛恨而自发围追堵截窃贼,书摊老板坚持正义为奥利弗撇清指控。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后续的故事发展中,虽遭到费金、塞克斯等窃贼团伙的迫害,但奥利弗相继得到了善良而正义的好心人布朗洛、梅里等人的帮助,最终摆脱了窃贼团伙的追杀并揭开了自己的身世之谜。由于奥利弗被诬陷偷书而无奈地拼命逃跑,过度透支了体力而昏倒在了治安法庭,善良的绅士布朗洛先生将其带到自己家中救治、修养。在那里,奥利弗得到了布朗洛先生与女管家比德温太太的悉心照料。奥利弗觉得日子过得非常幸福,周围的人也是那么和蔼可亲,简直像在天堂里一样[1]80。可惜好景不长,因费金团伙怕奥利弗告发他们的罪行,在一次替布朗洛先生外出还书的途中,奥利弗又被抓回到贼窝之中。不久之后,生性凶狠的窃贼塞克斯胁迫奥利弗共同实施一起盗窃,他们偷窃的目标是上层社会梅里太太的大宅子,结果奥利弗被管家发现并开枪打伤。在梅里太太、露西小姐等好心人的照料下,奥利弗慢慢康复起来并与众人相处得十分融洽[1]201。在这两段故事情节中我们不难发现当时伦敦社会的生态状况除了消极的一面,也表现出友善、宽容、仁爱、互助积极的一面,正直、善良的好心人在当时社会中也传递着不容忽视的正能量。
人除了物理意义上的存在,还是一种精神上的存在,这种存在会作用于人性[3]148。因此,人类精神世界的生态状况也成为必须关注的重要领域。人的精神生态主要受到个人的内在欲望与某些信念的影响。它们会作用于人性并通过人的行为、语言、思维、情感等形式显现出来。透过《奥利弗·退斯特》中蒙克斯、奥利弗、费金、塞克斯、南茜等人的不同表现,可以看到各个人物精神生态的差异决定了他们的人生走向,人对欲望和信念的把控对于个体精神生态而言显得尤为重要。
蒙克斯是《奥利弗·退斯特》中一个神秘而又关键的人物。他是奥利弗同父异母的哥哥,其真实姓名为爱德华·利弗得,蒙克斯这个化名是他为了实现他不可告人的目的而编造的假名字。要了解蒙克斯其人并揭开其背后隐藏的秘密还要追溯到蒙克斯的父亲去世之时。蒙克斯的父亲埃得温·利弗得是伦敦上流社会的富人,他在遗嘱中写明,如果当年其私生子是个男孩,那么这个孩子要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人则可继承其全部财产。否则,其财产便由爱德华·利弗得及其母亲继承。之所以留下这样的遗嘱,是因为蒙克斯不学无术、性情顽劣,经常混迹于下流不堪的场所,与鸡鸣狗盗之辈为伍。在看到遗嘱后,蒙克斯并没有警醒而痛改前非,反而变本加厉地使他追求财产的欲望占据了整个精神世界。于是,他想方设法地陷害奥利弗。他先是隐去了自己的真实姓名,找到了济贫院管事班布尔夫妇,花了25英镑从班布尔夫人手里得到了唯一能证明奥利弗身世的信物——奥利弗生母留下的一个小金盒子。随后,他将其扔进河中销毁。接下来,他继续追查奥利弗的下落,最终找到了贼头费金。他用重金收买了费金,让其务必控制住奥利弗并把奥利弗训练成为一个十恶不赦之人。如此一来,蒙克斯就可以达到独占全部遗产的最终目的。从这一连串的行为中可以看到蒙克斯始终无法把控好自己的精神生态,对于金钱、财富的欲望膨胀到几乎占据了其整个精神世界。在精神生态严重失衡的状态下,蒙克斯最终走向了自我毁灭之路。正如故事中所讲述的那样,蒙克斯虽幸得一半遗产,终究还是挥霍殆尽惨死狱中。与蒙克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的弟弟奥利弗,从在济贫院出于本真的去要求添粥到后来在贼窝中出淤泥而不染,作品中展示的奥利弗的语言、思维及行为都无不透露着一种坚定的正义信念深植于他的精神世界里。当他看到道金斯等小贼偷盗别人的财物时,他便认清了费金团伙的真实面目,并毅然决然地与这些龌龊之流决裂。正是这样正义的信念使得奥利弗无论身处何种境况之中都能保持着良好的精神生态,并最终得到了幸福的归宿。
在以费金为首的盗窃团伙中,塞克斯的凶悍与暴虐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其实,他和费金一样都是被金钱与物质蒙蔽了心灵。在费金与塞克斯的精神世界里,对财物的极度欲望已经破坏了他们精神生态的平衡,促使他们走向了自我毁灭的人生末路。年老的费金主要是通过诱骗落魄的儿童去替他行窃,以此满足其聚敛财物的贪婪欲望。身体粗壮的塞克斯则是亲力亲为,对破坏他盗窃之事的人更是赶尽杀绝,就连其女友南茜也未能幸免。南茜是整个故事中表现最为矛盾的人物,通过她的言行与情感流露不难发现她在自我精神世界里也曾有过挣扎与纠结[4]109。南茜自幼也是个落魄的孩子,费金诱骗并训练她成为一名盗贼。随着逐渐长大,南茜渐明事理并明白了自己所干的不法行为,但那时的她已深陷在行窃苟活的宿命信念之中。当她看到费金哄骗奥利弗使其成为手下的又一个窃贼时,南茜不想让自己的悲剧在奥利弗身上重演。于是,在她的精神世界里帮助奥利弗摆脱贼窝的正义信念终于占据了主导地位,她决定将她听到的关于蒙克斯伙同费金陷害奥利弗的事告诉罗斯小姐和布朗洛先生,这样布朗洛就会出手救出其已逝好友的孩子奥利弗。见面后,罗斯小姐提出给南茜一大笔钱作为回报,还建议南茜留在其身边以防回去后遭到报复。但是,南茜拒绝了,她知道她离不开所爱的人塞克斯。情感的欲望、正义与悲观的信念都交织汇聚在南茜的精神世界里,造就了这个矛盾的人物形象。
透过小说《奥利弗·退斯特》,我们看到了曾经的雾都被极度破坏的自然环境,一幕幕着实令人心痛。然而,在近200年后的当代,似乎这种现象在我们生活的自然世界中并未远去,历史的教训是否会重演甚是令人担忧。随着当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金钱、名利、情感等因素也同样深刻地影响着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生态。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人们能否把控好各种欲望与坚持正确信念亦是维系好个体精神生态的关键问题。回看经典,反思当代,究竟何去何从成为考量当代人与自然,以及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重要选择。
[1]查尔斯·狄更斯.奥利弗·退斯特[M].荣如德,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
[2]丛志杰.对英国“新济贫法”的探讨[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5).
[3]鲁枢元.生态文艺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4]刘精香.《雾都孤儿》中南希形象剖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3).
(编辑:文汝)
I106.4
A
1673-1999(2016)09-0065-03
方明(1981-),男,硕士,三明学院(福建三明365004)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2016-05-28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查尔斯·狄更斯小说的生态批评及其当代价值初探研究”(FJ2015C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