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尼采的科学观

2016-03-24 02:47蒋娟束海波
关键词:实证主义尼采哲学

蒋娟,束海波

略论尼采的科学观

蒋娟,束海波

通过分析尼采对唯科学主义和实证主义的批判来阐述尼采的科学观。尼采反对盲目崇拜理性与科学,认为科学只是人们把握客观世界的一种视角,科学知识是人们从特定视角对混沌世界所做的解释,科学不是万能的,并且不存在纯粹客观的科学。尼采的科学思想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其科学观对我们今天的科学发展仍具有启发意义。

尼采;科学观;形而上学;实证主义

在西方哲学史上,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1900)可以说是一位被人们引用最多而同时又是最不被理解的哲学家。国内外对尼采哲学的研究,过去主要集中于尼采对形而上学的批判及其对西方近现代哲学转型的影响。近年来,学界开始重视对尼采科学哲学的研究,并已取得丰富的成果。下面,我们将主要讨论尼采科学观的内容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尼采科学观的现代意义。

一、尼采科学观产生的背景

在尼采生活的19世纪后半期,欧洲正在经历着一场社会大变革,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了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高速发展,然而也造成了巨大的贫富差距。生活节奏逐步加快,失业的风险也逐步增加,处在社会底层的人们感到焦虑和不安。这个时期,西方哲学面临近现代转型,盛极一时的黑格尔哲学体系已经土崩瓦解,人们所关心的主要是工业生产而不是精神世界。正如恩格斯所说,思辨离开哲学家的书房而在证券交易所筑起自己的殿堂,“有教养的”德国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在德国最深沉的政治屈辱时代曾经是德国的光荣的伟大理论兴趣——那种不管所得成果在实践上是否能实现,不管它是否违反警章都照样致力于纯粹科学研究的兴趣”(《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此时,实证主义在英国开始兴起。实证主义者拒斥形而上学,看重个人的感觉和经验,他们将哲学的任务归结为现象研究,拒绝通过理性把握感觉材料,认为通过对现象的归纳就可以得到科学定律。实证主义把处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作为中心问题,力图将哲学溶解于科学之中。

尼采反对实证主义用科学来衡量哲学正确与否的做法,他通过艺术去透视科学,然后赋予哲学以生命力,强调哲学必须给予科学以价值基础,从而避免盲目崇拜科学。

二、尼采科学观的主要内容

(一)科学最终的归宿在于人生

实证主义哲学家坚信:自然科学知识是人类知识的典范,可以推广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切问题。尼采坚决反对这种科学观,认为科学是人们为解决现实生活的需要而虚构的体系。他从艺术角度对启蒙运动期间宣扬的理性进行了批判。他说:“人类可以认识事物的本质,把知识和洞见看作是包治百病的良药……对苏格拉底们来说,探测事物的深度,区分真知和表象及谬误,是人类最高甚至是唯一的天职。”[1]64他坚决反对苏格拉底特色的亚历山大式的科学文化,试图建立狄奥尼索斯式的艺术文化,以替代亚历山大式的科学文化。

尼采生活的19世纪后半期,科学文化已经基本取代了基督教的文化地位。科学主义者看到了科学的巨大作用,科学也的确可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但却始终无法回答科学自身的价值问题。而片面强调科学的作用,一味推崇科学,则会造成科学的异化。

尼采所要建立的狄奥尼索斯式的科学文化,是通过艺术的方式强调个人的生活价值,他所针对的是19世纪下半期科学文化与现实生活相脱离的痼疾。传统的科学主义者所追求的真理往往是脱离现实生活的,是超验的真理。尼采用哲学为科学立下价值标准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了人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避免片面强调科学的作用,用科学来作为评判一切的标准,从而造成科学的异化。他强调哲学要超越形而上学,回归现实,回归到人们的生存境遇中,也就是哲学应该从形而上学转向生存论。尼采的这一思想对当代哲学影响非常大。

(二)科学是人们把握客观世界的一种视角

实证主义者认为科学是对现实世界的精确描述,通过科学人们可以对实际生活进行有效地控制,从而使社会生活有序化。但在尼采看来,科学只是我们把握客观世界的一种视角,不能因此排除解释世界的其他视角。一般来说,对于现实世界的解释有3种视角,即宗教、科学和哲学。宗教主要是对无限事物的解释,主要涉及的是人类的精神世界。科学是对有限的世界的解释,但这种解释也不全是精确描述。社会实践总是处于发展之中,因而真理是具体的和历史的。哲学研究的领域千百年来一直徘徊在有限世界与无限世界之间,它往往采用抽象的、纯粹的理论进行解释,既不像宗教那样强调内心情感的体验,也不像科学那样寻求确定性,虽然对于确定性的寻求一直是哲学的重要任务,但哲学对于确定性的寻求始终不及科学对于确定性的寻求。

尼采说:“实证主义坚持现象中‘只有事实’,与之相反,我要说:不,恰好没有事实,只有解释。我们不可能确定事实本身:这样做的尝试也许是毫无意义的。”[1]253对世界的解释之所以会有不同的方式,它们彼此之间有时甚至是相互攻击的,原因就在于对世界的不同解释涉及道德是一种话语,而话语往往与利益交织在一起。因此,科学主义者所声称的科学始终坚持中立的立场,也是不正确的。科学的主体是人类,因而不可避免地会被打上人类活动的印记。科学是人们从特定视角对混沌世界所做的解释,它总是交织着人们的利益。因此,纯粹客观的科学是不存在的,科学与真理只是一种工具或者手段。

(三)科学不具有中立性

科学主义者和实证主义者坚信,科学作为人类把握客观世界的手段,始终具有中立性,它并不掺杂个人的情感与利益。因为科学具有中立性,所以可以说科学是人类知识的典范。一切真理和哲学都必须无条件地接受科学的检验,这样才能确立它们的正确性与合理性。

尼采认为,科学知识是人们从特定视角对混沌世界所做的解释,这种解释不会自然而然地具有中立性。他在《权力意志》中写道:“苏格拉底的理论是乐观主义的典范,在苏格拉底看来,事物的本质均可以认识,知识和认识是治病的万应灵丹,而无知就是一切错误与罪恶的根源。因此,按照苏格拉底的观点,深入到事物的本质,去区分真正的认识和表面的错误乃是人类最崇高之事业,也是人生唯一的职业。所以,自苏格拉底之后,建立概念、判断和结论等等手段被视为最高尚的职业或最值得赞美的天赋。然而物极必反,科学如狂放不羁的野马,迅速奔腾至无限,乐观主义也就有此奔腾。”[2]尼采认为,苏格拉底式的理性主义哲学只看到了科学在认识真理方面的作用,却忽视了认识的主体是人类。尼采始终强调我们的一切认识都必须回归现实生活,生活才是一切认识的目的。科学既然不具有中立性的立场,那就有必要为科学确立价值立场,而这恰恰是哲学所要回答的问题。

(四)反对盲目崇拜理性与科学

一般认为尼采是一位非理性主义的哲学家和思想家,由此也把尼采的科学观看成是非理性哲学思想的产物。事实上,尼采所拒斥的只是唯科学主义。他认为,科学作为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视角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科学不是万能的,还有许多问题是科学无法回答的,如其本身的价值基础问题。尼采强调哲学不应当以认识论为中心,而应以人的生活和行为为中心,科学理论也必须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尼采否定了科学在解释客观世界方面的独断性,认为科学和哲学在现实生活中都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作为一种视角,科学在人们的认识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科学只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一种手段,科学也有其局限性。唯科学主义盲目崇拜理性,尼采则反对对理性的盲目崇拜,但他并不是要否定理性与科学。

三、尼采科学观的缺陷

(一)把科学主观化

尼采的科学观告诉我们,科学是人类把握客观世界的一种视角,但并非如唯科学主义和实证主义者所说的那样,由此可以把握客观世界的一切真理,因为科学本身也有局限,它不是万能的;而且科学也带有人类活动的印迹,往往与个人的利益牵扯在一起。尼采的科学思想也存在一定问题。他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理性派哲学家把认识抽象化和绝对化的片面性,但却由此夸大了人的能动作用,以致取消了认识和真理的客观性。他认为,真理无非是主体用来满足自己的某种目的的手段,并无客观和实在意义。因此,真理的标准不在于它是否符合实在,而在于客观和实在的意义。尼采宣称:“唯有我才掌握着‘真理’的准绳,我是唯一的仲裁者。”[3]科学在尼采那里因此也失去了客观性。在尼采看来,科学只是人类为了认识客观世界而虚构出来的一种视角。这种思想与他的唯意志主义是一脉相承的。虽然科学的主体是人类,科学活动本身不可避免地带有人类活动的印记,但任何事物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我们不能只看形式而忽视内容。科学的形式往往具有主观性,这是因为科学活动的主体是人类,科学采取什么形式表达出来,要受到个体主观条件的制约;然而,科学的内容却是客观的,科学作为人类把握客观世界的一种方式,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真理性的反映。科学本身寻求的就是一种确定性。因此,尼采把科学主观化的看法是不合理的。

(二)带有形而上学的烙印

尼采批判了唯科学主义和实证主义的科学观,但他的科学观最终也陷入了形而上学的泥潭。西方形而上学的发展正如海德格尔所说的那样是对“存在”的遗忘,人们谈论的不是“存在”,而是“存在者”。海德格尔和尼采都试图把传统形而上学从虚无理念悬设中解救出来。然而,尼采用权力意志遮蔽了存在,最终还是不幸落入了形而上学的窠臼。在海德格尔看来,尼采将形而上学推向了极端,是西方的“最后一位形而上学家”。尼采总是强调科学不能确立自身的价值基础问题,但他却没有看到:科学不仅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世界观。

(三)宣称没有真理

理性主义者认为,科学寻求的是一种确定性,真理必须是正确的观念与事实的符合。这种科学观在实证主义者那里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他们认为一切哲学必须接受科学的检验,哲学应该是一个实证体系而不是思辨体系。如实证主义的鼻祖孔德所说:“真正的实证精神用对现象的不变的规律的研究来代替所谓原因(不管是近因还是第一因);一句话,用研究怎样代替为何。”[4]从一定意义上说,实证主义是要用科学来统一哲学。尼采认识到科学和哲学都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视角,但他却由此推断真理没有客观和实在意义,只是主体用来满足自己的某种目的的手段。因此,他宣称没有真理。既然没有真理,那么尼采所说的一切是否就是真理呢?这就导致了其科学观也走向了悖论。

四、尼采科学观的现代意义

尼采的科学观具有时代局限性,因为他主要批判的对象是认为通过科学就可以认识和把握一切绝对真理的唯科学主义,但尼采的科学观对我们仍然具有启发意义。

(一)科学必须摆脱形而上学的束缚

“尼采的科学观使科学摆脱了形而上学的束缚,通过哲学为科学确立前提和价值基础,从而使科学避免走向虚无主义道路。”[5]“形而上学”在希腊文中的原意是“物理学之后”,意思是超越经验领域到达靠思辨把握的神圣领域,即“超越物理学”。纵观西方形而上学的发展历史,我们发现形而上学只能作为一种理想,一种代表着人们对未知世界不断探索的理想,一种代表着对知识渴求的理想。正如康德所说的那样:“柏拉图离开了感觉世界这一限定知性的狭隘界限,依靠理念的翅膀,上升到纯知性的空空如也的场所遨游,他没有看到,他的所有努力毫无进展,因为他没有遇到可以帮助他站立的、可以推进他的知性的阻力。”[6]尼采的科学观告诉我们,科学作为一种视角,它寻求的是一种确定性。科学要不断地发展下去,必须立足于经验世界,摆脱形而上学的抽象思辨的禁锢与束缚。科学寻求确定性,其追求所体现的是一种实证精神。正因为这样,科学的巨大力量在现实生活中才会被人们很容易地发现和认可。

(二)科学必须始终立足于现实生活

尼采强调科学离不开生活世界,科学作为人们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视角,总是与生活世界密切地联系着。科学必须服务于人类,人类不应该盲目地追求科学而忽视世界的价值和意义,人类应运用科学技术丰富我们的生活。“尼采批评了使科学脱离现实生活的世界观和科学观,强调了科学从生命的强力意志中获得了巨大的动力。”[7]科学永远都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现实生活才是我们的目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科学必须始终立足现实并服务现实生活。科学无法回答自身的价值性问题,我们必须为科学确定价值基础。我们在运用科学技术改善物质生活的同时,必须注重科学的价值基础问题。在社会生活中,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同样重要,既要依靠科技推动物质文明建设,也要借助科技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同时通过建设精神文明而使科技得到更好的发展。不应该一味地为科学而科学,从而自觉不自觉地忽略世界的价值和意义。人生是丰富多彩的,我们不仅需要科学来规范我们的生活和社会,而且需要艺术和情感充实我们的精神世界[8]。在推动科学发展的同时,必须关注精神文明建设,注重社会的价值追求与导向。

[1]尼采.悲剧的诞生[M].周国平,译.北京:三联书店,1986.

[2]尼采.权力意志[M].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157.

[3]陈鼓应.悲剧哲学家[M].北京:三联书店,1987:120.

[4]陈嘉明.当代西方哲学方法论与社会科学[M].夏门:夏门大学出版社,1991:4.

[5]朱彦明.尼采的科学哲学述评[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9).

[6]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李秋零,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29.

[7]郝苑.快乐的科学:论尼采的科学哲学[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3(8).

[8]董立河.论尼采的反科学主义思想资源[J].天津社会科学,2002(3).

(编辑:米盛)

B516.47

A

1673-1999(2016)09-0013-03

蒋娟(1990-),女,安徽大学(安徽合肥230601)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西方哲学;束海波(1990-),男,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

2016-06-21

猜你喜欢
实证主义尼采哲学
虚无与轮回:《悲痛往事》的尼采之维
包容性法律实证主义、法律解释和价值判断
“格言中的体系”——尼采的“反哲学”及其写作
分析实证主义、法律现实主义和法律方法的未来
美国逃奴案审判中的法律实证主义——以首席大法官莱缪尔·萧的判决为例
菱的哲学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一个作为音乐家的尼采——尼采音乐思想探析
《自杀论》研究方法分析——运用实证主义研究方法的典范
尼采的语言本体论预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