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淑兰 孟 醒 杨立丽 张新宇 王晓红 朱 琦 郭盛楠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期刊中心,北京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100700
据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World Federation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Societies, WFAS) 最新统计,针灸已在全世界183个国家和地区应用,20多个国家对针灸进行了立法,很多国家还建立了针灸培训教育体系,针灸的诊疗模式也在不断升级[1]。但是目前国内针灸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并没有随着针灸疗法走向世界而成为国际名刊,其国际影响力尚不足,与起源于中国的针灸学科的发展不相适应。如何提高针灸科学期刊的质量及影响力是针灸期刊人要思考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期刊引用报告》(JCR)显示,SCI收录的21种中国医学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较低,一般处于中低水平或较低水平[2]。我国5600余种中外文学术期刊的TOP10%中,web of science未收录的197种中文科技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反而高于其收录的1067种期刊[3],说明国内中文期刊也有发展成高国际影响力期刊的潜力。
创刊于1981年的《中国针灸》杂志作为中国针灸学会主办的中文刊物,主要反映我国针灸学科的发展状况,是中国针灸发展的一面旗帜。近年来,受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资助,《中国针灸》杂志进行了精品期刊建设,对提高针灸学科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进行了探索,现将其建设方法和结果进行总结,并进行分析讨论。
《中国针灸》杂志于2000年成立编委会,经2008年、2012年2次换届及2015年的增补,编委会委员由40余名增加到90余名,成员中除了国内针灸行业知名专家,还邀请了数名来自其他相关领域的专家以及十余名海外的专家学者。在编委会建设中,采用专家推荐、从网上搜集多产作者等形式招募编委会成员。编委会规模的增大和国际化、多样化,为《中国针灸》的审稿队伍建设以及编辑部的各种宣传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为了发挥专家审稿作用,2011年开始建立审稿专家库。原来《中国针灸》杂志的外审专家只有十余位针灸学者,审稿速度和质量不能保障。建立审稿专家库后,通过专家推荐、自荐、网络征集等形式招募审稿专家,目前审稿专家库已拥有100余名以针灸专业为主涉及各科的知名学者,包括骨伤、妇科、眼科、统计、仪器工程等各相关领域的专家。编辑部为审稿专家颁发了证书,增加审稿专家的荣誉感。在审稿过程中,加强与审稿人的交流与沟通,使审稿质量与速度有极大提高。这些措施,为《中国针灸》杂志学术质量的提高提供了保障。
针灸作为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之一,在发生灾害或重大流行病时,如何发挥针灸的作用是针灸人应该思考的问题。本刊在2003年“非典”[4]、2008年汶川地震[5]等灾害发生时,均开辟专栏组织专家撰写发表相关针灸治疗文章,及时为临床医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指导针灸的经络与穴位理论是中医针灸科研工作者研究的重点,“穴位本态”的研究作为十三五国家立项的重大研究课题成为研究热点。对此,《中国针灸》于2015年11期借中国中医科学院建院60周年学术专栏特组织相关研究知名专家将近年来“穴位本态”研究的概况、新发现、新进展等撰写成文[6-11]在此专栏集中呈现给读者,收到良好效应。
对发表在《中国针灸》杂志的文章进行优秀论文评选活动。首先制定评审标准和程序,发动编委会委员根据评审标准推荐候选优秀论文,再结合论文被引用情况进行评分排序,最后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评审。评审结果在《中国针灸》杂志和网站上进行发布,并为优秀论文作者颁发奖牌和奖品。
科技期刊反映本行业的技术发展状况、传播科技知识,对编辑工作的科学性与精准性要求较高,被引论文的参考文献数量明显比一般论文多[12]。科学严谨的学术文章才具有说服力和可读性,从而进一步吸引前沿文章。为提高期刊的编校质量,加强编辑队伍建设,《中国针灸》杂志不仅引进硕士、博士专业人才加入编辑队伍,同时对原有编辑加强培养,所有编辑每年轮流参加相关业务培训及学术会议若干次,以提高编辑素养。在编校过程中,对于已录用稿件与作者反复沟通修改,实行三校、6次校对,每校看2遍,除了栏目编辑分校,责任编辑每校均要全校,最后由执行主编总校,在排印前,责编和主管出版者及质量检查员还要分别查看一遍。每次主编(执行主编)总校后对本期内容与编校情况进行全面点评总结,对争议问题进行讨论,统一认识,以保证编校质量。
为了提高稿件审理速度,经多方调查研究,《中国针灸》更换了具有自动查重功能的采编软件系统审理稿件。在来稿阶段即对所有稿件进行自动查重,既节省了审理查重时间,又避免了重复发表等学术不端的发生,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了实现重点文章的快速审理,满足各种结题、晋升等快速审理要求,开辟了稿件快速审理通道。
《中国针灸》自2000年即建立网站,2012年建立官方微博,2014年建立官方微信发布平台,通过微博、微信不仅可查阅稿件的审理进程还可以了解本行业相关信息。负责微信、微博的网络编辑,不断更新发布内容并及时与“粉丝”互动,经常推送优秀文章给读者。
为了提高期刊的影响力,积极参加并协助中国针灸学会组织的各种针灸学术研讨会,或进行某种疗法的征文或技术比赛,并对优胜者赠送礼品或免费赠阅期刊。时常召开读者、作者、编者座谈会,了解作者与读者的需求,同时宣传期刊对论文写作的规范要求,不仅增进了作者、读者及编者间的感情,撰写论文的质量也得到了提高。近年来《中国针灸》编辑部主办与协办的各种会议遍及北京、上海、甘肃、山西、陕西、福建、河南、河北、辽宁、湖南、云南、贵州、江苏等多个城市与地区,建立了庞大的作者队伍。
英文是目前国际通用的语言,期刊采用英文是提高国际影响力的最佳途径。为此,本刊自2015年开始与中国知网合作,每期选择部分学术质量较高的文章翻译成英文在CNKI网站发布英文电子版。
经过精品期刊建设,《中国针灸》杂志近年来在各方面均取得了明显进步。
随着办公条件的改进和审稿队伍加强,审稿周期由原来的3~4个月减少到1~2个月,外审稿件时间由原来1个月左右缩减到现在的7天左右。快速审理稿件基本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
近3年来,每年的自然来稿量以10%递增。其优质稿源不但国内有所增加,国外知名学者也主动给本刊投稿,热点问题研究稿件逐渐增多。随着稿源上升,用稿率下降,可选择的优质稿件增加,使期刊质量不断上升。
根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国针灸》的影响因子、被引频次及学科排名近年来均明显上升,见表1。根据中国知网(CNKI)记录的《中国针灸》杂志的国际浏览和下载量,具有较大增长,详见图1。
表1 《中国针灸》2011-2015年度学术评价指标情况
图1 《中国针灸》2012-2014年国际浏览及下载情况
本刊微信平台建立后,在短短的1年多时间里,微信“粉丝”达数万人;3年来本刊网站访问量达23万多次。
2012年以来《中国针灸》均被评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15年还被评为“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14、2015年均被评为“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2015年进入“中文报刊海外发行最受海外读者欢迎TOP50”,并再次被评为“中国权威学术期刊”。
针灸学科起步较晚[13],《中国针灸》杂志的历史也只有30余年,针灸工作者的学术水平参差不齐,需要不断培育并提高针灸工作者的学术意识,这就需要专家的引领带头作用。成立由业内专家组成的编委会可增强专家办刊力量,但如何发挥编委会的作用是应思考的问题。笔者体会,加强与编委会专家的沟通与交流,邀请专家参加期刊编辑部组织的活动,可提高专家对期刊的关注与支持力度。
本刊在2016年春节前给编委们发了一封期刊的年度总结汇报及新年慰问信,同时邀请专家评审优秀论文。结果,专家评审回复率较往年提高了80%,并且更加认真严谨。分析其原因,往年和编委沟通少,更没有向编委汇报总结和给编委慰问信,只让编委评审,自然不会有太多人响应,更不会认真完成。通过评选优秀论文,不但可关注针灸发展热点,把握针灸发展方向;同时,还通过专家的参与,了解了针灸期刊人的严谨态度和规范要求,进一步密切了编者与专家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发挥专家办刊的作用。
陈汐敏等[14]研究认为,我国主办的期刊对医学前沿科学问题的报道与国际优秀期刊相比有较大差距,一些尚无明确发病机制和有效防治方法的重大疾病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增加这些研究方向的论文,有可能增加对期刊的关注度,同时也能提升所载其他研究项目的知名度。针灸的研究热点随着国家十三五对“穴位本态”研究的立项,对穴位及针灸理论的研究成为热点,2015年11期对此热点问题设立了专栏讨论,2016年第一季度就收到对此问题进行研究的海外数名知名专家的文章。说明期刊紧抓热点文章是吸引高水平作者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期刊影响力的因素之一。互联网迅猛发展的今天,国内绝大部分科技期刊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且期刊网站功能日渐增强,内容日益丰富[15]。将具有独创性的研究成果以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形式表现出来,辅以生动活泼的图片、音频、视频、详细讲解等,避免文字的单调乏味,为大众提供自由的交流平台使文章的发表不是学术研究的终点而是科技革新的起点[16]。从本刊网站建立后访问量看,随着网站内容不断更新,访问人数迅速增加,也提升了期刊的影响力。
从《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中国知网提供的本刊海外传播情况及近年所获得的荣誉看,《中国针灸》杂志近年来进行的精品期刊建设大大提高了期刊质量和影响力。为加快《中国针灸》国际化步伐,进一步提高国际影响力,还要不断提高针灸期刊的学术水平与编校质量,拓宽发行渠道,努力开拓多种语言、多种版本的开发,使《中国针灸》真正成为引领国际针灸学术发展的一面旗帜,成长为国际名刊。
[1] 王宏才,邓良月,刘保延.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的发展[J].中国针灸,2014,3(10):1028-1030.
[2] SHAO JF,SHEN HY.Academic impact of Chinese medical journals in the Web of Science,2009-2012[J].Current Science,2014,107(11):1854-1858.
[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图书馆.2014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暨中国学术期刊国际、国内引证报告发布会会议通知[R/OL].(2014-12-08) [2015-05-03] http://piccache.cnki.net/index/images2009/other/gonggao/2014CAJZ.htm l.
[4] 李戎,邰传芳.20世纪50年代针灸治疗“非典”案[J].中国针灸,2003,23(8):467.
[5] 梁繁荣,曾芳,唐勇.针灸在地震后疫病防治中的应用[J].中国针灸,2008,28(7):507-508.
[6] 何伟,吴美玲,景向红,等.穴位的本态:穴位组织细胞化学的动态变化[J].中国针灸,2015,35(11):1181-1186.
[7] 李亮,荣培晶,罗曼,等.内脏伤害性传入易化体表穴区功能的中枢机制[J].中国针灸,2015,35(11):1187-1191.
[8] 徐斌.“本态”一词在针灸学中的应用[J].中国针灸,2015,35(11):1192-1193.
[9] 刘健华,许能贵.穴位是固定不变的吗[J].中国针灸,2015,35(11):1194-1195,1202.
[10] 赵京生.论腧穴的基本作用:近治作用[J].中国针灸,2015,35(11):1196-1198.
[11] 朱兵.穴位可塑性:穴位本态的重要特征[J].中国针灸,2015,35(11):1203-1208.
[12] 梁春慧,孙艳,万跃华.高被引论文的参考文献特征研究——以化学领域为例的实证分析[J].科技与出版,2014(7):119-122.
[13] 张树剑,张立剑.朱琏“新针灸学”与针灸科学之初曦[J].中国针灸,2015,35(11):1199-1202.
[14] 陈汐敏,丁贵鹏,接雅俐,等.国际临床医学研究领域热点论文产出状况分析及对我国医学期刊的启示[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6):1079-1084.
[15] 杜新征,余茜,王芹.科技期刊优先数字出版模式探讨[J].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1(4):92-94.
[16] 刘钊.全媒体背景下科技期刊的现状分析和发展趋势[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7(8):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