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13年中国科技期刊主要计量指标统计分析

2016-03-24 07:49夏成锋林江娇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16年8期
关键词:科学技术均值科技期刊

■夏成锋 林江娇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编辑部,广州市仲恺路801号 510225

近些年中国科技期刊在不断向前发展。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1]的统计表明,近年中国科技期刊(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的质量和影响力指标呈上升趋势,2014年期刊影响因子平均值为0.523,2001年以来年均增长率为5.4%;总被引频次均值为1132次,2001年以来年均增长率为11.4%。王新英等[2]对2004—2010年中国科技期刊(核心)主要计量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表明期刊登载的论文总量、参考文献总量、基金论文总量、最大他引量、即年指标、总被引频次等各项评价指标均呈现增长趋势。任胜利等[3-4]的研究表明,在2003—2007年国内科技期刊(核心)的平均载文量和总体学术影响力一直在稳步上升,而在2008—2013年国内核心(收录)期刊数量和年平均载文量均呈停滞增长甚至下降的趋势,这可能表明我国科技期刊的稿源竞争力有所下降。但这些研究主要针对核心(统计源)期刊,其不能代表中国科技期刊的普遍水平,同时统计指标相对较少,对中国全部科技期刊近年的主要计量指标的统计还未见有公开报道。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情报方法研究中心与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编制出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基本囊括了我国出版的学术技术类科学技术期刊和理论研究性社会科学期刊,相对核心期刊更能说明中国科技期刊的普遍水平。同时许多文献计量指标只具备在数量或质量上的相对意义,需要进行不同维度的比较才更能反映本质,而已有研究多是在时间轴上作纵向比较,缺乏不同指标之间以及与其它统计口径相同指标的横向比较,而对于指标逐年发展速度的变化也很少关注。作者根据2008—2014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5-11]发布的来源期刊总体计量指标均值,对2007—2013年中国科技期刊主要计量指标均值进行统计分析,在计算各指标的增幅和增速的同时,将各指标关联起来分析,并对增速的变化进行研究;同时与任胜利等[4]研究同期核心期刊计量指标的结论进行横向比较分析,探索其中隐藏的问题和规律,彰显计量指标的相对意义。最后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阐明中国科技期刊当前发展的状态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认识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现状和方向以及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1 2007—2013年中国科技期刊指标均值的变化

2007—2013年中国科技期刊主要计量指标均值总体上都呈增长趋势(表1),但各指标由于发展状况和固有特性不同,增幅差异很大。

1.1 增幅较大指标

2007—2013年刊均海外论文比(来源期刊中海外作者发表论文占全部论文的比例,衡量期刊国际交流程度的一个指标[5])、总被引频次和机构分布数增幅较大。其中海外论文比增速最大(25.56%),6年间增加了1.5倍,表明中国科技期刊的影响力和对海外作者吸引力越来越大;刊均总被引频次也增加了一倍,年增速18.27%。机构分布数总体也增加了87.16%,说明中国科技期刊对机构的吸引力增强,越来越多机构有科研成果产出。总被引频次是期刊在学术交流中实际被利用次数最直接的指标[5],但并不是期刊学术水平的直接反映,观察数据可以看到,平均引文数和来源文献量的增加是总被引频次增加的主要原因,总被引频次的增加只是反映出中国科技论文总体上引用次数的增加。

1.2 增幅中等指标

2007—2013年刊均即年指标、基金论文比、平均引文数和来源文献量总增幅在50%左右。即年指标越高表明期刊所获得的反响速率越快[5],这说明中国科技期刊的反响速率有了比较大的提高。基金论文比增加一定程度反映出中国对科研的投入力度在加大。平均引文数的增加说明科技论文参考了更多的文献,表明作者付出了更多努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科技论文水平有所提高。而在扩刊版引证报告收录科技期刊比较充分和收录期刊总数变化不大的条件下,来源文献量的增加说明中国科技期论文在数量上有较大的发展。

1.3 增幅较小指标

2007—2013年刊均影响因子、他引率、平均作者数和地区分布数增幅相对较小。其中他引率、平均作者数和地区分布数受限于科技期刊的一些特性,每年变化不大。影响因子常用来表征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6年间虽然也增加了19.27%,年均3.21%,但影响因子与他引率这种上升空间有限的计量指标不同,上升空间还很大,其增幅较小可能与其指标特性和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质量较差均有关系。

表1 2007-2013年中国科技期刊指标均值变化

虽然2007—2013年中国科技期刊指标均值总体上都呈增长趋势,但并不是所有的指标均值逐年增加,部分指标上升中波动较大。对各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后的变化趋势如图1。可以看到,海外论文比的上升趋势有比较明显的波动,在2010年达到次高位后回落,然后再升高,并且除他引率、地区分布数稳定和机构分布数稳定增加外,其它指标包括影响因子、即年指标、基金论文比、平均作者数、平均引文数、来源文献量等都表现出同样的规律,但波动相对较小。

图1 2007-2013年中国科技期刊指标均值(归一化)的变化趋势

2 扩刊与核心期刊2008—2013年计量指标均值变化比较

将扩刊数据与任胜利等[4]2008—2013年中国科技期刊(核心)主要计量指标均值变化进行对比(表2)。在各指标增速上,除来源文献量外其余差异不大。在总被引频次上,2008年核心期刊要高于扩刊,但核心期刊增速低于扩刊水平,到2013年则不及扩刊水平但十分接近。在即年指标和影响因子上,核心期刊和扩刊都比较稳定,增幅均不大,两者总体水平也差异不大,核心期刊影响因子稍高于扩刊。在来源文献量上,核心期刊非常稳定,多年基本没有变化,年均增长近0,但扩刊却有比较大的增长,年增长超过10%。核心期刊数量在2010年后非常稳定而扩刊收录期刊数在不断增加,这说明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的总数量近年没有太大变化,中国新增发表的科技论文绝大部分发表在非核心期刊。

表2 2008-2013年中国科技期刊核心与扩刊主要均值计量指标对比

3 结论

对2007—2013年中国科技期刊主要计量指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科技期刊主要计量指标近年总体都呈现一种上涨趋势,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都在提高,对海外作者的吸引力和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在增加。虽然中国科技期刊取得不小的成绩,但从统计分析也发现不少问题:

(1)海外论文比虽然增幅较大,但总体水平依然很低。海外论文比统计年限中的最高值在2013年,也仅为刊均0.038。虽然有研究表明近年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地位在提高[12],但总体而言还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英文科技期刊的比例和数量是非英文国家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截至2014年初,我国正式出版的英文科技期刊的数量只有244种,在我国全部自然科学、技术类期刊中所占的比例仅为4.9%,与其他科技实力较强的非英语国家相比,存在明显差距[13]。 2012—2013年海外论文比增幅较大,可能与2013年开始的“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投入1亿元人民币支持中国英文科技期刊的发展进步政策[14]有关系,但还需进一步观察。中国科技期刊的国际化道路还有很漫长。

(2)影响因子低水平慢速发展。与科技期刊强国相比,中国科技期刊的影响因子处于较低的水平[12],同时近年的发展速度也比较慢,处在一个低水平慢速发展的阶段。虽然中国科技期刊的许多计量指标有很大的增幅,但是质量指标却增长缓慢。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是等待量变带来质变,还是应该“质”“量”均衡发展,值得行业深思。

(3)部分指标增长趋势不稳定,中国科技期刊发展可能进入了瓶颈期。如影响因子、海外论文比、即年指标和基金论文比在2010年达到次高后有较大幅度下降。目前还未见到有相关现象的报道,这种现象表明中国科技期刊发展可能已经进入了瓶颈期,以前单边上涨的格局已经结束,波动可能成为今后的常态。而任胜利等[4]的研究结果表明2008—2013年国内核心(收录)期刊数量和年平均载文量均呈停滞增长甚至下降的趋势,中国科技期刊的稿源竞争力有所下降。中国科技期刊整体水平不高[12,15],假如现在发展就进入了瓶颈期,中国科技期刊未来的发展会非常艰难。

(4)刊均来源文献量核心期刊稳定,而扩刊增速远高于核心期刊。由于核心期刊数量相对稳定,这说明中国新增发表的科技论文绝大部分发表在非核心期刊,如果直观以核心期刊代表高水平的论文,中国新增发表的论文总体水平不高,从一个方面说明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仅有“量”没有“质”。

侯修洲等[15]的问卷调查表明,我国科研人员对

我国科技期刊现状的整体评价不高,大量低水平论文的发表是我国科技期刊学术质量问题的主要体现,高水平科研成果缺乏和科研评价导向是制约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主要因素。张铁明等[12]认为提高我国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首先应注重提升我国的基础科技实力,其次应从国家层面扶持和引导科技期刊实施分级管理并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期刊、鼓励优质稿源在国内期刊发表、搭建科技期刊发布平台、妥善处理科技期刊市场化与公益化的关系、实现经营模式多样化,最后还要建设高素质的办刊队伍。意识到中国科技期刊发展存在的问题,已经有一些相关的宏观政策推出,如从2013年开始,中国科协等国家六部委联合执行的“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投入1亿元人民币支持中国英文科技期刊的发展进步[14],其效果值得期待。总体而言,中国科技期刊虽然近年有所发展但发展的质量不高,中国从科技期刊大国向科技期刊强国发展还需要很大努力。

[1]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5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新闻发布稿[R].北京: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5.

[2] 王新英,党亚茹.2004~2010年中国科技期刊主要计量指标变化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1):51-55.

[3] 任胜利,程维红.2003—2007年中外科技期刊载文与被引的趋势分析[J].编辑学报,2009,21(5):468-470.

[4] 任胜利,程维红.2008—2013年中外科技期刊载文与引证指标分析[J].编辑学报,2015,27(5):500-504.

[5]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8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J].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

[6]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9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J].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7]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0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J].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

[8]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1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J].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1.

[9]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2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J].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2.

[10]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3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J].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

[11]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14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J].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4.

[12] 张铁明,颜帅,佟建国,等.关于提高我国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思考[J].编辑学报,2010,22(2):99-102.

[13] 马峥,俞征鹿,潘云涛.中国英文科技期刊出版情况的统计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25(10):1277-1281.

[14] 杨书卷.中国科技期刊的国际舞台“秀”[J].科技导报,2012,30 (35): 7.

[15] 侯修洲,任胜利,刘培一.我国科技期刊现状及发展举措问卷调查[J].编辑学报,2012,24(1):99-102.

猜你喜欢
科学技术均值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2021年CCF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2)
科技期刊的分类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
均值—方差分析及CAPM模型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