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型号领军人才成长规律及其培养对策

2016-03-24 02:20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李君唐伟
航天工业管理 2016年12期
关键词:领军型号研制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李君 唐伟

航天型号领军人才成长规律及其培养对策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李君 唐伟

近年来,随着载人航天、探月等重大工程项目取得辉煌成就,航天型号“两总”作为航天科技人才队伍的领军人物,引起了外界的广泛关注。型号领军人才的培养与使用也成为航天事业出经验、出亮点的地方,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面对高强度研制、高密度发射、竞争性采购等新形势、新要求,必须进一步把握型号人才成长规律,培养出优秀的型号“两总”,以更好完成航天重大工程任务。

一、成长规律分析

航天型号领军人才的成长具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把握这个规律,对于有针对性地做好型号领军人才的培养选拔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事业牵引规律

国家的战略需要推动了航天事业的发展,航天事业的发展是与国家进步、民族尊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国航天从成立之初就吸引了一大批有志于航天事业、为国争光的优秀科技人才投身其中,他们胸怀报国之志、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从而也成就了一大批具有强烈爱国心、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航天科技帅才。20世纪90年代以后,特别是21世纪以来,以载人航天、探月、导航卫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为代表的一大批重大航天工程陆续实施,为航天科技工作者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一大批奋发有为的青年人才正是在神圣的使命、艰巨的任务中被推到型号研制的前方,他们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并在建功立业的工程实践中脱颖而出,成为我国航天事业的中坚力量和社会广泛赞誉的科技领军人物。

2.潜质驱动规律

航天型号领军人才的成长表明,他们大都天分较高、勤奋好学、有好奇心、爱钻研、逻辑思维能力强,具有为实现理想或达到预定目标而艰苦奋斗的决心与勇气;大都接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系统的科学方法训练,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大都专注于自己的选择,能将个人兴趣爱好与职业目标很好的结合,坚定信念,不被外力干扰,能沿着既定的轨迹达成个人目标,促进个人的成长成才。另外,决定型号领军人才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不仅是智商,情商也很重要。优秀的型号领军人才往往善于与人打交道,乐于与他人合作共事,特别是能够团结、组织一个团队完成攻坚克难的艰巨任务。

3.良才先行规律

在我国航天重大工程研制中不断涌现出一批技术过硬、素质优良、朝气蓬勃的年轻领军人才。一方面是由于其本身基础好、潜力大、肯努力;另一方面是组织以爱才之心、用才之切,及早识别和发现优秀人才,大胆选拔优秀骨干人才参与重大工程和重点型号研制。不拘一格选用人才担当重任,赋予他们相应的责任和使命,使他们经受锻炼,加快成长。

4.因才施用规律

航天型号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成才经历、个性特征不同的人才聚集起来,群策群力,施展各自才能。组织会观察、识别人才特点,并结合岗位要求因人而异、因人施策,使人才沿着一条最佳路径成长。例如,对那些性格内敛、甘于奉献,同时对技术追求执着专注、刻苦钻研的人才,可以向专业技术纵深发展,成为专业技术领域的专家;那些既懂技术,又具有宏观把握能力、较强组织管理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的人才,可以向型号总指挥、院所长的方向发展,做到各有所长,各得其所。

5.实践历练规律

由于航天型号组织复杂,技术难度大,型号研制人员只有经历型号工程的锻炼、长时间的磨练以及成功与失败的考验才能掌握这些知识和技术,才能够有效地提升自己的能力。航天型号领军人才队伍中的大多数普遍经历过型号任务的历练和多岗位锻炼,长期的工程实践使他们在知识、能力、经验等方面得到快速成长,不断在型号研制或管理过程中总结创新,提出开创性的建议和思路,促使自身向更高层次的人才转变。

6.知识融通规律

在航天事业创建和发展过程中,第一代领军人才大多是留美回国的高级知识分子,正是他们造就了“两弹一星”的伟大事业;第二代领军人才有许多是留苏归来或在国内著名大学学习的优秀人才,他们在老一辈航天科学家的带领下铸就了“三抓”等重大成就;新一代领军人才,不仅在高等学校学习了系统化的知识,而且师从航天前辈学到了技术诀窍、方法。几十年来,在航天型号研制过程中,通过老带新、师带徒的师承关系,实现了实践经验的分享和隐性知识的传承,使科技人员能够在继承与创新过程中少走弯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7.差异路径规律

遵循“一个总体部,两条指挥线”的模式,逐步探索出型号领军人才成长的基本发展路径,即成长为型号总指挥、副总指挥或总设计师、副总设计师。其中,型号总设计师主要有2条成长路径:一是单纯从专业技术路线发展,即经过设计员、副主任设计师、主任设计师、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的成长路径;二是以技术为主,并经过研究室主任等技术管理经历成长为总设计师。

型号总指挥主要有3条成长路径:一是由研究室主任、所长等行政领导岗位成长为总指挥;二是由副总设计师或总设计师转任而来;三是由型号办公室主任、副总指挥成长为总指挥。型号领军人才成长路径虽有多种,但总的来看,都须经过长时间的专业技术工作,成为技术专家,进而成长为总设计师或总指挥。

8.协同成长规律

航天型号均涉及多个技术领域,型号研制过程需要大量人员共同参与,合力完成。因此,要求各类人才通力合作,具有密切合作、大力协同的团队精神,这样才能顺利地完成所担负的各项任务。优秀人才多出自优秀的团队,优秀的团队易涌现优秀的人才。有互相学习、大力协同、相互促进的良好氛围,有水平高超、作风严谨、管理严格的带头人,就会形成人才成长的集群效应。

综上所述,型号领军人才成长规律如图1所示。

图1 型号领军人才成长规律示意图

二、培养对策

在深入研究型号领军人才成长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多年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型号队伍建设和领军人才培养的有效做法与实践经验,进一步提出新形势下型号领军人才的培养对策。

1.超前谋划领军人才队伍建设

把人力资源作为事业发展最为宝贵的资源,将领军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核心和关键,并结合形势任务发展变化和队伍状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按照型号“探索一代、预研一代、研制一代、生产一代”的发展路线,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来谋划、布局和推进型号领军人才的培养;科学制定培养计划,统筹安排科技人才的理论学习、业务培训、实践锻炼和学术研究。在此基础上,坚持整体推进、有针对性培养、差异化使用,以推动领军人才队伍建设。

2.完善型号领军人才管理机制

认真贯彻中央印发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遵循领军人才成长规律,形成领军人才培养开发、选拔使用、考核评价、激励保障环环相扣、互为促进的良性机制。以型号任务量化考核为基础,完善型号“两总”履职绩效考核,充分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对一线科技人才进行能力等级评定,建立和完善以胜任力为基础的型号研制岗位任职资格体系。

3.奠定领军人才队伍成长基础

结合航天主体专业,对相关大学的优势学科、专业进行全面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引进国家重点大学的优势专业学生,进一步提高大学毕业生引进质量,全面提高研究生所占比例。充分利用与知名高校的战略合作关系,依托产学研合作平台,通过联合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实验室或项目基金等多种形式提高毕业生的攻关能力和学术水平。与此同时,按照型号研制需要和岗位要求,积极延揽工程师以上职称的优秀社会成熟人才,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十二五”以来,航天科技集团共引进了2458多名博士生、1.2万名硕士生以及800多名海外优秀人才,这为型号队伍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加快培养造就优秀年轻人才

在型号研制中尽早识别和发现优秀年轻人才,及早让他们在关键技术岗位历练成长,使其敢于挑战重大型号关键问题,敢于提出原创科学思想,敢于创新方法和技术,敢于引领航天技术发展前沿,在攻克重大科研难题中成长、成熟、成才。实施领军人才接力计划,大力推进型号领军人才的新老交替,将大批优秀年轻人才推举到重要领导岗位或技术岗位,使其成为科技领军人才,尽快培养造就一批将才、帅才。

5.多方面历练领军人才品质素质

首先,经历完整的型号研制过程,通过攻坚克难,以及从失败到成功的磨砺,使他们在实践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攻关能力。其次,通过多岗位历练使他们系统全面地了解总体、分系统、单机等多方面知识,熟悉各系统的接口关系和技术关键,促使其在实践中丰富阅历,增强多领域的技术攻关能力和风险把控能力。努力做到技术民主,营造鼓励创新与包容的氛围;锤炼“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做到任务面前敢于拼搏、勇于奉献,困难面前坚忍不拔、百折不挠,成绩面前永不懈怠、永不自满,努力用成功报效祖国,以卓越铸就辉煌。

6.助推领军人才快速成长

根据重点培养对象的个人特点、知识结构、工作经历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培训支持,积极组织重点对象参加国内外的高水平培训等,了解国际学术动态,引领国际学术前沿。加强与国外公司、境内外培训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交流与合作,有计划选派优秀人才到国内外一流大学、科研机构、知名企业等从事学习交流与研修,使其开阔视野和思路。继续发扬中国航天优良传统,在实践中建立知识传承和经验共享机制,构建知识管理体系。组织航天院士、专家著书立说,将在实践中形成的系统化知识及时总结提炼。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开展组织学习、经验分享,提升团队学习能力。

7.提高工作效能和创新能力

借鉴世界知名防务企业的成功经验,努力找到适合不同组织的管理模式。对于航天科技集团整体而言,可借鉴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采用专业化的大规模创新模式,建立协同创新研发体系,探究“臭鼬工厂”管理模式,成立了集团公司自己的创新特区——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及其遍布全集团的分支机构。允许其将创意快速推进到原型阶段,缩短研制周期,形成一支创新型的研制队伍。对于航天科技集团所属规模较小的单位,则可尝试建立扁平化管理模式和小型精英团队,这会使内部信息流动性大大增强,激发无与伦比的创造力。未来,各项目团队可根据工作需要临时组建,不需要明确的界限划分,人员自由度和流动性较好,在项目完成后可快速投入其它团队。

8.扩大领军人才学术影响力

鼓励型号领军人才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和交流。密切与国外研究机构、知名大学及学术团体的合作和联系,积极聘请国外著名高校、科研机构、航天企业的教授、专家来开展学术、技术交流,柔性引进海外杰出人才,以提升科技人才的国际化水平。支持并推荐领军人才在国内外重要学术社团组织担任职务,如推荐在国际宇航联、国际宇航科学院、欧亚科学院等具有影响力的国际组织任职;推荐型号领军人才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所属各类学会、研究会担任职务,进一步提高航天领军人才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在专业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此外,优先从领军人才中选拔推荐“两院”院士、国家级专家、国家级中青年拔尖人才以及各种专家奖项人选,进一步提升型号领军人才的学术技术水平及在专业领域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猜你喜欢
领军型号研制
仿生眼的研制有新突破
关于提高航天型号计划完成率的思考
航天型号批生产管理模式的思考
型号产品配套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航天型号全要素管理的初步实践
公共关系创新领军品牌奖
公共关系创新领军组织奖
一种新型固定翼无人机的研制
XV-24A垂直起降验证机的研制与发展
137Cs稳谱源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