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小林
[摘 要]直观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但数学学习不能仅停留在直观操作的层面,还要上升到数学思考的层面,使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关键词]直观操作 理性 三边关系 三角形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08-035
相对其他学科而言,数学比较枯燥,内容比较乏味。新课标提倡:“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直观体验,进行理性思考。”下面,笔者结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一课的教学片断,谈谈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直观操作的引导。
教学片断:
(课前,师先给每个学生准备一红一蓝两根纸条)
师:同学们,如果把这两根纸条看成线段,能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生1:不能,还差一根纸条。
师:现在我们可以把其中一根纸条用剪刀剪开,那么我们手中就有三根纸条了。现在同桌合作动手拼拼,看能不能围成一个标准的三角形。(生开始活动,半分钟后,有的小组完成,有的小组没有完成,差距很大)
……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罗列了一些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大屏幕显示:1.有三条线段,就一定能围成三角形吗?2.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有什么关系?3.三角形……)
师:刚才有同学反映,两根一样长的纸条无法围成三角形,现在有没有围成三角形的?如果有,请拿到台前展示。(一生拿着拼好的三角形通过大屏幕展示,如右图)
师:你们看,他真的围成了三角形,现在你们想说什么?
生2:老师,这根长方形的纸条太宽了,接头部分没有连接好。
师:你看得真准!这是一个重要的发现。我们现在通过电脑演示来看看,差这一点点行不行。(电脑演示,图形发生变化,逐步演变成下图)
师:你们看,是不是完全围成三角形呢?
生:还差一点点!(师继续通过多媒体进行演示,纸条逐步成了平行线)
师:当两根纸条一样长的时候,剪开其中一根,能不能围成三角形?
生(大声地回答):不能!
师:现在,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生3:两条边的和等于第三边时,不能围成三角形。
师:换句话说,也就是三角形两条边的和——
生:大于第三边!
……
思考:
这一堂课的设计非常巧妙。学生在摆纸条过程中产生疑问“为何就差那么一点点”,而这恰恰是学生花费了大量时间才最终得出的结论。这里,笔者认为,用纸条作为线段来围三角形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生活中的吸管、棉线等都是很好的教学素材。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一根细线把三根吸管串联起来,结果自然只有以下三种情况。如下:
如果三根吸管能够串联,那么三根吸管的内侧就会完美结合起来,这样就围成了三角形,如第一幅图;如果学生剪成相对较短的吸管,那么吸管两端就无法“顶起来”,一看就知道中间有缺口,如第二幅图,自然围不成三角形。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第三幅图展示的那样,吸管恰好成了一个等号,这更不是三角形。这样用纸条拼图所带来的弊端自然迎刃而解,不仅能够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而且能消除更多的误差,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理性的思考,而这种理性通俗地说就是数学理性。
针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这一教学内容,无论教师选择哪种素材,最根本目的是把这些素材看作线段,它们的作用也只是更直观形象地代替线段发挥作用。在这个动手实践的活动中,只有把纸条或者吸管看做是没有粗细只有长短的线段,那么学生的思考和实践才能进入所谓的学习“腹地”,才能从本质上去理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可见,在教学中让学生进行直观操作,教师还应该有个清醒的认识。这些实践操作,并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直观的感受,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数学的角度去进行理性思考,从而得出数学结论,这才是根本。
(责编 杜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