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星发
地理课程标准指出,要给学生提供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教授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发现身边的地理问题,用地理知识指导生活实际,做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对此,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枯燥的地理知识转变为学生喜闻乐见的现实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
一、肢体模型的开发与应用
一天下午,我正带领学生学习“地球的运动”这部分内容,枯燥而抽象的知识让学生昏昏欲睡。在讲到“地球的自转方向”这部分内容时,我要求学生举起右手,竖起大拇指。学生面面相觑,不知道老师要干什么。接着,我说道:“其实,我们的右手就是一个最直观、最简单的学具,大拇指表示北极,其余4个手指指示的方向就是地球自转的方向,从赤道上空看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方向(如下图所示)。”这时,学生突然眼前一亮,轻而易举就掌握了这个知识点。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使用肢体模型,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地图表象,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从而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实体学具的开发与应用
1.三角板指向标。
一些学生对“怎样在地图上正确辨认方向”感到困惑,对此笔者引导学生在透明三角板上用记号笔画了一个指向标(如右图所示),然后将透明三角板放在地图上,这样就能准确辨认方向。
2.等高线模型。
在教学“等高线地形图”这部分内容时,笔者与学生共同用红色的电线制作“等高线圈”,然后把这些“等高线圈”从大到小用细线串起来,制成了一个直观的等高线模型。当挑起模型时,一个立体的形状就出现了(如右图所示);当放下模型时,就变成了等高线地形图。这时,学生就可以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和疏密程度来判断具体的地形部位和坡度的陡缓了。
3.太阳直射点移动和昼夜长短变化模型。
太阳直射点移动和昼夜长短变化模型(如右图所示)是在透明塑料板上填涂颜色而制成的,塑料板通过“地心”固定在一起,形成一个可以绕“地心”旋转的模型。箭头代表太阳光线,白色代表白天,黑色代表黑夜,旋转塑料板可以带动箭头移动,而箭头指示的位置就是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这样就能形象演示太阳直射点移动和昼夜长短变化。
4.板块运动碰撞和张裂运动模型。
在教学“板块的碰撞挤压运动”这部分内容时,笔者随手拿起一本书演示了“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形成喜马拉雅山”这一过程,随后又拿起一张纸用力一拉,纸张断裂成两部分,演示了“红海的形成”这一过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