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胜于言,超越自我

2016-03-23 07:08姬惠光苏州市吴江区教育局教研室江苏苏州215200
地理教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内功突破扎根

姬惠光(苏州市吴江区教育局教研室, 江苏 苏州 215200)



行胜于言,超越自我

姬惠光
(苏州市吴江区教育局教研室, 江苏 苏州 215200)

个人简介:中学地理高级教师,教育硕士,1996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曾在江苏省震泽中学任教;曾被评为“苏州市地理学科带头人”、“苏州市名教师”、全国“优秀地理科技辅导员”、江苏省“优秀天文工作者”,多次获得江苏省教学论文比赛一等奖;在各级各类杂志上发表文章80多篇,主编或参编过20多本教辅用书。自2009年8月起,为苏州市吴江区教育局地理教研员。任期内吴江区的地理高考、会考成绩在苏州市名列前茅,是苏州市各区市中连续四年高考选地理人数最多的学区。

摘要:本文主要从教学及教育科研两方面记录了一名普通地理教师成长为名教师的过程。其中点滴感悟及所选取的案例是其在一线教学及当地理教研员期间积累的,期望对年轻教师专业发展有一定启发,为有经验的教师进一步成长提供借鉴。

关键词:引路;内功;突破;扎根;梦想

一、恩师引路,结缘地理

说起老师,我对老师一直很崇敬,有空经常会去看他们。其中,令我最难忘的有两个。一个是我小学的启蒙老师顾心珍老师,她带我们练书法,使我从小就很喜欢写字,通过练字培养了我的耐心及毅力。另一位是初一时的地理老师,他虽然主教数学,但在教完“中国地形”后,居然立刻进行考试,很巧的是,当时我是班里唯一的100分。

1996年大学毕业后,意气风发的我走上了江苏省震泽中学的神圣讲台,父亲没教我什么大道理,只说了这么一句话:“阿光,你要教好学生啊”,这句话,成为了我的座右铭,一直牢记在心,直到今天。

因此,走上讲台,我对课堂充满敬畏,课堂上是一张张朝气蓬勃的脸,后面是一个个满载着期望的家庭。课堂容不得半点怠慢,更不能有丝毫的马虎。要尽全力教好书,要能征服学生,赢得家长、学校及社会的认可。

二、苦练内功,征服学生

刚踏上讲台的三年,为了站稳脚跟,把根深深扎入课堂,我犹如早春的树苗一样,贪婪地汲取着周边泥土中的营养,努力地生长着自己,充实着自己。

1.用心备课,夯实基础

为了把课讲生动、讲透彻,一堂课我常备三遍,两遍是在上课前,反复设计与推敲,直到自己满意为止,第三遍是上完课以后的及时修改、调整及补充。震泽中学男生宿舍楼前小平房内的台灯,见证了我的成长。依然清晰记得,校长第一次听我的课是“气旋和反气旋”,那堂课我几乎背得滚瓜烂熟,记得上下楼梯时嘴里还在背着,几乎达到了痴迷状态。经过不断积累,形成了“主线问题情境式”的教学特色。

(1) 一条主线贯穿始终

一堂课都有核心的知识,围绕主干知识会形成一条主线,通过主线式教学往往使教学脉络更清晰,达到纲举目张、结构清晰的效果。但是一堂课的主线设计是很值得研究的。在讲“地质作用”时,可以把人民币上的图案作为串联内外力作用的主线,从导入、过程、总结一气呵成,浑然天成。在讲“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时,我设计了一条旅游线路,把沪宁线、江阴港、江阴大桥、黄桥镇几个地点连起来,结合讲交通运输方式选择及其对聚落、商业网点形成的影响。

(2) 一段情境渲染气氛

在地理教学中,若能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效地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让学生“触境生情”,更好地体验地理情感,使原本枯燥、单调的教学部分变得富有生活味及地理味。在讲“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时,因为书本图片有限,我通过将滕格尔的《天堂》及含笑的《飞天》两首风格迥异的歌曲的视频进行剪辑,渲染了“黄沙漫天飞、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河水、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蒙古包”等一幅西北地区的情境画面。在讲“水资源”时,我通过清唱营造了一幅江南水乡的情境:“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水上有白帆哪,啊水下有红菱哪,啊水边芦苇青,水底鱼虾肥,湖水织出灌溉网,稻香果香绕湖飞……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红旗映绿波哪,啊春风湖面吹哪,啊水是丰收酒,湖是碧玉杯……”通过师生共同感受形成江南水美物丰的景象,为讲述家乡的水污染日益严重作铺垫。

(3) 几个问题串联课堂

围绕核心主干知识,设计一条主线,然后围绕主线再设置若干个问题,形成“主线——问题——情境”特色。好的问题设计是一堂课的灵魂,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平台,是一堂课画龙点晴的部分。在初一讲“地球的自转”时,因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较弱,我采用直观性教学法,拿着地球仪讲解,并结合板演设计了如下问题:

① 请在黑板上的圆中标出点(20°E,40°N)。

② 同学们知道你们学校的经纬度吗?老师查了一下,是(120°E,31°N),再请位同学在黑板上标出学校的经纬度。

③ 请一位同学在地球仪上把橡皮泥人粘在学校大致所在的位置。

2.虚心求学,强化“三板”

那段时间,为了提升自己,我不断加强自学,跟学校里的美术老师学素描,加强板画功底;跟学校的地理前辈学板图;还借助原来的书法底子,把《胆巴碑》、《灵飞经》等作为练习板书的字帖。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全校青年教师“三字一话一机”比赛中,我获得了第一名。台下勤学苦练是必需的,但关键还要敢于当众展示,即便在台下练过无数遍,当着学生展示时,还是会有点紧张,但这种恐惧是必须克服的,否则就很难成长,要不怕在学生面前丢脸。我曾多次在公开课中现场展示画中国地图、世界地图及各个区域图。尽管当初,我在当着学生面初次画的时候也是战战兢兢的,坚持下来后,慢慢地就会越来越自信。

3.锤炼语言,吸引学生

教育传承的是文明,课堂里的每一张脸都是充满生机、朝气蓬勃的脸,需要我们用优美动情的语言传递鼓励与期许的音符;或激励,或唤醒,或鞭策。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润物细无声”,说的是教师的谆谆教诲。要感动学生,首先得感动自己。为了锤炼语言,我经常收听单田芳、袁阔成等大家说的评书,学习他们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诙谐幽默又富有激情,简明扼要又富有哲理,恢宏大气又滴水不漏。经过最初几年的努力,慢慢地我开始崭露头角,先后在县市级比赛中获奖。

三、持续修炼,突破“高原”

度过了初为人师且充满憧憬的三五年;教学进入了单调重复、略显枯燥的阶段,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进入了“高原期”。慢慢地会出现一种“职业倦怠”现象,这时能够突破“高原现象”,重新燃起激情的动力来自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教学艺术的不懈追求 。

1.诗意化课堂,生活化教材

德国著名诗人荷尔德林说过:“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地理学研究时间与空间,以“人地关系”为主线,若教学就教材而教材,不能跳出教材,仅局限于一纲一本,势必会使教学缺少激情,也会使教师缺乏激情,进而也使学生缺乏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学上处于“高原期”的教师,就要主动改变,寻求突破,突破原有的条条框框,寻求二度飞跃,若能将课堂诗意化,将教材生活化,定能增加课堂吸引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才会使课堂充满张力,将教材教活教透。通过诗意化课堂,使学生更喜爱地理,因学生愈加喜爱地理而带动自己重燃教学的激情。

为了开“水资源”这一课,我骑着自行车带着相机,沿着吴江境内的主要河流京杭运河、太浦河、頔塘河、麻漾、东太湖边兜了一圈,拍摄了一组照片,处理后制成导入新课的片头并配了富有诗意的解说词:

“我们吴江是水的天堂,你知道流经吴江的河吗?请跟随着画面逐一欣赏,古老的大运河1500多年来从北向南纵贯吴江,太浦河连接了美丽的太湖与黄浦江,頔塘河在吴江大地上默默地流淌,万顷碧波的太湖,清澈透明的麻漾,同里湖、南星湖、长漾等一个个湖泊星罗棋布,仿佛镶嵌在美丽富饶的吴江大地上的一颗颗璀璨明珠。新世纪,吴江将从‘运河时代’迈进到‘太湖时代’,千年水天堂将翻开崭新的篇章。”

在讲地质作用时,可以用中国第四、五套人民币上的图案进行主线情境设计,从导入、过程、总结都以人民币背面的主景图案为主线进行串联。为此,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钱币被誉为‘国家名片’,而人民币则是中国的‘名片’。在已经发行的第四、五套人民币中,我国的一些著名的景点被印在它的背面。通过阅读它们,能够了解我国的自然景观,若用地理的眼光看,还能读出更多的味道。”然后,展示投影片,呈现设计的问题。

①你能识别出图中的风景吗?你能说出它位于我国哪个省(区)吗?

②同样是以山水地貌景观著称的长江三峡、桂林山水,你知道它们的形成原因有何不同吗?

③珠穆朗玛峰跟泰山的成因有什么不同?你知道图案上的自然景观是由哪些地质作用形成的吗?

2.用问题链,激活学生思维

刚开始教学的几年,主要以自己讲为主,一旦相同的东西讲过几遍,连自己也会感觉乏味,此时,就要变换方式,通过巧设疑问,激活学生思维,并在学生思考中不断捕捉随机生成的内容,从而不断推陈出新,常教常新。

(1)层层铺垫,注重吸引

在讲“河流侵蚀地貌”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我设计了如下问题链:

①河流侵蚀有哪几种类型?早期的河谷及成熟期的河谷分别呈什么形态?

②从“V”型到“U”型河谷的变化,河流的落差、流速有何变化?

③假如下面三幅图分别摄于长江上、中、下游河段,请连线。

④由上游往下游,随着流速变慢,河流携带物质的能力会越来越_____(强或弱)?河流两岸的沉积物有何变化?

(2)联系生活,关注发展

在讲“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时,我设计了这么一组跟生活关联的问题链:

黄桥镇简图

①黄桥镇早期发展的交通主要依赖什么?那时交通工具是什么?如今的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

②本世纪初,随着高速公路的兴建及新长线的经过,该地聚落的发展可能往什么方向发展?

③淘宝网想选择在此处建一个物流中心,请在A、B、C、D四地中帮其选择一个合理的位置,并说明理由。

④上述物流中心的布局,体现了什么原则?

(3)化繁为简,化整为零

一般复杂的问题可以把其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通过逐步降低难度,“达到跳一跳就够得着”的层次。例如:

下图中圆表示晨昏圈,所示区域全部为夜半球,且a点与c点纬度相同,读图后回答:

①在图中用“⊕”标注出极点的位置;并画出图示范围内过c点的完整经线。

②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北京时间是_____。

在分析这道题时,我作了如下简化处理:

第一步:请画出晨昏圈过极点的夜半球侧视图(昼夜各半、全夜图、全昼图),并标注赤道与两极点的位置(经过讨论、尝试绘图、相互修改,最后给出参考答案。)

第二步:请画出晨昏圈过80°N,80°S夜半球侧视图(昼夜各半、全夜图、全昼图),并标注中心点的纬度。(经过讨论、尝试绘图、相互修改,最后给出参考答案)

第三步:试判断上图中,晨线与昏线的位置。(晨线、左昏右晨、左晨右昏)

3.教育信息化,持续创新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大趋势,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大数据时代,作为教师一定要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早期,为了制作课件,我自学了一些软件,如3D Studio Max、Authorware、Frontpage、PowerPoint、几何画板等,2000年在震泽中学开课时,开始用电子教学案,慢慢地形成了涵盖整个高中的电子教学案,每年修改润色,精益求精。作为地理老师应该熟悉运用基本的制图软件:画图、Word制图、MapInfo、Photoshop、ArcGIS等,还有一些视频编辑软件,虽不说一定要很精通,但也要熟悉一二。

信息化、大数据时代,教学资源更新速度快,教师若囿于一隅、随遇而安,不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及教学资源,势必会越教越乏味,继而缺少教学的激情;只有顺应时代,将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深度融合,才能常教常新,不断推陈出新,使自己的“一桶水”常满常新,在更新观念与手段的过程中摆脱职业的倦怠。

四、扎根课堂,提升科研

一线教师几乎大部分都害怕做科研,害怕写文章,不敢写文章。我认为,教育科研是绿叶,课堂教学是它的根,只有根扎得深,才能根深叶茂;而根(课堂)的养料是爱;唯有师生互爱,才能为教育科研持续地注入新鲜的活水。只有根扎得深,爱得深,教育科研才会避免无病呻吟,才会变成真正实在的真研究。

平时教学中,每年我都给自己制定若干个小课题(见表1)。

表 1 课题研究计划

接着,在当年的每堂课中进行“实践——反思——实践——总结”的研究,通过研究,最后一般都能形成有一定质量的文章。教师带着问题去实践、去思考、去改进,就找准了教学的主航向,就能使课堂教学与教育科研成为相辅相承的两翼,才会使两者相得益彰。

从2004至2008年,我连续带了四届高三,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制定了一个小课题“高三地理试卷讲评课有效性的研究”。在接下来的几年当中,持续围绕这个课题作研究,积累与收集资料,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改进,最后写成了一篇文章“高三地理试卷讲评课有效性的探究与反思”,2008年获得江苏省第十届“五四杯”一等奖,最后文章发表于《考试》杂志2013年第6期上。

这期间围绕课题主要思考以下问题:①如何在讲评课上使学生有效地学,使课堂更有效;②如何改进传统的讲评课教师包办的现象;③如何有效地在讲评课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④使用哪种多媒体对讲评课更有效;⑤有没有更优化的讲评课的模式等 。经过实践——思考——修改——再实践——再思考——再修改,日渐成熟,形成了比较固定的讲评课模式,提升了教学质量。

在小课题实施过程中要防止以下倾向:

畏难情绪:往往刚开始的时候很认真,过一段时间会松懈,碰到困难后不想再研究下去,这样很难积累有价值的东西,需要不断克服研究中的困难,才能获取有价值的东西,实践出真知,但关键在于坚持。

闭门造车:在课题研究的时候,除了自己亲身实践,也要多去吸取他人的精华,平时听课时碰到跟小课题研究内容相关的,他人的优点可以充分吸收进来,以弥补自己的不足,也要多读一些他人研究的文章,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拓展自己的视野。

自满情况:一般研究一段时间会感觉很好,以为研究得很深入了,如果这样,会缺乏持续深入的动力,感觉可以时,可以暂时把研究的文章搁一下,过一段时间再去看时自然会觉得不足,防止自满自大是使研究持续进行下去的必要条件。

只要选定了一个好课题,克服以上几种倾向,在一两年内总会有所收获,通过课题引领,既增加了实践经验,也提升了理论水平,同时亦会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五、行胜于言,编织梦想

我在当班主任和教学时常和学生一起编织“共同愿景”(shared vision),相信学习地理是有用的,学习是有用的,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成为一个有知识的人,才能成才,甚至成为人物。坚信并憧憬学生心中的“口碑”,就是对教师职业价值的最高评价。但是光有梦想与愿景还不够,梦想必须有务实的支点。

1.适度的发展目标

学生之间成绩上存在差异,不能一刀切,我经常给他们制定适度的目标。在确定目标时,经常跟学生商量,最后经过交流,确定下来师生达成共识的发展目标。实践下来证明,通过师生双方共同努力,基本都能达成原先制定的目标。我常跟他们说:“一个人最大的成功,就是超越了自己,唯有不断追赶并超越自己的人,才能够真正超越别人。”

2.适度的作业量

学生成绩差的原因,很重要的一点是由于学习习惯不好,作业拖拉,甚至不交。久而久之,就逐渐丧失了学习兴趣。我跟他们说:“据研究,世界上92%的人不成功的原因是办事拖拉。”学生亦反映:有时作业太多,来不及做;对后进生而言,可能感觉更多。针对这种情况,我在布置地理作业时,采取这样的方法:课外作业用学案;题量适中;精选好每一道作业题;给学生自主选择的作业;及时批改及讲评;及时补纠补漏。

3.适度的自主权

教学时,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常引导学生自学,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每一堂课后常布置下一堂课的预习提纲,例如:在讲到“人口迁移”时,我布置了如下预习题:“你知道你的家乡有多少外来民工吗?你知道他们从哪里来的吗?知道他们来这儿的目的吗?你知道他们的子女受教育的状况吗?你知道他们对本地环境带来哪些影响吗?”这些答案开放的预习题,可以调查,可以讨论,能增加学生对此内容的学习兴趣。因为问题不拘一格,具有发散性,所以课堂气氛很活跃,预设的成分少了,即时生成的东西多了。学生学得自由了,积极性也提高了。

4.适度的反思机会

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我经常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鼓励他们进行反思,并把自己的观点与想法通过课代表或自己直接反馈给我,这样既给了他们自省的机会,也进一步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每过一段时间,让他们回顾反思一下,争取每天进步一

点点。如下图:

六、持续学习,超越自我

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给自己的知识库里注入新鲜的活水,才能推陈出新,越教越活。从开始工作到现在,我每年都订阅中学地理的三本权威杂志《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地理教学》、《地理教育》,从中可以学到很多学科前沿的思想、学科教学的方法、学科教学的理论。还可以多读一下《人民教育》、《教学与管理》等优秀期刊上的文章,此外,像《大教学论》、《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 》、《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窗边的小豆豆》、《做最好的自己》、《特级教师思想录》、《第五项修炼》等名人传记,亦可以多读点。还可以通过百度及知网等进行专题性阅读,可以搜索同一专题专家们及同行的思想。另外,还可以通过登录博客、微博、微信等进行选择性阅读。

七、结语

我经常跟本区的年轻地理教师讲:“对学生要有一颗仁爱之心,专业是我们的立身之本,在专业上要‘做最好的自己’,在最初的三五年,一定要舍得下功夫,苦练好内功,积累底气,从而才能征服学生,赢得学生的尊敬,赢得家长及社会的认可,才能站稳脚根并打出旗帜。”

对有经验的地理教师,我常要求他们不要固步自封,要敢于尝试,要敢于突破,要敢于创新,通过不断学习,不断交流,在课堂艺术、信息技术、持续学习方面多加强修炼,从而永葆教育教学艺术之花常绿常新。

猜你喜欢
内功突破扎根
音乐评论家的“内功”修炼——论八项追求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一辈子扎根在农村
深入生活 扎根人民
“练好内功”;企业逆势而上的秘密武器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潍柴 练好内功赢天下
绝世武功
扎根故土 带头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