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莹莹,邹卉,韩梅盈,许平
(聊城市人民医院,山东聊城252000)
不同分度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临床特点比较
梁莹莹,邹卉,韩梅盈,许平
(聊城市人民医院,山东聊城252000)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分度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住院时间≥28 d、胎龄≤35周并确诊为BPD的早产儿84例。根据BPD临床分度标准分为轻度组与中重度组。对各组早产儿出生时情况、治疗情况、并发症及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4例BPD患儿中,轻度56例,中重度28例;轻度与中重度BPD患儿1 min Apgar评分≤7分患者所占百分比、胎膜早破发生率、机械通气患者所占百分比、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吸氧浓度>40%患者所占百分比、院内感染发生率、静脉营养使用时间、合并低蛋白血症发生率比较,P均<0.05。 结论 随着BPD严重程度的加重,1 min Apgar评分≤7分患者所占百分比、胎膜早破发生率、采用机械通气的患者所占百分比升高,机械通气时间、吸氧时间延长,吸氧浓度>40%所占百分比、产前及院内感染发生率升高,静脉营养使用时间延长,合并低蛋白血症发生率升高。
关键词: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影响因素;婴儿,早产
随着围产期保健、新生儿抢救技术的提高,以及产前激素的使用和肺表面活性物质的问世,极早早产儿及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成活率大大提高,随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发病率也逐渐提高。存活者日后患反复呼吸道感染及神经系统损害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特别是中重度BPD患儿。影响BPD发生的因素及防治策略逐渐受到学者的广泛关注。但是影响不同分度BPD早产儿的高危因素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通过研究不同分度的BPD早产儿的临床特点,寻找影响BPD严重程度的高危因素,为防治早产儿BPD提供临床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聊城市人民医院NICU住院时间≥28 d、胎龄≤35周并确诊为BPD的早产儿84例,均符合美国国家儿童保健和人类发展研究院(NICHD)提出的BPD诊断标准:任何氧依赖(吸氧浓度>21%)超过28 d即诊断BPD。除外严重先天发育畸形、入院时年龄≥24 h、入院后不久因各种原因吸氧或呼吸支持下放弃治疗或死亡的患儿及资料不全者。BPD分度标准[1]:若胎龄<32周,根据校正胎龄36周或出院时分度;若胎龄≥32周,根据出生后56 d或出院时需吸入氧浓度分度:轻度:不需吸氧;中度:吸入氧浓度<30%;重度:吸入氧浓度≥30%或需正压通气。根据BPD的程度分为轻度组与中重度组。
1.2资料收集所有纳入标准的病例收集记录以下内容:①患儿出生时情况:入院年龄、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是否胎膜早破、1 min Apgar评分、胎儿总数、分娩方式、原发病等;②治疗情况:机械通气时间、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时间、氧疗时间、吸入最高氧浓度、应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输注红细胞、痰培养、动脉导管未闭(PDA)、抗生素使用时间、静脉营养应用时间等;③住院期间并发症:肺炎、败血症、颅内出血、气胸、呼吸衰竭、呼吸暂停、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肺出血等;④结局:住院时间、住院转归(治愈、好转、放弃或死亡)等。
2结果
2.1两组患儿出生时情况比较结果见表1。
2.2两组治疗情况比较结果见表2。
2.3两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及转归情况比较结果见表3。
表1 两组出生时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患儿治疗情况比较
表3 两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及转归情况比较
3讨论
BPD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其本质是在遗传易感性的基础上, 氧中毒、气压伤或容量伤、围产期感染或炎症、营养不足等各种不利因素对发育不成熟的肺导致的损伤, 以及损伤后肺组织异常修复[2]。
研究证实,胎龄越小、体质量越低,BPD的发生率越高[3]。极早早产儿BPD发病率增加与肺处于发育不成熟的阶段有关。本研究表明,胎龄及出生体质量并不能直接影响BPD病情的严重程度,可能与样本量少有关,但中重度BPD早产儿的胎龄及出生体质量更小。本研究还表明,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与BPD的严重程度有关,提示围生期窒息是影响BPD严重程度的因素。
24周胎龄的早产儿肺发育处于小管期,到30周时才发育到囊泡期,而此时间段出生的早产儿,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质分泌不足、肺顺应性低等特点,常需要机械通气及氧气治疗,而导致肺发育受阻及诱发肺部过度炎症反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机械通气与早产儿BPD密切相关,并可作为早产儿BPD的独立危险因素。早产动物实验提示,对未成熟的肺施加任何压力/容量损伤都是不利的[4],机械通气时间越长,气道压力及吸入氧浓度越高,BPD的发生率也越高[5.6]。本研究显示,机械通气时间及用氧时间、FiO2>40%均是BPD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而且,机械通气时间越长、氧浓度越高BPD的程度越重,这与文献[7]报道结果相似。近年来,随着肺保护通气策略的实施,临床上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逐渐减少,尽量缩短机械通气及用氧时间,避免侵入性气管插管及高浓度氧吸入,可有效减少BPD的发生及降低其严重程度。
近年研究发现,炎症和感染是BPD发生的关键。Viscardi等[8]研究认为,新型BPD是炎症介导的肺损伤过程,是基因易感性婴儿处于易感窗期间受到宫内或出生后感染从而改变了肺发育的结果,这表明无论是产前还是产后感染,均在BPD的发病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研究显示,胎膜早破及院内感染是影响BPD严重程度重要因素。早产儿生后需长期机械通气和气管插管,容易引起反复肺部感染,而肺部感染又可促进肺部炎症反应而造成肺组织损伤,从而延长了辅助通气及供氧时间,从而促进BPD的发生,形成恶性循环。
营养不良可严重影响肺功能,而多数BPD早产儿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本研究显示,使用静脉营养时间与BPD的严重程度相关,表明中重度BPD患儿因营养不良或喂养不耐受需更长时间的胃肠外营养。血清白蛋白水平在临床上常用于评价早产儿营养状况。本研究显示,低蛋白血症与BPD的严重程度相关。有研究发现,血清白蛋白水平越低,患者需要呼吸机支持的时间越长。早产儿体内蛋白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物质储备少,可影响组织修复和免疫功能,最终造成肺发育停滞及修复能力低下;且低蛋白血症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导致肺水肿,引起肺损伤[9]。
本研究显示,BPD的发病以轻度为主,占66.7%,中重度占33.3%,中重度较轻度BPD早产儿住院时间长,虽然,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考虑可能与中重度BPD早产儿死亡或因病重放弃治疗数所占比例高达32.1%,部分抵消住院时间有关。死亡或放弃治疗的BPD患儿中,9例均为中重度BPD早产儿,表明BPD严重程度影响其预后。
综上所述,早产儿BPD严重程度与多种因素有关,如产前及院内感染、长时间机械通气、长期氧疗、高浓度氧气吸入及长期应用静脉营养等,因此尽量缩短应用机械通气时间及氧疗时间、防止和减少产前或产后感染、加强胃肠道管理,减少静脉营养应用时间是减轻BPD严重程度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 Jobe AH, Bancalari E. 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1,163(7):1723-1729.
[2] Stoll BJ, Hansen NI, Bell EF, et al. Neonatal outcomes of extremely preterm infants from the NICHD Neonatal Research Network[J]. Pediatrics, 2010,126(3):443-456.
[3] Bancalari E, Claure N, Sosenko IR. 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changes in pathogenesis,epidemiology and definition[J]. Semin Neonatol, 2003,8(1):63-71.
[4] 陈幽,马丽亚,黄艳,等.呼吸窘迫综合征极低出生体重儿解脲脲原体感染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关系[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4,5:469-472.
[5] Watterberg KL, Demers LM, Scott SM, et al. Chorioamnionitis and early lung inflammation in infants in whom 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develops[J]. Pediatrics, 1996,97(2):210-215.
[6] 张慧,富建华,薛辛东,等.机械通气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高危因素分析[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1,3(5):240-242.
[7] 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调查协作组.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及高危因素的多中心回顾调查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2011,49(9):655-662.
[8] Viscardi RM. Perinatal inflammation and lung injury[J]. Semin Fetal Neonatal Med, 2012,17(1):30-35.
[9] Maskam S, Sen N, Raj JP, et al. Correlation between lung injury score and Selllm albumin levels in patients at risk for developing acute lung injury[J]. Nutrition, 2000,16(2):91-94.
(收稿日期:2015-07-09)
中图分类号:R72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2-266X(2016)01-0052-03
doi:10.3969/j.issn.1002-266X.2016.01.019
通信作者:许平(Email:sdxuping2009@126.com)
基金项目: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4WS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