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 鑫,叶含春,李志刚,肖 让,姚宝林
(塔里木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新疆 阿拉尔 843300)
在新疆干旱地区已建的 477 座水库[1]中绝大多数都为平原水库,它们坐落在粉沙土、沙壤土、壤土或黏土地基上,并用这些土料筑坝。这些水库的总库容为 59.6亿m3,水库水面面积约 2 000 km2,平均水深为 2.98 m。根据已有研究成果估算,新疆平原水库的年蒸发量为26.1亿m3,年渗漏量为 8亿m3,合计每年损失水量约 34.1亿m3[2]。由于平原水库水面面积大,水深较浅,导致水面蒸发损失严重,严重制约新疆可持续发展,就减少水面蒸发问题前人已做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结果[3-5],但在干旱区平原水库防蒸发节水方面,相关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的报道比较少。其中单分子膜水面阻蒸发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具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单分子膜是厚度只有一分子厚的膜。许多有机溶剂都能在水面上铺展,可以将成膜有机物溶于这类溶剂中,然后滴加到水面上,不溶于水,能迅速均匀铺展开,形成厚度相对均匀的薄膜,待溶剂挥发之后,表面上即留下一层有机物形成的膜[6,7]。倘若适当控制成膜物质的量,就可得到厚度只有一分子厚的单分子膜。单分子膜也可由可溶性表面活性物质在水面上吸附而成。水面单分子膜能大大抑制水分蒸发,降低因水分蒸发而损失的热量,从而使水温升高。单分子膜水面阻蒸发技术应用于湖泊、水库、农田和贮水池,可减少水量蒸发;应用于水稻田,可提前插秧,促进幼苗成长,提高产量;应用于农田,还可保墒抗旱[8]。单分子膜技术作为膜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近几十年来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上都取得了长足进展[9],但距离大规模的实际应用还有一些问题必须解决,例如,寻找具有综合性能优良,表面性质稳定的新型成膜材料及复配改性混合膜的研究,成膜物质在水面的有效铺展,外界强力干扰下单分子膜的自动修复,膜在化学、生物环境下的稳定性、可降解性和寿命,膜对水下生物的生态影响,膜的毒理性评价等,其中心问题是成膜化合物的结构、组成特性。膜在化学、生态环境下的稳定性和可降解性愈来愈受到人们重视[10]。本文以室内试验数据为基础,筛选出效果较好的单分子膜混合液,开展室外小区试验,可实现较好的阻蒸发效果,为单分子膜阻蒸发技术在干旱区大面积水域-平原水库中开展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本试验蒸发池位于阿拉尔市塔里木大学水利与建筑学院试验基地内,占地面积600 m2,试验小区周围环境开阔,无高大建筑物,通风、光照良好,减小了外部条件的影响。试验蒸发池周围长有芦苇、柳树、杂草等植被,接近平原水库周边生态环境。该小区分为五个2 m×3 m×1.8 m水池,一个小型气象站。如图1所示。
图1 小区平面图Fig.1 The district plan
该地区属于暖温带极端大陆性干旱荒漠气候,冬冷夏热,年温差大,降水集中,四季分明,年降雨量较少,大陆性强。极端最高气温35 ℃,极端最低气温-28 ℃。该地区太阳辐射年均559.8~612.5 kJ/cm2。年均日照2 556.3~2 991.8 h,日照率为5 869%。该地区雨量稀少,冬季少雪,地表蒸发强烈,年均降水量为40.1~82.5 mm,年均蒸发量1 876.6~2 558.9 mm;多年平均风速2.5 m/s,最大风速31 m/s。
(1)材料选择及特征。本次试验选用长链脂肪醇作为主体分子膜,复配以短链脂肪醇,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为乳化剂,石油醚为油相,采用超声波分散技术,制备一种新型的非均相水分蒸发抑制剂。通过大量的室内试验配比,得出十六醇+正丙醇、十八醇+正丙醇复配非均相制剂乳液体系,对阻碍水表面的蒸发有很好的作用,在23 ℃下,十六醇+正丙醇和十八醇+正丙醇复配非均相制剂复配比例为1∶5时,分子膜浓度为0.101 9 g/m2时,两种单分子膜的阻蒸发抑制率最高可达53.29%和62.23%。
(2)试验原理。前期单分子膜的筛选只是在实验室中进行的,是在理想的状态下,但在实际铺设中单分子膜的铺膜量与实验室内的不同,受到其他外部因素对单分子膜的影响,不能为实际运用提供数据支撑。通过在室内的大量试验,明确了阻蒸发制剂的配制比例、基本特性、透氧性等机理,为小区试验筛选出性能较好的配比方式,但这只是将单分子膜阻蒸发技术推广应用的第一步,距离实际应用还相去甚远。为了研究单分子膜在室外实际铺膜用量,选取了接近实际铺膜水体自然环境的试验小区进行蒸发池试验。通过蒸发池的实际铺设试验,测定不同铺膜量的阻蒸发率,得出最佳铺膜量。
未了防止蒸发池漏水,对蒸发池铺设两层塑料薄膜,确保水位测针测量采集数据时的准确性。测定蒸发池水面蒸发量选用精度为 0.01 mm的水位测针,小型气象站系统数据的输出步长为1 h,水位测针数据采集频率为4 h。小型气象站、水位测针的安装和蒸发池的防渗处理于2014年7月15日完成并开始数据采集。试验分别以十六醇+正丙醇复配非均相制剂和十八醇+正丙醇复配非均相制剂单分子膜阻蒸发制剂为研究对象,测试不同铺膜计量对水面阻蒸发效率的影响,从而得出在蒸发池表面的最佳铺膜计量值。
本次试验从2014年8月1日至2014年8月31日期间进行试验,试验期间气候因素如表1所示。
表1 试验气候因素Tab.1 The test of climate factors
从表1中可以得出,在试验期间,气候因素利于蒸发池水表面的蒸发,适宜不同铺膜量单分子膜阻蒸发试验的进行。
受试验小区蒸发池数量的限制,同时为了消除不同自然环境下测得阻蒸发效率可比性差的影响,试验分为初步试验和细化试验两个步骤。试验初步采用5、15、25和35 mL 4种较大的铺膜计量水平,将5、15、25和35 mL 4种计量的阻蒸发制剂同时分别铺设与2号池至5号池,1号池留作空白对照组,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试验数据的可比性(见表2)。
表2 初步蒸发池铺膜计量 mLTab.2 Preliminary evaporation pond laying metering
(1)十六醇+正丙醇复配非均相阻蒸发制剂初步试验。通过图2可得出,在十六醇+正丙醇复配抑制剂加入剂量为15和25 mL时的阻蒸发率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加入剂量为35和25 mL时的阻蒸发率曲线已相差很小,并有交叉出现,且铺膜计量在大于25 mL数值区间时,单分子膜的结构稳定状态持续时间较长,持续时间区间为10~55 h,说明十六醇+正丙醇复配非均相阻蒸发制剂的最佳铺膜计量在15~25 mL数值区间,在这个区间应该做细化实验,得出蒸发池水面的最佳铺膜量。
图2 十六醇+正丙醇复配非均相制剂初步铺膜计量与阻蒸发率关系Fig.2 Preliminary laying measurement and resistance evaporation rate relations of Cetyl alcohol + n-propanol complexheterogeneous formulation
(2)十八醇+正丙醇复配非均相阻蒸发制剂初步试验。试验对5个蒸发池的处理与十六醇+正丙醇复配非均相阻蒸发制剂试验处理相同,其他外部条件不变。通过图3得出,在十八醇+正丙醇复配抑制剂加入剂量为35和25 mL时的阻蒸发率曲线已相差很小,且有交叉出现,说明十八醇+正丙醇复配非均相阻蒸发制剂的铺膜计量在15~25 mL数值区间。且铺膜计量在15~25 mL数值区间时,单分子膜的结构稳定状态持续时间较长,持续时间区间为8~46 h,与十六醇+正丙醇复配非均相制剂膜结构稳定状态持续时间有所提前,但时长有所缩短。
图3 十八醇+正丙醇复配非均相制剂初步铺膜计量与阻蒸发率关系Fig.3 Preliminary laying measurement and resistance evaporation rate relations of Octadecanol + n-propanol complex heterogeneous formulation
通过初步试验只能得到最佳铺膜计量值的数值区间,无法得到最佳铺膜计量的精确数值,为了进一步对最佳铺膜计量准确定位,需要对得到的数值区间进行细化试验。与初步试验同理,细化试验对得到的最佳铺膜计量数值区间进行4等分,采用19、21、23、25 mL 4种较小的铺膜计量水平分别铺设与2号池至5号池,1号池留作空白对照组,对试验数据对比分析,得到最佳铺膜计量精确值(见表3)。
表3 细化蒸发池铺膜计量 mLTab.3 Refined evaporation pond laying metering
(1)十六醇+正丙醇复配非均相阻蒸发制剂细化试验。通过图4可得出,在十六醇+正丙醇复配抑制剂加入剂量为19 mL时就已经比较接近21 mL时的阻蒸发率曲线,加入剂量为21、23与25 mL时的阻蒸发率曲线已相差很小,并有交叉出现,这4种铺膜计量单分子膜的结构稳定状态持续时间较长,持续时间区间为10~55 h,综上所述,十六醇+正丙醇复配非均相阻蒸发制剂的最佳铺膜计量值为21 mL,换算成每平方米水域最佳铺膜计量值为3.50 mL/m2。
图4 十六醇+正丙醇复配非均相制剂细化铺膜计量与阻蒸发率关系Fig.4 Refined laying measurement and resistance evaporation rate relations of Octadecanol + n-propanol complex heterogeneous formulation
(2)十八醇+正丙醇复配非均相阻蒸发制剂细化试验。试验对5个蒸发池的处理与十六醇+正丙醇复配非均相阻蒸发制剂试验处理相同,通过图5可看出,随着铺膜计量的增加,单分子膜的阻蒸发效率逐渐增大,当铺膜计量为23和25 mL时的阻蒸发率曲线非常接近,并有交叉出现,这就说明当铺膜计量大于23 mL后,十八醇+正丙醇复配单分子膜非均相阻蒸发制剂的阻蒸发效率趋于稳定值,23 mL为其最佳铺膜计量值,换算成每平方米水域最佳铺膜计量值为3.83 mL/m2。
图5 十八醇+正丙醇复配非均相制剂铺膜计量与阻蒸发率关系Fig.5 Refined laying measurement and resistance evaporation rate relations of Octadecanol + n-propanol complex heterogeneous formulation
通过试验数据,还可得到十六醇+正丙醇复配非均相制剂和十八醇+正丙醇复配非均相制剂在最佳铺膜计量下,阻蒸发效率的有关结论,如图6所示。
图6 十六醇+正丙醇与十八醇+正丙醇制剂阻蒸发效率对比Fig 6 The Resistive evaporation efficiency comparison of Cetyl alcohol + n-propanol with Octadecanol + n-propanol
从图6中可以得出,在最佳铺膜剂量下,十八醇+正丙醇制剂最高阻蒸发效率与平均阻蒸发效率都优于十六醇+正丙醇制剂,说明十八醇+正丙醇复配单分子膜的阻蒸发效果要明显优于十六醇+正丙醇复配单分子膜。
本试验研究通过初步试验和细化试验,在两个阶段的试验研究中,随着十六醇+正丙醇复配非均相阻蒸发制剂用量的增加,当蒸发池铺膜量超过21 mL之后,非均相阻蒸发制剂的阻蒸发效率趋于稳定值,得出十六醇+正丙醇复配单分子膜最佳铺膜计量值为3.50 mL/m2。在两个阶段的试验研究中,随着十八醇+正丙醇复配单分子膜用量的增加,当蒸发池铺膜量超过23 mL之后,非均相阻蒸发制剂的阻蒸发效率趋于稳定值,十八醇+正丙醇复配单分子膜最佳铺膜计量值为3.83 mL/m2。通过在蒸发池实际铺设单分子膜,十八醇+正丙醇复配单分子膜的阻蒸发效果要明显优于十六醇+正丙醇复配单分子膜。试验在实践中可行性高,具有一定的参考应用价值。
□
[1] 侍克斌,马英杰,李玉建,等. 塔里木盆地水资源合理利用与高效节水措施[J]. 海河水利,2001,(5):9-10.
[2] 严新军. 内陆干旱区平原水库防蒸发节水试验研究[D]. 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04.
[3] 严新军,侍克斌,诸葛伍荪.干旱区平原水库防蒸发节水试验初探[J].新疆农业科学,2004,(4):228-232.
[4] 张永山,侍克斌,严新军.防蒸发塑料空心板局部覆盖平原水库节水效果研究[J]. 节水灌溉,2014,(5):11-13.
[5] 甄 峰.浅谈平原水库防蒸发和抗蒸发[J].内蒙古水利,2011,(6):71.
[6] 汤传义,汤新亮.天然条件下单分子膜阻蒸发速率的测定[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4):56-58.
[7] 吴 燕,夏 萍,衣守志.长短链醇混合单分子膜抑制水分蒸发的研究[C]∥ 重庆仪器材料研究所、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仪表材料分会、国家仪表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007.
[8] 吴邦信,陈天祥,孙海健.单分子膜水面阻蒸发技术的绿色化学[J].环境保护,2003,(11):11-13.
[9] 赵美玲,石美艳.单分子膜水面阻蒸发技术的绿色化学[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5,(10):49-50.
[10] 冉文君.界面分子膜制备及阻蒸发机理研究[D].天津:天津科技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