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主体性的体现
——以李文俊《逃离》译本为例

2016-03-23 22:12麻巧玲
关键词:逃离改动译者

麻巧玲

(周口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 河南 周口 466001)



·语言研究·

译者主体性的体现
——以李文俊《逃离》译本为例

麻巧玲

(周口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 河南 周口 466001)

以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Runaway及李文俊的中译本《逃离》为例,采用案例研究法,对比分析原文和译文,搜集原文和译文中与译者主体性相关的短语、句子和段落作为研究数据,整理归纳后,分析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体现。研究发现,译者主体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增添、删减、改动。通过具体的案例,并对《逃离》中这三种译者主体性表现形式的频率进行统计,统计结果为:改动最多,增添次之,删减极少。经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发现发挥译者主体性与传统的翻译忠实原则并不矛盾,甚至是另一层面的忠实。从事文学翻译的译者应当适度发挥译者主体性,而不是“愚忠"甚至“死忠"于原文。

译者主体性;文学翻译;忠实

一、引言

翻译与写作最大的不同在于,写作是自由的,而翻译是受束缚的。写作时,作家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想法自由创作;而翻译则时时受到原文的限制,译者总是束手束脚。因此,翻译与忠实像是孪生兄弟,言翻译必论“忠实",我们评价译文时也或多或少、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忠实"的程度。然而,除了机器翻译,一般翻译活动都由译者执行,而译者是有思想、有见解、有经历的社会人,翻译时不可能完全不受自己主观思想的影响。在此背景下,除了“忠实",有必要探讨译者的“主体性"。既体现了对译者的人文关怀,承认译者地位,不再一味挑剔译者“忠实"程度高低,也能为以后的翻译实践提供一定借鉴。

1989年在英国沃瑞克(Warwick)大学召开的国际翻译研讨会是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标志[1]。文化转向后,译者主体性越来越受到学界重视。我国的翻译研究也开始关注译者主体性,在期刊论文中论及译者主体性的学者越来越多。不过就专著而言,直接以“译者主体性"命名的专著仅三本:《后现代语境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2]、《〈浮士德〉汉译者主体性及主体间性研究》[3]和《论译者的主体性》[4]。由此可见,对于译者主体性的认识仍有进一步加强的可能和必要,这方面的研究也仍有很大空间。

二、文学翻译与译者主体性

标准不同,翻译的分类结果也不同。按照翻译内容所涉及的主题和领域,可以将翻译分为:文学翻译、科技翻译、典籍翻译、商务翻译、法律翻译、旅游翻译和新闻翻译等[5]。诚然,各种类型文本的翻译过程中,译者都会体现出某种程度的主体性,比如某个特定信息的传译过程中,措辞的选择。但是与其他翻译类型相比,文学翻译尤其容易体现译者的主体性, 也更需要译者主体性的发挥。文学翻译是针对文学体裁的文本所进行的翻译,并且要求译文也是文学性质的作品。文学作品的创作需要作者极大地发挥创造性和想象力,对作品的结构和语言也有极高要求。从事这类型文本翻译的译者自然也要有与原文作者相匹配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而译者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表现在译文中,就是译者主体性。因此选择文学翻译为对象,研究译者主体性的体现。所选择的研究案例是著名翻译家李文俊翻译的短篇小说名篇《逃离》Runaway[6],原文作者是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Alice Munro)[7],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门罗的短篇小说赞誉不断,Runaway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篇,可算名作;而李文俊是译著丰富、口碑极佳的译者,堪称名家,因此《逃离》堪称名家名译。翻译名家经验丰富,也形成了成熟的翻译习惯和思维,同时外部的客观翻译环境也更利于发挥译者主体性,因为读者以及出版社编辑更尊重名家名译,编辑擅自改动的现象较少,译者也不会在翻译时一味顾及读者,从而影响译者主体性的发挥。综上所述,选择文学翻译中的名家名译研究译者主体性,数据更真实、结论更具借鉴意义。

所选用的研究方法是案例研究法,首先对照原文、译文仔细阅读;接着对两种语言的文本展开比较分析,搜集其中体现译者主体性的部分;然后归纳分析所搜集到的资料,总结译者主体性的具体表现形式。

在讨论译者主体性的具体体现之前,首先对译者主体性这一术语进行界定。研究译者主体性的学者越来越多,对于这一概念的界定也越来越清晰。仲伟合、周静给出的定义是:在尊重客观翻译环境的前提下,在充分认识和理解译入语文化需求的基础上,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在整个翻译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8]。根据这一界定,在整个翻译活动中译者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都是主体性,那么翻译开始前的文本选择、翻译完成后的译后记也都很好地体现了译者主体性。但是由于译前文本选择、译后记等因人而异,不同译者所反映出的主体性也不同,个性鲜明、共性不足,因此本文不再详细论证。本文主要研究在具体的文本转换过程中译者所发挥的主体性,而翻译完成后,这一主体性将体现在译文文本中,以期通过研读名家名译,为以后的文学翻译实践提供借鉴。

三、译者主体性的体现

原文是文学作品,文学作品中除了一般内容,还有一些特殊内容。特殊内容指的是诗词、歌词、作者有意为之的错字等翻译难度相对较高的元素。一般内容则是指描写、叙述、日常对话等内容。以翻译的表面信息量衡量,宏观上看,翻译时译者主体性的体现可以分为三类:增添、删减、改动。通过对《逃离》中译本具体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文学翻译中,由于各种原因进行的改动频率最高、增添次之、删减频率则最低。这是出于译者对原文本的尊重,也从侧面体现了对原文的忠实,由此可知译者主体性与忠实并不是对立的。下面分别从增添、删减、改动三方面分析译者主体性的体现。

(一)增添和删减

在翻译Runaway这部短篇小说的一般内容时,译者主体性在增添方面的表现主要有三点:增加语气词;增加合理推测出的信息,使文本意义完成从隐到显的转变;根据译者的语言习惯和诗学标准,按照译者对原文的理解,为了实现文章结构上的衔接、意义上的连贯,增加部分内容。

这部短篇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家长里短的故事,故事中有一些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和人物之间的对话。或许为了表现人物特征,又或是出于自身对原文的理解,译者在一些句子后面加上了中文常见的语气词“呀"、“呢"、“嘛"和“吧"。如:“He was a poet"被译成“先生呢,则是一位诗人";“He can't.She could."被译成“他是不可能了。可是还有那个女的呢"。“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学作品的理解方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译者首先是原文的读者,翻译实践首先建立在透彻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比起停留在欣赏层面的一般读者,译者是更深入、更细致的读者。而理解原文时,译者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将自己的理解以增添的形式呈现在译文中,恰是译者主体性的体现。就《逃离》而言,李文俊先生在语气词增添层面发挥的译者主体性,赋予了译文新的生命力。语气词很能体现一个人的性格特征,这些语气词的增添,使译文语言更加生动,人物形象因此更加鲜活,比所谓“忠实"地硬译为“丈夫是个诗人"和“他不行,而他可以"更有代入感,读者也更容易融入故事情节、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而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文学作品的含义或隐或显,隐的部分留给读者思考遐想的空间,这也是文学作品艺术价值的体现。不同文化有不同的文学创作传统,隐和显的程度、对象也相应地有所不同。从事文学翻译的译者,考虑到文化差异和译入语读者的接受心理和习惯,针对原文中的隐和显,在译文中做出相应的调整,在深刻理解原文内涵的基础上,增添合理推测的内容,反映了译者主体性。在Runaway中,“She would think of the real dim and sheeted body,drugged and shrinking every day in its rented hospital bed"被译成了“她会想到那个真实的、模糊不清的、床单围裹着的病人身体,从医院租来的那张床上受着药物的折磨,一天比一天萎缩"。这里的drugged是动词drug的过去分词形式,本意是“用麻药",这里被译成“受着药物的折磨",“折磨”为译者所增添。译者在这个句子中添加了这样一个词,合乎情理,也更加突出了这个病人当时的状况,为下文的“萎缩”提供了合理解释,也能使译文读者更深入地体会故事情节。从意义上看,译者的有意增添并没有增加信息量,只是将原本隐含其中的意义显性表现在译文中,尽管麻药有麻醉的作用,但是一定没有享受用药的病人,除非神志不清、意识混乱,因此原文暗含“折磨"这层意义。在李文俊所译《逃离》中,这种类型的增添并非只有这一例。

除了上述两种类型的增添外,为了实现结构上的衔接和意义上的连贯,在透彻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译者也根据上下文增添了相应内容。结构是否衔接得当、意义是否连贯易懂,译者判断的依据是译入语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诗学标准;具体到特定文本的翻译,增添什么内容、增添多少,衡量标准是译者的阅读积累和语言习惯。由此可以看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不再亦步亦趋、一味复写原文内容,根据自己的判断合理地增添内容,使译文更符合译入语文化诗学要求,从而更便于译文读者理解,体现了译者主体性。如:男主人公克拉克有这样一句对话“I'm not going to let you off the hook, Carla",译文是“话没说清楚我是不会轻易让你脱身的,卡拉"。译文中“话没说清楚"在原文中没有出现,是译者按照自己的理解增添的内容,体现了译者主体性。增添的内容使对话意义更加清晰明确,读者阅读时也能更好地与上文衔接起来,既没有背离原文作者的本意,又照顾了译文读者的阅读习惯。

译文中的删减极少,共有四处,包括品牌名称、表达心理活动的词汇和上下文提及的词汇。Runaway中出现了一个纸巾品牌名称Kleenex(舒洁),译者并没有译出,而只是说明了这个品牌代表的类别,译为“餐巾纸"。叙述Clark(克拉克)在药房与人争吵时,对话是“Is that so?I have piles,myself",而译文是“是吗,我还一身都有毛病呢",同样省略了piles(痔疮)这种具体的疾病名称,代之以统称“一身毛病"。在谈到Carla(卡拉)和丈夫阴雨天打发时间的方式时,原文的描写是“But the best thing to do then was to invent or remember some job to do in the barn",译文是“但是对她来说,最能排除烦恼的还是上厩棚去为自己找点儿什么杂活来干干",译文中不仅承接上文增添了“但是对她来说",也省去了remember some job to do(继续没干完的活)这层意思,只译出invent some job to do(找点活儿干)。故事的最后,男主人公Clark(克拉克)评价自己的顾客时说“Perfect timing weatherwise",对应的译文是“时间掐得真准呀",译文中除了增添了语气词,也删去了weatherwise(从天气来看)。李文俊先生翻译经验丰富,我们有理由相信译文中的这四处删减不是无心之失,而是有意为之。译者删减的真正原因不得而知,但是确实是出于译者的主观考虑,体现了译者主体性。从作品接受和传播的角度看,这四处删减既没有破坏原文意义,也不会影响读者对故事情节的理解。从某种角度看,省略品牌名称和具体的疾病名称,减少了读者的阅读障碍,毕竟不是每个读者都熟悉“舒洁”这个品牌。

(二)改动

对比原文,《逃离》中的改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将部分词或短语译成汉语中的习惯性表达;根据上下文和译入语文化特点,改变有些词或短语表达的程度;指代对象的更换。

翻开《逃离》,我们能够看到许多生动而熟悉的表达方式,如“踅摸"、“惹得一身骚"、“急煎煎"、“三家村"、“板上钉钉"等。而这些表达背后的原文分别是looking for,right this minute,little tiny village和that's a sure thing.对比原文和译文,我们发现译文语言生动有趣,带给读者更多阅读乐趣。从这个角度来看,译文甚至超越了原文。将原文中稀松平常的字眼移植入译入语文化时,凭借自己的文化积累和对译文读者接受心理的了解和预估,译者改用译入语的习惯性表达,语言生动形象,十分传神地展现了这部短篇小说的文学魅力,这是译者主体性非常典型的体现。这样的做法似乎有违传统的“忠实"论,但也是另一种层面上的“忠实"。门罗在英语语言文化中的影响力很大,深受读者喜爱,译者发挥主观能动性,以读者更乐于接受的方式翻译这样一位名家的作品,尽管在字面上没有亦步亦趋,似乎不够“忠实",但却可以看作是对门罗语言影响力和受欢迎程度的“忠实”。时代在不断进步,读者的视野和知识面在不断拓宽,对于阅读的要求和见解也随之不断加深,相应地,学界也应当重新解读翻译中的“忠实"标准,允许译者主体性在翻译中得到创造性的发挥。

除了习惯性表达,《逃离》这篇译文中也存在个别程度上的改变和指代对象更换现象。小说中西尔维亚评价希腊的咖啡时说“The coffee in Greece was quite strong,a little stronger than I liked",译者将其翻译成“希腊的咖啡太浓了,比我喝惯的浓多了"。原文说咖啡“浓一点",译文却将程度改为“浓多了",这是译者有意改动,体现了译者主体性。下文接着是说希腊的面包却是一绝,与咖啡形成鲜明对比,也许译者是为了突出这种对比的效果,才做了上述改动。此外,西尔维亚和朋友聊天时,朋友使她“obscurely angered",译文是“很不愉快", 从“有点生气"到“很不愉快",译文也在程度上做了改动。最后,在谈起卡拉父母时,原文是“They hated Clark.They didn't care if she lived or died",译文是“他们不喜欢卡拉。他们连她是死是活都不想知道"。这里指代对象从Clark变成了“卡拉",译文的处理使我们联想起中西文化差异。我国传统文化比西方文化更重视家庭,即使女儿嫁给父母不认可的男子,也很少有父母不顾女儿死活。所以译者作出这样的改动,缓解了文化差异带给读者的价值观冲击,译者主体性在这个层面的发挥和体现值得学习和借鉴。

除了上述三种形式的改动外,无可避免地,在特殊内容的翻译过程中,也存在改动现象。具体到Runaway这部作品的原文本身,特殊内容主要指的是Carla(卡拉)由于特殊原因写下的错字和一首歌的歌词。原文中对卡拉的错字“write"交待了具体的原因,是由于一直在说“write a note",所以将“right"误写成“write"。译者的处理非常巧妙,译成“我不会有是的",译文中对原因的解释是一直讨论“是得写便条",所以把“事”误写成了“是"。歌词讲究韵律和节奏,在译出歌词含义的同时,译者也很好地译出了尾韵,照顾到了歌词的形式,很见功力。这类特殊内容体现了原文作者的创造性,是文学作品文学性的体现。翻译这类内容时,为了展现原文风采,要求译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多方面思考,兼顾内容和形式,生动地传译原文的精彩内容,而这个过程恰恰体现了译者主体性。从事文学翻译的译者遇到类似的特殊内容时,要多思考,发挥译者主体性,兼顾内容和形式,展现语言的多种可能。

四、结语

综上分析发现,在《逃离》这篇短篇小说译文中,译者主体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增添、删减和改动,改动既包括对一般内容的改动,也包括对特殊内容的改动。增添主要有下列三种情形:增添语气词;增添合理内容,使文本意义完成从隐到显的转变;为了结构衔接和意义连贯而增添。删减极少,主要包括:省去品牌名称、具体的疾病名称,代之以类别名称;省去表达心理活动的词语;省去读者能够根据上下文推测出的信息。改动用得最多,出现频率最高,主要情形有:改成习惯性表达;改变表达的程度;改变指代对象;翻译歌词、有意为之的错字而进行的改动。译者与作者并不是矛盾体,承认译者是文学翻译的主体,并不意味着贬低原文作者的地位,译者依然要尊重原文作者及其创作出的作品,只是不再做“愚忠"甚至是“死忠"的译者。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与传统的翻译忠实原则并不相悖,甚至是更高层面的忠实表现。翻译文学作品时,译者应多思考、研究、总结,在翻译实践中更好地发挥译者主体性,将文学翻译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为外国文化引进来和我国文化走出去做出更大贡献。

[1]张永中.文化视野下的变译研究[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3:47.

[2]葛校琴.后现代语境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3]孙瑜.《浮士德》汉译者主体性及主体间性研究[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

[4]吴波.论译者的主体性[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6.

[5]吴咏花,叶会,肖水来.翻译百科知识问答[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18.

[6]艾丽丝·门罗著.李文俊译.逃离[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9:1-48.

[7]Alice Munro.Runaway[M].New York:Vintage Books,2004:3-47.

[8]仲伟合,周静.译者的极限与底线——试论译者主体性与译者的天职[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7):42-46.

(实习编辑:徐雯婷)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A Case Study ofRunawayand Its Translation

MA Qiaoling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Zhoukou Normal University, Zhoukou, Henan Province, 466001)

Taking Alice Munro’s short storyRunawayand its translation by Li Wenjun as the case,adopting the method of case study, comparing the source text and the target text,through collecting related phrases,sentences and paragraphs in both texts as data and then classifying data,the author analyzes forms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literary translation.The study finds that there are mainly 3 forms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n literary translation:addition,deletion and alteration.Through analysis of the case in question and calculation of the frequency of the three forms,the following data of frequency is discovered:alteration ranks first,addition follows and deletion is rare.Through analysis of specific examples,the conclusion is that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is not contradictory to the traditional fidelity principle.To some extent,it is even the very fidelity on another level.Translators of literary translation are supposed to put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to proper use,instead of being loyal to the source text in a foolish or even stiff fashion.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literary translation;fidelity

2016-04-04

麻巧玲(1988-),女,周口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硕士。

H059;I046

A

1004-342(2016)05-101-05

猜你喜欢
逃离改动译者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高房价逼韩国人“逃离”首尔
鸵鸟
中国商人正在“逃离”迪拜(海外日记)
年轻人“逃离”心态值得关注
咪咪(节选)
元话语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研究
从翻译的不确定性看译者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