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性产能过剩:市场经济的常态现象

2016-03-23 02:06:06钟卫华
管理学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企业

钟卫华

(三明学院 经济学院,福建 三明365004)

周期性产能过剩:市场经济的常态现象

钟卫华

(三明学院 经济学院,福建 三明365004)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我国实体制造业产能过剩达60%。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常态现象,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也出现产能过剩,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过度市场化和过度私有化。要解决产能过剩,必须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对市场的调控作用,在发展多种所有制的同时,更加注重公有经济的引领和主导。

产能过剩;市场化;私有化

在2015年12月18日至21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经济新常态,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由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入大众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投资有效性,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增强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提升。一句话,之所以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因为产能过剩,供给结构出现了问题。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产能过剩?供给结构为什么会出现问题?不同的专家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一、我国产能过剩的几种不同理论及述评

产能过剩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既定的组织和技术条件下,企业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超出社会消费能力的一种经济现象。根据现有的统计数据,我国实体制造业产能过剩达60%。在24个重要工业行业中有19个出现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钢铁、铁合金、电解铝、电石、焦炭、水泥、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等重工业行业,纺织、服装等轻工业行业,产能过剩都比较严重。“钢材产能过剩40%,焦炭过剩200%,电解铝过剩58.4%,纺织、服装产能过剩超过100%。有900多种工业产品的产能利用率低于60%”[1]。产能过剩本来是资本主义社会才会出现的经济现象,为什么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也会出现产能过剩呢?我国不同的经济学家对此做出了不同的解释。

1.潮涌论。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而言,企业所要投资的都是技术成熟、已经存在产品市场的产业,因此,对于哪个产业是新的,哪个产业是有前景的,非常容易产生共识。于是在产业升级时,就容易出现“潮涌现象”,投资会像波浪一样一波一波地涌向某一个新产业。刚开始时,每个企业对投资回报率的预期都很高,银行也在“羊群效应”下,愿意为这些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但等到这些企业投资完成后,产能过剩现象就开始显现出来,大量的企业亏损和破产,银行坏账急剧上升。值得注意的是,前车之覆并不能起到后车之鉴的作用,现有产业产能出现过剩的情况过后,一个新兴产业的投资仍然会出现“潮涌现象”[2]。我国就是这样一个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发展中国家。这个理论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发达国家的企业对于国民经济中下一个有前景的、新的产业是什么是不存在社会共识的,政府也不可能比企业有更准确的信息,因而在那里不可能发生 “潮涌现象”,尽管如此这些国家也会出现产能过剩。对此这个理论似乎没有办法解释。另外,对于为什么传统的不是新兴的产业,如钢铁、水泥、纺织也会出现大量的产能过剩,这个理论也无法解释。

2.政府干预过度论。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我国产能过剩是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发挥不够、国家对市场干预过多所导致的。他们认为以国有企业为主的垄断或多寡头垄断行业和完全竞争性行业不会产生严重的产能过剩,会产生产能过剩的行业是国企与私企并存的制造业。这是因为在这些领域,允许私人资本进入,私企可以在成本和效率方面与国企一争高下,获得这个行业的超额利润,相反国有企业效率不高,但在这个应该由市场调节供求的最关键环节上,政府干预了市场,并且政府干预一定对国企有利,最终导致产能过剩。目前产能过剩的问题是体制的原因,要解决产能过剩必须提升市场化程度[3]。有的学者认为,此前政府对市场的积极干预导致“三驾马车”的过度使用,最终造成投资过多、产能过剩成为普遍现象。所以现在无论是供给侧驱动还是需求侧驱动的改革和经济增长,政府都要给市场留有空间,使投资和需求成为市场自发的行为,这才是关键[4]。有的专家认为,是加强政府和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和对社会的掌控,用海量的投资来支撑高速的增长导致了产能过剩[5]。这种观点也是站不住脚的。例如,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是完全市场化国家,为什么也同样会发生周期性产能过剩的经济危机?2008年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本质上就是由房地产业产能过剩引发的金融危机。还有目前我国有些行业(如纺织服装行业)几乎全是私有制企业,完全依靠市场来调节,为什么也会出现产能过剩?对此,这一观点也无法解释。

3.僵尸企业论。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导致我国产能过剩的原因是大量国有僵尸企业的存在,并且认为只有国企才存在僵尸情况。因为私营企业能够通过市场出清,不存在僵尸企业情况。政府为了扶持这些国有僵尸企业,防止其破产,进行大量的政策性补贴,占用大量的社会资源,使其存而不活,从而导致产能过剩,因此,僵尸企业是过剩产能产生的根本原因。在当前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应当采取措施,支持僵尸企业及其产能退出市场,解决落后产能和产能过剩问题。有关国有僵尸企业导致产能过剩的观点同样存在缺陷。其实僵尸企业不仅国有企业存在,也有大量的私营企业处于僵尸状态。以山东省2015年公布的数据为例,山东全省僵尸企业数量共448家,其中国有企业只有9家,从数量上看国有企业仅占该省僵尸企业数的2%[6]。其实像钢铁、煤炭、平板玻璃、水泥、造纸等行业都存在大量的非国有僵尸企业。不仅传统产业有,新兴产业也存在;不仅国内有,国外也有。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就出现大量的僵尸企业和僵尸银行。20世纪90年代日本房地产泡沫和股市暴跌导致银行不良贷款率激增,也出现了大量的僵尸企业。所以,把产能过剩的根源仅仅归结为国有僵尸企业是站不住脚的。

4.市场秩序混乱论。有学者认为产能过剩的根源是市场秩序混乱。一方面是行业自律不够,另一方面是地方保护主义和政府监管失效。既要认识到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灵活、效率高的一面,又要看到市场调节功能滞后性、自发性的一面。这种滞后性和自发性容易带来短缺与产能过剩交替出现。所以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灵活性与效率性的一面,又要规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滞后性和自发性。这就要充分发挥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做好经济发展前瞻性和战略性安排[7]。这一理论比较符合我们目前的实际,但它忽略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对产能过剩带来的影响这一深层次因素。

此外,还有中央与地方分税比例、政府价格管制及产业政策论[8],微观行为主体的窖藏行为理论[9]等。这些理论都是从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角度来解释产能过剩现象。笔者倾向于市场失灵引发产能过剩的解释,以及过度私有化带来的产能过剩这一深层原因。

二、周期性产能过剩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常态

周期性产能过剩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常态。资本主义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其目的就是尽可能多地追求剩余价值。为了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和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企业一方面要不断通过资本积累扩大生产规模,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生产能力急剧上升,产品也像泉水般大量涌现,另一方面不断压低工人的相对工资水平。这种对立的结果,一方面导致生产能力的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则导致广大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当这种对立趋势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地爆发出来。危机通过破坏性方式使大量的企业倒闭,产能过剩的矛盾因此得以暂时缓解。但由于导致产能过剩的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的矛盾没有解决,经历一段时间以后,产能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又以相同的形式爆发,周而复始,形成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常态。

在英国,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确立以后,伴随工业革命进程,从1778年开始就出现了多次局部性产能过剩引发的经济危机。1825年英国爆发了资本主义历史上第一次由普遍性的产能过剩引发的经济危机。此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每隔7至11年就会爆发一次产能过剩引发的危机(见表1)。

表1 1825—1907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产能过剩引发危机爆发时间表①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由于战争的破坏,产能过剩暂时消失,直到1929年再次爆发由产能过剩引发的历时5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这次危机后,尽管西方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但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没有改变,所以市场经济条件下产能过剩引发危机这一常态并没有改变,1929—1933年的危机还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又出现了1951、1957、1964、1973、1980、1990、1997、2008年的危机,二战后产能过剩引发的危机和战前相比尽管出现了一系列新特点,如同期性和非同期性并存,危机的各个阶段界限不如战前危机那么明显,但每隔一段时间就出现由产能过剩引发的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常态并没有改变。

总之,自从市场经济的基本制度在西方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以来,产能过剩引发的经济危机就像癫痫一样周期性地反复发作,每次危机的诱发因素可能不同,但其背后都是由产能相对过剩引发,所以产能过剩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一种常态。

三、过度私有化和市场化是导致我国产能过剩的深层次原因

产能过剩本来是资本主义制度特有的经济现象和顽疾,如今出现在我们这样一个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度市场化和私有化。

(一)产能过剩是市场机制失灵的结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确立,市场在我国的资源配置中已起主导作用。“由市场决定的商品价格的比重已经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6.1%”[10]。除少数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生产资料之外,大部分生产资料也由市场自由调节。市场经济本质上讲就是利益经济、自主经济和竞争经济,市场经济的这种自主性、利益性和竞争性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使我国的GDP总量由1978年的3 678.74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643 974.31亿元,跃居世界第2位②。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一方面具有主动性和灵活性,另一方面又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正是这种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导致我国供给侧结构失衡,周期性出现产能过剩。太阳能光伏产业的问题,就能很好地说明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经济现象。

太阳能与传统能源相比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在不可再生能源日益枯竭的情况,把太阳能转化为人类可利用能源的光伏产业,意义重大。相对于其他传统产业而言,太阳能光伏产业是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其产业链包括上游的技术研发、多晶硅料提纯,中游的多晶硅或单晶硅锭(棒)切片、光伏电池片生产、光伏电池组件生产封装,下游的光伏应用系统集成及运营等。我国的光伏产业起步于1995年,这一年国家发布了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纲要(1996—2010)》,受国际、国内市场利好影响,2002—2004年我国光伏电池生产规模大幅度增长,但主要是靠进口电池片进行封装加工组件,然后再出口。因为当时“我国只有洛阳中硅和四川峨眉半导体两家企业能够生产太阳能级多晶硅,年产能分别为 300吨和100吨,平均产能规模为200吨/年;当年国内企业实际产量只有80吨,平均生产规模为40吨。当时我国太阳能级多晶硅对外依存度高达 95% ”[11]。由于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利润空间大,促使资源不断流入该行业,并使核心关键技术不断获得突破③,产能迅速扩大。由于国内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国外也开始解除技术封锁,市场竞争充分,一大批私营企业通过引进国外装备和生产技术纷纷加入此行业。到2011年年底,我国已建成投产的太阳能级多晶硅企业达46家,年产能达13.4万吨,产能比2005年增长335倍,年均增长55.8%,从而导致国内多晶硅产能过剩,从事多晶硅生产的企业从2011年开始陷入亏损状态。与此相配套的生产晶硅光伏电池的企业,2005年我国只有无锡尚德等8家,到2011年组件及电池组件生产商达391家(组件349家、电池组件生产企业42家)。“在全球前10大光伏电池组件生产企业中,我国企业占据8席”[11]。一大批企业介入光伏产业,导致该行业产能由不足迅速转化为过剩,到2013年,光伏产业全行业的产能利用率不到60%[12],债务危机导致一批企业破产。

有的学者认为,包括光伏产业在内的很多产业出现产能过剩,是地方政府行政干预过度导致的结果,认为这是我国市场化程度不够的证据。表面上看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地方政府之所以会不顾国家的产业政策,我行我素地支持过剩产能产业的发展,不情愿淘汰过剩产能,恰恰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的分税等财政体制,地方政府已经异化为一个“利益单位”,地方政府作为一个“利益主体”,和一般的竞争主体一样,自觉地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了。上述太阳能光伏产业在短时间内由产能不足迅速发展到产能过剩,就是市场自由竞争和市场机制失灵的结果。除太阳能光伏产业外,其他不同行业的产能过剩绝大多数也都是由过度竞争、过度逐利所导致的。

(二)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弱化是产能过剩的另一重要原因

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就有什么样的生产结果。我国目前之所以会出现产能过剩,另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推进私有化。相关研究数据表明,目前在我国的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弱化,特别是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界限比较明确的公有制企业占比仅为21.6%左右”[13]。私有经济的疯狂生长是我国出现周期性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决定了利用生产资料进行生产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多地追求利润。什么行业利润高资本就投入到什么行业中,房地产赚钱更多的私人资本就投向房地产,煤炭行业赚钱私人资本就投向煤炭行业。以光伏产业为例,21世纪初,光伏产品供不应求,利润高,前景好,于是大量的私人资本涌入光伏产业。目前光伏产业不论是上游企业还是下游企业,都以私有制为主。“2011年,国内光伏电池片及组件行业前 10强全部是私营企业,没有1家大型央企控股或地方国企控股。同年,我国太阳能级多晶硅行业前10强中,有6家是私营企业,3家是大型央企控股企业,1家是地方国企控股企业。而所有企业中江苏中能和江西赛维LDK这两家私企的多晶硅产量就超过国内多晶硅企业总产量的50%,这样可以说私营企业在国内太阳能级多晶硅行业具有明显优势并占主体地位”[11]。

除光伏产业外,近年来很多行业产能过剩,都是由于非公经济盲目上新项目、过度竞争引起的。纺织、印染、服装行业几乎都是非公经济。“钢铁工业产能过剩60%以上,水泥90%以上,也是非公有制企业盲目上新项目引起的。风电企业一下子发展到70多家,也多数是私营和外资企业”[1]。对高额利润的追求,成为这些企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的动力。前些年房地产业一路狂飙,带动钢铁、水泥、玻璃价格一路上扬,这些企业不顾一切地扩大产能。对超额利润的膜拜使这些企业听命于市场,完全不顾民生利益、国家的全局利益和长久利益。改革开放以来公有经济不断弱化,私有经济攻城略地式的疯狂生长,必然导致周期性的产能过剩,这是市场经济和私有制经济结合在一起的内在本质规律。

四、化解我国产能过剩的途径

化解产能过剩,必须找准病因,对症下药。既然产能过剩是市场化和私有化过度导致,那么要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就必须针对过度市场化和过度私有化进行有效治理。

(一)坚持国家主导型的多结构市场制度,纠正市场机制的失灵,化解产能过剩

完美的市场机制理论上具有稳定的均衡价格形成机制。需求曲线向下倾斜,价格高需求少,价格低需求多;供给曲线向上倾斜,价格高供给多,价格低供给少。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形成供需平衡,不存在过剩的市场。但这样完美的市场机制是建立在诸多假设前提之下的,如需求方的理性人假设、完全信息、居民追求效用最大化;供给方厂商则要满足规模报酬递减规律,只追求利润最大化等。但这些假设现实并不具备,因为存在羊群效应、虚假广告等,消费者不能做出理性的消费决策行为,从而引发需求量暴涨暴跌,形成市场泡沫或恐慌,使得需求发生扭曲。供给方有时为了维持现金流,即使亏损赔钱也要维持生产,有时也会因羊群效应、对利润的疯狂追求扩张行业规模,导致供给曲线扭曲。稳定完美的市场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均衡的市场更是稀缺难觅之物。周期性产能过剩其实就是市场机制失灵的一种表现,也是市场主体逐利本性自然演化的结果,而不是像有人所讲的市场化不够所致。因此要解决产能过剩,必须坚持国家主导型的多结构市场制度。

国家主导型的多结构市场制度强调,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要在廉洁、廉价、民主和高效的基础上发挥国家调节的主导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有市场经济的一般性,又有自身的特殊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般性就是在资源配置中充分发挥价值规律的决定性作用。价值规律通过市场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和价格机制)作用于市场,把资源配置到社会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中去,通过市场调节的优良功能抑制“国家调节失灵”。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又具有国家的调节功能,这种国家调节功能是指导性、战略性规划,在长周期、大规模的投资决策中具有重要作用。这种国家主导的调节机制能很好地避免由市场调节带来的盲目逐利和过度竞争导致的周期性产能过剩,充分发挥资源效用,避免浪费,达到社会经济的和谐状态。

在去产能、去库存的调节过程中,政府的介入和调节是正面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有关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来组织有效投资,以提供有效供给,出口和消费也需要企业根据国内外需求的变化组织货源,这些都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决定作用。国家的主导作用是指在企业投资转型过程中,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和市场秩序,政府从宏观上制定产业政策,引导企业的顺利转型和健康发展,减少产能压缩和转型升级过程中人员分流带来的社会动荡,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条件保证。

(二)发展公有主体型的混合所有制,从根源入手解决产能过剩

周期性产能过剩是资本主义的常见现象,只要实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有制,周期性产能过剩就不可避免。为了从源头上化解周期性产能过剩,必须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公有经济不仅要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起主导作用,在竞争性行业中也要有量的优势,这样才能在经济运行中发挥公有经济的引领和调节的杠杆作用。

发展公有主体型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助于社会再生产两大部类有计划、按比例进行生产,使社会经济这架精密仪器得以顺利运转。社会经济要和谐发展,社会再生产就要不停地顺利进行下去。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条件是两大部类必须保持一定比例。社会主义公有制,生产的目的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而不仅仅是利润至上。在当代信息社会里,利用好大数据,完全能够按照社会再生产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的需要来安排生产,从而化解产能过剩。

发展公有主体型的混合所有制经济还有助于理顺分配关系。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提高全社会的消费水平,有助于化解产能过剩。我国目前存在的结构性产能过剩,有些是绝对过剩,有些是相对过剩。相对过剩是因为居民收入低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所致。“就2015年中国居民人均收入而言,20%低收入组人均收入为5 221元,而20%的高收入组人均收入54 544元,高低相差10.45倍”[14]。富人有强有力的购买力,但在国内购买欲望弱,倾向于在国外市场消费奢侈品。穷人购买欲望强,却没有购买力。产生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改革开放以来公有制经济不断弱化,按劳分配不断减少,按资分配不断扩大,出现资本对劳动收入的侵占。“2015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62 029元”[15],“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39 589元”[16]。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只有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的64%左右。这表明,在非私营单位就业的人员总体上要比在私营单位就业的人员收入高。广大普通民众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是解决有效需求不足、化解产能过剩的重要前提条件。

总之,产能过剩是客观存在的经济现象,我们必须承认它并认真研究它产生的内在原因,只有根据内在原因,对症下药,有效化解产能过剩,才能避免有限的资源被浪费,生产更多更好的产品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需要。

注释:

①数据来源:李芳博士论文《不同历史时期经济危机的特征与原因研究》(山东大学,2011:65),韩德强 《萨缪尔森〈经济学〉批判》第25部分附录二的综合。

②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data.stats.gov.cn/ks.htm?cn=C01&zb=A0501。

③2004年洛阳中硅12对棒节能型多晶硅大还原炉装置研制成功,2005年12月300吨多晶硅项目成功投产,同期1000吨多晶硅扩建项目开工建设,这些标志着我国在还原炉等关键装备大型化和封闭循环工艺等领域掌握了自主核心技术。

[1]宗寒.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产能过剩及其防治[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1):30-38.

[2]林毅夫.潮涌现象与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理论的重新构建[J].经济研究,2007(1):126-131.

[3]左小蕾.产能过剩的原因是体制[N].民营经济报,2006-04-01(08).

[4]陈志武.投资太多使产能过剩成共同现象[EB/OL].(2016-03-23)[2016-9-4].http://finance.china.com.cn/roll/20160323/3642985.shtml.

[5]吴敬琏.追根产能过剩之源[J].新经济导刊,2013(7):8-9.

[6]杨学莹.清退“僵尸企业”,债谁担人去哪[N].大众日报,2015-12-29(02).

[7]卫兴华.澄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个认识误区[N].人民日报,2016-04-20(07).

[8]王东京.产能过剩的隐因[N].学习时报,2015-09-07(04).

[9]何彬.基于窖藏行为的产能过剩形成机理及其波动性特征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8.

[10]于濛.商品价格市场化率已逾96%[N].中国财经报,2005-04-13(01).

[11]史丹,李鹏飞.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企业规模与所有制结构状况及成因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13(16):3-11.

[12]肖潇.光伏产业转型升级的途径、障碍与政策建议——基于无锡海润的调查[J].中国经贸导刊,2014(16):49-52.

[13]钟卫华.有效需求不足:原因背后的原因[J].管理学刊,2014(6):40-46.

[14]王晓慧.居民收入高低倍差超10倍?[N].华夏时报,2016-04-18(04).

[15]国家统计局.2015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62029元[EB/OL].(2016-05-13)[2016-09-04].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605/t20160513_1356091.html.

[16]国家统计局.2015年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39589元 [EB/OL].(2016-05-13)[2016-09-04].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605/t20160513_1356093.html.

【责任编辑 刘 晔】

Cyclical Overcapacity:Normal Phenomenon of Market Economy

ZHONG Weihua
(School of Economics,Sanming University,Sanming,fujian,365004)

According to relevant statistical data,the overcapacity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s reached at 60%.Overcapacity is a normal phenomenon in market economy and capitalist society.However,China also has suffered from overcapacity during the primary stage of socialism,which is caused by many reasons.But the major reasons are the excessive marketization and privatization in economic system reform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Therefore,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overcapacity,the government should better exert its regulation effect on the market while the market plays a conclusive role in the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more importance should be attached to the leading and dominant function of the public sector of economy while developing the diverse ownership system.

Overcapacity,Marketization,Privatization

F124

:A

:1674-6511(2016)06-0019-06

2016-11-05

钟卫华(1968-),男,福建长汀人,三明学院经济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

猜你喜欢
企业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8期)2022-09-20 06:44:30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6期)2022-06-29 01:11:44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5期)2022-06-05 07:55:06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4期)2022-06-05 07:53:30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1期)2022-04-26 14:34:58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3期)2022-04-26 14:27:04
企业
当代水产(2022年2期)2022-04-26 14:25:10
企业
当代水产(2021年5期)2021-07-21 07:32:44
企业
当代水产(2021年4期)2021-07-20 08:10:14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云南画报(2020年9期)2020-10-27 02: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