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外国语大学商学院 王伟 杨霞
批评语类视阈下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解读*
西安外国语大学商学院 王伟 杨霞
随着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井喷式增长,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结合Bhatia的批评语类分析方法,探讨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这一语类的语言资源,包括文本分析并关注文本外部因素对语类构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批评语类分析多空间分析模式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这一语类具有解释力。
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批评语类分析 多空间分析模式 次语类 审计鉴证
面对社会科学的“话语转向”,语言学理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研究促进了跨学科融合,已经出现媒体语言学、政治语言学、司法语言学和军事语言学等交叉学科。商业活动有其特定属性,我们也需要从语言的角度审视商业行为。本文将越来越受关注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以下简称CSR报告)置于语类分析(Genre Analysis,也常译为“体裁分析”)框架之中。在跨学科交叉融合的今天,商务语言学视角的CSR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目前尚未形成公认的定义,Anselmsson&Johansson(2007)的三维框架(产品责任、环境责任和人文责任)涵盖了CSR的主要特征。因此普遍认同的观点是CSR是一个多维概念,涉及到多种不同的利益相关方。朱文忠(2009)通过列举不同国内外组织以及知名企业家及学者对CSR的定义,总结出CSR的基本要素除了包括股东、客户和员工利益外,还需要包括坚持可持续发展,不破坏环境,为社区和更广泛区域内的人们服务,重视企业在非商业层面的社会贡献。无论出于企业的利他意图,还是对自身的粉饰,进入21世纪以来,发布CSR报告,向利益相关方说明企业经营对社会经济以及环境的影响已经成为一种惯例。社会责任不仅标志着好的企业文化,而且能带动创新能力的发展并促进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帮助企业发展业务并增加企业价值。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毕马威国际会计公司(KPMG)2015年的调查报告显示:接受调查的45个国家的100强企业(N100)中有75%,全球250强企业(G250)中有90%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其中亚太地区的报告发布增速最快。如今,企业信息披露已是热门话题,尤其在安然和世界通讯丑闻之后,出现许多对企业信息披露实践的研究。这些研究多是从会计、管理和商务沟通角度展开的案例研究或者全面概述,主要内容是CSR报告的标准以及影响因素。普遍认为高质量的CSR报告应该是可信的,完整的,相关的,并采用合适的报告形式(Moravcikovaet al,2015)。然而近期的实证研究都显示出许多CSR报告不完整或者不可信。影响CSR报告内容的因素包括企业规模、类型和行业所属等。不同于小型企业,大型企业更需要通过CSR报告形式向多个利益相关方呈现自己的绩效。此外,上市公司和国企发布CSR报告远远超过其它类型企业。根据毕马威的报告,许多发布CSR报告的企业来自环境敏感产业,如造纸、化工和采矿业等。
对CSR报告的深度解读离不开文本分析,但是语言学角度的研究近期才开始出现。这一视角主要关注如何使用语言资源,劝说不同的利益相关方认同他们对企业表现的描述。已有一些零散的研究关注例如CSR报告中的情态标记词等,但总的来说,对信息披露的语言资源的话语分析研究目前并不多。
语类理论经过最初的古希腊文学、修辞学概念,已经发展为现代语言学中语篇分析的研究框架。在众多的学派里,北美新修辞学派、专门用途英语学派和澳大利亚悉尼学派为最主要的三支。虽然侧重点不同,三者都具有共同的语类理念,认为语类是反映、协调人类认识并参与世界活动的社会交往手段,关系到不同语篇在不同语境中如何发挥不同作用以及人们在各种语境中如何做出得体的反应。语类是交际事件的一种分类,基于话语共同体公认和共同遵守的交际目的,形成语篇的图式结构并影响限制语篇的内容和形式(Bhatia,2004)。可以说,语类制约了语法词汇以及语篇资源的使用,最终构成了稳定的结构形式,是重复出现的形式或再现的行为,是职业共同体中有能力的成员应该能够“辨认、复现、处理”的语篇类别(刘洋,2014)。但是传统的语类分析关注约定俗成的形式,忽略文本外部因素,是不完整的。本文内部和外部因素共同揭示了为满足书面语篇特定情境的专业话语结构和特征,可以分析出职业人士在完成任务、实现交际目的时所采取的语言、语篇及语用策略。因此Bhatia提出了批评语类分析这一概念,对语类分析进行发展和延伸。不同于批评话语分析对社会实践的批评分析,批评语类分析指出语类不只是描述语言使用,同时也关注职业实践,并以此来了解职业人士如何创造、传播和消费专业知识,如何挖掘可及的符号资源和沟通模态来实现职业目标。可见,批评语类分析把关注点从文本转移到职业实践和活动,对话语实践和职业实践加以区分,旨在确立一个更加全面综合的“社会语用空间”(Bhatia,2015)。
因此,语类分析理论使语篇分析的发展经历了从特定文本的词汇等表面特征,到文本的规则性结构,同时将文本结构和语类的交际目的相联系,再到后来的语境因素,把语境的作用延伸至涵盖社会因素。至此,基于语类分析的目标和语类完整性,Bhatia建立了用于分析书面语篇的四层空间的批评性语类分析模式(图1)。该模式的核心是社会—认知空间,由策略空间(话语作为语类,语类知识)和职业空间(职业技能,话语作为职业实践)组成,朝向底端的是文本空间,最顶端的是社会空间。这个多空间分析模式既涵盖教学视角的基于文本的分析,又将社会批评性层面内容纳入进来。从文本出发,超越文本,但不脱离文本。
图1 批评语类分析多维空间
信息披露主要采用信件、报告和新闻发布等方式进行沟通。其中,报告是职业话语语境中比较流行的语类类型,包括业务报告、新闻报道、法律报告等,CSR报告作为企业重要的交流工具,可以被认为是“报道语类”中的一个新成员(Bhatia,2004),它指的是企业经济活动对利益相关方造成的社会和环境影响的告知过程。作为非财务业绩的披露,这一新兴的企业话语类型,已经逐渐普及,既具有传递信息的目的,也同时具有宣传的目的。CSR报告通过向企业内部和外部利益相关方发布通过环境、社会和治理信息来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企业形象,被称为是企业实现合规性的有效工具,这种合规性是通过话语实践实现的一种社会建构。
具体说来,语类分析推敲文本的交际目的、情景语境,剖析语言修辞,探讨文本的区别性结构特征,通常以分析语步作为文本分析的出发点。CSR报告结构框架并不存在一个全球统一标准,但目前已有SA8000标准、GRI指南和全球协约等国际标准供企业编写报告时参考。本文参考Moravcikova等(2015)对CSR报告内容的总结,勾勒出CSR报告的语步结构(见表1)。
表1 CSR报告语步结构
语步分析属于文本空间和策略空间,将话语作为本文与语类。CSR报告具有稳定的、广泛接受的语步结构。每个语步同时还具有相应的词汇语法惯例,识别并描述这些语类语步内的词汇语法资源是对职业语类话语资源的深入分析,依此可以了解根植于商务文化的企业行为的本质、功能和实践,因此也是CSR报告语言学研究的基础。但是文化态度、行业不同等因素会影响实际报告中每个语步的内容,涉及到职业空间和社会空间,将话语作为职业实践和社会实践。尽管已有研究使用大量数据和模型,但是忽略了样本企业所处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结论对许多企业都缺乏说服力。例如对很多企业发布的CSR报告的不完整性、不可靠性等的研究。已有研究表明,许多CSR报告倾向关注强势经济利益相关方,忽视相对弱势的社会利益相关方的生态正义问题。Belal&Cooper(2011)在分析CSR报告内容缺失时指出,文化态度是信息不披露的重要原因,他们还补充说明发展中国家CSR信息缺失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力求报告简洁并对部分企业活动保密。此外,实证研究显示许多CSR报告“报喜不报忧”,使用语言来操纵报告可读性,披露内容的选择过程中普遍存在印象管理行为,乐于披露有利于企业自身的信息,而回避披露不利于企业自身的信息(夏虹、李赢,2010)。影响CSR报告的职业和社会因素把语类分析的层次加深,从文本内,到文本间,再到文本外因素,从对文本的语言平面的、表层的描述转向文本的宏观语境和交际功能的深度解读。
同时,在语步结构中出现的次语类,也日益引起关注。已有研究关注高层致词和审计鉴证等次语类。以审计鉴证为例,随着CSR报告越来越多,审计鉴证应运而生。CSR报告中的审计鉴证被看做是缩小报告提供方和使用方之间的信任差距,由报告编制者之外的独立第三方对企业CSR报告进行鉴证的一种社会责任审计活动。虽然出现AA1000AS和ISAE3000等国际上G250和N100企业常用的标准,国际上并没有统一的审计鉴证标准。目前的研究多是关于对审计鉴证的概念界定、鉴证主体、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鲜有对审计鉴定文本的语言学分析。依照语类的语步分析,审计鉴定通常包含企业与所委托审计鉴证方关系、鉴证范围、鉴证方法和鉴证结论等几个语步。而文本外因素对于审计鉴证语类的交际目的等的研究更为重要。例如对审计鉴证影响因素和风险控制问题的探讨,这种对CSR报告中次语类的批评解析,也是对CSR报告的交际功能进行深度解读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文对CSR报告进行语言学研究的探讨,CSR报告语类的文本内和文本外因素的互动显示出批评语类分析的立体化。这样的多空间解读对CSR报告的体系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但是,对CSR报告语类以及报告中次语类的分析,仍需基于大量语料之上的实证分析而后得出完善、系统、和细化的内容。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国内许多研究借鉴和直接引用国外学者观点,缺乏理论创新和深度理解。我国市场经济、社会经济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有别于西方发达国家,因此跨语言、跨文化CSR报告语类对比分析也应该从文本空间走向社会认知空间。总之,在应用语言学看来,CSR报告为批评语类分析的解释力提供了试验场,理解职业语类的意图,增加语类理论的深度和效度;在社会科学研究的“话语转向”下,批评语类分析对CSR报告的体系研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和认识论的指导意义。
*本文系陕西省社科基金项目“成本管理与组织结构变革创新:对日本成本管理发展的再思考”(项目编号:12Q088)及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多模态话语评价意义构建与解读”(项目编号:14JK1591)阶段性研究成果。
[1]夏虹、李赢:《上市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内容分析》,《财会通讯》(学术)2010年第4期。
[2]朱文忠:《对当代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系统思考》,《现代经济探讨》2009年第1期。
[3]刘洋:《体裁教学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教育探索》2014年第6期。
[4]Anselmsson,J.,&Johansson,U.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the positioning of grocery brands:anexploratory study of retailer and manufacturer brands at point of purchas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tail&DistributionManagement,2007(35).
[5]Moravcikova,K,Stefanikova,L&Rypakova,M.CSR reporting as animportant tool of CSR communication.ProcediaEconomics and Finance,2015(26).
[6]Bhatia,V.K.Worlds of WrittenDiscourse.London/NY: Continuum,2004.
[7]Bhatia,V.K.Critical Genre Analysis:Theoretical Preliminaries.Journal of 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inBusiness,2015(54).
[8]Belal,A.R.&Cooper.S.The absence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reporting inBangladesh.Critical Perspectives onAccounting,2011(22).
(编辑 刘姗)
10.16144/j.cnki.issn1002-8072.2016.3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