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娟++邢泽红
【摘要】目的:探讨口腔科门诊患者常见心理问题与护理对策。方法:研究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口腔科门诊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针对患者心理问题做心理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观察。结果:在治疗前后SAS、SDS等心理评估改善幅度上,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7.5%,对照组为7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科门诊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消极不满心理特点,需要依据年龄、心理状态和性格做针对性心理安抚,提升患者治疗配合度和满意度。
【关键词】口腔科;门诊患者;心理问题;护理对策
口腔疾病属于临床高发性疾病之一,患者会由于疼痛或者疾病危害性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恐惧等问题,部分患者由于疾病反复迁延,治疗无法达到预期性,其心理预期与治疗效果无法得到相匹配,进而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受到影响。针对患者心理问题做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整患者心理状态,提升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口腔科门诊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范围为14岁至76岁,平均年龄为(45.2±3.8)岁;牙周病为12例,牙髓病5例,烤瓷牙6例,义齿修复5例,牙齿矫治3例,龋齿9例;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范围为16岁至75岁,平均年龄为(47.3±5.4)岁;牙周病为15例,牙髓病4例,烤瓷牙5例,义齿修复5例,牙齿矫治6例,龋齿5例;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上差异不明显,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针对患者心理问题做心理护理,具体心理护理工作如下:
1.2.1 改善医院环境,调整就诊流程
医院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患者对医院的基本印象与感受,同时也是医院水平的体现处。需要以患者内心需求为中心,让医院形象表现为安全而具有人性化的外部感受,同时多提供便民服务,扩宽优质服务途径,尽可能的提供患者就诊的便捷性。在医院大厅发布医生简介信息,同时对挂号情况做动态播放,指导患者选择合适的挂号处理。同时在醒目位置提示就诊流程。在候诊大厅需要进行相关疾病与治疗的健康宣教知识,提升患者对医疗知识的了解。同时在各科室要进行智能排号系统,提示患者做好就诊时间安排。相关挂号、就诊、缴费、取药、检查等环节中需要有醒目的标牌指示,提供患者更多执行的便捷性[1]。
1.2.2 提升护理人员素养,加强人文关怀
要积极的关注患者心理状态,提升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定期的进行护理人员护理服务意识和技能培训,同时对新护理服务知识做及时更新。让护理人员能换位思考,充分尊重患者,耐心的倾听患者内心诉求,关注患者的各种需求。对于患者提出的询问与疑惑要积极解答,对于就诊流程问题,要积极的做出指示,必要情况下要提供一定陪同就医的服务。同时在服务上要表现的热情且专业,让护理服务窗口给予患者良好的心理印象[2]。
1.2.3 注重沟通技巧与健康宣教
在护理工作中,要注重护患沟通技巧。患者对于医院情况较为陌生,因此护理服务需要积极主动且诚恳,做好必要的健康宣教,让患者能够对治疗有更为全面必要的了解,提升门诊就诊的依从性,让患者获取到及时专业的帮助,提升诊疗的顺利程度。同时针对不同心理特点,做必要的心理安抚。沟通中要保持专业的沟通技巧,热情、耐心且细致,避免言语冲突,充分赢取患者的信任[3]。
1.3 评估观察
评估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S、SDS等心理评分和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采用百分制调查表进行,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60分至90分为基本满意,60分以内为不满意,满意率为60分以上群体总比例。SAS、SDS焦虑与抑郁自评量表上,分数越高代表情况越严重。
1.4 统计学分析
将采集的数据通过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同时以p<0.05作为组间数据具备统计学意义标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S、SDS等心理评分情况
如表1所示,在治疗前后SAS、SDS等心理评估改善幅度上,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
如表2所示,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7.5%,对照组为7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1 紧张而焦虑心理
患者会因为疾病折磨不适,以及没有得到确诊而表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心理表现,甚至产生担心绝望等。而患者对于疾病治疗和相关仪器化验操作并不了解,会加剧不良情绪的升级。同时还会因为对医院科室、诊疗流程的不了解,频繁的来往于各诊室与窗口,会导致病情严重化,在求医心切的状态下,其内心焦虑紧张情绪会加剧,心理状态较为脆弱。
3.2 疑虑而矛盾心理
患者会因为自身文化、经济和生活环境习惯的差异,而对医生诊疗能力有不同角度的理解与要求。部分患者会希望得到医术高超医生的接诊,同时对于医生开具的药物和检查项目存在怀疑与不理解。部分患者由于病程长,治疗效果欠佳,治疗经济压力大,同时失去工作生活能力,害怕疼痛以及害怕增加家庭负担而对治疗有多重疑虑。
3.3 孤独而急躁心理
患者由于个人综合情况的差异,对治疗有不同的期待与需求,而对于疾病治疗存在不确定感,同时受到疾病的折磨,家属也存在一定焦虑紧张心理而感染患者,因此患者存在一定无助与孤独感,同时对于门诊治疗有着迫切的“早诊断、早治疗”的心理。尤其是外地患者,在医院滞留时间较长,希望医务人员及时关注自己需求,尽早诊断,获取到治疗方案后可以尽早离院。
【参考文献】
[1] 刘剑.综合护理干预在门诊患者心理问题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5,(31):131-131.
[2] 陆桂秀.耳鼻喉门诊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护理干预措施[J].中外健康文摘,2013,(17):216-217.
[3] 李彩云.心理护理在五官科门诊患者的应用[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6):252-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