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董丽君
【摘要】目的:总结经皮椎体成形术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治疗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并结合全面的临床护理工作。结果:治疗组治疗前VAS评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2.01±0.02)明显低于对照组(4.03±0.78),治疗组满意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57.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具有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等优势,同时结合完善、全程的护理操作对提高患者手术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促进护患关系和谐有着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
骨质疏松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骨质疏松症会引发疼痛、身长缩短、驼背、骨折、呼吸功能下降,其中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本文将经皮椎体成形术应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治疗中,结合临床护理工作,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80例,纳入标准:①经过MRI等各种检查手段符合骨质疏松和椎体压缩骨折指征;②受试者愿意接受该种治疗。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男性17例,女性23例,年龄在50-75岁之间,平均年龄(62.17±3.03)岁。对照组男性15例,女性25例,年龄53-82岁之间,平均年龄(63.08±3.23)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与常规护理模式。
治疗组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全面护理工作。具体护理流程:①术前护理:术前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介绍治疗方式的效果,减轻患者焦虑提高治疗配合度。进行术前体位指导,指导患者在术前两天进行俯卧位的训练,时间维持在半小时左右。嘱咐患者术前不宜进食过饱,排空大小便,护理人员做好皮试。②术中护理:安置好受术者体位后,行俯卧位让受术者的胸部、髋部、小腿部抬高,使腹部悬空,建立静脉通路。术中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③术后护理:考虑到骨水会引发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因此术后护理人员需要在术后第一小时内每间隔15分钟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第二小时内每半小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发现不良反应应该立即采取对应措施处理。加强对患者穿刺部位的护理,用5%碘伏消毒穿刺点3天,保证每日一换。嘱咐患者多喝水、进食易消化的食物,加强口腔处理。可适当指导患者进行术后锻炼,术后24小时可协助患者在床边站立,慢慢指导患者在室内行走。如果患者耐受程度差,可让患者利用助行器。逐渐加强患者对腰背部肌肉的功能锻炼。
1.3疗效评价标准
使用VAS评分,0-10分,分数越高疼痛感越强。采用医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 SPSS 20.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情况
治疗组治疗前VAS评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2.01±0.02)明显低于对照组(4.03±0.78),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
对照组非常满意15例,满意8例,基本满意8例,不满意9例,治疗组非常满意31例,满意6例,基本满意2例,不满意1例,治疗组满意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5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正常的骨组织会出现正常钙化,钙盐与基质呈正比关系,骨质疏松症则会出现单位体积内的骨组织量减少。不管是在手术过程还是护理过程中,患者都需要积极配合。术前护理的目的在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体位讲解是为了帮助患者有一个术前准备。术中护理的重点是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密切注意患者在术中的状态。术后护理重点加强对患者穿刺点的护理,指导患者饮食,特别是骨水可能引发的血压下降、过敏反应、发热等并发症,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在术后密切关注患者情况。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前VAS评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2.01±0.02)明显低于对照组(4.03±0.78),治疗组满意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57.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具有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等优势,同时结合完善、全程的护理操作对提高患者手术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促进护患关系和谐有着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沈红维,傅国美,魏军渔.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19(18):47-48.
[2]于庆茜.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护理方法[J].中国医药指南,2015,52(36):253.
[3]苏丽.经皮锥体成型术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锥体压缩性骨折疗效观察与临床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23(07):44-46.
[4]金雪英.导航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13,29(11):326-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