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元土
(苏州大学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江苏苏州215123)
只有适应养殖业的发展需要,才能赢得水产饲料企业的发展机遇
■叶元土
(苏州大学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江苏苏州215123)
[编者按]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社会发展都处于转型期。所谓新常态实际上是对经济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对前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我国的水产饲料工业始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30多年的发展,水产饲料总量达到了1 900万吨,居世界第一。然而水产饲料工业与其他产业一样,前期的发展主要以市场需求拉动为主要动力,而不是科技驱动的作用。水产养殖业在新常态下,发展的驱动力将更加依赖科技的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对快速增长期出现的问题予以解决,才能使水产饲料企业再次迎来稳定的、快速的发展机遇。本期我们特邀著名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专家苏州大学叶元土教授以“只有适应养殖业的发展需要,才能赢得水产饲料企业的发展机遇”为题,详细介绍了水产饲料行业在快速增长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如何在新的形势下赢得发展机遇。供读者参考。
摘要:转型时期的我国水产饲料工业如何发展?水产饲料企业如何找到适合自己企业的发展机遇?为适应社会对水产品的需要,目前水产养殖总量不会显著增加了,而养殖的种类结构在调整中,如养殖种类数量可能还会增加、不同养殖种类的养殖量会有此消彼长的调整。因此,对于水产饲料企业,如何选择和调整饲料产品种类和数量以适应水产养殖业的变化,这是获得企业发展机遇的关键;如何更加细致地、规范地做好水产养殖的技术服务,这是获得稳定的饲料产品市场空间的关键;为了适应养殖水产品食用安全的需要,如何做好饲料产品的营养质量、加工质量和安全质量,如何通过饲料途径更好地维护养殖动物健康、更好地维护养殖动物免疫防疫系统结构与功能完整性,这是提升饲料产品质量的关键。中小型水产饲料企业如何在市场、产品质量、原料等方面做好差异化是获得生存和发展机遇的主要对策。而大型饲料企业如果仅仅依赖资本扩张、强力抢占市场的对策存在较大的市场不稳定的风险性。
关键词:水产饲料;企业发展;存在问题;市场机遇
中国的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社会发展都处于转型期。转型是因为前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更是为了后期的可持续发展。那么,水产饲料工业前期发展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在转型期我们是否对这些问题给予了投入与研究?如果中国经济整体转型成功,后期得到快速发展,我们的水产饲料工业是否成功转型?不同的饲料企业是否还能迎来快速发展、或者生产的机会?
中国的饲料工业整体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水产饲料工业的形成稍晚一些,20世纪90年代才得以真正起步、发展。到现在,历经30多年的时间,中国的饲料工业总量达到了1.9亿吨左右,水产饲料总量达到1 900万吨左右的规模,水产饲料占全国饲料总量的比例大致在10%左右。如果横向比较,中国饲料总量仅次于美国,而水产饲料总量则位居世界第一。
饲料工业与其他产业一样,市场需求拉动是主要动力,而不是科技驱动作用。而在转型期或平稳发展期,就应该进行重大的调整,逐步转化为科技的驱动,对快速增长期出现的问题予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再次迎来稳定的、快速的发展机遇,也只有适应了这种转换的饲料企业才能迎来生存的机遇。
1.1全国饲料工业与养殖业的发展分析
由图1可知,饲料产量从1980年的110万吨发展到2014年的19 700万吨,增长了179倍,饲料总量在2012年后增速放缓。单从数字分析,1980年到2014年全国饲料与时间(年)的回归方程为y=1 227.7x+ 263.68,意味着每年以1 491.38万吨/年的平均速度在增长。增长速度在全球范围内也是很高的。生猪、家禽和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巨大的饲料需求市场,拉动了中国饲料工业的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基础研究与技术应用也保障了饲料工业的发展。
图1 全国配合饲料总量的变化
依据《中国饲料年鉴》统计的数据,2007年以来不同养殖种类的配合饲料总量见表1。全国配合饲料的年均增量为1 083万吨/年,其中,猪料800万吨/年、肉禽料190万吨/年、蛋禽料83万吨/年、水产料71万吨/年、反刍料75万吨/年。如果计算不同种类配合饲料占全国配合饲料的百分比,则2007年以来的平均值为:猪料34.07%、肉禽32.49%、蛋禽17.00%、水产11.75%、反刍4.08%。所以,我国配合饲料的产品结构依然是猪料、家禽饲料为主,水产配合饲料占全国配合饲料的比例为11.75%。
表1 2007年以来全国不同种类配合饲料总量的变化(万吨)
1.2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分析
我们水产配合饲料量的年均值增量达到71万吨/年,是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提供了饲料的市场空间的结果。
1.2.1摄食饲料的水产养殖量
依据《中国渔业年鉴》的数据,表2统计了2007年以来,我国水产养殖动物中,可以摄食饲料的鱼、虾、蟹的产量数据。海水养殖的鱼虾蟹基本都是摄食饲料的种类,淡水养殖动物中,鲢鱼、鳙鱼和银鱼是不摄食饲料的种类。在淡水养殖动物中“其他”类主要为养殖的龟鳖蛙,也是摄食饲料的种类。
从表2中可以知道,我国养殖的水产动物中,2014年摄食配合饲料的种类养殖量已经达到2 427万吨,同期水产配合饲料量为1 781万吨。摄食饲料的养殖量ϑ配合饲料量的比例为1.36ϑ1,意味着依然有较大部分的养殖鱼类没有使用配合饲料,这些包括部分海水鱼类、部分淡水肉食性鱼类(如鳜鱼等)使用冰鲜鱼养殖,还有部分鲤科鱼类如草鱼、团头鲂、鲤鱼等使用单一原料如菜粕、小麦等养殖,淡水养殖的蟹主要为中华绒螯蟹,也有较大数量的蟹是用单一原料如冰鲜鱼、玉米等养殖的。
从表2可知,2014年,中国养殖的水产动物中,摄食配合饲料的养殖量为2 427万吨,其中淡水鱼类1 858.02万吨,占摄饲养殖总量的76%左右,淡水虾蟹256万吨,占10%左右;海水养殖鱼类119万吨,占5%,海水虾蟹143万吨,占6%;淡水其他种类50万吨,占2%。
水产饲料的发展要适应养殖种类的市场,现有的养殖和水产饲料市场以淡水鱼类、淡水虾蟹为主,占据了86%左右的份额;而海水鱼类、海水虾蟹饲料是发展的主要潜力空间,目前的份额仅仅11%左右;以龟鳖蛙为主的其他类份额仅仅占2%左右,将是中小饲料企业的市场空间。
1.2.2客观分析水产养殖种类细分市场,寻求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机遇,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表2的数据可以大致反映我国水产养殖种类结构,尤其是可以摄食饲料的养殖种类结构,这是水产饲料企业应该重点考虑的市场空间。可以摄食配合饲料的养殖种类的养殖总量,如果以2007年以来的年均增量看,达到了120万吨/年,如果以饲料系数1.8计算,水产饲料增量空间可以达到216万吨/年。
在这个养殖总量中,依然是淡水摄食饲料的养殖鱼类为主,年均增量达到90万吨/年左右。虾蟹饲料是一个重要的板块。2014年的海水虾116.217 5万吨、淡水虾176.315 8万吨,二者合计达到292.533 3万吨,虾的养殖基本都是投喂配合饲料,饲料养虾的饲料系数为1.0~1.2左右,意味着拥有300~350万吨虾料的市场空间。蟹的养殖最近几年增长较快,尤其是淡水养殖的中华绒螯蟹,2014年海水蟹27.158 8万吨、淡水蟹79.653 5万吨,二者合计达到106.812 3万吨,也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水产饲料空间。淡水养殖的“其他”类主要为龟鳖蛙,2014年的养殖量为50.849 0万吨,也是一个水产饲料发展的空间,尤其是对于中小型饲料企业而言,龟鳖蛙的养殖总量虽然不如鱼类、虾蟹的量大,但正因总量不大,正好适合发展,避免与大型水产饲料企业竞争。
依据表3海水养殖鱼类的数量,可以了解海水养殖鱼类的种类结构。海水养殖鱼类纳入“中国渔业年鉴”的种类为鲈鱼、鲆鱼、大黄鱼、军曹鱼、鰤鱼、鲷鱼、美国红鱼、河鲀、石斑鱼、鲽鱼,其中鲈鱼、鲆鱼、大黄鱼三种鱼类产量较大,2014年产量超过10万吨,其次为石斑鱼、美国红鱼、鲷鱼三种鱼类,2014年产量超过5万吨。但是,从年均增量数据看,这些养殖鱼类增量不大,基本保持稳定。
海水养殖的虾蟹种类及其产量见表4。海水养殖虾蟹产量超过了海水鱼类养殖的总量。虾的养殖量在2012年开始就超过100万吨,这是海水养殖、海水饲料的主要种类。在海水虾中,南美白对虾的产量最高,2014年达到87万吨以上,其次为斑节对虾,超过7万吨。海水养殖蟹主要为梭子蟹和青蟹,2014年蟹的养殖量达到27万吨以上。
因此,海水养殖鱼类、虾、蟹类从总量上看,海水养殖的虾蟹量大于海水鱼类,海水鱼类的养殖应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海水虾的养殖量支撑了中国虾类食品的主要来源,也是水产配合饲料的主要市场。
淡水养殖的虾蟹养殖产量见表5。淡水养殖的虾蟹养殖量在2014年达到255万吨以上,超过海水养殖虾蟹量(143万吨),且淡水虾养殖量为176万吨,高于海水虾的116万吨。但是,淡水虾中,克氏原鳌虾养殖量为65万吨左右,克氏原鳌虾部分摄食饲料养殖,而淡水养殖的罗氏沼虾、青虾、南美白对虾3种虾2014年的养殖量为108万吨左右,与海水虾116万吨相差不多了。
表3 海水养殖鱼类的数量(万吨)
表4 海水养殖虾蟹种类的数量(万吨)
表5 淡水养殖虾、蟹和龟、鳖、蛙养殖数量(万吨)
所以,从摄食饲料而言,淡水养殖虾和海水养殖虾的产量较为接近,二者合计224万吨左右,这应该是摄食饲料养殖虾的产量了。如果按照1.0的饲料系数计算,全国有224万吨左右的虾类饲料市场空间。
淡水虾中,青虾产量有20多万吨的养殖量,这应该是值得关注的一个虾料市场。淡水蟹主要为中华绒螯蟹,2014年达到79万吨左右,年均也是以4.31万吨的增量在发展中,这是淡水蟹类饲料的主要市场空间。以龟鳖蛙为主的“其他”类的养殖总量达到50万吨以上,市场空间是比较大的,尤其是中小型饲料企业应该更多关注的市场空间。
淡水鱼类养殖是水产养殖的主体,养殖产量在2014年达到2 602万吨以上,年均以121万吨/年的增量发展,市场空间非常大。在纳入中国渔业年鉴统计的25种鱼类中,4大家鱼青草鲢鳙依然是养殖鱼类的主体,它们占养殖鱼类总量的比例达到51.65%,超过了50%。这其中,鲢鳙鱼作为虑食性鱼类,不直接消耗饲料,利用饲料物质肥水养殖,为饲料物质的间接产量,也反映出鲢鳙鱼对于水质调节的重要价值。
在淡水养殖鱼类中,摄食饲料量最大的还是草鱼,占养殖鱼类总量的比例达到20%左右。其次为鲤鱼和鲫鱼,分别达到12.45%和10.63%,罗非鱼作为加工鱼类,产量达到169万吨以上,比例为6.48%,也是很高的养殖量了。淡水鱼类中,还有一些种类数量不多,如鲶鱼、长吻鮠、黄鳝、黄颡鱼等,摄食饲料的种类也是值得关注。
因此,依据不同种类的养殖量分析,淡水鱼类养殖量基本达到饱和状态,处于高位运行,而海水鱼类、虾蟹和淡水虾、蟹养殖量相对较小,应该是后期发展的主要增量空间,也是水产配合饲料发展的增量空间。
表6 淡水养殖鱼类不同种类的养殖量(万吨)
表6 (续)淡水养殖鱼类不同种类的养殖量(万吨)
1.3水产饲料工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如何认识我国在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领域研究的现状?总体印象是“我们的体量非常大了”,包括我们的研究机构、人才队伍、发表的论文数量、中国水产饲料产业规模等,即使放在世界范围里看,我们的“体量”也是非常大了。但是,我们的“体量”很大了,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基础与技术研究的“强大”,我们的这种“大”是数量上的“大”,不是质量上的“大”。主要表现在原创性的研究、技术的创新、高质量的研究论文、水产饲料产业的技术密集程度等很多方面,我们做的还不好,还需要艰苦的工作。一个领域的基础研究成果是产业技术发展的基础,这个基础不好产业技术就很难提高,更谈不上创新发展。
我们在不完全掌握水产动物营养生理和代谢机制的“黑洞”下,在没有完全了解水产动物营养需求的情况下,在对制造过程中饲料质量变异不完全了解的情况下,为了满足养殖产业的需求,发展到了1 600万吨左右水产配合饲料的产业规模;在对养殖水产动物健康没有很好保护、对养殖水产品安全质量没有有效保障的情况下、对养殖环境没有合理保护的情况下,获得了4 600多万吨的养殖水产品。这就是我们的现状。
水产动物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又有序控制的生命代谢体,水产饲料是一个复杂的有机和无机物质混合体。要对一个非常庞大、非常复杂而又有序控制的生命代谢体进行研究,就不能只是在一个点上进行研究,而是在一个面、一个代谢途径体系中进行研究,更深入的是对不同层面、不同的代谢途径网络之间的关系、代谢节点的研究。这就需要我们应用现代的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和转录组学的研究方法和思路,从更高层面来审视和研究水产动物的营养生理和代谢机制,要从不同代谢网络的相互关系、代谢网络的交叉节点进行代谢调控的研究,这就需要我们进行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的创新发展。只有“补上”基础研究与技术研究的课,水产配合饲料工业才能迎来再次快速发展的机遇。但是,我们很多企业对此的认识是不到位的,资金没有用在基础和技术研究上,没有用在解决水产养殖业的主要问题上,而主要用于水产饲料市场开发、营销政策方面了,是资金投入的错位。
2.1要适应水产养殖业的种类结构,发展相应的饲料产品
饲料工业的发展要适应养殖业的需求,遵循市场需求而发展产品,而不是用产品去开拓市场,是依据市场需求而确定发展的产品原则。
通过对我国水产种类结构、养殖产量等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和分析,不同的水产饲料企业、不同地区的水产饲料企业,可以依据自己的特色选择适合于自己的饲料产品种类结构,找到适合自己企业的发展机遇。
无论是大型水产饲料企业,还是中小型水产饲料企业,在养殖种类与饲料产品结构方面,都要与养殖种类结构相适应,不同的则是大型企业可能选择主要的养殖种类的饲料产品,而中小型饲料企业应该选择互补性的、养殖规模不大、养殖地区特色较为明显的养殖种类的饲料产品,要尽量避免与大型饲料企业的产品结构雷同,进行饲料品种结构差异化竞争,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
2.2大型饲料企业的水产饲料发展机遇与存在的问题
2.2.1水产养殖与畜禽养殖差异大,要适应水产饲料的特点
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不同于畜禽养殖业,水产饲料产品的市场也不同于畜禽饲料。如果用畜禽饲料生产、营销模式去做水产饲料,很难取得成功。
对于畜禽养殖和饲料,如果有市场需要,圈一块地,在较短的时间内,即可建设很大规模的畜禽养殖场,也就有了饲料市场了。但是,对于水产养殖业,有水的地方才能养鱼,没有水的地方是建不了水产养殖场的。畜禽养殖周期1~5个月即可,而水产养殖周期1~2年。畜禽养殖密度可以很大,而水产养殖密度很低,占地面积很大。畜禽养殖种类少,水产养殖种类多,且不同种类鱼、虾、蟹、龟、鳖、蛙差异很大,需要不同的养殖方式,也需要不同的饲料。水产饲料的市场是较为分散的,资本回收的周期也是较长的,养殖种类多、对技术要求高,生产难度大。因此,如果要发展水产饲料,就必须适应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特点,有专业的人才队伍。
2.2.2仅仅依赖资本扩张市场,现有的竞争模式存在很大的隐患
水产饲料总量远远小于畜禽饲料市场,一些大型饲料企业,尤其是部分上市的饲料企业,参照畜禽饲料营销模式从事水产饲料的发展,表面看是“大刀阔斧”,而实际上是“简单粗暴式”的增长方式,带来很大的隐患,需要特别注意。
简单讲,这些企业采用的是“收购”、“兼并”模式,快速地增加了水产饲料生产工厂和部分水产饲料市场,而在营销模式上也是注重市场营销的方式,并没有对水产饲料生产技术、生产工艺流程和生产设备进行系统的改造和升级,依然是采用原有企业的技术、生产工艺和设备,其结果是水产饲料产品质量、质量的稳定性并未得到改善,更谈不上产品的升级。在营销对策上,也基本是依据强大资金实力,争夺经销商和大型养殖户,而对养殖技术的服务、对养殖户的服务没有显著改善。其结果是,可以在短期内获得水产饲料产品的销售量和市场,而对水产养殖技术、对养殖户的技术服务没有进行“深耕细作”。良好的局面开拓容易,维持艰难,其成本也很高了。
这种方式是在拼资本,而不是拼饲料技术,也不是对水产养殖业的“深耕细作”,其背后依靠的是“中国的股市”,一旦中国股市神话破灭,就有可能遭遇严重的困难。仅仅建立在扩产量、依赖销售策略抢占的水产饲料市场并不稳定,并没有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没有对水产饲料技术进行更深刻的领会,没有技术的升级,这种扩张方式是很危险的。
2.2.3对科技的投入远远小于对销售的投入,失去了稳定扩张的根基
无论是畜禽饲料,还是水产饲料,都需要依赖科技进步来提高产品质量、维护质量的稳定性,同时依赖科技推广对养殖的技术服务、为养殖业提供技术保障,需要对养殖动物的营养生理、营养需要和饲料原料、饲料制造技术等进行系统的研究,还需要对养殖技术进行研究、对养殖动物的健康与病害进行研究,强化对养殖业的技术服务和技术综合服务。我国的饲料工业在短短的三十几年获得了快速的增量式发展,目前处于平稳态势,正是进行基础研究与技术系统化、技术更细化、技术更规范化的时期,以弥补在快速发展时期欠下的“技术债”,后期才能迎来稳定的、可持续的再发展机遇。
我们目前部分大型饲料企业依托股市的确获得了大量的资金,但是,在企业发展方式上依然采用前期的粗放模式,为了快速见到效果,把重点放在了营销模式上,即使在水产饲料销售市场利润不高、甚至局部亏损,但只要有销售量、有市场占有率,即可在股市赢得很好的效果。这种方式的盈利重点在股市,扩张的方式是强行占有市场份额。其最大的危机在于缺乏良好的技术基础,缺乏对养殖行业的理解和技术研究,缺乏对水产养殖市场的深耕细作,也就缺乏可持续发展、可持续盈利的基础。目前这种不惜重金、即使亏本也要抢夺水产饲料市场份额,其基础是建立在可以在股市圈钱、盈利,即饲料不赚钱、股市赚钱,一旦在其他行业快速发展、股市中农业板块不被股民重视的时候,危机就会显现,应该引起重视。
相反,一些中小型企业非常认真地在做技术创新,在研究更系统的技术,尤其是对饲料原料、新的饲料原料开发与利用、在养殖技术方案给予了更大的投入,从而稳步发展,也获得了饲料产品更大的利润空间,其生存能力得到增强。简单地讲,这些中小企业反而更实在,更投入技术创新获得生存的机会,也就有了生存的能力。这几年大型企业在销售市场风生水起,但实效不大,高投入并未获得高回报,包括市场份额的回报和利润的回报。而一些中小型饲料企业、没有上市的饲料企业,市场份额在稳步推进,企业利润高额回报,市场更稳定。“饲料经销商跟着上市公司跑,养殖户跟着中小企业走”,这种局面下如何赢得企业的发展机遇?
建议大型饲料企业利用其强大的资金实力,在动物营养、饲料技术、养殖技术等方面要有更大的投入,依赖基础研究与技术进步,推动我国饲料工业的转型升级,深耕细作地做好饲料产业和养殖业的技术创新,这不仅对我国饲料工业发展有利,对自己的企业发展更有利,市场份额也可以稳步扩张。同时,在饲料原料生产领域、在饲料原料市场建设,在养殖动物产品销售市场建设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资金投入,增强饲料企业对大宗饲料原料市场的话语权,建立部分大宗原料的定价权,建设养殖动物产品的销售市场,把饲料产业的前后两端建设好,在依托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的同时做好饲料生产、提升产品质量、稳定产品质量,这应该是我国饲料工业的发展之路,也是大型饲料企业的责任与义务。
2.3中小型饲料企业的发展机遇
水产养殖业的特点,决定了我国水产饲料工业的特点,也给予了中小型水产饲料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机遇。
2.3.1做好与大型饲料企业的差异化是生存之道
大型饲料企业的优势在于资本较强,资金投入大,但相应的风险也很大;大宗原料的采购上有优势,但对小宗原料采购没有优势;饲料产能大,生产需要更为简单化,缺少对小品种饲料的生产,缺少对养殖业不发达地区的饲料覆盖率;看重的是水产饲料的大市场、大型的养殖户,缺少对养殖技术的深刻理解、缺少对小型养殖户的综合服务。
因此,在分析大型饲料企业的优势与不足,在充分利用自己小型化饲料企业的长处之后,避免与大型饲料企业同台竞争,千方百计寻找与大型饲料企业的差异化,包括在饲料原料的选择与利用上的差异化、在饲料产品品种上的差异化、在饲料市场区域的差异化、在对养殖户服务上的差异化、在饲料生产成本控制上的差异化等等,利用水产养殖业极度分散、养殖规模差异大、养殖品种多等特点,尽量去抢占更细分的市场,就是中小型水产饲料企业的生存之道和发展机遇。
2.3.2饲料原料是饲料产品质量的基础,做好饲料原料的差异化
饲料原料其实就是农产品、食品加工的副产物,而中国的食材是多样化的,食品加工也是零碎化的、多样化的,这与国外是显著不同的。在食品加工、农产品加工中也存在大量的小宗原料,由于数量小、过于分散,大型饲料企业则不适宜作非常规饲料原料采购和使用,这就是中小型饲料企业的机遇。
这需要饲料企业改变原料的采购方式,以前饲料原料采购模式是:原料供应商送货上门,通过品控和技术分析之后做出决定,是“等待送货上门”的方式;需要转变为:主动出击选择新的饲料原料,通过品控和技术分析后做出决定,是“主动找原料”的方式。每个地区都有可用于饲料的原料,例如冷榨油菜籽饼(又称为青饼),菜籽没有经过热炒、高温挤压,生菜籽直接压榨得到的菜饼,含油量达到7%~8%、蛋白质含量35%左右,蛋白质溶解度为70%以上,是很好的鱼类饲料原料。但这类菜饼是由小型的榨油作坊生产的,非常的零散,数量也小,这就需要主动去寻找。类似的原料很多,尤其是在一些食品加工厂。例如,中国的粽子也是一个不小产业,其中有利用咸鸭蛋做馅的,而咸鸭蛋的蛋清就成了副产物,这个可以用来作为饲料原料。
另外,要非常关注高湿原料的使用技术的创新。大宗的食品加工和粮食加工副产物基本都是干燥后的粉状饲料原料,而零散的小宗原料多是没有烘干的高湿原料,如何在饲料中使用这些高湿原料?需要做生产技术和配方技术的创新。同时,动物蛋白质原料的酶解技术、植物性原料的发酵技术是目前饲料原料的前处理技术,其产品如各类“浆”、“膏”、发酵原料等,水分含量达到35%~50%,也可以不干燥而直接使用。这类高湿原料没有经过高温烘干,可以最大限度地保全原料的有效性,也可以增加饲料治理前的水分含量,具有很好的养殖效果和饲料生产效果,值得关注。
3.1养殖水产品的流通市场,是未来水产饲料发展的空间
中国水产养殖总量已经达到世界第一,已经处于高位运行阶段。但不同地区水产养殖业发展不均衡,即使同种水产品的市场价格差异大,存在地区差异;养殖水产品上市时间不均衡,集中上市问题较为严重、不同时间价格差较大;养殖种类太多,不同养殖种类价格差异大;中国水产品市场依然为鲜活水产品市场,水产品加工严重滞后,水产品消费习惯没有改变;水产养殖周期长,鱼种投放时间与养殖产品上市时间相距很长,对养殖水产品市场的预测能力、把控能力非常弱;养殖者对水产品市场信息把握能力差、对消费市场的引导缺乏能力,养殖信息与消费市场信息严重不对称;水产品流通渠道、水产品流通市场滞后于养殖业的发展需求。这些就是水产养殖业面临的重大问题。如果上市企业依托雄厚的资金实力,着力在水产品流通市场发力,推动中国水产品流通市场的建设和系统化发展,通过互联网、水产品流通渠道、水产品交易市场建设等,做好养殖水产品的销售工作,对养殖业将是极大的推动作用。如果与水产配合饲料销售市场结合,即可获得巨大的、较为稳定的饲料销售市场。而这又是中小型饲料企业难以触及的领域。
3.2食品安全是对养殖产品的最基本要求,饲料也是影响养殖产品食用安全的重要因素,需要拓展饲料的抗氧化损伤、增强免疫防御系统结构和功能完整性的功能
食品安全也包括农产品、养殖动物产品的食用安全,而养殖动物产品的食用不安全包括药物残留、重金属残留、病原生物等。如果不能有效控制养殖动物病害的发生,就不能有效控制养殖过程中药物的使用,也就不能保障养殖动物产品中药物的残留问题。因此,控制养殖动物病害发生也是保障养殖动物产品食用安全的关键之一。而要控制养殖动物病害的发生,动物的生理健康、动物自身的免疫防御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是基础,动物的生理健康一旦受到损害、动物自身的免疫防御系统结构与功能受到损伤,养殖动物就可能被病原生物感染、疾病发生,甚至出现较大的疫情、规模较大的动物死亡。
保障养殖动物的生理健康,保障养殖动物的免疫防御系统结构与功能正常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水产养殖动物,涉及到种质质量问题(种质退化可能导致免疫防御能力下降)、养殖的饲料问题和养殖水域环境的问题。其中,饲料是重要的基础性问题,饲料在提供正常的营养物质和能量物质的同时,其中潜伏的有害物质如蛋白质腐败产品、油脂氧化产物、抗营养因子等也会随着饲料进入动物体内,并对养殖动物的消化系统、肝胰脏以及其他器官组织导致结构性和功能性的损伤,导致动物生理代谢失衡,并可能破坏动物自身的免疫防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在动物自身免疫防御能力下降的情况下,如果环境中病原生物存在,就可能导致病原生物感染、增、殖,导致疾病的发生,尤其是可能导致流行性疾病的爆发。
因此,食品安全的要求,需要保障养殖动物的正常生理健康、需要保障养殖动物正常的免疫防御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而除了种质质量和养殖水域环境的要求外,重要的就是饲料的质量和安全性要求,而饲料是非常关键的预防和治疗途径,这就是饲料功能的拓展,有了新的功能要求和使用目标。
食品安全要求养殖动物生理健康,养殖动物生理健康的维护需要增加配合饲料的功能作用。饲料最重要的功能是满足养殖动物生长、繁殖、正常生理功能维持所需要的营养和能量,并以最低的饲料消耗获得最大化的养殖动物产品。依据前面的分析,现代养殖业对饲料的要求需要增加对养殖动物抗氧化损伤的功能,需要增加维护养殖动物免疫防御系统结构与功能完整性的功能。
这就是现代养殖业对饲料功能的系统要求,即动物生产保障功能、养殖动物抗氧化功能、养殖动物免疫防御功能。同时,如果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配合饲料还要增加对环境保护的功能。
配合饲料是养殖动物健康维护、免疫防御能力维护的重要途径。主要可以通过以下方面实现上述功能要求:①配合饲料的营养更加平衡。营养平衡就是饲料中供给的营养素的种类、含量、以及不同营养素之间的比例关系与养殖动物所需要的营养素种类、含量和比例关系的匹配程度,养殖动物在平衡营养下可以健康生长,并获得最佳的生产性能,反之就会导致动物代谢紊乱、生理健康受到干扰和损伤。②饲料的安全性,包括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和有害物质,如饲料中霉菌毒素、重金属,饲料原料如鱼粉、肉粉等,蛋白质腐败产物如过量的生物胺、肌胃糜烂素等,饲料油脂的脂肪酸氧化产物如过氧化物、丙二醛等。这可以通过对饲料原料的品控加强控制,尤其是对非常规饲料原料安全性的控制。③饲料的抗氧化和对养殖动物的抗氧化。饲料中一些物质、尤其是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容易发生氧化酸败,一些易氧化原料需要低温保存,配合饲料、油脂等需要添加抗氧化剂等防止饲料原料、饲料的氧化,对于高含油的配合饲料可以通过真空包装、真空充氮气包装等防治氧化。在做好饲料原料、饲料抗氧化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养殖动物的抗氧化能力保障问题。饲料中应该增加一些可以被养殖动物吸收、并增加动物抗氧化、抗自由基损伤的物质,如VE、VC、姜黄素(姜黄)、茶多酚(茶叶)、虾青素、适量单宁等抗氧化物质,在被动物吸收后,可以增强养殖动物自身的抗氧化损伤、抗自由基损伤的能力。④饲料途径增加养殖动物免疫防御系统结构和功能完整性的物质。主要生理功能目标包括:增强免疫力,如黄芩、杜仲等中草药、低聚糖等可以增强养殖动物的免疫防御能力;增加动物器官组织的损伤修复作用,酵母等微生物的次级代谢产物、葛根、水飞蓟、姜黄等;非药物、非抗生素的杀菌、抑菌物质,如板蓝根、大黄、黄莲、地榆等中药物质;维护和修复动物肠-肝轴的物质如胆汁酸、胆固醇等物质。我们应该重视和加强这方面的基础研究和产品开发,重点可以是对植物性来源的和微生物来源的生理活性物质的研究和产品开发,为配合饲料维护动物生理健康、增强养殖动物器官组织损伤修复、维护养殖动物免疫防御系统结构和功能完整性的新功能、新目标奠定基础。
(编辑:沈桂宇,guiyush@126.com)
Author
叶元土,理学硕士,教授。1987年7月四川大学生物化学专业毕业,同期分配到西南农业大学水产系任教师,开始从事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的教学和科研工作。2002年7月调入苏州大学工作至今。
从事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与技术推广工作20余年,主要研究领域为淡水鱼类营养与饲料,在主要养殖种类如草鱼、鲤鱼、鲫鱼等的消化生理、蛋白质周转代谢、饲料氧化油脂对养殖鱼类的影响、淡水鱼类矿物质营养、饲料配方优化等方面的研究取得突出成绩。现任中国水产学会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分会理事、江苏省动物营养研究会副理事长、全国饲料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水产饲料分技术委员会(SAC/TC76/SC1)委员(2008年~2013年),农业部饲料评审委员会委员。
Winning the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of the aquatic feed enterprises by adapting the needs of the aquaculture industry
Ye Yuantu
Abstract:How to seek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for chinese aquaculture feed industry in transition period? How to find opportun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quatic feed entemprises?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total aquaculture, farmed species structure of demand side has been adjusted. Thus, aquatic feed products must meet the needs of aquaculture. Only to adapt to this change can ob⁃tain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The better aquaculture technical services is the need for feed compa⁃nies to be done.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food safety of aquaculture products, the feed quality need to be improved. The key point for improv⁃ing feed quality lies in developing a more bal⁃anced nutritional diet, maintaining the health of farmed animals feed, improving immunity epi⁃demic prevention system structure and functionalbook=2,ebook=6integrity. Small and medium sized aquatic feed enterprises should make the differentation in terms of market, product quality, and other raw materials. This is the main countermeasures to survive and de⁃velop. There is a big risk for large feed companies if dependending only on capital expansion and strongly seizing the market.
Key words:aquatic feed;enterprise development;existing problems;market opportunities
收稿日期:2015-12-25
作者简介:叶元土,教授,研究方向为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
中图分类号:S9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91X(2016)02-0001-09
doi:10.13302/j.cnki.fi.2016.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