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宏伟
教学的创新是依据学生的基础情况进行的改革,在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的课堂上,我将焦点放在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上,希望能为学生提高学习效率起到有效的帮助。
一、聚焦问题分析,指导学生思维方向
数学学习离不开习题练习的过程,是学生对课堂所学的有效检验和强化的方法。我在数学课堂上融入了综合与实践能力的教学环节,希望借此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如“一元一次方程”教学中,方程的问题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是数学科目中的重点知识部分。学生在一元一次方程的计算上基本没有问题,但是在面对应用题部分时,由于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原因,因此在列式的正确率上略显不足。我在综合与实践能力的导入时,将生活中的问题融入练习题的创设中,通过亲切有趣的例子,来提高学生的解题兴趣,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如“例1.学校为学生发放健康食品,将一些面包分给一个小组的每个学生,如果每个学生分得5个面包,那么还剩下4个;如果每人分6个面包,那么最后一个学生将什么都得不到。现在请大家计算:一共有多少个面包呢?”学生们通过对身边发生的事情相关的习题计算,有效提高了自身的分析能力,达到了综合与实践能力教学的目的。
二、注重手脑结合,提升学生动手能力
我在数学课堂上的综合与实践活动中,通过简单实际的动手操作训练,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情境下,提高自己的数学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如“走进图形世界——展开与折叠”教学中,本课是几何知识的入门部分,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基础。我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的综合与实践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进行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有趣的折折叠叠中提高了对抽象知识的认识程度。如“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本上的图形的折叠,下面请大家按照书上的图形也进行正方体的折叠。我们看看谁折得最好!”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动手,都成功地折叠出了正方体模型。我趁热打铁让学生们进行观察手中的正方体,让大家进行思考:正方体都有哪些特点呢?学生们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和观察,都很快回答出了正方体的基本特征,有效实现了手脑结合的教学目标。
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很重要,可以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为其将来进行其他学科的实验操作提供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重视兴趣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由于数学知识的严谨性,因此数学课堂上避免不了会产生枯燥的课堂气氛,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的成绩的提高。我们在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兴趣的培养也应该纳入自己思考中。我在课堂上的综合与实践活动中,在内容上尽量选取学生熟悉的事物和人,使学生通过对内容产生足够的兴趣从而激发学习的动力。
如“普查与抽样调查”教学中,本课知识较枯燥,并且在学生的生活中并不多见,因此学生们对本课的知识学习起来略显吃力。我在课堂上进行了综合与实践活动,通过几道与生活相关的问题的创设,使学生更直观地增加了对课本知识的实用性的认识,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将兴趣有效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提高了数学学习效率。如“例题2.学校要为学生订500套不同的演出服装,每套衣服市场价格大约为30元/米,为了估计这500套衣服的价格,现在请同学们进行思考:应该用普查的方法好还是抽样调查好呢?学校随机拿出来5件衣服,量得它们的总用布为:2.3米、2.1米、1.5米、1.4米、1.9米,请同学们估计一下,大约需要多少钱呢?”学生们根据实际的问题进行了计算与评估,有效提高了对问题分析的兴趣。
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学生避免产生厌倦的情绪,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综合与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有效地提高了自己的数学素养,是提高数学成绩的良好教学方式方法。这也对我们数学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做到熟悉学生的实际情况,据此在教学上推陈出新,并做出有效的教学效果评估,旨在为学生提供最精良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