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郑汇
教师需要成长,突破专业发展的瓶颈,但路又在何方呢?常说用“反思”的力量促进发展,以“研究”的心态看待问题,但是在具体实践中,又迷失了方向。于是乎,培训成为解惑的主要方法,力求教师走上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很多时候,培训过程中灌输性的教学形式,很难激发学习兴趣,只能沦为生产线上的“产品”。同时教师都是来自一线,缺乏“田野经历”的专家高高在上,强调的理论和经验,脱离实际,高不可攀。
教师的成长,以束之高阁的教育理论作为支撑,对其充满了神秘感,缺乏勇于探索的实际行动。脱离了实践,教育会显得苍白无力。贴近教育教学实际的“经验总结”即教育叙事,能够引起共鸣。教师不必仰望成长,而是通过教育叙事,让每位教师都能享受到成长的收获。“贴地飞行”能欣赏到美妙的风景,让人意犹未尽,开拓创新的经验必将伴随教师,开辟一条康庄大道。
如今教育叙事写作在各个学校迅速得到认可,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一大批老师在教育叙事写作中获得了成长。可见,它是一片供挥洒汗水的热土,是一线教师成长突围的重要途径。
一、教育叙事,尝试改变现状
罗兰·巴特指出:“有了人类历史本身,就有了叙事。”叙事的历史悠久,伴随着人类发展史一路走来。通过叙事,人类可以在生活方面提出观点,对教育而言亦是如此。何为教育叙事呢?简单点的说,教育叙事就是“叙事加反思”。也就是通过对故事的叙述,来揭示教育原理或思想。这样的写作简单易行,普通老师也能游刃有余。
公开课评比在即,毕竟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希望抓住难得的机会,提升专业发展。课前的准备工作一丝不苟地完成;每个环节设计精妙,链接自然,争取高效完成。课堂中发生的一件事情打破了平静:即将下课,为了使学生的情感达到共鸣,我问道:“当海滩上最后一只幼龟艰难地爬进大海,回首遥望,它会说些什么呢?”关键时刻学生都“哑火”了,唯独佳宇一人举起了小手。他站起来,虽已张口,可丝毫未听到他的声音。鼓励下,这只“幼龟”才和人类吃力地沟通起来。正在此时,铃声竟然响起,孩子停止了诉说。等待中,他断断续续地说着,没有了之前的焦虑感。
前面所讲的,一件微不足道的教育故事,或许我们也可能遇到过。如何在叙事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提炼呢?
按照赛课的标准,最致命的失误就是拖堂,本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课后看到佳宇灿烂的笑容,孰轻孰重一目了然。孩子的慢慢成长是为师者最大的幸福,或许在这一刻,他已找到了弥足珍贵的自信!而我,也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
教师的叙事是一种行动方式,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改变目前的现状,不然将无法真正认识和理解教育叙事!的确,课后的叙事,让我懂得教学的出发点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应抛开得失,蹲下身来面对。
面对教育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如果我们是一个善于记录的人,就会以研究者的心态去探寻:我可以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当时的想法如何?这样做说明了什么?会有怎样的后果和影响呢?……在一系列的追问中,提升了自己对教育的理解,改变了传统教育行为,这是教育叙事的意义所在。
二、叙事说理,探寻写作之道
面对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大多寻求解决的方法,而教育叙事,可以透过繁琐、冗杂的的教育现象,在沉潜之后,运用文字的力量慢慢感知教育规律,寻找到教育之“道”。
为教师的成长保驾护航,教育叙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到底该如何写作呢?作为一种研究方式,教育叙事是用讲故事的形式记叙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遇到的事件,必要的交代清楚产生问题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等内容。
很多时候,把身边发生的教育故事进行真实的记录并不难。我们所要做的,在于把一个事件进行理论分析与反思,从中提炼出教育智慧,是教育叙事研究的难点,也是多数老师未曾突破的高地。教师以自身为出发点,提炼出新的想法或观点,这也是写作成败与否的关键所在。我们所要做的,就是集中火力,把分析与反思提升到全新的高度。
从事例走向事理,两者应相濡与共,携手前行。教师对故事的描写,使得“事”呈现在了读者面前,如果在这个故事中能够用新的教育学、心理学原理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抒发自己的认识,就是让叙事从“事”走向“理”,完成关键性的跨越。述事说理,是教育叙事存在的价值所在。使它能够产生强大的生命力,被很多老师所认可。如果缺少了意义的探寻、理论的提炼和智慧的积淀,教育叙事的存在就没有任何意义可言。
分析与反思的过程要实事求是,写明这件事情的道理,而不是简单说些假大空的大道理。同时要抓住事件中透露出来的问题,去其表皮,深入核心进行分析。把故事中的问题讲清楚,把道理说明白即可。分析与反思要有支撑点,我们在书上看到的很多教育理论,有时候不能直接写进去,而是要融合在分析中,成为文章的血肉。
随着教育叙事写作的深入,我们还需学会从借鉴到自行创作,用浅显的语言表达想法、阐明观点,让自己的思想呐喊。随着思维的敏锐,自己的分析和教育理论进行无缝化对接,如“空对地”导弹,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自己摸索的足迹。
同事指着电脑让我看,似乎有难言之隐。是一位家长发来的QQ信息,她这样写道:“上次儿子被403班班主任当众训斥,只因去还书本,这让他看到老师更是害怕,我只是安慰一下,可他心里留下的阴影越来越深。”读后,顿时感觉全身火辣辣的。原来那天上课之际,一位男生敲门还书,被批评后垂头丧气地走了。
事情摆在面前,如何去分析就成为了关键因素:
不可否认,一次有效的、成功的、具有激励性的批评,可以促进一个人的发展。于是,批评成为了教育学生的主旋律。孩子低着头,态度诚恳。看似完美的教育,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错误不见了,学生变乖了。
的确,恒古不变的教育方法优势显现,但是我们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吗?空洞的说教无法感动稚嫩的心灵,严厉的批评指责无法纠正不良习惯,平静的表面实则暗流汹涌。与孩子相处的每一天,一颗颗稚嫩的心灵需要得到呵护,助其成长。唯有停下匆忙的脚步,蹲下身来,耐心对待,改变就在不言中。是的,我能做得更好,就从现在开始!
教师对于体会事理的本领有待加强,不然教育叙事将会停滞不前。要向理论发起冲击,需要教师对所写的故事加强感悟的同时,也要有对教育理论长期的吸纳与积淀,主要是教育类的报刊、杂志、书籍多阅读,从而养成对教育问题独到见解,从微小的事件中感知教育问题带来的启发,就是要有“跳出故事看故事”的能力和勇气。
三、发现真知,记录美好生活
文字是抒发情感的媒介,通过叙事写作,让教师学会用文字来感知教育生活,通过不间断的叙事写作,对待各种问题的感觉将会更加灵敏。教育中那些长久存在的小烦恼、小心情,将会在写作中得以认清本质。
写作的同时也要做好收集工作,在生活中处处都是教育叙事需要的事件,我们需要找出有价值的事件,它可能是路过时不经意的发现;与同事的一次对话;班级管理中遇到的困惑……总是,这些事情每天都会发生,关键在于发现它价值的能力。
很多时候,我们没内容可写,是没有把“思维”磨锋利。这就需要善于发现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观察之后对其进行理论的分析。只有不断地进行训练,“思维”的运用将灵活自如,发现事件的能力更能提升一个水平。
选定一个旗帜鲜明的主题,对思维记忆中的所有事件进行筛选,通过一个或几个教育教学事例,提炼出有价值、有启发的观点。主题和故事的优劣,决定写作成功的一半,同时,我们还需用文笔阐述。注意事件的矛盾,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内心活动,而不是流水账。教育叙事写作,还讲究文笔的清新优美,而不是笼统化的概述。
有些老师可能会觉得,每天在身边发生这么多的事情,为什么就写不出文章来呢?很多时候,我们碰到的一些不值一提的小事,无足轻重,不值得一写,但真是如此吗?
毕业的学生来学校,当时我正在教室上课,他们在门口看了一会儿。下课之后,我们来到办公室闲聊,一位学生说了这么一句:“老师,您变得好大,太温柔了!”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就是叙事的核心,故事就围绕它展开。
之前班级中的几个孩子本来去北京比赛,可由于种种原因没去成,在教室门口嚎啕大哭,作为班主任当然是第一时间安慰他们。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最后孩子竟然微笑面对。学生的喜怒哀乐常常挂于脸上,挖掘事件背后的真相,关爱他们快乐成长。
在下雨天我借了学生一把雨伞,事后竟然忘记归还。之后的某一天,学生主动提起那把伞,这才记得还放在家中。教师难免借用学生用品,看似不起眼的小事背后,蕴藏着育人之道。
教育叙事写作,就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寻找一件件小事,在梳理、提炼、反思、总结的过程中,写出的是内心真实的感受,给看似繁琐的教育活动赋予了独特的体验和韵味。只要我们在生活中认真观察,从学生校园生活的点滴以及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生的一切事情进行观察,就能发现丰富的,可以选择的故事呈现在面前。
教育叙事做为一种研究方式,需要我们勤观察、善思考、会实践,成为前行路上的一种态度。在叙事写作中,体现其真正的价值,发挥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