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吉同
蘧伯玉,名瑗,字伯玉,春秋末期卫国人。今豫北的新乡、长垣、获嘉、濮阳县及卫辉市,均是昔日卫国疆域。查这五地的县志,都载蘧伯玉是本地人,而且长垣县有伯玉村,获嘉县有巨柏村(取蘧伯谐音)。至于蘧伯玉的墓,五个县、市都有。很显然,蘧伯玉的故里只能有一处,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呢?
关键是他乃历史上的一位“正面人物”,能使一地与有荣焉。蘧伯玉是位与孔子亦师亦友,又令孔子十分敬重的哲人,孔子周游列国每到卫国,都是住在他家里。蘧伯玉有着鲜明的是非标准,孔子曾赞之:“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就是说政治黑暗,他决不同流合污,而是卷起铺盖走人;他还是位谦谦君子,有着极强的“慎独”能力,“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之非”;他还是著名的卫国大夫,辅佐了卫国“献、殇、灵”三代国君,其思想对儒家学说有较大影响。卫国著名谏臣史鱼为推荐他而尸谏卫灵公,可见他在正义者心中的分量。如此大贤,人们争抢往自己地盘上拉,也就不足为奇了。
类似的争抢还很多。湖北襄阳与河南南阳的“诸葛亮躬耕地”之争,一直持续了上千年,至今还“难解难分”。近年河南沁阳与博爱之间又发生了李商隐祖籍之争。仓颉、老子、李白、朱熹、赵云乃至戏剧中的花木兰,这几年都出现了“多祖籍”现象。当然,有的地方理由有点牵强,其目的也有些“醉翁之意”,这些本文不论。只是说,所争人物一般都对历史做出了贡献,乃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相反,历史上的赵高、李林甫、严嵩、魏忠贤、和珅、汪精卫之流,也是“名人”,又是“大人物”,但却没有人去争抢他们,原因就是这些人多为民族败类,生前干了很多坏事和丑事。清朝乾隆年间有位状元叫秦大士,是秦桧后裔,一次他参观杭州岳飞墓后留下一联:“人自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自家人”尚不去争,遑论他人?
这些事告诉人们,位高权重或者有很大话语权的人物,一定要敬畏历史,敬畏苍天,若因此自认可以天马行空,为所欲为,那么,最终必然落个严嵩、和珅者流的下场。“别看你现在跳得欢,就怕秋后拉清单”。这个秋后不是别的,正是时间沉淀过后的历史,届时它会跟你一笔一笔把功过是非“拉”清,最终是进“凌烟阁”还是列“贰臣传”,那就容不得你了。其实,今天的官员也有个“赢得生前身后名”问题,要想获得历史老人的青睐,唯一之途,就是用手中的权力、自己的才华,更要不惜汗水,去造福一方百姓。“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于谦语)若如此,多年以后说不准后人也会争抢你的“故里”呢?
那么,普通百姓就没有“生前身后名”问题了?有,也跑不了。我老家乡间有句俗话:“人要活个唉,不要活个该。”意思是说,一个人死了之后,乡亲们若能“唉”一声,因你去世而叹惜,你也就值了,说明你生前是个好人,大家怀念你。若是道出个“该”字,即“活该”之意,那说明你这厮很不咋样,生前做了不少坏事,老百姓早就巴着你死呢。
做官也好,为民也罢;不论象牙塔里,还是贩夫走卒;男女老少,三教九流;南去北走,熙来攘往;不管做事,还是为人,一个人都面临怎样度过这一生的问题,都要在身后留下一长串脚印。仍说蘧伯玉,至少从清初起,上之几县便开始争相“注册”他老人家的故里了,这是这位先贤身后脚印的“续集”吧。蘧伯玉是后人的一面镜子。不过,时代向前发展,总是要产生与时代相适应的、先进的人文规则。眼下每位公民,我看应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规范自己。这一条做好了,“届时”至少不会骂为“该”,而会落个“唉”!
(作者单位:河南省新乡市文联)
责任编辑:张功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