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君
随着“大气十条”、“水十条”和新《环保法》的实施,环保严规新政在带来巨大产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将给环保产业带来行业结构、业态的剧变,新一轮环保产业革命浪潮将不可阻挡。江苏省宜兴市环保40年的积淀,形成了良好的环保产业生态。但如何建立起明确、清晰、富有竞争力的产业分工,以更强的创新支撑体系迎接技术时代,以更紧密的产业组织形式迎接平台时代,打造宜兴环保的第二个黄金期,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环境医院”模式将是环保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当前,环保产业发展进入了“新常态”,这个“新常态”呈现三大趋势:一是从“政策+污染驱动”向“政策+市场驱动”转变,产业自身的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等因素将对环保产业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二是环境服务业比重加大,服务内容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服务方式从“谁污染谁治理”向“谁污染谁买单”转变。三是技术分工越来越专业化,产业服务越来越综合化,催生了“一站式综合服务商”。在这样的大趋势下,“环境医院”模式将是未来主流的发展路径。
“环境医院”顾名思义,就是为环境看病,即在一个协同机制下,从污染源的分析诊断、治污方案设计到环保设备、除污药剂提供形成一条龙服务,将企业、人才、技术和资本等诸要素有机整合,构建一个一站式、全流程的环境综合服务平台,为环境问题的治理和改善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宜兴环科园打造的中宜环境医院,在内涵、定位、方向、功能上有着非常清晰的指向。
从内涵上看,环境医院就是将企业、人才、技术和资本等诸要素有机整合,以医院的组织肌理构建一个一站式、全流程的环境综合服务平台,为环境问题的治理和改善提供系统解决方案。中宜环境医院就是依托本地丰富的优质环保企业集群,整合国际国内领军专家、领先技术和优势企业,以环保产业集团为龙头,以各产学研创新平台为支撑,以PPP、第三方治理服务为模式,为国内外的区域环境治理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工程建设和运营服务。一句话,环境医院就是一个超级环境服务商。
从定位上分析,环境医院必须实现“七个最、三个一”。“七个最”就是集聚最优秀的环境医生、最优秀的环境技术、最优秀的环境设备,为行业提供最优的问题诊断、最优的方案设计、最优的工程实施、最好的运营服务,推动行业革命,引领产业转型,支撑环境治理,服务生态文明。“三个一”:一面旗帜,对内有效引领、组织与整合各细分领域优秀技术企业加盟,对外打响园区品牌,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集聚更多的环保正能量;一个平台,打造国际国内领先技术集成、环保产业细分领域全覆盖的设计、施工、运营、服务一条龙的一个超级平台;一套服务,对外有效推介宜兴环保产业一整套服务,以系统方案的设计和问题解决提供可复制的服务模式,为目标客户提供一揽子整体合作、全流程服务。
在主攻方向上,环境医院一是面向工业污染领域的疑难杂症,主要包括工业企业和工业园区的累积性环境问题。二是面向治标不治本的后遗症,包括“重水轻泥”症、垃圾焚烧带来的二次污染问题等,并向生态修复、土壤修复等新领域拓展。三是面向流域治理和区域治理的并发症,主要包括太湖、滇湖、巢湖等水体富营养化问题。这些都是环保界难啃的“硬骨头”,也是未来实现环境改善的关键。
环境医院将彻底改变过去重验收、轻效果的治理模式,实现“四个负责”:一是对诊疗过程负责。通过医生监管,确保每一家出诊企业都足够胜任环境治理工作,避免“庸医杀人”的悲剧。通过产品监管,将质检中心和标准化工厂作为环境医院的配备平台,确保将客户的采购风险降到最低,采购效率升到最高。二是对治疗方案负责。通过信息整合,集各家之长,做到“门门精”、“个个通”,为优化方案搭建信息渠道和数据库。通过智力整合,对单一症状由专科解决,对综合性、区域性问题实行专家会诊制度,辨证施治,取长补短,科学用药。三是对医患关系负责。对每个“病例”都精心服务,明晰收治前后的变化,突出疗效,以真正“根治”为最终目的,而不是简单的“头痛医头”。“医”和“患”之间建立反馈机制,实现良性互动,实施质量跟踪和效果保险,确保双方满意。四是对技术创新负责。依托环保学院,建立保质保量的人才输入渠道,实现环境医院和环保学院的相辅相成、共赢发展。依托环境医院,让“临床”和“科研”以最快的速度对接,成为产学研合作模式探索的有益补充,成为瓶颈突破的一个关键点。
宜兴构建环境医院的前期探索
前期,从产学研合作、国际化对接到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宜兴环科园围绕环境医院的构建集聚了大量的优质资源和保障要素,并对环境医院的建设定位、运行机制、技术储备、商业模式、产业架构、目标方向等,做了细致的调研和专家咨询,赢得了较好的反馈和支持,形成了总体规划路线图。
整合优质企业资源,打造临床医生团队。确立“环保资源整合者”的角色定位。对内面向1500家中小环保企业,筛选一批独门技术、特色产品,扶持一批潜力型、实力型公司,形成一批细分领域的单打冠军,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加快海外技术并购、股权合作或者建立海外公司,形成核心竞争力;对外,用好发展混合型经济机遇,吸引大央企、大资本来园采用股权收购、资产并购、联合投资等方式实施兼并重组。通过内外共同发力,在环境医院中最终实现本土优秀、国内最好、国际领先企业各占1/3的企业构成。
加快专家资源落地,提供人才技术支持。目前,已经和九个清洁技术发达国家建立了对接转移中心,十个国家级平台相继落地,所有的环保类高校、院所都和环科园建立了紧密型的合作体,各大研究院以市场化机制直接面向市场,赢得更多的话语权。哈尔滨工业大学(宜兴)研究院、南京大学(宜兴)研究院,不仅具有强大的检验检测仪器设备,更有一流院士支撑,都是各自领域的特色专科;中科院岩土所在淤泥、污泥的处理上技术方案设计、成套化装备都处在国际领先位置,在土壤治理上已经形成了“分院”的水平。
构筑庞大资金池,提供强大资金保障。先后与华软基金、中国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平安银行等,设立了总规模达320亿元的环保产业基金。目前,正在推进和中植资本、大唐金控等业界知名金融企业的合作,计划建立大型环保产业基金、融资租赁公司及保险公司等,为实施区域治理、第三方治理、PPP模式的实施提供强大的资本支持。
搭建高端载体平台,提供一流硬件支撑。目前,10万平方米的中宜环境医院总院已经竣工,18幢小楼正在按照特色专科的设计着手进行内装,环境总院的硬件承载已经成型。11家在细分领域有优势或者有独特核心技术的宜兴环保企业成为首批入驻“特色专科”的候选单位,哈尔滨、成都等“环境分院”的建设方案进入条款落实阶段,由产业集团、产业研究院在对接、商定具体合作机制;宜正环保电商已经正式运行;中宜环保学院已经开学;科技成果转化网、国际环保展示中心已正式运行。这些都为环境医院提供了充足的“药品”和“医药器械”。
宜兴建设环境医院的着力点
组建宜兴环保企业联盟。优选宜兴环保企业中有行业特色优势的、在细分领域有独门技术的、企业家素质好的、有较强市场开拓能力或市场声誉好的潜力公司或实力公司作为联盟成员。组建大型环保产业基金和融资租赁公司,为联盟企业“走出去”承包流域治理和区域总包提供资金支持。
启动环境医院三年建设规划。建好环境医院总院,率先启动韩国环保分院、土壤治理分院建设和土壤、淤泥、水体修复等特色专科建设,实施一批示范工程项目,形成可参观、可复制效应。主动“走出去”布局分院。
加快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节能环保集团公司和南京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与环科园共同牵头的环保领域两个协调创新中心,加快环保新技术成果转化,使之成为环保新技术的人才高地、技术高地、产业高地。
做强国际环保展示中心和宜正环保电商。注重国际环保展示中心、宜正环保电商的内涵建设,借助科技部国家环保技术成果展示网、东盟环保培训机制等有利条件,把国际环保展示中心建成环保技术与产品展示、环保技术转移和环保产品交易的综合性平台,把宜正环保电商打造成一个公平透明、有话语权的交易平台。
加快国家环保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环保标准化工场建设。依托“一中心一工场”,加快环保产品、工艺、装备的标准化建设和流程规范化编制,通过标准化的“产”和“检”,成为环保装备的标准示范者和权威发布者,让非标产品、伪劣产品没有市场。
筹划环保联合大学。以中宜环保学院,同济大学、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教育实训基地为基础,加快对上争取,最终在宜兴建一所环境联合大学,为宜兴环保产业持续蓬勃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建设中国东盟环保产业示范基地。在环保部东盟中心支持下,建设东盟环保技术与产业示范基地,把好技术、好产品、好方案推向东南亚市场,乃至非洲市场。2016年,中非环保中心、中柬环保中心将在肯尼亚、柬埔寨率先实施。
推进中美、中以、中韩、中新合作。在深化中新水处理国际创新园合作的同时,深化中韩合作,推动中韩大邱环保产业基地和“韩国环境分院”的建设,积极参与中美“能源与水”科技合作计划、中以水资源高效利用合作计划,力争在两国间环保技术的合作上取得重大突破。
当前,环保行业的“分水岭”已经显现,环保产业的春天已经到来。“环境医院”契合了当前环保产业发展的新常态,是引领环保产业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展望未来,“环境医院”必然大有可为。
(作者系江苏省宜兴环科园党政办主任,社会事业局局长)
责任编辑:钱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