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果
自美国次贷危机以来,我国股市长期低迷。但从2014年6月开始,我国股市回暖,到2014年年底,股指增幅高达52.87%。尔后,从2014年11月发力,到2015年5月12日,又涨了59.72%。交易量也从最初日均1000亿元,上升到股市火爆时日均超过1万亿元。然而,进入2015年6月以来,股市连续暴跌,曾有三周17个交易日,股票指数跌33%,大量股票跌停。股市的大起大落,也引发了社会的不安,政府相关部门不得不纷纷出来救市。本轮股市的大起大落,应给我们更多深层次的思考。
一、股市稳定对国家安全的重要影响
股市作为现代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健康稳定发展对国家安全具有极端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经济影响
股市稳定状况会影响经济信心,进而影响社会投资和消费。当人民对国家经济前景看好时,企业家投资的积极性就会上升,老百姓对未来的收入预期也会上升,进而扩大消费的后顾之忧减少,居民消费扩大。伴随着投资和消费的上涨,经济会呈现出昂扬向上的态势,于是经济增长与投资增长、消费增长和经济增长之间,形成良性循环。相反,当人们对经济前景预期暗淡,企业家的投资和居民消费会变得谨慎,进而经济增长乏力,由此进一步加剧人们对经济发展前景的不良预期。股市作为现代经济的“晴雨表”,它的状况直接影响到社会对国家经济的信心。当股市呈现出繁荣景象时,人们投资股市的积极性会持续高涨,企业更容易从股市融得资金,进而投资上升;同样当股市呈现繁荣景象时,老百姓对经济发展前景预期看好,消费欲望上升,这两面共同作用的结果,使经济保持旺盛的上涨态势,由此进一步带动投资和消费增长,同时也带动股市保持旺盛态势,如此股市与投资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就呈现出良性循环状态,反之则反。
股市稳定状况会影响新兴产业发展,进而影响产业的转型升级。当下,我国正值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急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然而,对处于创业期的企业来讲,既有可能因为投资方向选取得当,而获取丰厚利润实现大发展,也有可能因创业失败而面临破产的风险。因此,对这类企业的资金鼓励支持,需要股市大环境的稳定繁荣。否则,如果股市处于剧烈的动荡之中,其不确定性增加,风险上升,广大股民的投资热情必然下降,创业板市场也将因此很难实现大发展、大繁荣,产业转型升级将面临困境。
股市稳定状况会影响社会收入的再分配,进而影响社会消费能力的提升,以及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股市既可以是投资场所,也可以是投机场所。对于一个比较成熟的股市而言,其主要功能是用来投资,进而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然而,目前我国的股市还很不成熟,许多时候表现出明显的投机色彩,特别是那些资金实力雄厚的庄家,更是把股市当成圈钱的场所。一般来讲,一个稳定繁荣的股市,更有利于企业筹措资金、实体经济发展、资源的优化配置;相反,一个动荡不安的股市,则有利于大资本家投机圈钱,更容易导致虚拟经济的泡沫化,进而影响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阻碍实体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股市的大起大落,还将引发社会收入的畸形分配,进而阻碍社会消费能力的正常提升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2.社会影响
股市稳定状况对社会的影响是巨大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股民开户1.8亿个,如果加上银行理财产品,大概有2.5亿户。其中,有2000万户是年轻化、知识化阶层,他们没有经历过以前股市的大起大落,不仅缺乏经验,而且心理也很不成熟,市场的大起大落,极易诱发社会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还有一部分股民缺乏风险意识,把养老钱都投入股市,一旦遇到股灾,可能出现自杀或对社会不满采取极端行为的现象,这将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特别是,由于目前我国股市尚不成熟,股市监管机制有待完善,存在着明显的庄家操纵股市行为,由此引发广大普通股民的极大愤慨,此次股市危机过程中,许多股民在网上的一些极端言论充分体现了这一点。目前我国的收入差距过大问题已经比较突出,而尚不成熟的股市,使那些具有充足的资金实力者,那些具备丰富证券操作知识和经验者,以及那些具备特殊信息渠道者,极易在这种博弈中赚取大钱,而普通股民则将成为博弈中的牺牲品,由此进一步加剧收入两极分化,进而加剧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矛盾。
3.政治影响
股市的长期剧烈波动影响党的执政能力。股市的正常波动,是不需要政府出面调控的。但当股市出现可能导致股灾的大动荡时,政府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以避免引发大的社会动荡。当政府所采取的措施不能很快奏效时,会导致社会对政府调控能力的怀疑,甚至影响社会大众对政府调控能力的信心。在此背景下,政府出台再多的政策措施,也可能无济于事。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将受到挑战。
股市的剧烈波动影响党的执政基础。目前,我国股民人数已经上亿人,其中除了一部分社会大众之外,有相当大的比例都是社会精英或社会的中坚力量。如因股市的动荡,乃至导致股灾,势必影响这部分精英和中坚群体对党和政府的信赖和支持。当下的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期,加之较长时间的经济低迷,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威信极易受到挑战,此时社会精英和中坚群体对党和政府的支持是至关重要的。为此,必须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利益,维护股市相对稳定,是确保他们的利益不受或少受损失的重要方面。
股市能否健康稳定发展关乎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今天,伴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一些西方大国感受到了压力,开始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多种手段对我国实施围追堵截。由于一方面金融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另一方面金融宏观调控能力与西方大国仍有较大差距,他国可能借助国内外多种因素,先将中国的股市泡沫吹大,然后借助特殊事件挤破泡沫,引发股市危机,进而做空中国。此次股市危机,西方大国因素依稀可见,对此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
二、股市大起大落的深层原因
本轮股市的大起大落,原因是多方面的。受美国次贷危机以及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近年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从出口看,受国际形势影响,出口增长乏力。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已形成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出口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很高。但自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我国出口面临严峻挑战。一方面,作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欧盟,因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区域经济不景气,我国对该地区的出口明显减少;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国经济近年来开始复苏,但速度缓慢,中国对美出口增长乏力;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日本,因中日岛屿之争,中国对日出口面临困境;中国的新型贸易伙伴东南亚诸国,因南海问题升温,中国对该地区的出口难以在短期内保持高速增长。
从投资看,投资增速短期内难有起色。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一是传统产业严重过剩,但基于就业压力,淘汰过剩产能还面临不少困难;二是新兴产业尚处于酝酿阶段,具有较高经济效益和良好发展前景的项目还不太多,因此企业的投资积极性不太高;三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着中央反腐败力度的加大,有不少原来在人们心目中“敢作敢为”的官员纷纷落马,由此一些地方政府不能正确看待这一表面现象,把问题归结于投资建设,而非官员自身存在的问题,因而他们上新项目、搞新投资的积极性明显下降,在一部分地方官员中存在着“不求有为,但求无过”的消极心态,导致地方政府投资积极性下降。上述几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使得投资增速缓慢。
从消费看,社会整体消费呈现萎缩状态。一是社会收入差距过大,导致社会整体消费能力低下。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对收入差距的调节工作,但由于收入差距的扩大问题是多年来累积的结果,要想真正改变差距过大问题,尚需要较长的时间。二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军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以及国有企业人员对未来产生了比较多的不确定性预期,因而对现期消费持谨慎态度。三是随着反腐败工作力度的加大,以及中央“八项规定”的逐步落实,军队、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具有政府消费性质的需求明显萎缩。
正是基于近年来我国投资、出口、消费这三驾马车乏力,导致我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明显加大。为改变这一较为被动的局面,2014年11月以来,中央银行连续几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使自2008年以来一直疲弱的股市开始复苏。
央行的这轮调整及对股市的推动,一方面是想通过推动创业板市场的大发展,来配合支持中央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指导方略;另一方面也是想通过股市的人气来提振经济信心,刺激国内的投资和消费上升。同时,也是对近年来由美元走强所导致的国际资本向美国回流的一种反应,以期通过股市的繁荣吸引国际资金,进而减轻人民币贬值的压力。
央行的良好愿望,曾一度引发了股票市场的繁荣,但也给国内外投机资本带来盈利的机会。特别是,因为2014年以来楼市的持续低迷,使那些持币观望者终于找到了可以“大干一番”的机会。他们借助新媒体手段,不断提供利好信息,并通过杠杆运作,不仅吸引了大量的民间资金,而且还使一些银行资金开始跟进,加之一些国际资金的推波助澜,一度把上证指数推高到5100点。此时,股市疯牛特征已十分明显。为避免股市泡沫进一步膨胀,证监会以及其他相关政府部门开始加大对股市违规操作的查处力度。受此影响,自2015年6月中下旬以来,股市开始出现断崖式下跌。为避免股市的进一步恶化,中央银行连续出台降低存款准备金、存贷款利率等措施救市,特别是2015年6月28日实行双降政策以救市,这是近年来央行前所未有的救市力度。财政部、国资委也要求其所属央企增持本公司股票。中国证监会、银监会、公安部还联合出击,严厉打击股市内幕交易、违规操作等不法行为。同时,有关部门还出台措施,上调证券交易保证金率,给证券公司注入流动性。这些恢复股市元气和信心的措施出台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从现在看,尽管为稳定股市信心所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但从国家经济、社会、政治安全角度看,还是非常值得的。它不仅稳定了股市,也稳定了社会对政府应对危机的信心。
三、股市大起大落带给我们的启示
这轮股市危机,给我们留下的教训是深刻的,经验也是弥足珍贵的。
实体经济的发展,是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的根基,也是虚拟经济适度发展的立足点。2008年以来,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困难,尤其是近两年,由于受诸多国内外因素的影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在此背景下,通过股市提振信心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但股市信心最终来源于实体经济发展状况。因此,在实体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如果通过烘托股市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特别是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是必要的。但问题在于,虚拟经济具有大起大落的特点,如果掌控不好,极易导致泡沫经济的形成和破灭,其对实体经济,乃至对经济社会的破坏将是巨大的。这次股市危机告诉我们,未来提振经济信心,始终要把促进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放在首位,这是根本;而对虚拟经济的促进,只能服从于实体经济的发展,而且必须高度重视对其脆弱性的科学监管。
资本市场的开放水平要与自身的管理水平相适应,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要循序渐进。21世纪初,我国在加入WTO的谈判中,对农业和资本市场的保护力度是最大的。客观地讲,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我国对外开放的合理性增强了。但对外开放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开放水平超越了我国自身的管理水平和相关行业的承受能力,其风险将是很高的。这次股市危机,给我们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步伐敲了警钟。这次股市危机,我们能够控制得住,来源于人民币还没有走向完全可自由兑换,国外资本对我国股市、汇市、期市的冲击还比较有限。可以设想,如果外国资本可以自由兑换人民币,进而在我国资本市场上兴风作浪,我们要想度过这次股市危机,将会付出更大代价。由此给我们的启示是:在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方向上要坚持,但在开放的速度和力度上要充分考虑到自身监管能力和水平的制约,决不能不顾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实际和政府监管能力盲目推进。
证券市场的转型升级,客观上要求中国证券宏观管理和市场监管水平也要转型升级。当今中国的证券市场和十年前有了很大不同。从投资工具看,不仅有股票,还有期货包括股指期货,给投资者甚至投机者以更多运作的空间;从投资运作的方式看,杠杆投资的比重明显上升,以小博大,使市场风险空前上升;从影响手段上,由过去主要借助报纸杂志、广播等传统媒体进行宣传,到今天主要基于互联网的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这些变化,客观上需要政府对证券市场的监管在力量、手段、法规、艺术方面不断增强。比如,在监管手段上,这次股市危机,政府出台了许多紧急措施,有些措施是在原有市场规则下所不允许的(比如,中央银行向中国证券金融公司提供再贷款),这就容易给人以政府制定的规则可以随便更改的感觉,这与依法治国要求有距离。但事实上,这些措施确实是必需的。因此,为了未来遇到类似情况事出有据,必须加快健全完善《证券法》,特别是应制定《证券市场紧急状态法》,以确立在特殊情况下政府可对证券市场实施管制的法规。这就需要明确界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比如可能危及国家安全的特殊事件爆发),政府可通过非常规程序、采取非常规措施来稳定市场。但在政府介入证券市场的问题上,特别是在救市的问题上,要充分考虑到由此可能导致道德风险的上升,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总之,在新的条件下,政府对证券市场的监管,需要准确把握政府与市场之间的边界,做到依法监管、依法治市。
证券市场的发展需要以科学理性的证券文化做支撑。股市的健康发展,既需要政府科学合理的引导与监管,更需要广大股民科学理性证券文化的支撑。目前我国股市投机盛行,追涨杀跌成为一种常态,圈钱成为坐庄者的主要目的,买股票只能赢不能输成为大部分股民的常态化思维。这种赢利意识浓、风险意识淡,只能赢、不能输的股市文化,是不可能推动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这样的股市只能是一种投机市而非投资市,因而通过这样的股票市场是不可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进而也不可能担当起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之重任。为此,一方面政府应谨慎发声,避免对广大股民形成误导,以为股市最终肯定有政府托底,而不计风险地盲目投机;另一方面,要引导主流媒体多做培育百姓投资文化的好事情。要让百姓认识到,股市有风险,入市要谨慎。赢利归己,亏损自然也要自我承担,而不能把亏损都归罪于他人或政府。在此过程,要注重对广大股民投资亏损心理承受力的培育,尽可能减少那些因股灾而导致的极端事件发生。
(作者系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部经济学教研室副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高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