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交通拥堵问题是各大城市的普遍问题,随着车辆的保有量的增加,现有路网建设不足,规划不合理的问题开始显现。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应该在增加供给的同时,实施交通疏导,合理利用现有资源。研究西安市的实际情况,结合未来交通发展趋势,给出了三维立体的交通体系的设计,并根据西安市交通拥堵的原因给出了解决措施。
关键字:交通拥堵;拥堵治理;方案设计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已经影响到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造成了比较大的经济损失。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势在必行。
1 西安市当前的拥堵现状
西安市当前主要面临的问题包括机动车的增长和路网建设落后的问题,现有路网规划、利用不足的问题。群众出行选取交通方式不合理的问题。十字路口红绿灯控制不合理等问题。这些问题既有共性,又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2 西安市交通拥堵的原因
交通拥堵指的是在某路段交通流量所能承受的交通需求不能满足当前的交通量,并且超过的部分大量滞留于道路上的状况。交通拥堵通常可以分为常发性交通拥堵和偶发性交通拥堵。
西安市交通拥堵的时间一般比较有规律,主要在以下几个时段发生拥堵情况,首先是每天的上下班时间,其次是节假日等时段,还有如雨雪雾天气。假期黄金周或是重大集会日。
由于道路设计不良而导致的交通堵塞,這些路口基本都是固定的。造成拥堵的因素主要有:路口信号灯设计不合理、行人乱穿马路、路网不能满足交通流、机动车不能规范自己的行车路线等。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各个地域人口分布差异相当大,发达城市的人口已远远超出了它的承载范围,造成了住房难、出行难的局面。
2、我国公共交通发展比较落后,交通设施不够完善,据统计我国公共交通出行率是很多国际化大城市的2倍。我国在公共交通方面有很多漏洞,如等车时间长、准点率差、站点短缺等多种问题。
3、私家车保有量不断增长,土地资源开发有限,造成了道路容量严重不能满足。
4、部分市民法制观念差,没有任何的安全意识,横穿马路、抢道、将机动车自行车乱停乱放严重影响了道路畅通。
3 西安市交通拥堵的解决方案设计
根据西安市的交通现状,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解决应该重点放在“治理”上,而不是一味的扩大交通供给,应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升改善道路通行能力,缓解西安市城市拥堵。
根据西安市当前的交通运输现状,结合未来的发展趋势,西安市可以建设地下、地面、空中的三维立体交通体系。地下以地下铁为主,地面以公交为主,空中以BRT为主。方案如下图:
4 解决西安市交通拥堵的保障措施
(一)合理布局公交线网,科学规划交通线路
在交通规划的过程中,应该建立综合性的交通出行体系和专用道路规划体系,对于行人的交通行为和交通路线也要纳入规范范围之内。
(二)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在各种交通方式的选择上,必须要以公交优先为原则。发展公共交通,可以有效减少车辆占用道路的面积。在设置公交站点时,应当以方便市民乘坐为原则,使行人出行时优先选择公交车出行。同时,尽量做到换乘地点和地铁的紧密衔接,提高公共交通的吸引力。
(三)发展立体停车,减少停车占道
立体停车具有节约土地资源的巨大优越性能,现在很多国家已经大力促进立体停车位的发展。据相关测算,一个占地约300平方米的立体停车场,能够提供多达616辆车的停车位。按照停一个小轿车5m*2.5m的停车位标准计算,若仅算平面停车不算车道面积,停放这616辆车需要7700平方米,占地面积大约是立体停车的26倍。尤其是在钟楼、小寨等繁华地区首先建设立体停车位,为城市交通拥堵的管理开拓新的发展思路和方法。
(四)完善交通智能化设备,提高交通管理水平
建立智能交通系统是现代化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现代社会科技迅速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从城市的核心区域和边缘地区建立新型的交通指挥和调度系统,使车辆能在全部运行途中获取更加有效的实时路况信息,让驾驶者可以合理安排出席个路线,提高出行效率。
(五)充分利用地铁交通优势,缓解地面交通流量
地铁作为近年来发展的新型交通方式,具有公交车所没有的快速、准时、便捷的特点,与出租车相比,地铁线路固定,服务和运行正规,且安全性高,在运用量上足以使其成为城市交通发展的首要选择,如果能够做好公交路线对地铁沿线的衔接,地铁的运用量将足以改变整个城市的出行方式。
5 总结
通体而言,城市交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出现的问题原因多种多样。西安市是一个拥有百万人口的大型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既有常发性的交通拥堵,又有偶发性的拥堵。我们应该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即避免常发性拥堵,尽量预测、减少偶发拥挤发生的情况。当遇到偶发性的交通拥挤时,要做到快速响应,减少偶发交通拥挤的拥堵时间,尽量减小影响范围,削弱活着减少其影响。
参考文献
[1]刘晓.关于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J].经济研究导刊,2010(4).
[2]张娟娟.城市交通拥堵的成因及治理问题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8.
[3]张引.基于组合交通仿真模型的交通拥堵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9.
作者简介
穆晓辉(1993-),男、籍贯河南开封,研究方向:交通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