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艳青
在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非均衡因素中,城乡差异是最主要的差异。为了解决义务教育城乡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全国各地相继实施“城乡托管帮扶”的办学模式。即一所城区优质学校托管一所农村薄弱学校。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有70%的学校在农村,采用一所学校托管帮扶另一所学校的办学模式辐射范围太窄,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如能像重庆市开县这样,深挖优质学校的教育资源,采用一所城区优质学校托管帮扶一所农村薄弱学校,同时辐射带动薄弱学校所在的整个片区的“1+1+1”办学模式,就能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资源优势,扩大优质学校的辐射范围,在短时期内对所有的农村学校进行全方位的带动,有效促进区域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多方联动,实施“1+1+1”托管模式
“1+1+1”办学模式由城区优质托管学校校长兼任农村薄弱被托管学校校长,由托管学校派出一名副校长常驻被托管学校,主持被托管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托管学校负责为被托管学校制定发展规划,改善办学条件,充实调整管理团队,派出支教、指导教师团队,对被托管学校实施教学常规管理、教育科研、教师培训和考核评聘等工作。托管学校以自己和被托管学校为培训基地,在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片区均衡发展指导中心的组织下,对托管学校所在片区的同层次学校进行干部培训、教师培训,开展送课、献课、听课、评课等活动,在两个基地校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课程展示活动、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等活动时,组织辐射片区的所有同层次学校参与观摩学习、交流研讨。
与一所城区优质学校托管一所农村薄弱学校的模式相比,“1+1+1”的托管帮扶模式赋予了托管学校更大的权利,也增加了托管学校的责任和义务。要使这种办学模式顺利实施,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出台相应的配套保障制度,发挥顶层设计和主要管理职能;县政府教育督导室,县、片、校督学,对托管帮扶工作进行效能评估和过程指导;县教育顾问团定期组织托管学校、被托管学校领导和教师开展托管工作的经验交流活动,对托管工作进行跟踪指导;县教育科研机构对托管工作提供智力支持,指导托管学校对被托管学校及辐射片区开展各类培训和研讨活动。“管、办、评、导”多方联动,推动这项创新办学模式有序、有效开展。
二、加强网络建设,促进资源共享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信息的传播和人们的交流变得非常便捷。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也催生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大部分农村地区已经实现了所有校点班班通全覆盖。无论是在城区还是在最边远的村校,教师都可以在互联网上下载教学资源,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开展教学工作。这就为城乡托管帮扶工作中的资源共享提供了必要条件。“1+1+1”办学模式要求托管学校在全权管理被托管学校的同时,辐射带动其所在片区的多所同层次学校。由于涉及的校点多、师生多,很多工作的开展就必须依靠网络这一既方便又快捷的平台。
建立共享资源库。托管学校安排专人负责建立资源库,其中包括各学科优秀导学案、教学课件、课堂实录、微课、名师讲坛、检测资料、常用教学软件及互联网优质资源网站链接。为被托管学校和帮扶片区相关学校的教师开设登录账户,让他们能免费登录托管学校资源库,下载自己所需教学资源。
开展在线教研。托管学校、被托管学校和帮扶片区所有教师分语文、数学、综合三个学科建立QQ群,托管学校的学科大组长为各个群的组长,每个校点的学科大组长为托管帮扶群的小组长。大小组长负责收集学科教师教学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作为研讨的主题,各校教师畅所欲言,共同答疑解惑。在不断的研讨、反思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教师个人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也可通过学科QQ群向同行请教;教育教学中的成功经验,也可通过QQ群与大家分享。学科QQ群还可由托管学校邀请县内外名师、专家加入,对教师进行在线指导,也给教师零距离向名师、专家请教搭建平台。
进行在线培训。在托管学校被托管学校和帮扶片区各所学校间建立互动网络,在托管学校骨干教师、市县名师、专家在托管学校举办讲座及各类培训时,各校点相关教师无需集中到托管学校来学习,通过网络进行在线直播,各校点教师只需登录互动网络平台,就可观看在线直播。没能观看直播的教师可在课余时间观看实况录像。托管学校的一些大型活动,邀请托管学校和帮扶片区的教师参加现场观摩,也可通过互动网络上传现场视频直播,让各校点教师在不同的地方也能感受现场的气氛。基于互动网络平台的在线培训可以解决集中培训容量受到限制、教师工学矛盾突出等问题,不分时空的限制对教师进行培训,既能节约人力物力,又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打造互动课堂。在托管学校、被托管学校和帮扶片区各所学校(中心校)安装远程互动视频教学系统,开展远程多点同时上课、评课、研课活动。如,托管学校的优质课、研究课向帮扶片区多校开放,多个学校多个同年级的班级同时授课,托管学校的上课教师从远程视频看到各校的实况,各校还通过视频看到主课堂的实况,教师抽任意在线班级的学生回答问题。课后,多校教师还可通过这个互动网络系统进行评课、研讨。各校的其他活动如班主任交流、家长论坛等也借助这个远程互动视频教学平台开展。
构建在线学习平台。托管学校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收集整理本校教师或市内外名师的微课、慕课实录,引进相关学习软件,上传各类学生作品,供被托管学校和帮扶片区相关学校的学生免费使用。
三、团队分类指导,促进共同发展
农村学校的发展相对滞后的主要原因是管理水平低、教师专业素质不高、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滞后、教学能力不强。要改变农村办学水平,提升办学质量,就必须要从“人”的培养入手,进行管理团队的培养,提高学校管理水平;进行学科骨干教师的培养,引领学科教学,提升教学质量;进行德育队伍的培养,提高育人质量。
将托管学校作为培训基地校,每年在县教育工委、县教委、进修校干训中心、各片区均衡发展指导中心的组织协调下,分类别组织帮扶片区的管理干部和教师到托管学校开展一轮跟岗体验式培训,每个类别培训时间为一星期。第一轮参培的为各校校长。帮扶片区各同层次学校的校长到托管学校实地观摩学校常规活动、校园文化,聆听托管学校校长关于办学理念、学校规划、特色创建、学校管理方面的经验介绍,参与托管学校行政例会、教师大会,跟岗学习校长一日常规。通过体验式培训,提高各校校长的教育管理实践能力。第二轮参培的为教学副校长、教务(导)主任。教学副校长和教导主任主要是到托管学校观摩教学常规活动、学习教学常规管理经验、学习课程改革理念和经验、学习校本课程开发、观摩各学科优质课、特色活动课程等。第三轮参培的是德育副校长、政教主任、团委书记(大队辅导员),这一轮主要由托管学校的德育管理团队主持培训工作。托管学校的德育管理干部分别就自己主抓的工作为培训者做经验介绍,并引导参培者介绍各自学校的好的做法,提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供大家研讨;带领参培者参观校园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团支部(少先队)阵地建设、观摩团队活动、参与班主任论坛等。第四轮参培的是后勤副校长、总务主任、安办主任。托管学校的后勤、安全管理团队负责主持本轮培训,和参训者分享学校财务、校产、采购及食堂方面的管理经验,交流安全工作的常规做法,带领参训者观摩校园安保设施、常规安保活动和安全演练活动。通过分类别对帮扶片区学校管理干部的培训,全面提升参培者的学校管理实践能力,为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校的发展除了要有高瞻远瞩的管理团队,还要有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托管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教学开放周,帮扶片区各校的学科教研组长到托管学校跟岗体验学习一周,通过聆听教育教学理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教育科研实践路径等方面的讲座,提高教育教学教研基本素养;通过参与集体备课、观课、评课、教研活动,提高学科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托管学校每年举办一届班主任论坛,分年级(年段)设分论坛,组织帮扶片区各校班主任参与相应年级(年段)论坛。通过学习先进的育人理念、参与托管学校和县内外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观摩特色班级文化建设、聆听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提高班主任育人水平和班级管理水平。
义务教育“1+1+1”城乡托管帮扶办学模式是我国在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城乡政治、经济、教育发展极不均衡的背景下,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剂良方,是办人民满意教育、办百姓身边好学校的有效举措,是让广大农村孩子不但“有学上”,而且能“上好学”的有力保障。■
(作者单位:重庆市开县汉丰第八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