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P与ESP有机结合的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研究

2016-03-21 08:21杨红梅
卷宗 2016年1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英语教学大学

摘 要:本文以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为背景,通过分析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转型发展新形势对地方本科院校提出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提出EGP与ESP有机结合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措施,旨在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明方向,培养出适合当今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外语人才。

关键词:通识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编号SGH12313;第七批“中国外语教育基金”项目,编号ZGWYJYJJ2014A11

1 引言

为了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国家提出了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特别是1999年以后升本的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使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符合市场需求。课堂教学、教材、教学方法、教学观念都要紧紧围绕市场,建设一个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体系,系统化培养应用型人才。这对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应转型发展的人才培养要求,也是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的挑战。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大潮给地方高校带来的不仅是机遇,更重要的是挑战。

2 EGP与ESP概念界定

EGP(EnglishforGeneralPurpose),即通识英语,是为大学本科生开设的公共英语基础课程,它是我国高校传统大学英语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培养基本的语言技能为目的的英语语言课程。学习该类课程,旨在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语言技能。ESP(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即专门用途英语,指与某一学科或某一职业相关的英语,是为了满足学习对象的特定需求和特殊目的而设计的英语课程。它具有四个区别性特征:(1)教学目标必须能够满足学习者的特定需求;(2)教学内容必须与某一个专业、职业及其实践活动密切相关;(3)教学重点落实在与特定的专业或职业相关的词汇、语法和语篇运用上;(4)必须具有与EGP相对照的特征。

专门用途英语(ESP)是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它将语言知识与专业知识融合起来,充分体现了英语的工具性目的,符合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与客观实际。把ESP引入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使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和目标更能适应转型发展时代的要求。这是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时期大学英语教学的一次重大改革。以EGP与ESP相结合的模式构建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既兼顾了地方本科院校的实际,又提升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具有鲜明的现代职业教育特色,毕业生能更好地适应就业的需求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3 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现状

地方本科院校学生有一半以上来之农村,英语基础比较差,且对英语这类需要持之以恒的课程,容易产生厌学和投机心理。学生没有树立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仍然采用背单词、

死读书的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差、效率低。很多学了多年英语的毕业生无法在工作实践中学以致用,特别是在实际工作环境下无法把所学的语言知识与具体的实际运用联系起来,这就造成了社会需求、学生需求与目前的大学英语教育之间的矛盾。

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和定位不明确,教学模式单一陈旧。以读写课为例,教学模式基本上是以讲解单词、句子,分析课文为主,有的甚至领着学生读单词。课堂教学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采取满堂灌的高中教学方式。这种做法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学生觉得大学英语课堂枯燥、无聊,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收不到好的学习效果。学生的学习态度、动机和方法欠缺。学校应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及生源情况因材施教,分类指导,重新定位教学目标。

目前单纯的大学英语基础教育不能满足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调整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加强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建立一个以就业为导向的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体系,已成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研究的新课题。

因此,在当前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只开设EGP课程,学生缺乏在一定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开展工作的能力。而ESP教学极具针对性和职业性,恰恰弥补了EGP的不足,它更符合当前转型发展的地方本科院校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能有效地把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升华为职业能力。虽然ESP更符合地方本科院校教育的特点,但也不能以ESP取代EGP,因为这不符合地方本科院校的学情。对于地方本科院校来说,开展英语教学改革应遵循先基础、后专门用途的基本规律。因此,结合地方院校的实际情况,本文以西安文理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学为例,提出了EGP与ESP相结合的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新模式。

4 EGP与ESP相结合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构建

地方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应根据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突出培养“应用型、实用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实际,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制定课程教学大纲,通过大学英语四年不间断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把英语技能与知识有效地与本专业结合起来,达到英语为专业服务,专业促英语进步的实效目标。

(1)课程类型和授课方式

大学英语课程分课堂教学和活动课程,以实现第一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活动有机结合。课堂教学统一使用多媒体教室,采用与教材配套的课件及自编教材。授课方式采用教师面授和网络自主学习形式。

活动课程属于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拓展和延伸。包括:英语社团或学习组织,如英语俱乐部、英语联盟、英语戏剧社等;各级各类赛事活动,如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CCTV杯英语演讲大赛、中国模拟联合国大会、“外研社杯”全国大学英语写作大赛、希望英语之星风采大赛、“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等;以及各种各类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等。

(2)大学英语课程体系设置

为完善以“复合型应用性人才”为主的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学生自身发展的不同需求和英语水平能力,大学英语教学分基础和高级两个阶段。基础阶段为第一学期至第四学期,高级阶段为第五学期至第七学期。基础阶段为必修课,高级阶段为选修课。

基础阶段的第一与第二学期,主要学习基础英语。大学英语课程实行“2+2”教学模式,第一学期开设读写课程和视听说两门课程,每门课程每周2学时,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基础阶段的第三与第四学期,除继续学习基础英语以外,增加与学生本专业相关的ESP课程(专门用途英语),贴近各学院的专业所需,以实现英语作为一种技能逐步与学生专业对接、为学生专业服务的目的。第二学年的“2+2”课程教学模式突出模块式教学的特点,即所开设课程为多元模块+视听说课程+ESP模块,其中多元模块指涵盖写作、阅读和翻译三个模块的整体教学,课时为每周1课时;视听说课程为每周1学时,多元模块和视听说课程分单双周进行,这两部分构成教学模式中的第一个“2”。ESP模块课为每周2学时,构成教学模式中的另一个“2”。同时在基础阶段学生每周开展不少于5学时的自主学习。

高级阶段的学习时间原则上是从第五学期到第七学期。学生可在全校选修课程中选修高级英语课程。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从第二学期开始,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选修课。外国语学院每学期开设2至5门英语课程供学生选修,每门课程原则上为32或16学时,每次授课为2学时,每门课程1-2学分,计入全校公选课程学分。高级英语课程分三类:语言技能和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考试类英语课程。其中语言技能和应用类课程包括:外教口语、实用英语应用文写作、英语演讲、科技翻英语译、英语视听说、英汉对译技巧、论文摘要英语翻译、口译等;语言文化类课程包括:中西文化对比、中国文化英语谈、英美文学欣赏、英文影视欣赏和英美文化等;考试类英语课程包括:四六级过关强化、考研英语强化、GRE、托福和雅思强化课程等。学生除修满16个学分的大学英语必修课外,还需在毕业前修满4个学分的大学英语提高课程。各门提高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相对独立,具备一门课程的特征;同时各门课程间具有互补性,构成一个有机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3)考核方式与教学评估

根据课程类型、教学内容和要求的不同,实行分类考试,同一类型,考试内容和要求相同。大学英语课程考核包含形成性考核和学期终结性考核两部分构成。考试不及格的学生按照学校相关规定进行补考或重修。

教学评估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全面、客观、科学、准确的评估体系对于实现课程目标至关重要。它既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又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手段。大学英语基础课程和提高课程教学评估均采取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4)教材建设及使用

基础课程和提高课程的每门课程教材均由教学子团队任课教师集体推荐,学院教学委员会讨论确定。任课教师应建立完备的教学文档,包括课程大纲、课程描述、教学计划、课件、教材、参考书及考试大纲等。支持和鼓励教学团队教师集体编写大学英语模块课程及公选课系列教程教材。

5 结束语

转型发展时期,在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高校一门重要的公共课程,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肩负着重任。为满足学生个性需要和社会需求,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基于转型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地方本科院校应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大学英语课程改革主要进行三个转向,即由原来单一性质的课程转向层次化的课程模块、由单一课堂转向课内外结合的立体化教学模式、由统一必修基础课程类型转向多样化结合的课程类型,以学生需求为本,紧密结合相关行业、职业生产实践,培养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满足其职业岗位的需求、社会需要和个人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Hutchinson,T.&A.Waters;,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7.

[2]RobinsonP.,ESPToday[M],Oxford:Pergamon,1991.

[3]赵珂;王志军,大学英语转型专门用途英语的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以上海财经大学《商务英语沟通》课程建设为例[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5(02)

[4]翟子惠,应用型人才培养转型时期的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构想——以钦州学院为例[J],学术论坛,2014(09)

[5]束定芳,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培养国际化人才---新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重新定位思考[J],外语学刊,2013(6)

[6]王守仁,坚持科学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观[J],外语界,2013(6)

[7]杨治中,从实际出发,求实际成效---关于大学英语教学的若干思考[J],当代外语研究,2013(5)

作者简介

杨红梅(1968—)女,陕西省汉中市人,教授,英语语言文学硕士,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研究。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英语教学大学
《大学》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