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贤曌 史静 史贤忠
摘 要:后进生作为班上被边缘化弱势群体,需要教育者采取恰当方法对其实施转化,本文通过对后进生专业策略提出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后进生;信心;评价
后进生作为班级被边缘化的弱势群体,明显存在学习上自信心不足、精神上压力渐增、对前途悲观失望等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不仅会强化后进生的群体中的孤雁意识,也会影响到整个班级体的总体水平的提高,因此,对于后进生的转化,不仅关乎他们个人的前途,亦是教师做好教书育人本职工作的神圣使命。如何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笔者(以非省级示范性高中学校的高一新生为例)个人建议如下:
1 全面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是做好学生工作的前提。首先,班主任要及时与原先学生所在初中学校的班主任以及科任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争取了解他们之前的学习、生活情况(电话沟通或当面沟通),从而制订出一套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后进生转化方案。其次,多与当前其他任课教师进行沟通交流。通过沟通交流,从而更加客观、全面的了解学生。
2 自信心的培育
进入非省级示范性高中的后进生,显而易见是历经中考的洗礼,进行了一次中考“人工选择”(亦是无奈选择)之后才来到了他们心目中的与期望值产生偏差的或已经提前预知到的高中学校,但由于新学校高一开学伊始,他们存在多种心情交织情况:进入一所新学校的新鲜感,没有进入社会舆论所认为的“好学校”的挫败感,担心被添上没有进入重点高中(而实际上已经被社会舆论添上)标签的被歧视感等。对于以上情况,班主任应该及时抓住学生入学伊始的新鲜感,辅之以必要的心理沟通,以达到增强后进生的学习自信心、为后进生转化创造条件的目的。
3 做学生的心灵朋友
首先,可以采用谈心法。班主任要充分利用高一新生入学的那段还在军训没有正式上课的时间与学生进行谈心交心,从而增进与学生们的距离感、实现“亲其师,信其道”,为下一步学生信服老师、增强班主任对班级管控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心理困惑解疑。高一学生随着身体的逐渐成熟,心理层面亦受到了来自于外界的综合影响。一次自习课上,有位平时在班上一言不发的学生突然问我:“老师:你觉得谈恋爱影不影响学习?”这种心理困惑存在于班上一部分学生之中,因此,必须对这种心理进行一番班级教育,于是我组织了一次班级辩论赛,赛前先让学生们进行了一些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赛后进行了一些总结性的点评。通过此次活动,既锻炼了学生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也使那一部分学生之前的困惑得到了解疑。使学生可以投入更多的心思到学习中来。再次,对学生学业、心理变化进行动态管理。通过对学生学业、心理变化的动态管理,从而掌握学生的成长轨迹,为下一步的学生工作开展总结工作经验。
4 学习态度转化
对于一部分后进生来说,学习态度不好往往是他们学习成绩提高之路的隐形杀手。后进生中的部分学生常常向我表达他们的无奈:“老师,我们也知道认真学习的重要性,但就是打不起精神来学习。”我通过认真审视发现,其实学生对我的授课(高中历史)还是能听懂、学得会的(因为高中历史不像有的学科需要很强的基础),问题是后进生长期以来形成的那种上课不听讲的“习惯”已然形成,对此,教师除了需要提高自己讲课(讲课妙趣横生与历史能力提升紧密结合)水平之外,还需要对该类学生进行耐心的课下说服教育,使之在学习态度上转变过来。
5 综合性评价
首先,后进生之所以成为“后进生”,是因为学校的应试教育在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依然在拨弄着学校与其它同类学校进行评比的神经,家长对学校的第一印象是该学校的高考排名怎样,因此学校的首要任务是集中一切力量大力提高本校的高考升学率排名,从而提高学校的招生生源。但从个体身心发展的长远来看,学生考试成绩的好坏与学生个人能力的高低画不上等号。所以我们需要丰富对学生的评价标尺。
其次,个体发展是有差异的,一个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有的人擅长音乐、绘画,有的人在运动方面更具备天赋(擅长篮球、足球等),有的人……社会需要的是各方面的不同人才,所以我们在对后进生进行转化过程中,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挖掘出他们身上的潜能,从而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培养,促使学生个性发展。
6 防止后进生被剥离于“局内”之外。促发后进生成为“局外人”的因素主要有:
首先,传统座位的编排。一个班集体成员经过考试分数的区分之后,传统座位的编排往往会在班级成员之间无形中传递一种信息——成绩好的坐班级前排、中间,而靠墙的两边及后面偏远之地往往是后进生们的远离教师视线、减少回答老师问题频率的“安全”地带(说“安全地带”是因为后进生“怕”回答、参与老师的问题),笔者做教师多年,听了多次的示范课,发现授课教师很难在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与后进生之间优先选择后进生回答问题上做出公平的权衡。
其次,活动、竞赛等常常是老师面前的“红人”或“学习积极分子”的“圈内人”之事情,后进生只能而且必须参加“拉拉队”或“热心观众”,否则还会被冠于为“不关心班集体”“没有集体荣誉感”的恶名,这种“选人唯亲”政策恶化了后进生融入班级体的归属感,如果“选拔”的参加活动、竞赛人员素质还不如“后进生”,势必会加剧后进生对班集体的疏离感,增强了他们对集体的心理“不满”。
总之,转化后进生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各方力量多管齐下、多方配合,才能在后进生的转化道路上打造出优等生来,从而在学校营造一种公平、公正的良好教育坏境,进而给这个社会传递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