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数据环境下基于主题或表达的阅读项目,其课程内容指向多元架构,其承受主体指向多元历练,其目的旨在培养面向未来的高素质人才。依托大数据的分析与解读,架构科学的数据分析与评价系统,为阅读项目内容的选择与科学地施教提供了决策的依据。
【关键词】大数据环境;阅读项目;阅读范式;阅读架构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06-0013-02
【作者简介】李大市,江苏省连云港市欢墩中心小学(江苏连云港,222133),高级教师。
大数据环境下的阅读项目,从系统架构、多元发展到科学实施,丰富了阅读教学范式,促进了它的变革,使阅读教学走向了科学、高效的历练之路。
一、项目架构——指向系统
大数据之数据的丰富性、包容性,使数据显得庞杂甚至冗乱而难以自立系统。但也因此使其有足够的条件和机会分拆为无数个科学、规范的小系统。
1.基于主题的阅读项目架构。
基于主题的阅读项目架构源于主题阅读,指向阅读主题。如:以“母爱”“环保”“爱国”“诚信”等任一主题为核心的项目,均可包含教材篇目、课外阅读、名家作品抑或同龄习作等内容。
如此看来,大数据环境下的基于主题的阅读项目架构似乎与主题阅读并无多大区别。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大数据环境为我们提供了庞大的数据源,使我们对于阅读内容的选择不再仅凭原有的经验;大数据技术提供的数据分析工具也使普通的教师能够洞悉数据的奥秘,有机会成为真正的课程专家。以“母爱”主题项目为例,以往我们关注的多是名篇名段,注重人文性。而大数据则拓宽了我们的视野,新闻报道、社会调查乃至可以公开发布的心理研究报告等,都可以成为课程内容。项目中文学性阅读的熏陶感染,现实案例与心理数据的分析敲击着我们的心灵,撼动着我们的神经。其情感、阅读、数据的不断累积,使阅读与表达的喷薄而发成了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2.基于表达的阅读项目架构。
关注内容人文与关注技巧表达是目前语文教学中的两翼一体,不可分割。但阅读教学中架构基于表达的阅读项目,从事的是阅读活动,关注的却主要是表达技法。以笔者架构的景物阅读项目“五湖四海”为例。该项目以苏教版五上第五单元教材为依托,课文《黄山奇松》的阅读指向合理想象、用词准确与构篇的简洁大气;《黄果树瀑布》的阅读指向移步换景、多种感官的调动,乃至天人合一境界的感触;《莫高窟》的阅读指向排比、比喻技法的精确运用及景观人文的完美融合。三篇课文各有侧重,以读、感、悟、想象、积累为主要教学手段,使情境与语言融为一体。课外补充部分则从大量的名家作品和学生的优秀习作中剪取句段,内含观、闻、嗅、触、身心融入、史料补充、人文渲染、情感宣泄、托物感怀……基于表达的阅读项目架构,源于教材,超越教材,自成系统:有文字的感悟积淀,有技法的学习模仿,有全身心的感官调动;其阅读有广度,学习有深度,训练有力度,表达有美度。
二、课程核心——指向多元
数据的多元化,指向数据内容的多元,也指向数据来源的多元。大数据环境下的阅读项目架构,正是由于其多元,才使得项目显得丰富、灵动且富有创造性,为学生面向未来的全面发展搭建了历练的舞台。
1.课程内容的多元架构。
在大数据环境下,课程的开发绝不仅仅是教师的专利。学生、家长、行业专家、校外辅导员等都可以成为课程内容的建设者。如“环保”主题项目课程,以苏教版四下第一、六单元的三篇课文《走,我们去植树》《沙漠中的绿洲》《云雀的心愿》为基础,架构了基于“环保”主题的学习项目。用Html+ASP+Access开发动态网站,搭建数据平台。然后发动学生、家长和校外辅导员,并邀请到了环保行业的专家,使其成为网站的用户,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共交流。不同行业、不同身份的人员参与,他们掌握的资讯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持的观点也不尽相同。这样使得该项目网站充满了生机与智慧。智慧的点燃是创新的灵魂,思维的开阔是表达的天堂,课程的多元架构必然促进了学习者生命的智慧成长。
2.服务主体的多元历练。
课程的服务主体是学生。在多元智能理论与“21世纪核心技能”序列的影响下,服务主体的多元历练已成必需。大数据环境下的阅读项目架构,将历练学生成为课程重要的学习者、开发者、甄别者和建设者。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研究序列的阅读项目;同一学习主题下不同学生的项目架构根据其历练水平的不断提升可由大致相同,到同中有异,甚至大相径庭。以往由于师生信息的不对等而导致的呆板的学习方式,在大数据时代将成为历史,学生将成长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仍以“五湖四海”项目为例,数据库中“课外补充”部分的“名家名段”达500余篇,计80余万字。在学生掌握基本的技能后,教师即引导其运用“检索”“比较”“分析”等技术手段对文章进行筛选,并将结果归入自己的阅读档案。然后潜心会文,让精读与泛读有机结合,使文字与情感互为激荡,趋阅读与表达同步提升……于是,大数据时代所历练的独立的思维习惯与创新能力将为其生命成长增添无限的个性、丰富的逻辑与绚烂的活力。
三、数据使命——指向科学
大数据时代,“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为科学而生,是大数据的使命。大数据环境下的阅读项目架构也必将指向其评价系统的科学规划与数据分析系统的科学运用。
1.评价维度的科学规划。
大数据提供的庞大的动态数据及其分析系统为评价维度的规划提供了科学的支撑。它丰富了终结性评价的内涵,直线提升了过程性评价的质量,使针对项目的评价关注到系统实施过程的细枝末节,其评价系统内容丰富、科学精细,呈现方式纵横交错:纵向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横向关注评价的维度设计。以大数据为支撑,评价维度的科学规划可从以下方面入手:教师行为评价涉及最有价值的话题设计、最喜欢的教学行为、最有效的课程内容、教学实施的满意度、师生关系的和谐度等方面;学生行为评价涉及学习主体参与度、合作探究效率、习惯养成评价、思维深度评量、学习效果分析等方面。评价方式以网络调查问卷、师生互评、过程数据分析的形式综合呈现。
2.数据解读的现实展望。
数据使用分析,决定内容的选择。大数据技术,其先进的数据分析与记录系统,能准确地记录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研究、学习的动作。教师可以方便地统计、查阅相关文章的点击率、阅读时间长、重点段落关注度、习作表达迁移率等资料。这些资料通过数据系统的综合比较、分析,即可清晰地解构该项目阅读内容的科学性与合理度,展现出以学为中心的学情阅读生态。这些数据的存在与解读,为阅读项目内容的选择与科学架构找到了翔实、极富说服力的数据支撑。
数据动作分析,找寻施教的依据。数据使用分析从群体入手,着眼于静态的综合性数据;数据动作分析从个体出发,着眼于动态的发展性数据,它更容易呈现个体的成长过程。在网络学习环境下,网络技术可以自动跟踪、搜集到以下信息:学习习惯养成的过程,知识累积增长的态势,思维螺旋提升的痕迹,甚至情感态度的发展变化……这些零碎的、海量的数据信息由数据工具进行整合、分析、列表绘图后,以包含数据图表的形式灵活多样地呈现在施教者面前,为施教者进行下一步的教学安排提供足够的科学的依据。而不同地域的大量的数据汇总、分析、解读,也必将为教育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充分的数据支持。数据动作的分析与解读,关注个体,关注过程,影响和改变的却是决策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