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文化创新 维护文化安全

2016-03-21 03:15钱崇涛钱陈媛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文化安全文化创新

文/钱崇涛 钱陈媛



推进文化创新维护文化安全

文/钱崇涛 钱陈媛

摘要: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创新放在了关键位置。作为创新发展理念部分的文化创新与作为国家安全体系部分的文化安全,是文化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文化创新是文化安全的前提,文化安全又成为文化创新的保障,共同组成了文化发展。

关键词:十八届五中全会;文化创新;文化安全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简称《建议》)明确提出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1]还指出:“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建立国家安全体系……坚决维护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信息、国防等安全。”[1]

所谓文化创新就是一个民族对本民族文化的否定之否定,是在社会实践中的扬弃,是为了延续民族文化传承,对外来文化有机的吸纳,是本民族在文化层面上对时代新事物、新常态的解释。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所谓国家文化安全是指一国的观念形态的文化(如民族精神、政治价值理念、信仰追求等)存在和传承不受威胁的客观状态。它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2]但我们认为,将国家文化安全局限于观念形态文化是不够的,应该将观念、制度和物化层都纳入。

文化创新与文化安全内在统一于文化发展之中,是文化发展的两个方面,文化创新是民族文化的生命力所在,强调的是创造发展;文化安全是维护民族文化健康的保障,强调的是稳定发展。创新是安全的必要前提,创新未必就能安全,但不创新,肯定不安全;安全是创新的重要保障。

在如何继承中华传统文化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国发展实际出发,站在实现中国梦,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上来看待中国传统文化。[3]

推进文化创新,确保文化安全,首先要确定哪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分。

习近平总书记说,“两千多年前中国就出现了诸子百家的盛况,老子、孔子、墨子等思想家上究天文、下穷地理,广泛探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真谛,提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他们提出的很多理念,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强不息等,至今仍然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4]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儒家思想同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其他思想一道,记载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在建设家园的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5]

推进文化创新,确保文化安全,应该正确对待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习总书记指出,“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6]应该辩证地历史地看待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要对传统文化进行科学分析,对有益的东西、好的东西予以继承和发扬,对负面的、不好的东西加以抵御和克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能采取全盘接受或者全盘抛弃的绝对主义态度。”[7]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5]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文明也是人民创造的。对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我们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7]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是继承基础上的“推陈出新”。结合时代条件,解决时代新问题,“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8]

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而社会核心价值观就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吸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丰富营养,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必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息源泉。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要有中国精神,而中国精神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提下,积极深入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世界,把长期以来我们民族形成的积极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充分继承和弘扬起来,使之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7]

推进文化创新,确保文化安全,就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正确方向,其核心是理论创新。“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增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倡导科学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注重通过法律和政策向社会传导正确价值取向。”[1]马克思主义理论紧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不断创新,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富起来,又在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下,改变增长方式,决胜全面小康,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而强起来,美起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1942年5月在延安举行的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与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0月《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是中国革命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纲领性的文化理论,本身就是不同时期我党文化理论创新的典范。

推进文化创新,确保文化安全,就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文化的创新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

推进文化创新,确保文化安全,必须处理好民族文化的自我定位与对外文化形象的关系。

中国的发展举世瞩目,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是最大发展中国家,在发展战略方面,从后发跟随型到目前开始越来越强调先发引领型,中国转型过程中面临着更为特殊的外部环境。因此,推进文化创新,确保文化安全,需要从国际形势的实际出发,从中华文化中确定既能充分代表中华文化精髓,又容易被世界广泛接受的优秀内核。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N].人民日报,2015-11-04.

[2]张安.对国家文化安全基本问题的思考[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

[3]冯思淇.论习近平同志的传统文化观[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5,(2).

[4]习近平.在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4-04-02.

[5]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5.

[6]认直贯彻执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汇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正能量[N].人民日报,2013-11-29.

[7]习近平.牢记历史经验历史教训历史警示为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N].光明日报, 2014-10-14.

[8]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

钱崇涛,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社会学文化学教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文化产业与文化软实力;

钱陈媛,杭州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研究方向:区域史。

责任编辑 姜杰

作者简介

DOI:10.13784/j.cnki.22-1299/ d.2016.01.002

中图分类号:G122;K02

猜你喜欢
文化安全文化创新
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文化安全建设的新视角
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维护文化安全的对策思考
以文化创新为载体提升企业品牌
儒学创新为中华文明“走出去”提供战略支撑
关于烟草商业企业管理创新的方法研究
“三国杀”背后的文化分析及启示
构建我国“十三五”时期新闻出版科技创新体系的思考
论文化安全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对社会主义文化创新的思考
浅谈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