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职语文课上传统文化的渗入

2016-03-21 06:08信阳高级技工学校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年12期
关键词:中职教材传统

信阳高级技工学校 周 韩

论中职语文课上传统文化的渗入

信阳高级技工学校 周 韩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在课程建设和课程标准修订中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这些内容的提出说明我国日益重视对学生传统文化的教育。课堂是学生成长的原野。语文课堂是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乐园。语文课堂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更要注重渗透传统文化。

中职语文 传统文化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在课程建设和课程标准修订中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这些内容的提出说明我国日益重视对学生传统文化的教育。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原野,语文课堂是学生提高自己文化素养、丰满生命、锻造生命的乐园。所以,语文课堂不仅是要传授语文知识,更要注重渗透传统文化。

一、让中职学生了解传统文化

1.传统文化的概念

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中华传统文化包括思想、文字、语言,包括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包括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

2.传统文化的分类

文化是人类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总和。中华传统文化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类:①从时间角度上讲,有原始文化、古代文化、近代文化、现代文化;②从空间角度讲,有东方文化、西方文化、海洋文化、大陆文化;③从社会层面上讲,有贵族文化、平民文化、官方文化、民间文化、主流文化、边缘文化;④从社会功用上,有名号文化、礼仪文化、制度文化、服饰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⑤从文化内在逻辑层次上,有物态文化、心态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⑥经济形态方面,有渔盐文化、农业文化、工业文化、商业文化。

3.传统文化的特点

(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历史时期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历史悠久。中国传统文化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高深莫测。

二、中职语文课中传统文化的渗入

从古至今,语言文字是割不断的文化血脉。传统文化与语文学习的关系最为密切。教师用渗透的方式在中职语文课程中增加传统文化的比重,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力手段。

1.教学思想的转变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基所在、魂魄所系,承载着民族的文化基因,维系着民族的历史传统,是有价值的知识,是学校应教的教学内容。技工学校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除让学生娴熟掌握一门专业技能外,还必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坚实基础。这一切的完成要以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为保证。学生学好语文,终生受用。这对教师提高更高要求。教师必须是学生行事的榜样,视听言动的模范。教师要有一定的学识,热爱工作,重视学生,对学生和工作要尽心、敬业。

2.教学过程的安排

组织教学时,教师应最大限度地遵循教育学的基本规律,如一定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学校使用的教材是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教材(第五版)。教材中第六、第七单元是诗词和古文赏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最大限度接触、感受传统文化。诗歌和散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上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鉴赏诗歌和散文。

例如,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比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缚。从诗句的字数看,有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等。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中国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诗体。近体诗对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限制。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在中国诗歌史上有重要地位。词,即宋词,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柔婉之美,如柳永的《雨霖铃》。豪放派表现出充沛的激情、丰富的想象力和变化自如、多姿多彩的语言风格,作词豪放、大气,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课文分析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熟读与背诵古诗文。古诗文熟读或者背诵过程是传统文化渗透的过程。写古代名人的事迹或其诗句,也是一种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假期读一本古代名著,看一部高质量的古装电视剧,或让学生体会春节的习俗、抄录并仿写几副对联等,一次使传统文化不知不觉浸入学生的头脑和思想意识当中。

3.教学结果的反思

入选语文教材中的古文是历经千锤百炼、世所公认、最能体现祖国语言美的经典名篇。古文语言优雅和精致,表述有个性、有节奏、有气势,气韵生动。语文教育就是使学生掌握优雅、精致的祖国语言,这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目标之一。

课堂教学中,教师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做人、学会生活。教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因素,把它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陶冶情操、净化灵魂,做到语文素养提高和思想教育发展的双丰收。

三、结论

我们应认真对待传统文化,努力让传统文化渗透、滋润年轻一代。“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教师在语文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能培养学生分辨善恶、美丑、真假、是非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阅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理性思考能力。

ISSN2095-6711/Z01-2016-12-0094

猜你喜欢
中职教材传统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