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四式”教学模式培育大学生人文素养
——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例

2016-03-21 04:00谭炳华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年5期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人文素养教学模式

谭炳华

(湖南工业大学 思政部,湖南 株洲 412008)



运用“四式”教学模式培育大学生人文素养
——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例

谭炳华

(湖南工业大学 思政部,湖南 株洲 412008)

摘要:具体列出“天京事变启示录”“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到‘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共产党得天下与国民党失天下”“感悟青年毛泽东”4个案例,探讨运用“四式”教学模式(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4种教学模式)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中,探索培育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方法,立足于实证。

关键词:“四式”教学模式;《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人文素养

在目前中国大学教育的课程体系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4门政治理论课中的一门,依笔者看来也是可以讲成大学生喜爱课程的政治理论课。以笔者30年的专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经验,在《纲要》课教学中,在秉持“政治理论课”这个大前提下,加强人文素养的培育是提升我们这个政治理论课吸引力的重要途径。目前,论述怎样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途径、方法、模式等等,这类的论文、项目较多,且多侧重于抽象论述,具体以某门课程为例作实证研究,在个案中探索带普遍性的规律,则不多见。笔者拟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运用“四式”教学模式(即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4种教学模式)于《纲要》课教学中,探索培育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方法,立足于实证,讲究可操作性,希望有所裨益于同行,也请专家、同行们指正。

1启发式案例:“天京事变启示录”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把握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内在演进规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其核心是启发学生的思维。启发式教学的实质在于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启动学生的主动性,在目前不少大学生认为思政课不重要的氛围下,启发式教学不失为一剂提升学生兴趣的良方。对教师来说,运用此法有下列基本要求:一是注意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有效性,此点对思政课尤其重要;二是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提出与老师或与教材不同的观点,政治上、思想上如有出格,老师恰当地纠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三是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发扬教学民主(老师要以理服人,不能独断专横、以势压人)。

在《纲要》课中,“天京事变启示录”适用于启发式教学。“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因东王杨秀清逼封“万岁”而引发的内部冲突、自相残杀事件,是太平天国由盛到衰的转折点,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列宁语)的典型案例。教师在理清天京事变的前因后果、洪杨矛盾、韦杨矛盾、进天京后整个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生活作风等方面的变化等基本史实后,可设如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洪秀全作为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核心,他尽到了“核心”的责任和作用吗?作为一个搭班子组合,“核心”的才能比不上副手(杨秀清)的才能,这种搭班子组合会和谐吗?2)杨秀清居功自傲,上下开罪不少人,他是自取其祸吗?他的作风、修为对今天有何教训和启示?3)天京事变对今天现代化建设中领导班子建设有何启示?4)天京事变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进一步思考: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但不是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为什么?)。5)今天你在大学读书,你要处理好与同学、老师的关系,明天要工作或去创业,你如何处理好与同事的关系,如何搭班子创业?(这是与现实实际结合的引导)。学生围绕这些问题查阅资料、进行思考,实现了历史与实际、理论与实际的融合,可达到教学目的,也可提升学生对相关问题的兴趣。

依笔者教学经验,“天京事变启示录”这个案例对学生的“启发点”和思想认识收获有如下几项:一是太平天国运动作为中国旧式农民战争在近代的巅峰之作,为何如同以前的农民起义一样,也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要从自身阶级的局限性,从自身的思想水平上去找原因;二是一个领导集团的团结是何等重要。相对天京事变,反观后来中共第一代领导人为什么能够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领导班子的团结和坚强有力;三是联系到实际,处理人际关系,团体精神、班子的团结或者说情商的高低对个人事业的发展乃至团队事业、企业公司整体发展等等是何等重要。思考到这个份上还不够,还要进一步:团队合作最终还是要依靠机制、法律制度建设,才具有稳定性、持久性。

2探究式案例: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到“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

探究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首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去发现某一事物(或某一问题)发展的起因和内部的联系,从中探寻一些带规律性的东西,形成自己的概念、思想见解等。这种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一是教学情境的营造很重要,要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二是开放课堂,发掘学生的自主探究潜能;三是适时点拨,正确引导学生探究的方向;四是课堂上合作探究,训练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五是课后留引导创新或独立思考的作业,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纲要》课老师都知道,“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是维新志士谭嗣同临刑前发出的沉痛叹息;“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是辛亥时期有人对辛亥革命失败后结局的评论。两段话均切中了戊戌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这两大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分别领导的历史变革运动为什么失败的要害部位,以之可深度阐述资产阶级为什么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局限性等等在《纲要》课中必须阐明的重大理论问题。当然,这类结论老师可不先讲,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究,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到“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即是线索。

按照上述探究式教学的原理,就本案例来说,试作如下设计:1)有人认为中国可以搞资本主义,要不是后来出现共产党,中国早就是资本主义强国了。试问:中国能够搞资本主义吗?中国资产阶级行吗?探究式教学的核心是提出问题,学习活动围绕问题而展开。在此,问题(而且是个大而敏感的问题)提出来了,可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2)本案例覆盖《纲要》课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第三节“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和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的内容,甚至可联结到第七章第三节第三个问题“第三条道路的幻灭”的内容。教师将问题提出之后,可要求学生组成探究小组(组长牵头),分别去查阅资料、调查、讨论、研究,写出研究报告或做出PPT(最好二者均有),每小组推出2人或者全体上讲台讲述他们的探究结论(成果)。3)教师在指导学生查阅资料、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可指定参考书目,适当拨正有关观点(尽量尊重学生自己独创的观点或结论)。4)课堂上交流探究成果,教师适时、适当引导是关键。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自由发言,勇敢展示自己的观点,使大家的思维互相碰撞,努力撞击出创新思维的火花;要鼓励提出不同的观点(当然要提出充分理由),小组讨论与班级辩论相结合。教师要全程地、密切地关注讨论进程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引导;要善于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调节课堂气氛,履行好一个“组织者”的角色;尤其对讨论或辩论中出现的“闪光点”,要积极给予鼓励。当然,教师要把握好政治方向。5)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延伸研究,对其研究成果可在平时成绩中考虑加分。当然,更重要的是让有兴趣的学生结合生活、工作实际,持续长久(乃至终生)关注有关问题,日积月累,化为自己的人生财富。

探究式教学侧重于探究“为什么”(与讨论式教学侧重于各种观点的碰撞不同)。就本案例来说,侧重于探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为什么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这一问题,教师可引导出 “民族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中国搞不了资本主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等结论,但对不同观点可适当鼓励其发表、阐述。

3讨论式案例:“共产党得天下与国民党失天下”

讨论式教学指教师经过精心设计和组织,指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让整个教学班级学生或小组成员围绕某一中心问题,各抒己见,让思想见解充分碰撞,并通过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交流,相互探讨,以寻求获取真知和全面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教师运用此模式进行教学应注意如下几点:一是讨论的方向要掌握好,不要偏离主题,避免在一些枝节问题上纠缠不清;二是要让学生充分准备,避免泛泛而论;三是把握讨论问题的难易度,关注热点、焦点问题;四是把握讨论时间,避免讨论未展开或未及本质就草草收场;五是要恰当总结与评价,避免讨论停留于问题的表面。

“共产党得天下与国民党失天下”是一个通俗说法,生动、鲜明地说明了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人民战胜国民党、于1949年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事实,可在《纲要》课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讨论这一问题。实际上,这一问题贯穿于《纲要》第七章以前各章,需要提纲挈领加以总结。笔者认为,这一问题是个热点、焦点问题,看起来每个人都可说出一二,但要切中本质地、全面地阐明这一问题,是不容易的。讨论这一问题,可着重把握如下几点:1)从比较研究的角度出发,对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基础、实施政策方针水平、民众拥护度差别、军事战略(各时期),甚至用人策略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对比研究。以这些为线索,布置学生查阅资料、调查研究。2)班级分若干小组(以小组长为带头人)各自进行研究、探讨,写出研究报告或做成PPT,拟在课堂上展示(最好二者都有)。特别要求每个学生都参与准备材料,可用交作业记平时成绩的方式加以督助,这样可以做到准备充分而在课堂上有话可说,直至使讨论走向深入。3)讨论这一问题,最后得出的主要结论自然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教师当然不会先定下此结论,也要包容不同观点。对于学生中可能会出现的枝节问题,老师要有预判,因为现在学生从媒体、书籍、资料等途径获取的信息丰富多元。比如:可能有学生提出“共产党沾了抗日战争的好处”(这一问题,老师可用历史中的必然与偶然的唯物辩证原理来阐释、矫正),也有可能会有学生提出“抗日战争中国民党正面战场吃亏了而共产党敌后战场得利了”(这一问题,一方面要肯定国民党广大爱国民兵英勇抗日的功绩,另一方面要说明国民党蒋介石在抗日相持阶段到来后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还要说明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坚持敌后游击战争的正确性和成效,旗帜鲜明地阐述“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之观点)。对于这些问题,老师一方面要让学生充分发表、阐述,另一方面要以理服人,恰当地加以解释、矫正。讨论中老师要平等待人,不能以势压人,不能让讨论冷场,这一点很重要,要把握好。4)讨论前,老师的组织、督促、引导很重要,讨论后,老师的总结也很重要。就本案例来说,最后得出的思想观点:得民心者得天下,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总是强调要代表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既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又是现实执政的必然要求;以后学生毕业后从事的事业同样要符合这一准则。

4参与式案例:“感悟青年毛泽东”

参与式教学,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愿望出发,引导学生实施以主体性为核心,以自觉性、选择性为特征的学习,引导学生走向实践,将理论与实际结合,从而达到将知识、理论内化为能力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切实感受到成为学习主人和与老师、同学共同探求知识的真正乐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知识和理论转化为能力的艰难和快乐。

“感悟青年毛泽东”是针对青年大学生而设计的题目,具有青春励志的作用。青年毛泽东成长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民国时期,国家灾难深重,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敢为天下先、务实求真的湖湘文化氛围里,在杨昌济、蔡和森等良师益友的指导与影响下,在善于独立思考、勤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精神品格的砥砺中,毛泽东迅速地成长,从一个旧社会黑暗的仇视者到一个忠实的爱国者再到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讲中国近现代史,必定绕不开毛泽东。将“青年毛泽东”作专题,并且是用参与式教学模式布置给学生,笔者多次做过尝试,学生反响非常热烈。兹将步骤、有关理念总结如下:1)引导学生提出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说白了,“感悟青年毛泽东”就是要从毛泽东青年时代的成长经历中学习、吸取一些有益于当代青年大学生成长的东西。教师要预先有研究,对学界有关研究成果要善于总结,进行理论提升。这些东西要先预存于教师脑海,先不作阐述,可适当引导,由学生自己去发掘、研究,益处会更大。2)指导学生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比如:思考影响青年毛泽东的因素有哪些(家庭出身、亲友影响、老师的影响、读什么书、历史大事变的影响、人文环境的影响、陈独秀等指导者的引路等等);从青年毛泽东身上可以得到什么启示,个人成功与国家兴衰的关系;勇于实践(毛泽东的“游学”经历)与其品格之养成;毛泽东的爱情观等等。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学生不仅收获了知识,而且收到了有益启示。3)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通过对相关传记、资料、视频的查阅、研究,学生会真心地喜欢毛泽东。在此,老师可适当地播放一些视频(如《恰同学少年》某一集,引导学生课外观看该剧全部视频),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当然,课外研读又可加深对毛泽东的理性认识。最后,在课堂讲述、讨论时,学生的学习成果交流与情感体验、青春励志启示等等可集中展现。相信学生经过这样的课外查阅资料,观看视频,课内老师的适当点拨,课堂上的讲述、讨论,课后的回味与内化等等一系列过程,其收获应是非同寻常的。4)归结到一个结论:如同毛泽东一样,把个人成才和国家命运、人民利益结合起来,不仅可以成大才,而且是真正的成功。

小结:上述4个案例基本上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有关重大问题。关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可总结如下:从太平天国运动领袖、维新志士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领导人身上,可阐释先进的中国人在艰难困苦的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从中也可体悟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勤劳勇敢的优良品质、自强不息的进取意识、崇德重义的情操等等;从洪秀全杨秀清等太平天国领导人、谭嗣同等维新志士、孙中山等辛亥志士的个人成功与悲壮命运中,领悟个人操守、精神境界、理论认识与事业成败的至关重要性;从“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历史鉴镜中学会从事事业的落脚点应是人民群众的大道理。诚然,在《纲要》课教学中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不止上述4个案例,本文只是举例说明,权作抛砖引玉。

(责任校对朱正余)

doi:10.13582/j.cnki.1674-5884.2016.05.016

收稿日期:20151226

基金项目:2013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教研教改项目(湘教通〔2013〕223号)

作者简介:谭炳华(1963-),男,湖南茶陵人,教授,硕士导师,主要从事中共党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5884(2016)05-0052-04

猜你喜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人文素养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中国梦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融合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