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携手育感恩

2016-03-21 03:57武汉大桥局幼儿园胡
当代学前教育 2016年1期
关键词:学会幼儿园家长

■武汉大桥局幼儿园胡 华

家园携手育感恩

■武汉大桥局幼儿园
胡华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人最基本的品德,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因子。学会感恩对幼儿一生至关重要,幼儿若常怀感恩之心,不仅能培养其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品德,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且对其今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重要作用。3-6岁对于人的一生来说,是个性倾向和情感道德形成的萌芽时期,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最佳阶段,因此幼儿园与家庭共同携手在幼儿幼小、纯洁的心田种下“感恩”的种子,学会关爱他人,懂得回报、懂得感恩。

感恩教育 家园共育 幼儿教育

一、感恩教育缺失的现象

当前以“独生子女”为主的家庭中普遍存在幼儿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攀比,不知回报;只知被爱,不知责任的倾向。

现象一:

小朋友的生日到了,父母准备了生日蛋糕和精美的生日礼物,送上美好的祝福;在幼儿园,老师也会组织热闹的生日Party,当《生日快乐》的歌声响起时,幼儿高兴地接受着这一切,而没有想到要感谢爸爸、妈妈的养育,老师的教育和同伴的友情;当问到爸爸妈妈的生日时,他们大多会摇头告诉你“不知道”。

现象二:

每天早上,龙龙的爷爷都是背着他上幼儿园。从一楼背到三楼,老师看到爷爷气喘吁吁的样子,让龙龙下来自己走,可爷爷却说孩子小,不肯走,仍然每天坚持背着他到教室,龙龙也从来不说声“谢谢”,都是头也不回地跑进了教室。

现象三:

午睡时,老师帮小朋友穿脱衣服、整理床铺,为女孩梳好漂亮的辫子,却没有一个人对老师说“谢谢”;大小便拉在身上了,老师毫无怨言地帮他们换上干净的衣服,小朋友却认为理所当然,一句简单的“感谢”也没有向老师表达。

这些现象反映了:

1.幼儿普遍不懂得体谅父母的辛苦;视成人的付出为理所应当;得到别人的帮助或关心,却不懂得要主动地向别人表示感谢。

2.家长没有意识到幼儿的良好行为品德、懂得感恩的社会情感是要从小培养的。

3.家庭教育中存在着误区:认为幼儿还小,先宠着、惯着,以后长大就会好的。

4.家庭、幼儿园没有重视感恩教育,认为我们为幼儿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根本没有想要得到他们的感恩。

二、原因分析

如今,许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一些家长视其为“小皇帝”“小太阳”,在丰富的物质环境下,这些孩子视野开阔、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聪明可爱;但他们常常表现出自私、脆弱、敏感、任性。究其原因:1.在对孩子的培养上,不少家长只片面重视幼儿的智力开发,却忽视幼儿的品德教育。幼儿自我意识强烈,家庭中又缺乏小伙伴,全家一切以幼儿为中心,从来没有想过要得到所谓的回报,于是渐渐地,在孩子的眼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认为自己理所当然地拥有一切,别人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久而久之,自然不会想着去关心他人、感恩他人。

2.幼儿所表现的冷漠、自私,在很大程度上与幼儿在幼儿园所受到的教育有关。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人们的儿童观有了很大的改变,逐渐认识到儿童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有着独特思想的个体,因此应当充分尊重儿童。于是,在幼儿园幼儿是中心,一切活动都要围绕他们来展开。不可否认这些改变确实有积极的一面,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无形之中这使幼儿形成了一种优越感,唯我独尊;另外,就幼儿园课程来说,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的内容很少,再加上教师本身也缺乏这方面的教育意识,因此也就较少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

3.家园教育的不一致。在幼儿园老师会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学会关心他人;但在家里,家长却对幼儿百般溺爱迁就,甚至有的家长怕孩子吃亏、受欺、学坏等,常常给予幼儿不正确的引导,这就更强化了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使幼儿以为世界是为“我”而存在的。只有家庭、幼儿园协调一致,密切合作,才能更好地引导幼儿从小事做起,从体谅、孝敬父母、感谢老师、帮助其他小朋友做起,心怀一颗“感恩之心”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家园携手实施感恩教育的策略

幼儿时期的教育,尤其是感恩教育,不是一蹰而就的事情,要持之以恒地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做到“润物细无声”,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家长、教师要做有心人,要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抓住教育契机,引导幼儿学会对父母、对家庭感恩,对其他亲人感恩,对教师、同伴和朋友感恩,对大自然感恩等。让幼儿认识到别人为他付出的一切并非天经地义、理所当然。无论是父母抚养他们,老师教给他们知识,还是朋友给予他们友情以及其他人给予的帮助,这一切都是别人对自己的爱。在“知恩”之后,即认识到从他人、从社会那里得到多少恩惠,当以更大的诚意和实际行动给予回报,而这种回报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还包括情感方面的回报。要让幼儿知道,报恩不仅仅是指那些惊天动地、生死攸关的行为,对父母的点滴孝行、对他人看似微不足道的关心等等,也是报恩。有时甚至是一声简单的道谢,一句轻声的问候,也能体现你的感恩之心。

感恩教育离不开家庭与幼儿园的共同努力,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开展:

(一)感恩教育在家庭中萌芽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站,是幼儿生活的重要场所,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由于父母与幼儿全方位的密切接触,幼儿往往对家庭教育的影响接受得更快些。

1.让幼儿懂得知足,燃起感恩之心。

人说“知足常乐”,知足才会快乐。其实,也只有“知足才会懂得感恩”,要让幼儿学会在生活的细节里找到满足的理由,当幼儿对他的所得感到满足时,就会有幸福感,就会慢慢学着去感恩。

2.让幼儿体验感恩,萌发感恩之情。

家长是幼儿的镜子,幼儿是家长的影子,幼儿对家长的各种行为表现都能认真地模仿和学习。俗话说:“其身正,不令其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幼儿。因此,家长应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用良好的言行去引导、教育幼儿,对别人的困难和不幸遭遇富有同情心;要热情待人,乐于助人,特别是以实际行动去尊敬老人和关心残疾人。父母为孩子提供的榜样示范能够促进其更加自觉地知恩、报恩与施恩,为感恩教育创设良好的氛围。

3.让幼儿懂得报恩,激发感恩之行。

一个人只有懂得爱身边的人,才会去爱别人;只有爱小家,才会爱大家。在一些行业类节日的时候,父母可向幼儿介绍自己的职业,并带幼儿参观自己的工作场所,让他们认识到父母工作中的辛劳,让幼儿学会关心父母。或者在传统节日,如“清明节”来临之时,带幼儿去扫墓,让幼儿体会亲人团聚的乐趣和亲人离去后的孤独,让他们知道亲人在世时我们应该尽心奉养,让他们幸福、快乐地度过有生之年。也可以利用生日活动,开展感恩教育。在体会家人为自己过生日、感受幸福的同时,也能在家人的生日时画一幅画、做一些感恩卡片等送给家人,使家人都能感受自己对他们的爱。

表达关爱的方式还有很多,家长可以适时“示弱”,请孩子端杯茶,或帮忙干一些简单的家务活,引导孩子帮爷爷奶奶捶捶背,帮妈妈摆碗筷等。孩子是最纯真的,只要你给他创造一个机会,他就会将“爱爸爸爱妈妈”的语言化为实际行动,而成人也要对幼儿好的行为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

(二)感恩教育在幼儿园奠基

幼儿园是幼儿活动的另一片天地,也是对幼儿进行感恩启蒙教育的重要场所。感恩的意识和行为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加以培养、强化和教育逐渐形成。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周围环境中的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幼儿学会感恩,使幼儿从小就拥有一颗感恩之心,懂得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乐于助人、学会包容,为幼儿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1.利用艺术作品让幼儿懂得感恩。

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一味的说教,会让幼儿难以理解,如果我们利用幼儿最喜爱的艺术形式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则效果比较明显。如让幼儿观看以“感恩”为主题的电视、电影、儿童剧,学唱以感恩为题材的歌曲等。选择一些与感恩有关的、易于为幼儿理解和接受的经典故事、诗歌,如《羊羔跪乳》《乌鸦反哺》《孔融让梨》《黄香温席》等,对幼儿进行春风化雨般的引导,唤醒幼儿心灵深处善良,让幼儿在故事中受到熏陶,心灵得到净化,促使幼儿感恩心理的形成。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影视作品欣赏、图片展览等形式把许多与幼儿相关的情境再现给幼儿,如我们可以播放妈妈从怀孕到生产的影片,让幼儿了解妈妈怀孕的辛苦过程;可以选取个别服务行业的工作过程拍成影片进行播放,让幼儿了解他们劳动的艰辛,激发幼儿的感激之情。通过观看影片及讨论,让幼儿理解感恩,学会感恩,最终让感恩的种子在幼儿的心中生根、发芽。

2.利用特殊节日让幼儿体验感恩之情。

充分利用一些特殊的节日,比如“三八”妇女节、教师节、重阳节、“六一”儿童节等节日组织各种感恩活动,指导幼儿亲自为自己的教师、同伴做一些祝福卡片,以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比如:为教师和同伴做一件好事,给父母、家中老人捶捶背等;在重阳节来临之际,可组织幼儿到敬老院慰问表演节目,引导幼儿尊老、敬老,给予父母及老年人更多的照顾和问候;“六一”儿童节带幼儿走进福利院,让幼儿和福利院的小朋友一起过节,给他们送去小礼物,让幼儿体验到关心帮助别人会给别人带来快乐,同时也能给自己带来快乐。通过这些具体而有益的活动,让幼儿学会正确地对待他人的无私和热心的帮助,学会感恩与回报。

3.开展主题活动让幼儿学会感恩。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他人的关爱,学习关爱他人;体验付出的艰辛,懂得获得的珍贵;体验缺失的不快,感受拥有的满足,从而由衷感受到自己的幸福,增强对现有生活的满足感,并从中学会如何感恩。

创设一些活动情境,指导幼儿用心理换位的方式积极参与感恩活动,体会父母呵护他们、养育他们的艰辛。比如,组织幼儿体验妈妈怀孕的游戏,让幼儿装扮成孕妇,进行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等,使幼儿充分体验到了妈妈怀孕时的不容易,要感谢妈妈给自己生命。开展“我做小鸡的爸爸妈妈”的活动,要求幼儿亲自喂养刚出壳的小鸡,让幼儿通过活动感受到他们无忧无虑的生活,与父母的无私奉献和关怀分不开,从而学会关心身边的人,以友善之心对待他人,尊重他人的劳动,关心周围的世界。

(三)家园共育,使感恩教育无处不在

孩子们行为习惯的养成、道德思想的完善都不是与生俱来,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引导、教育。家庭是幼儿接触到的第一个生活环境,幼儿园是幼儿第一次步入的集体教育环境。幼儿园重视感恩教育,还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家园携手共同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和家长经常沟通,保持家园要求的一致性,形成一股合力,共同作用于幼儿,使其形成懂得感恩的良好品德。

“人之初,性本善”,孩子们都有一颗善良的心。让孩子们学会做人,远远比教会小孩子习得知识更为重要。家长应认识到,幼儿年龄小、认知范围窄,但也正是其态度、习惯、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应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与教师共同探讨更为有效的教育方法。在充分尊重幼儿、理解幼儿的基础上,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与家长共同商讨制订幼儿感恩教育目标,并把要求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中,互相督促、严格执行,使之不断内化为自觉的、自愿的良好行为。教师还要向幼儿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在家的活动和表现,以便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帮助家长克服“重智轻德”的思想障碍,提高家长对幼儿非智力因素培养的重视程度,从而积极主动地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共同为幼儿建立一个和谐、融洽、健康向上的生活、学习环境,使幼儿感恩行为在家庭中得到延伸和巩固,促进幼儿良好品德的养成。

只要我们做幼儿感恩教育的有心人,合理有效地运用各种方法对幼儿实施感恩教育,感恩的种子一定能在幼儿心中发芽、开花、结果,使其对一切美好的事物心存感激,能以坦荡的心境,开阔的胸怀来应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能以真诚之心来报答父母、师长、报答社会的有用之人。

关鸿羽.(2003).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浅谈中学生的感恩教育.2015-10-28取自:http://www.studa.net/Education/081210/11252571. htm l.

杨进波,刘胜林.(2006).儿童习惯养成训练.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学会幼儿园家长
我爱幼儿园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欢乐的幼儿园
我心中的好家长
学会分享
爱“上”幼儿园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