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校如何应对境外情报机构网络策反大学生

2016-03-21 03:15:09广州工商学院财金信息管理系蔡宗坚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年5期
关键词:网络高校大学生

广州工商学院财金信息管理系 蔡宗坚



探析高校如何应对境外情报机构网络策反大学生

广州工商学院财金信息管理系蔡宗坚

摘 要:当今,世界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境外情报机构利用各种手段不断地对我国高校大学生进行网络策反。面对敌对势力的威胁和渗透,高校应该时刻让大学生保持警惕,增强大学生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本文分析境外情报机构的网络策反手段和现象,提出高校应对境外情报机构网络策反大学生的策略。

关键词:境外情报机构 高校 大学生 策反 网络

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发展与稳定的重大问题,维护国家安全是任何一个公民都应尽的义务。在全球化不断发展,国家安全问题越来越严峻的今天,境外情报机构利用各种手段通过网络策反我国大学生,高校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令人担忧。因此,高校加强对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很有必要。

一、境外情报机构网络策反我国大学生的手段和现象

境外情报机构是境外敌对势力专门设置的负责搜集其他国家情报的部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境外各情报机构以金钱、美色等为诱饵,通过科技手段在互联网求职、交友等网站上寻找各类人员,特别是寻找与社会接触较少年轻大学生。 例如,2012年4月,广东省某航海学校专科的一名学生,由于家境贫困,他在QQ群里发布一条“寻求学费资助2000元”的求助帖。不久,网名“Miss Q”的人回复他的帖子,询问这名学生的名字、手机号、就读院校和专业。第二天,这名学生就收到2000元的人民币汇款。但是,“Miss Q”要求这名学生协助 搜集“解放军部队装备采购方面的期刊资料”,让这名学生作为资助学费的回报。这么好的赚钱机会,使这名学生的心理发生变化。2012年5月,这名学生主动联系“Miss Q”。“Miss Q”为他提供一份“田野调研员”的兼职工作,月薪2000元。广东省某城市有一个军港码头和一家历史悠久的造船厂,这名学生的“调研”工作就是到军港拍摄军事设施和军舰,到船厂观察、记录在造或在修船舰的情况,将有船舰方位标识的电子地图做成文档提供给“Miss Q”。双方使用手机短信约好时间,这名学生把加密文档上传至网络硬盘,“Miss Q”立即从境外登录下载。一年后,这一情况被相关部门发现。这名学生后来承认做“调研员”不久,他就意识到对方是搜集我国军事情报的境外间谍。利诱当前,他难以拒绝对方。2013年5月,这名学生被国家安全机关依法审查。

网络策反学生的案例中,涉案学生多数是个体行为。有些较为恶劣的案例,境外间谍会诱导、建议学生发展自己的同学。2008年四川成都某高校发生一起“窝案”。本科生吴某通过Skype找英语聊友,认识了自称“外籍华商”的境外间谍。吴某介绍同学冯某加入,冯某又在校内论坛发布招聘广告,吸收同校研究生刘某、赵某。四人均在联系初期觉察到对方的“网特”身份,但他们仍签订“保密工作合同”,为其提供国内政治、经济、教育等领域的大量内部期刊资料,其中包括多份“秘密级”刊物。截至案发时,四人共获得报酬4万余元。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对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势在必行。

二、高校学生被境外敌对势力网络策反的原因

马克思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根据这一哲学原理看,高校学生被境外敌对势力渗透策反的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因:首先,涉事高校学生的政治立场不坚定,政治思想觉悟较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形态观念不强,缺乏爱国主义思想;其次是他们的法律意识淡薄。外因:首先,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增大就业压力,同时高校学生受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影响,为境外间谍提供可乘之机。从被网络策反学生的案例中发现,网络策反主要以积极兑现酬金的形式吸引学生,兼以要挟等手段,双方不见面。网上招聘、资助上学等金钱诱惑是境外情报机构策反高校大学生的惯用手段。同时,高校对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缺乏足够重视,高校基本没有操之可行的应对措施和策略。网络的便捷性和开放性使高校学生容易接受一些不良的思想因素,动摇他们的政治意志和立场。

三、高校防止大学生被境外敌对势力网络策反的策略

1.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高校防止大学生被境外敌对势力渗透策反,首先应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人民的价值标杆,是最基本的行为准则。调查显示,高校大部分学生不喜欢上思想政治理论课,认为其无聊、枯燥。针对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特点,高校应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高校可以将理论讲授、案例分析、讨论质疑相结合,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手段,做到知识性、实践性、有趣性的结合,由单一的传递型教学方法向启发型教学方法转变,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兴趣。这样可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才有活力,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有利于高校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2.加强对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教育。大学生被境外敌对势力渗透,深刻反映出当下大学生缺乏国家安全意识,缺乏对国家安全的全方位认识。一些大学生认为“对外开放无密可保”“和平期间无间谍”,淡化国家安全意识。现实中,不只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不强,有些高校对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培养不够重视,高校对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教育只限于新生军训时。有些高职院校的军训理论课形同虚设。笔者认为,国家安全意识教育应贯穿大学的全过程。高校应利用思想政治课、形势政策课、专题讲座、主题班会、国家安全教育海报等方式,依托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如微信、微博等现代化网络信息平台,宣传国家安全和防策反知识,使显性和隐性的教育有效结合,潜移默化地感染和熏陶高校学生。

3.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常言道,“有国才有家”。当代大学生应有崇高的理想,要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和爱国情怀。对任何一种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零”容忍。因此,高校可以充分利网络信息技术对大学生进行中国近现代史和基本国情的教育。通过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大学生全面了解近现代中华民族经受的苦难历史,了解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历程,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取得的巨大成就。高校对大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增强大学生对党的热爱,使大学生在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中感受责任之重、理想之崇高。

高校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还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这是大学生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第二,要以“中国梦”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第三,要以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高校是弘扬民族精神、引领时代精神的主阵地,高校要引导广大学生积极投身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 这是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脚点。

4.强化大学生法制意识,预防国家安全犯罪的发生。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法治理念。当代大学生应为我国的法治进程贡献应有的力量。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高校大学生的法制意识略显薄弱。一些政治立场不坚定的大学生受金钱的诱惑,被境外情报机构策反。他们或许不知道这种行为的危害有多大,或许不知道他们的行为已触犯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他们即将面临的是严厉的法律制裁。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是指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的行为。”《刑法》规定:“对构成窃取国家秘密情报罪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对严重危害国家安全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等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5-0250

猜你喜欢
网络高校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1:50:36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28:06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7:49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0:56:58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14:21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中国记者(2016年6期)2016-08-26 13: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