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大学体育学院 杨镒全
浅谈高校校园足球文化发展趋势
西华大学体育学院杨镒全
摘 要:足球是一项充满魅力的体育运动,它融合跑、跳、踢等多种身体形式的运动。足球不仅是一种运动,还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2015年1月,国务院审议通过《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中国足球改革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其中,改革内容最详细的是校园足球,构建校园足球文化环境是校园足球改革融入校园的重要前提。
关键词:足球 高校 发展 足球比赛
推进校园足球普及是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培养全面人才、夯实足球人才根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础工程。建立大学、高中、初中、小学四级足球联赛制,能够推动青少年广泛参与足球活动,发展足球赛事。校园足球文化的发展,对足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国内足球发展历史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校园足球”仅把足球当作课余活动,没有正式的比赛,水平较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家体育局号召“足球从娃娃抓起”,全国各地掀起“体校—足球”活动。由于体校脱离校园,所以真正的校园足球无法实施。
二十一世纪初,中国足球职业化兴起。《中国足球事业十年发展》规划出台后,全国青少年足球注册人数达到历史新高,出现读书与足球两不误的现象。当今,全国青少年足球注册运动员逐年下降,读书与足球两不误的情况消失。
2.国外足球发展历史
欧洲是现代足球的发源地,在校园足球发展方面有完善的模式。例如,英国采用学校加俱乐部的发展模式,学生在16周岁以前必须进行以文化课为主的义务教育,培养文化素养。德国采用后备人才培养理念,建立了一套严密的选拔、培训、教练员服务、俱乐部与学校高度结合的模式,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训练足球。韩国主要有学校足球培养途径、业余足球俱乐部途径、职业足球俱乐部途径三种培养模式。韩国建立了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纵向培养模式,持续不断地运行,解决了学校与职业足球的结合发展。日本和我国发展现代足球的时间都较晚。在发展过程中日本却超越我国的足球水平。日本的足球发展主要得利于高水平的运动员训练、青少年的日常训练以及教练员的培养三方面。日本在足球培养层次上采用基层学校、都道县府以及区域和国家集训的中心制度,保证了年龄层次和水平层次的衔接选拔。
1.开展相应的足球文化活动
只有在浓厚的足球文化氛围中,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足球的乐趣和魅力。学校可以在学生体育课程中增加足球课程,让学生在体育课程中有更多的选择。学校可以增添学足球文化选修课,在足球课中设置形式丰富、内容多样、符合当前大学生需要的内容,激发学生的足球兴趣。学校还可以开展以足球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吸引学生,它既能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又能使学生主动参与足球文化活动。
2.完善和发展足球社的校园作用
目前,学生社团中足球社的影响作用并不大,参加的人数也有限。根据当前情况看,足球社可以升级为足球俱乐部,并由专人负责俱乐部的日常管理和活动安排。足球社可以广泛开展班级、年级、学院之间不同级别的比赛,定期举办“足球之夜”或“足球知识竞赛”等活动,为喜欢足球的同学提供交流平台。足球社可以空余教室里开辟足球展览室,展示全球最出色的足球运动员和经典足球比赛瞬间,使大家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和感受足球文化。
3.建立与储备校足球队
足球改革已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项目,因此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为高水平运动队设立足球专项活动,完善学校的足球人才体系。学校可以选拔符合要求的优秀足球运动员进校,由足球教师进行科学指导,补充校园的足球梯队,为培养专业的高校校园足球队伍做基础。
4.完善足球教练培训和场地建设
学校要对足球教师进行岗位强化培训,给予教师专项经费补贴,激发足球教师在足球训练中的积极作用。学校可以派遣足球教师到校园足球发展水平较高的学校或俱乐部学习前沿的训练方法和足球技术,提升本校足球竞技水平。学校在足球体育设施方面要加强投入,可以提供适当的足球场地或足球专项训练场满足运动员和爱好者的日常训练。
5.增加比赛经费和足球训练
一个水平较高的足球队伍不只需要优秀的运动员和教练,还需要充足的经费作为平时训练的基本保障。所以,在经费补贴上学校应该建立相应的制度保障经费,给予足球队大力支持。学校可以增加获得经费的渠道,保证经费的稳定性。在训练方面,教练应该有系统的训练蓝图,对不同梯队的练习模式和训练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队员训练。
1.结论。第一,校园足球的文化推广效果不强,足球文化未能感染学生。第二,足球队伍建设资金以及场地的不足制约校园足球发展。第三,《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使足球改革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高校校园足球开始受到重视。
2.建议。第一,高校要重视足球并聘请专职负责人。第二,加强学校足球专项队伍的建设与资金支持。第三,完善足球比赛制度,改善场地设施。第四,加强校园足球宣传力度,加大校园足球文化影响。
参考文献:
[l]徐立阳.浅谈高校校园足球文化的构建[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体育研究,2013
[2]赵建斌.论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5-0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