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大学章程研究述评

2016-03-20 05:05
大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章程发文大学

“大学章程是高校治理体系的基石,是高校治理的总章程,是高校的根本大法。”[1]近年来,伴随大学章程建设的推进,国内大学章程研究如火如荼。那么国内关于大学章程的研究整体面貌如何?应怎样理解大学章程研究阶段?如何评价既有研究?未来发展趋势如何?本文基于CNKI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尝试归纳国内大学章程的研究概貌与历程,预测未来大学章程的研究趋势。

一、数据选取与处理

2016年3月11-12日,笔者以“章程”和“大学”为关键词或“章程”和“高校”或“章程”和“院校”或“章程”和“高等学校”或“章程”和“高等职业学校”或“章程”和“高等教育”或“章程”和“高教”对期刊数据库进行高级检索,共得到文章839篇,其中核心期刊314篇,在核心期刊中去除介绍性文章(如某学会章程、委员会章程等)及与研究主要对象为非章程的文章(如大学理念、教授委员会章程、书评、访谈、时评、卷首语等)共48篇,剩余266篇。本研究将被引频次在10次及以上的论文定义为高被引论文,由于高被引论文质量相对较高,于是补充刊发于非核心期刊的高被引论文28篇,共得到294篇期刊文献。用上述的关键词同样检索硕博士论文,共得到75篇文献,去除4篇关于教授委员会章程和中学章程的文献,最后得到71篇学位论文文献,最终分析样本量为365篇。

首先,将所有文献录入EXCEL表格。然后按照年份、被引频次、作者、作者单位、关键词(包括国别、学校类型、具体学校、研究方法、研究视角、研究主题)五个变量分类统计,并绘制简单的EXCEL图表辅助进行大学章程概貌分析。最后,将研究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阶段划分,找出每阶段的特点。

二、研究结果

(一)总体描述性统计分析

1.发文数量。文章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相应研究的受关注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标示着研究的进展情况。按年份来看,1997年出现第1篇文章,然后直到2004年才出现第2、3篇,从2004年到2015年,关于大学章程研究的发文量基本处于上升的态势,这可以从图2-1中的趋势线得到验证。从2011年开始,发文数量大幅增加,2014年发文量达到顶峰,为69篇。这表明国内的大学章程研究自生发以来,基本上处于上升的趋势,自2010年后数量逐渐增长,自2011年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图2-1 发文量年度分布图

2.高被引文章。高被引文章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可,其贡献远大于普通文章。从高被引文章来看,共有高被引文章124篇,其按年份分布见图2-2。以2011年为分界线,此前的高被引文章数量呈上升趋势,在2011年达到顶峰的31篇,此后的高被引文章数量呈下降趋势。其中被引次数最高的10篇文献见表2-1,除了2004年和2010年各有1篇高被引论文外,其他均为2005—2009年发文。虽然发文总量持续上升,但是高被引文章的数量在2013年出现了拐点。这是因为文章被引频次是一个不断累积的过程,具有一定的时滞,因而可称为“相对回落期”。[2]近年来发表的文章,在一定的时间后,其被引次数会有所增加,还可能会大幅提升。

图2-2 高被引论文年度分布

表2-1 被引频次最多的文章

3.发文作者。从发文作者(以第一作者计)来看,共有作者296人,按年分布基本上与发文数量保持一致,整体上处于持续上升的态势,在2014年达到66的峰值,见图2-3。这表明大学章程研究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青睐,也可以佐证大学章程受到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发文在3篇及以上的共有12人,被视为高产作者,其中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和教育部从事教育研究的陈立鹏、北京大学法学院的湛中乐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的焦志勇,分别以12、9、6篇的发文量居于前三位,其他还有南通大学的陆俊杰、曾求学于华中科技大学后任职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的米俊魁、教育部的马陆亭等学者发文较多,见表2-2。之所以法学院的两位教授发文较多,主要是由大学章程的法律地位与作用、性质与效力等决定的,法学专家对法律有更大的发言权。作为教育领域的问题,教育学研究者当仁不让,发文最多。

图2-3 作者年度分布图

表2-2 发文章数量较多作者名单

4.发文单位。从发文单位总量来看,共有158家发文单位,其按年度分布与前述发文总量、作者趋势趋于一致,见图2-4。其中发文在3篇及以上的单位33个,见表2-3。证明有越来越多的院校关注大学章程研究,这与大学章程研究的发文趋势和作者趋势可以互相印证。从各类发文院校比例分布情况看,“985工程”“211工程”和具有博士点的高校是发文的主力,占到了62%,而高职、行业类院校的相关研究比较少。

图2-4 发文单位年度分布图

表2-3 发文较多单位

图2-5 各类发文院校比例分布图

5.高频关键词,统计见表2-4。从每篇文章标题中截取关键词,所获关键词总数为679个,按国别、学校类型、具体学校、研究方法、研究视角、主题分类,分别得到65、60、27、100、90、337个关键词。国别方面,共有14个国家,还有用国际、国外和西方等表述方式的研究,其中关于高等教育最发达的美国的研究所占比例超过三分之一,美国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第一强国,仍是我国比较借鉴的首选。学校类型也是多种多样,很多研究对中国高校具有普适性,在指明学校类型的研究中,最多的是公立大学和高职院校,因为大学章程发端于公立大学,尤以公立高水平大学研究者为最多。高职院校近年来不断发展,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师生权利与校内外权力的博弈日益加剧,逐渐出现依法办学、依章治校的趋势。具体学校中,以来自美国、欧洲和亚洲的大学为主,耶鲁大学和康奈尔大学是国际上被研究最多的,均达到3次;吉林大学和香港大学在国内学校中居于榜首。研究方式方法上,主要以基于文本的比较研究为主。

表2-4 关键词频数统计

研究方法方面,有17篇论文从历史的方法分析了大学章程的形成、演化与建设,采用其他方法进行研究的数量相对较少。研究视角方面,主要是从历史、法律等视角对大学章程进行分析,对其他学科视野的运用比较少。研究主题方面,章程制定包括:策略、程序、错位、核心问题、原则、法律法规、工作、合法性、困惑、依据、路径、内容、缺位、实践、主体等;章程建设包括:对策、工具性、空心化问题、历程、路径、缺失成因、问题、现状、原则等;治理包括:治理结构、模式、要素、意义、内部治理、机制、结构、体制等;法律包括:地位、分析、法律化及其路径、属性、透视、问题、限度、效力、性质、困境等;实施包括:策略、机制、困境、维度、原则等;学术包括:机构及其运行模式、领导力、权力及其制约机制、事务、自由等。其中,章程制定和建设独占鳌头,遥遥领先于其他研究。研究主题重心在于大学章程制定和建设是因为初始阶段,我国仍没有大学章程,需要创建大学章程,实现大学章程从无到有的飞跃。

(二)国内大学章程研究的阶段分析

根据推动力和发文量将大学章程研究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研究肇始阶段,第二阶段为研究暂时停止阶段,第三阶段为研究重启发展阶段,第四阶段为研究成熟阶段。

第一阶段,1997年为研究肇始阶段,本阶段的特点是成果仅有一篇,体现为个别学者的研究旨趣。我国第一篇研究大学章程的文章是殷爱荪和许庆豫于1997年刊发于苏州大学学报的《试论我国高等学校章程的制定和实施》,其中对高校章程的意义、制定章程的原则、章程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及章程的实施进行了探讨。[3]文章开创了大学章程研究的时代,对后续的研究起到了奠基作用,共被引用20次,是名副其实的高被引论文。在这一时间段发起大学章程研究,主要在于法律推动。首先,1995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首次要求设立学校必备“章程”,并赋予学校“按照章程自主管理”的权利;其次,1997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草案)》中要求高等学校应有自己的章程,并规定了章程的基本内容。

第二阶段,1998—2003年为研究暂时停止阶段,没有任何文章发表,研究出现了断层。由于为了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设计并推行了高校扩招,无论是国家的政策中心,还是高校的工作重心,都围绕着扩招展开,这可能是出现停滞的主要原因。

第三阶段,从2004年到2009年为研究重启发展阶段,本阶段的特点是成果数量逐渐增多,部分学者开始持续关注和研究大学章程,出现高产作者,并出现系统性研究,研究主题逐渐聚焦,出现了较多的应然研究。2004年刘香菊和周光礼的《大学章程的法律透视》问世,重又开启了尘封6年的大学章程研究;该文迄今共被引用126次,在所有文献中被引频次最高。因为这种双重意义,该文也成为我国大学章程研究新的里程碑。文章从大学章程的演化、法律地位和我国建设历史与问题及其对策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很多深入人心的见解,如大学章程的雏形是中世纪大学的特许状,大学章程因其效力渊源及其在大学运作中的地位而成为大学治理的“宪章”,成为大学内外制度的衔接者,为现代大学制度的建构提供了法律基础等。[4]本阶段发文总量达到61篇,其中55篇为高被引文章。本阶段共有44位学者发文,高产作者方面,米俊魁以5篇发文量领跑,陈立鹏以4篇居其次,李昕欣以3篇排在第三位。本阶段研究主题集中于两方面,一方面为大学章程制定、建设与实施等对策与建议研究,共有21篇文章集中探讨了大学章程建设与制定中的问题、遵循原则、建设内容、建设主体、建设对策等,由于国内很少有大学章程制定的实践,因此本阶段的研究基本上都为应然研究。另一方面为大学章程的理论探讨,共有18篇文章,其中包含了8篇对大学章程进行系统研究的学位论文,对大学章程的历史演进、地位与作用、内涵、价值、内容要素、性质、特点、定位等进行了分析。大学章程研究之所以重启与升温,主要原因有二:其一,因为当时高校中学生及教师个体权益的诉求[5],尤其是一些诉讼案的催化作用,如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案、刘燕文诉北京大学案、黄渊虎诉武汉大学案和林某诉西北某高校案[6]等。其二,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和扩大办学自主权的要求,使大学章程进入理论工作者的视线[7],因而形成学者群体倡导建立大学章程,规范大学运行发展的局面。

第四阶段,从2010年到2015年为研究发展阶段,本阶段的特点是成果数量“井喷”,一批学者聚焦大学章程研究,高产作者大增,系统性研究扩张,研究主题多样化但主要凝聚于大学章程制定与大学章程理论的系统探讨,而且出现了很多实然研究。本阶段发文量达到305篇,约占总发文量的84%。其中68篇为高被引文章。本阶段共有261位学者发文,高产作者方面,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湛中乐9篇,陈立鹏8篇,焦志勇5篇。系统研究大学章程的学位论文62篇。本阶段研究主题全面开花,尤其是对国外大学的比较研究、国内大学的章程建设和制定研究、大学章程的理论研究,均产生了一系列高水平成果。伴随着大学章程的制定,关于大学章程制定出现了较多的实然研究,国外经验介绍方面,如张奂奂和高益民的《批判话语分析在大学章程文本中的应用研究——以新加坡国立大学章程为例》,黄兴胜等的《大学章程与大学内部治理——基于英国、意大利大学章程建设的考察报告》,李红伟和石卫林的《大学章程关于学术权力制约机制的规定——基于美、英、德三国大学章程的文本比较》等。国内建设方面,在教育部首批核准了六所大学的章程后,出现了以制定的章程文本为例进行的分析,如董凌波和冯增俊的《我国大学章程制定的困境与出路——基于国内六所大学章程的分析》、湛中乐和王春蕾的《大学章程核准中的若干问题探讨——以教育部核准六所大学章程为例》、方芳的《大学章程制定中的困惑与突破路径——基于六所高校章程文本的分析》、顾旭东的《以大学章程建设为统领,深化内部治理结构改革——吉林大学章程建设的探索和实践》等一系列文章。在84所高校章程通过核准后又出现了何晨玥和金一斌的《大学章程中关于学生权利的话语体系建构——基于教育部已核准84所高校章程文本的比较》,洪煜等人的《高校章程中学术机构及其运行模式——基于教育部核准的18所大学章程的文本分析》等文章。本阶段出现大学章程研究“井喷”现象的主要推手是教育政策,主要包括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规定“各类高校应依法制定章程,依照章程规定管理学校”、2011年的《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对高校章程的内容、制定程序、核准与监督做了相应的规定、2013年的《中央部委所属高等学校章程建设行动计划(2013—2015年)》明确了部委所属大学分阶段制定章程的完成时间最迟为2015年底。同时,近两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开始推动其他地方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的章程建设。

三、国内大学章程研究评析与展望

(一)研究评析

综上所述,国内关于大学章程的研究呈现出以下六大特点。一是研究数量从少到多。我国大学章程研究以政策法律推动为主,由于早期法律中只是提及章程,直至最近几年在国家政策中才明确提出大学章程建设的目标与日程,所以相关研究数量上表现出明显的与政策协同一致现象。尽管中间出现了研究缺失,但截至2015年12月31日,相关的研究总体上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二是研究视角有所拓展,但仍相对较少。我国大学章程研究最初是从高等教育出发,在教育内部论述章程建设,后来逐渐跟随对其法律性质的探讨和生发与演变的历史追问,增加了法律视角和历史视角。其间偶有学者从社会学、政治学等视角进行论述,其研究视角逐渐丰富,但仍比较单一,需要从更多的视角审视章程建设。三是研究群体逐渐扩大。从早期个别学者的研究,到中期部分学者的发掘,再到后期众多学者与实践者的参与,使研究队伍逐渐增加,形成了一支颇具规模的研究队伍。四是研究方法相对单一,主要以经验研究和思辨研究为主,具体方法上以文献研究、比较研究、案例研究、文本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较多,而忽略了访谈、调查等实证研究的应用。五是研究对象比较集中,国内以高水平大学、公立大学和高职院校为主,对一般本科院校、民办院校和根据办学定位分门别类的研究较少;国外主要以美国章程为焦点,兼及欧洲、亚洲个别国家的高水平大学章程,对世界著名大学的章程研究多,而对一般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章程的引鉴少之又少。六是研究主题高度聚焦,由于大学章程在我国为新生事物,研究者还处在认识与探寻、构思与制定等基本方面的研究,尚无暇顾及其他方面,因此研究主题高度聚焦于相关理论与制定实践。

(二)研究展望

对已有研究的分析表明,我国关于大学章程的研究呈现了以下发展态势。一是研究数量趋于平稳,随着各类高校完成大学章程的制定,研究热度会稍稍减退,但由于形成了固定的以大学章程为研究内容的学者群体,高职和一般本科院校的研究者增加,部分高水平大学研究者退出,所以每年的高被引文章和核心期刊发文量不会锐减,基本保持稳定。二是研究视角更加多元,除了目前主要的历史、法律等视角,可能会引入社会学、政治学、文化学、组织行为学等视角,展示不同侧面的大学章程,丰富大学章程的研究,为大学章程研究提供全景式图像。三是研究群体稳中有增,形成以专门研究大学章程的人员为主体,其他管理人员和研究者为两翼的研究队伍,既有利于大学章程的理论建设,又有利于大学章程的实践落实。另外,高职院校和一般本科院校的研究者会增加。四是研究方法日益多样,在现有比较研究、文本研究、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将增加调查研究、实证研究和质性研究,从多个角度考量大学章程的制定、建设、实施与效果等问题。五是研究对象日趋扩大,由于国内高职院校和一般本科院校的研究刚刚起步,相应的研究将增加。由于民办高校和行业类高校的特殊性,其相应的章程研究也将逐步增加。随着国家战略的转移和国际合作的增加,国外研究的对象除了美国,还会增加德、法、日等其他发达国家的研究,也会增加金砖国家、非洲国家、亚洲国家的研究。具体学校方面,随着一般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章程制定与实施进程的加速,除了高水平大学或世界著名大学外,将增加一般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的引介与借鉴研究。六是研究主题愈益丰富,大学章程内容丰富,研究主题多样,对大学章程的理论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建构,对制定过程进行系列反思,对章程内容进行适切性分析,大学章程对其他制度、行为、思想的影响等将成为研究的重点。作为章程制定者和实施者的高校应制定科学全面的章程,也应高度重视章程的实施。[8]随着我国大学章程的实施,研究重心将逐渐转向大学章程实施的操作和落实监督等实践问题的研究。这已经初露端倪,如2016年第6期就刊发了朱家德博士的《大学章程实施比制定更重要》。

本研究的局限在于仍无法穷尽所有的研究成果,原因有四:其一,部分期刊论文与很多学位论文并未上网,造成数据缺失;其二,知网系统并不稳定,后面搜索得出的数据可能比前面还要少,可能会有丢失的数据;其三,并未将从学校角度谈论章程的文献(如米俊魁的《关于学校章程的几点思考》等)纳入,所以也会造成部分文献缺失。然而大部分研究成果,尤其是刊发于重要期刊的成果均在其中,所以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注释:

[1]闫立. 大学章程是高校治理的总章程[J].教育发展研究,2014,(9):1.

[2]刘志波,吴伟. 基于CNKI高被引文章的高等教育质量研究发展态势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14,(6):164-169.

[3]殷爱荪,许庆豫. 试论我国高等学校章程的制定和实施[J].苏州大学学报,1997,(4):16-21,31.

[4][5]刘香菊,周光礼. 大学章程的法律透视[J].高教探索,2004,(3):39-41.

[6]陈鹏,祁占勇. 高校教师职务评聘中的法律问题探析——对一起诉讼案的法理学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04,(2):46-50.

[7]米俊魁. 大学章程价值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5:8.

[8]殷爱荪,许庆豫. 试论我国高等学校章程的制定和实施[J].苏州大学学报,1997,(4):16-21,31.

猜你喜欢
章程发文大学
《水土保持通报》第七届编委会章程
《水土保持通报》第七届编委会章程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Direct calculation method of roll damping based on three-dimensional CFD approach*
浅谈我国大学章程的制定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