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财经学院 覃绍娇
大数据背景下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探讨
广西财经学院 覃绍娇
摘要: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事物被数据化,如思维数据化、情感数据化、人际关系数据化、行为模式和认知数据化。因此,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视角和领域也在不断的发展和更新。在此背景下,本文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进行探讨。
关键词:大数据 教育心理学 发展
大数据是指以多元形式,通过许多来源收集的庞大数据组,具有实时性。目前,大数据已不再局限于数据大这一方面,它要包括对大数据的分析,通过分析获取更多智能的、深入的、有价值的信息。人们要从各种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作出有效的预测预判。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数据成为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显著的指标。大数据会给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带来革命性的变化,高等教育心理学会产生怎样新的研究视角和发展方向,传统教学会产生哪些变化,新变化将给高等教育带来哪些影响,这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种种心理现象及变化,揭示在教育、教学影响下受教育者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发展智力和个性的心理规律,研究形成道德品质的心理特点以及教育和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等。教育心理学的重点是把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应用在教育实践活动上。教育心理学可应用于课程设计、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动机以及帮助学生应对成长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大数据时代对教学研究、教学手段和心理研究的更新产生巨大的影响。
1.大数据拓展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空间
在大数据时代很多事物都被数据化,如思维数据化、情感数据化、人际关系数据化、行为模式和认知数据化。在此背景下,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视角和领域也在不断发展和更新。借助大数据,很多高等教育心理学的问题都可以得到更精确的、数字化的、可视化的检测和呈现,如学习心理、学习的方式方法、学生心理健康、人际互动与人际关系、测量与评定的心理分析、教师心理问题等。借助互联网平台,大数据可以更便捷地记录和收集学生的网络使用情况和行为特征,分析学生心理状况和网络行为的关系。大数据心理健康系统可以为学生建立数字化的心理健康档案,检测和评估学生的学习心态,获取学生学习心理的变化趋势,及时发现问题和风险,为教学提供科学、客观的评估报告和应对方案。
2.大数据促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步入预测时代
教育心理学对教学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以往的高等教育心理学较多利用描述和解释,预测和控制难以得到有效利用。大数据时代,这种情况将极大改善。大数据背景下的教育心理学研究不再过于依靠随机的数据采样,而是通过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取得相应结论,这将大大提高预测能力。例如,通过互联网数据采集方式,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进行预测。同时,用计算机分析建模的方法建立心理健康预测模型,分析被测试者的心理健康状况。通过对学生学习心态、学习行为、教学心理的预测,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并根据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因此,大数据的背后是人的心理表现,大数据带来的巨大变革将使高等教育心理学在预测和控制方面大展身手。
1.大数据使高等教育心理学对教学的指导由宏观层面向微观层面迈进
受教育者的知识、技能、智力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宏观高等教育心理学探讨的关键。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高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向正逐步由宏观向微观发展,对受教育者心理发展趋势及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更深层次探索。高校教育心理学微观领域主要包括,身心发展与社会适应性、高校受教育者人格构成要素等方面。这些方面的广泛研究促使高校教育心理学构成要素逐步细化,以微观研究探索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动态,形成高校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新世界。以往的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缺乏大量数据的建模分析、检测和评估,对教学心理的分析和指导停留在比较宏观的层面,其对教师教学心理、学生的学习心态、具体课程的结构性改革的指导比较欠缺,难以实现个性化分析。大数据有能力关注每一个个体的微观表现。依托大数据,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将更有针对性地建立数据分析模型,对不同的学生、教师、课程进行单独分析,提出更多、更有效、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关系互动、个性化设计、灵活学制,使高等教育焕发新的活力。
2.促进革新教育者的教学思维是大数据时代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使在线教育逐步得到普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扩展,知识和信息的传播模式发生巨大变化。开放的社会和资源将进一步拓展人们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多的人不再被动接受学习,而是主动组织学习。教师的角色也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资源的整合者。教育界的各种技术力量在相互角逐,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将长期存在。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会使学生在心理预期、学习方式、学习手段等方面发生变化,从核心和内部促进教学过程的转变。学生变了,不如以前好带,这并不是坏事。在这当中,潜藏无限的机遇和可能性等待教师发掘。在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中,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将发挥怎样的积极作用,预测、控制、测量、评估学生心理,这将是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新课题。
1.大数据带给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新机遇
大数据时代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数据的稀缺,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主要围绕抽样调查展开,如系统抽样、分层抽样、定额抽样等。随着社交网络的产生和校园办公的网络化,手机、微博和QQ群等社交平台每天都会产生信息、帖子、评论、留言等数据,校园网内的系统每天也产生大量数据。这些数据蕴含丰富的内涵和规律性的信息,通过大数据技术对数据资源进行挖掘和利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将进一步量化。
校园内各网络系统和社交平台上的信息能够监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同时提供大量真实可靠的数据源。通过大数据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利用,一方面可以实时地反映大学生群体不同阶段的心理状况、情感走向和行为动态,发现隐藏在大量细节背后的规律,另一方面也可根据建立的模型预测个体未来的行为,甚至预测某些危机事件的发生,据此进行人为干预,使其向理想的方向发展。大数据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可以丰富和拓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和手段,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和决策水平,有助于增强教育效果。
2.大数据带给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风险
随着计算机科学、数据挖掘等信息分析技术的迅猛发展,庞大数据的高效处理和分析已经成为现实。在此背景下,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利用大数据、树立大数据研究思维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大数据也有可能给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带来不确定性和风险。
一是对网络用户的安全和隐私带来风险。例如,国外某大型社交网站能实时收集用户的个人信息,包括电话、年龄、血型、家庭情况,甚至是政治倾向、宗教信仰等。通过掌握这些数据信息,网站自动建立数据模型。这说明用户在使用网络时应注意保护隐私,设置合理的网络权限。二是给研究方法带来的问题。学生、教师、学校是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对象,大数据促使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改变,使研究者过多地注重数据,进入一个“数据是万能的”误区。实际上,大数据分析的是每个鲜活个体的心理与行为,这是整个大数据的核心。大数据时代,新的研究方法并不能完全取代以往的研究方法,大数据的网络虚拟实验也不可能完全代替现实实验。只有关注研究个体本身,坚持研究方法上的兼容并包,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才能在大数据时代得到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 新.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发展走向[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
[2]张国磊,杨龙滨,李晓明.教育心理研究在高等教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1
[3]吉明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制建设创新[J].江苏高教,2012
[4]邬贺铨.大数据时代的机遇与挑战[J].求是,2013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4-0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