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庞德 “语言能量”观角度剖析网络词汇的生成及其翻译

2016-03-20 18:25侯永庆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庞德译者词语

侯永庆

(山西戏剧职业学院公共课教学部,山西太原,030002)

引 言

“语言能量”观是由美国诗人艾茨拉·庞德(Ezra Pound)提出的,其精髓在于:语言本身具有 “能量”。庞德对 “语言能量”解释为:A词语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与B词语将会出现新的关联,诞生出新的意义,这就是语言的 “能量”所在,词语相互间的不断重组结合,呈现出某些新的品质[1]。在时间的进程中,各种词组频繁交互拼凑联合,得到新的 “活力”,展示新的解法,新词数见不鲜,这就是语言 “能量”施展的具体表现。今天,网络词汇 (用语)充分释放着语言的 “能量”,间接或直接地影响着人们在语言使用方面的选择,其旺盛的生命力甚至 “悄无声息”地在挑战着人类正统的表达习惯及交际方式。另一方面,网络词汇的趣味性与潮流性也使其广受青睐,进一步丰富与充裕了语言词库。本文以庞德的 “语言能量”理论为依托,从旧词新解,词汇创造和模拟词语几个层面来剖析网络词汇的生成及其翻译。

一、庞德语言能量观阐述

庞德的 “语言能量”观是在1910年批判意大利诗人咖瓦儿坎蒂的诗歌时首次出现的。他说: “咖瓦的 ‘能量为美’的主张是值得赞同的,诗歌的美应展示出有力,活跃,敏捷;而死水一滩式的事物只能与丑陋等量齐观了”。依据庞德的语言能量观,语言本身具有活力,能顺应不同情境而变幻生存......这种变幻生存的活力就是语言的 “能量”[2]。

在 《严肃的艺术家》一书中,庞德对 “能量”是这样解释的: “我们应该感觉到,一种类似于辐射波或电波的某种能量存在于艺术创造中,这种能量时而产生链接,时而产生整合,就像冰山之顶的融水,恣意流动,给你带来无穷想象”。

庞德的 “语言能量”观在翻译过程中着重词语对于周围语境和局部语篇的意义,弱化单个词语意思。他认为:世界万物皆处于运动中,词汇也不例外,几个词并列一块,将会呈现出巨大的生机……这些词蕴含着奇特的力量——这是悠久历史长河积聚的民族力量,是世代相传的力量。这里,庞德在用诗人的情怀着重说明了词语的互文意义。

庞德从多个方面论述了语言的自身生命力,提出语言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迸发无穷 “能量”。网络词汇正是语言强大生命力展示的最好体现,借助自身 “能量”与词语的 “运动”,赋予传统词语在新环境或新条件下的新品质,固有表达将会呈现具有时代特征的印记。网络词汇的生成有赖于人们对已有词语的认知与深化,同时还依附于语言本身所具有的能量。因而,庞德的 “语言能量”观对于剖析网络词汇的生成机制及其翻译实践有着较强的指导意义,将会加深读者对于网络词汇更好地理解与领悟。

二、语言能量在网络词汇中的体现

作为一种新的语言呈现方式,网络词汇 (用语)强烈地冲击着习惯俗成的语言表达,依托互联网的迅猛传播展示着其壮健的生命力。以下从网络词汇生成的几个方面——旧词新解、词汇创造、模拟词语,分别剖析网络词汇所承载的语言能量。

(一) 旧词新解

随着互联网文化的多元化发展,有些汉语词汇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其意义发生了较大变化,这种变化归因于词汇本身 “能量”的持续运动和发展,也可理解为词汇在语言表达与用法层面的运动和发展[3]。众所周知,词汇通常有两种用法:常规用法与非常规用法......词汇在时空推移中所产生出或带来的多种委婉语义使得语言的 “能量”更为明显 (廖七一,2002)。历史车轮滚滚前进给予了旧词新解的积极氛围,特别是各种影响语言使用的客观外部情境,如社交场合、社交语境、社交主体与对象等因素。例如,汉语 “鲜肉”一词中的 “鲜”字,意为:新的,不陈的,不干枯的:鲜果、鲜花;滋味美好:鲜美、鲜甜,如 “这汤真鲜”;有光彩的:鲜明、鲜亮、鲜艳;味美的食物:尝鲜、时鲜;特指鱼虾等水产食物:海鲜;鱼鲜 (《汉语大词典》,1986)。但现在 “小鲜肉(little fresh meat)”的网络时髦解法为单纯、阳光、帅气、开朗,颜值高的俊俏男生,年龄一般于12-25岁之间,情感经验较少。 “小鲜肉”之所以产生新的意义,正是源于词语本身所蕴含的语言能量在不断运动与发展,新的历史语境为 “小鲜肉”一词取得新的能量提供了条件。 “fresh”一词的释义为 “pleasantly bright,clean or cool, full of energy, having just finished education or training without lots of experience。 “meat” 有解释为 “used to say that someone looks very thin,and is easy to defeat,deceive,or hurt” (《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2009)。 “ little fresh meat”虽是直译,但却形象地将该词的旧意与新意实现过渡,很好地把该词的 “能量”释放出来。再如: “醉了 (drunken)”一词本义为 “饮酒过量,神志不清,沉迷;过分爱好:醉心;用酒泡制 (食品):醉枣 (《汉语大词典》,1986)。而在网络这个平台上, “醉了”却成为了表示对于某些事物或人物难以理解,甚至不可理喻的一种郁闷,无语,或无奈的感觉宣泄。互联网的普及让我们及时地了解到大千世界每分每秒发生的许多令人默然或吃惊的事情,我们好似已经不能理解这个世界,只能犹如 “醉了”一般。更多的译者将 “醉了”意译为 “i am dizzy”,易于理解和接受。年轻一代网民用丰富的想象力将 “醉了”一词释放出巨大的语言能量,准确生动,寓意深远。

(二)词汇创造

社会高速发展诞生了很多的新事物,以致原有词语难以餍足现代人的表述需求,时代要求已有词语再次觉醒并喷发其自身 “能量”,来进一步充实社会交际和表达方式。今天,合成式网络词语的应用较为广泛,主要为 “复合式”和 “附加派生式”两种。

1.复合式

⑴数字+字母

由数字与字母复合而成的网络词汇可以说是语言 “能量”体现的代表了,其无规则性与灵活性是其流行的主要因素。如3x、4u、ru5这三个词的组合生成是无法用常规的思维模式来理解的。3x是“thanks” (感谢),阿拉伯数字3的中文拼音读法为[san],巧妙地取代了英文thank的首音节[θη]。4的英文发音同 “for”,u的发音等同于 “you”,因此,4u即 “for you”之意。而ru5可能稍显复杂,其意为 “are you fine?”,r和u分别替代了英文单词 “are”和 “you”,数字5的英文发音则和单词 “fine”的英文发音相似。

⑵汉字+字母/符号

汉字混搭字母或符号的网络词汇层出不穷,展现了语言不断 “开拓”的创造力与生命力。网络热词有:大V(重要人物),hold住 (控制或掌控),@时代 (智能化时代或信息化时代的简称)。

⑶汉字+汉字

两个汉字词语组合形成一个新词在网络词汇的生成中也是较为多见的。两个词语本来意思迥然,但在一定条件下将其复合,各自本身蕴含能量会迸发出极强的生命力。例如:口袋技能(pocket skill), 胶囊酒店 (capsule hotel)。借助互联网的传播平台,本来单独且互不相干的两个词语的自身内在能量得以充分挖掘,形成了新的网络流行词汇。

⑷谐音

网络谐音词随处可见,如我们经常见到的:鸭梨山大 (压力山大)、油墨 (幽默)、涨姿势(长知识)、果酱 (过奖);数字方面有:04551(你是我唯一)、987(就不去)、847(别生气);英语方面有:艾老虎油 (i love you)、瘟酒吧(windows98)、当漏 (download)等等。再如2013年度网络热门词汇 “童鞋”,其为 “同学”的谐音 (亦指 “朋友”之意),出处恐无从考证,或源于90后一代追求稚气化的表达所致,或是该词在输入时无意间的错误所流传开来,在微信,微博等网络交流互动中, “童鞋”一词使用频率极高。在上述例子中,谐音应用了意义和声音之间的关联使词语获得新的能量,在网络这一虚拟的世界里,或风格特立独行,或表达诙谐搞笑。

2.附加派生式

附加派生式通常是采用给词加上前缀或后缀的形式来生成新词的,前缀或后缀对词本身的指向意义较大。

裸捐 (all-out donation)、 裸辞 (quit impulsively)、裸退 (completely retire),这三个词都以 “裸”字为前缀进行组合。再来看加上 “被”字前缀的词汇:被小康 (be reported to be well-off)、 被自愿 (be required to volunteer)、被加薪 (be said to be pay-rising)

红二代 (revolutionary second generation)、富二代 (rich second generation)、官二代 (official second generation); 大衣哥 (coat brother)、 励志哥 (inspirational brother), 以上分别用 “代”和 “哥”作为后缀组成新的词语。

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 “被”或 “裸”做前缀或是 “代”或 “哥”做后缀组合的词语,在具体的语境中,词语的 “能量”释放都有其一定规律的,看似 “天马行空”,确是有据可循,更好地显示出了网络词汇相对于传统词汇在传意方面的优越。

(三) 模拟词语

模拟词语又称仿拟词语,即模仿现有词语(或短语)结构或生成格式来创造出相似的词语。模拟词语没有破坏原有词语的结构和框架,储存了原有词语的能量,因此易于被人们理解和接受。很多模拟词语简练、精辟,不失幽默感,提升了网络语言的影响度,将语言的能量恣意地宣泄出来。借助互联网平台,模拟词语凭借其自身强盛的生命力,迅速传播并日趋风行[4]。如netizen(网民)模拟citizen(市民) 而来;green-collar worker(环境保护主义者)模拟white-collar worker(白领)生成;No trees,no life则是仿经典的No pain,no gain;辣奢族,海啃族,低头族等 “族”类词均仿月光族,还有极客、红客、维客等模拟黑客一词。

三、语言能量观与译者主体性

翻译理论家根赐乐(Gentzler)曾说: “庞德的翻译理论充分依托了语言 ‘能量’观点,语言不单是事物的干枯的符号代表,更应是译者精雕细琢的 ‘作品’......译者在雕塑,在创作,甚至是在炫技”。可以说,庞德的 “语言能量”观在强调语言内涵大于语言形式的同时,更在强调译者于翻译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在着重译者 “由此及彼”的表达手段[5]。由此推论,庞德的 “语言能量”观与译者的主体能动性是有紧密联系的。下面展开分析语言能量与译者主体之间的互为作用。

(一) 发掘词语自身 “能量”,精确把握词语蕴意

“庞德将自己内化于原文情境中,提炼原文中的情感与思索形式,将其 ‘转达’于目的语中” (郭建中,2002)。这句话意味着,译者在翻译时不光要考虑词汇的表面意思,更要顾及词语蕴含的深层寓意,依据词语的周围情境来把握其完整表述意义。译者应精准把握词语的具体与抽象,重视词语表意的明确性,这样才能提升语言的表达效果。如当下网络热句 “哥只是个传说”就被人们津津乐道。 “传说”一词多指属于具体的某一特殊话题的传统的、轶事性的认识或经验知识 (《汉语大词典》,1986),与新潮的网络语言似乎联系不大。但2012年的一首歌曲《哥只是个传说》使该词 “华丽转身”,爆发出蓬勃 “能量”,成为网络流行语的新宠。传说(legend)一词含蓄地描述了当今年轻一代信念淡薄,愤世嫉俗的人生观,婉转地表达出了一种不甘于尘世的微妙心理,词语以 “老树开新花”的方式展示其自身蕴含能量。 “legend”的另一种英译为 “ideas or opinions that many people have are wrong or not true” (《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2009)恰当地暗示出了当代人盲目信仰,随波逐流的畸形从众风气,十分到位。

再如 “LOHAS”一词,全称为 “Lifestyles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网民习惯称之为“乐活族”。乐活,可理解为快乐健康及自主独立的生活态度,强调着积极、乐观、可持续的人身价值观。可以说, “乐活”不仅表明了一种生活情趣,更体现了一种文化内涵。将 “LOHAS”翻译为 “乐活族”简单明了,传达出了该词的内在深意,完美地将英语词汇的语言能量 “嫁接”于中文译语中来。

(二)变通创新,驾驭翻译 “张弛”

译者对于网络词汇的翻译,应掌控 “张弛”,变通创新。以上面提到的几个模拟词汇 “辣奢族”、 “海啃族”、 “低头族”为例进行说明。《新华字典》(2011)对 “族”字的解释有:①亲属,泛指同姓之亲:族规、族长、家族。②封建时代的一种暴虐刑罚,一人有罪,把全家或包括母亲、妻家的人都杀死:族灭。③指具有共同起源和遗传特征的人群:种族。⇒因具有某种显著特征或拥有共同属性而被归类到一起的一类人。下面展开讨论的几个带 “族”词语正是点⇒的所指意义。对于↑辣奢族↓等这三个词语,我们应按照其在一定语言情境中的蕴含深意,剖析词汇本身↑能量↓,展开创造性的意译,拒绝表面的直译。 “辣奢族”中的 “辣”字可以说是对嘴巴产生最强烈的刺激味道了,食过之后会让人有抓狂之感觉; “奢”是华丽、时髦、高端的代名词。所谓 “辣奢族”,即对时尚或名牌趋之若鹜,甚至达到痴迷抓狂之境界的一类人。译者将其译为 “famous-brand chaser” 或 “hot-fashion chaser”,较为精确地掌控了翻译尺度,将原词能量巧妙地转换到译入语中。 “海啃族”指海外求学之后不能独立,仍然需要父母接济生活的年轻人。若译为parents-dependents,难以顾及“啃”之蕴意。若改为parents-suckers较为贴切,但无法体现海外留学的实际,因而译者最终处理为 “returned parents-suckers”,全面兼顾,形象恰当。 “低头族”是指如今无论何时何地,那些专注于mp4、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或上网、或玩游戏、或看视频的人们,他们的共同特征就是做低头状。翻译该词时,应充分考虑 “低头”此处的延伸扩展意义而非具象意义,来 “解码”该词在新条件或新场合的时代寓意,即释放其自身语言能量。笔者以为,译者给予该词的译法 “electro-screen addicts”十分贴切恰当,翻译 “张弛”度把握精准,体现出译者积极主动的创新意识。

(三) “不按套路出牌”,展现语言 “能量”

网络词汇不同于传统固有词汇,翻译时不能拘泥于某个词字面输出含义,这样将使译语的意思隐晦生涩,甚至支离破碎,原语的真实蕴意更无从理解与吸收了。 “网络用语本身就是娱乐化和潮流化的标志之一,在翻译时,应注重原语与译语的灵动契合,僵化的简单对应是失败的”(王维东,2010)。例如网络词语 “给力”,其最早出处可溯于北齐 《魏书》卷之 《前废帝广陵王纪》: “诏员外谏议大夫、步兵校尉、奉车都尉、羽林监、给事中、积射将军,得俸而不给力”[6]。在我国北方的白话中亦有此词,用来指 “够意思”, “顶事”之意思。真正使该词流行开来是缘于一部关于西游题材的日本动画,剧中孙行者有句台词为: “这就是天竺?不给力啊老湿”。2010年南非大力神杯期间, “给力”的引用率空前膨胀, 《现代汉语词典 (第6版)》随后将其收录。译者将该词的汉语发音同英文词汇后缀创造性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新的英语词汇“gelivable”。这个中西结合的词汇因其幽默的生成,读感流畅,又便于记忆,受到人们的狂热追捧,并由此为灵感创造出了诸如 “niubility”和“zhuangbility”等网络词汇。这种 “另类”的译法越出了翻译的藩篱,很好地展示了语言能量的时代特征。

四、结 语

网络词汇凭借其自身巨大的 “能量”及壮健的生命力不断充裕着我们的语言词库与表达方式。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交际背景与条件,词语在新的历史语境或特定社交中将会释放无穷能量。作为译者,更应发挥翻译实践中的主体性作用,将翻译活动幻化为艺术创作活动,做一名合格的 “艺术家”。

参考文献

[1]马芳媛.解读庞德的 “语言能量观”[J].北方文学 (下月刊),2012(10).

[2]张雨萌.从 “语言能量”看网络词语[J].外语电化教学,2014(03).

[3]张栩豪.从网络语言里汲取 “正能量”[J].湖南教育 (中),2013(11).

[4]邱永忠.网络语言变异 “突出”意图与翻译传递[J].沈阳大学学报,2011(12).

[5]周建新.庞德翻译观探析[J].东北师大学报 (哲科版),2011(07).

[6]陈纯柱.网络语言的生成价值和特征[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 (社科版),2011(05).

猜你喜欢
庞德译者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译者生存与翻译存在关系的生存论建构
找词语
“走过同一块地毯”:庞德与詹姆斯美学思想比较研究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我”与“你”的相遇——庞德、斯奈德所译汉诗的主体间性管窥
庞德子
一枚词语一门静
从学术史探索中走近学术庞德——评《外国文学学术史研究:庞德学术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