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民族农村贫困户经济发展现状调查及思考
——以全国唯一德昂族乡三台山邦外村为例

2016-03-20 18:25杨海东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贫困户农户养殖

杨海东

(中共德宏州委党校,云南 芒市,678400)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的民族聚居生活在不同的地域,团结互助勤劳勇敢共同建设了辉煌灿烂的美丽中国。广大边疆少数民族是我国建设发展的重要参与者,他们的发展不仅增添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动力,而且巩固了边境的安稳和积淀了良好的开放往来情缘。我国党和政府不断加大对边疆民族农村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或资金倾斜,学者和理论家也不断探索推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方略,并且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随着我国社会济发展层次的不断深化,广大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缓慢,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现象仍旧突出。探寻和破解边疆少数民族农户贫困根源,让每个民族都能共享祖国发展带来的福祉,成为当前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关键着力点。本文选取全国唯一德昂族乡——云南省德宏州三台山德昂族乡邦外村37户贫困户作为调查和探访对象,系统性地窥探当前贫困户社会经济发展概貌,并分析和探索贫困农户致贫原因及脱贫路径。

一、邦外村贫困农户基本情况

邦外村位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三台山德昂族乡北边,村寨坐落于山头,山脚约8公里处就是平坦田坝,有高楼耸立,有320国道和杭瑞高速穿行,夜间向东直视就见灯火辉煌的德宏州府芒市。按照距离来论邦外村远离城市是不成立的,但是几公里的一座山腰二十分钟左右的车程却成为了坝子与山区的分水岭,造就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贫困 “孤岛”。

2015年全村实现经济总收入2517万元,人均纯收入4877元。全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分别是拱别、邦外老寨、邦外三组、上帮、帕当坝、光明、帮滇,据2015年统计,全村共有398户1605人,其中:德昂族207户860人,景颇族107户434人,汉族84户311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0.62%,是典型的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

截止2016年3月,按照我国贫困户识别标准核实,邦外全村共有37户贫困户,共148人,其中德昂族有16户,景颇族有11户,汉族有10户,贫困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9.22%。

37户贫困户中,有手扶拖拉机12台,锄头125把,砍刀117把,镰刀125把,农药喷雾器32台,手机73部,电视37台,电饭煲25台,电磁炉23台,太阳能16座,摩托车26台,洗衣机5台,冰箱16台,饲料粉碎机2台。所有住宅房屋都为空心砖瓦机构,按照当前国家住房评判标准均属于危房。

37户贫困户148人中,有劳动力人口63人,占总贫困户人口总数的42.56%。劳动力人口最高学历是初中,其中上过初中的有13人,占劳动力人口的20.63%,上过小学的有33人,占劳动力人口的52.38%,未上过学的有17人,占劳动力人口的26.98%。常年有重病患者或残疾的农户有32户,占总贫困户的86.48%。

37户贫困户均以种植业为主,其经济收入来源主要是靠甘蔗种植。甘蔗种植面积达319亩,约占贫困农户总耕地面积的73%,其中德昂族和景颇族种植最多,种植面积达249亩,约占其93%的耕地面积。

在与农户交谈中得知,甘蔗种植的支出有:每亩地需要甘蔗种钱和捞沟钱750元;每亩每年需要农药和化肥300元;每吨甘蔗需要110元的砍工钱;初种第一年,平均亩约产2.5吨甘蔗,第二、三、四年,平均每亩可达4吨。2015年,每吨甘蔗420元。由此可以得知,种植甘蔗第一年不计农户自身劳动力投入,甘蔗种植收支基本是对抵,甚者还略有亏损。第二至四年,不再需要出种子和捞沟费用,不计家庭劳动力投入费用,每亩年利润为约为940元。

除种植甘蔗外,贫困户还种有坚果、咖啡、玉米等作物,但坚果、咖啡还尚未大批量挂果,其经济效益甚微。多数农户大概能收获几百斤玉米,基本能满足喂养几只鸡。

近年来,政府大力实行 “红色信贷”发展肉牛养殖和能繁母猪养殖项目,截止2016年3月,邦外37户贫困农户也发展有养殖业。其中就2户养殖了11头牛,还有7户正准备养殖;有26户养殖能繁母猪,共57头,其中有德昂族8户,已养殖猪17头,景颇族6户,已养猪12头,汉族7户,已养猪28头。但是由于养殖时间不久,暂且还没有经济回报。

37户贫困户中长期性外出打工的人数有6人,仅占总人数0.3%,并且都为青年,外出务工每年最多者能给家带回2000——5000元钱,也有少者就仅能维持自我生计。部分民户也在农闲时在村寨或附近村寨做零工,工价低者每天60元,高者也有200元。

家庭经济开支主要是在日常生活费、孩子上学费、看病及人情往来费几个方面。

村民以大米为主食,以前大多农户都有田地,粮食大部分能自给自足。然而自2014年进行农田改造后,由于新平整土地肥力不足和政府引导种植甘蔗及缺水原因,近年来邦外很少有村民种植水稻,平日所需的粮食以购买为主。在调查的3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没有一家农户粮食能完全自给,都是到帕底、风平或芒市等集市商铺购买食用,价格大致在2.6-3.0元一市斤。

村民很少在房前屋后围建园子种植蔬菜,食用的蔬菜除一些野菜 (如马蹄菜、荠菜、香菜、鱼腥草、竹笋)等外,其他蔬菜基本也是到集市购买,购买蔬菜价格多是一般以2元每市斤起价。贫困农户在除节庆或有客人到家外,很少到集市购买蔬菜,他们就食用一些野菜和腌菜,每顿饭就是一菜一腌菜,偶尔有闲去芒市大河捕鱼可以增一菜。

遇到节庆或在婚丧及进新房等重大事件时,村里隔壁邻居亲朋好友都齐聚帮助操持。无论是富裕还是贫困家庭的菜肴都及其丰盛且独具特色。在正客那一天笋子煮鸡、撒撇、酸杷菜、牛粑糊几道菜是必备的,几乎每户办事都有。

孩子上小学和初中都到乡镇府旁的九年制学校读书。现在孩子免除书费外,平日的生活费还有补助,初中生每月补助125元,小学生给每月补助100元,每个孩子每月家里再给予150元左右就基本能满足生活费用开支。

烟酒是每个农户的一项重要开支。无论是德昂族、景颇族还是汉族,20岁以上的男性几乎都抽烟喝酒,50岁以上的部分老人还嚼烟,同时也喝酒。一个人平均每天大约要抽一包烟,抽的烟价格在5-15元之间。酒有啤酒和米酒两类,啤酒多为燕京和大理v5两个品牌,米酒有自酿的也有集市买的。喜好喝酒的人吃饭或空闲时自己一人也喝一点,如果是几个人齐集一起闲聊,酒是不可或缺的。

随着农村医疗卫生院的建立或不断完善,村民们生病看医生的观念已形成,传统的驱鬼治病等民信活动已鲜见。买药治病也成为了一个家庭必须开支的一项内容,但开支的多少不定,感冒等小疾病可能几元恢复,可是遇到重大疾病也许要花费上万元。有部分家庭就是因突遇重病为医治而贫困。譬如,赖某,德昂族,今年32岁,他是小儿子,父母和他一起生活,起初他的家境还算宽裕,但在在26岁那一年,由于骑摩托出车祸摔断双脚,因医治脚使得全家多年积蓄用尽且已外借2万多元,为还债务近年其家境变得极其困难。

参与亲戚和朋友家的婚丧等事是维持和巩固亲情或友情的重要方式。礼金或礼品的高低贵贱蕴含和表征了亲情或友情的疏密。村民每逢得知亲戚或朋友家遇有事情,都会前往给以劳力和物质的帮助。礼金是表示亲友参与事情的文字符号记述,同时也是体现客人财力或与主人亲友关系疏密的方式。邦外村的礼金在40-100元之间,相对与其他地区而言不算高。但是每年须参与的次数较多,并且到其他地方时礼金可能到200元,合计一年也须花费2000元左右的人情往来费。

二、邦外村贫困户贫困原因分析

现象是本质的外在表现形式,通过上述邦外贫困户生产和生活中经济形态的记述罗列,可以真切感知邦外贫困户的社会经济形貌,同时也可以领略民户致贫的多重原因所在。

(一)生产结构失衡,经济来源单一

邦外贫困户以种植甘蔗为主要经济来源,甘蔗的丰欠、价格高低及糖厂是否收购和蔗款能否及时付予直接决定了农户每年的经济收益。如果栽种的甘蔗丰收,价格稳定,并且糖厂能及时付款,那么农户就可以有相对丰裕的收成。但是因为生产结构过于集中,其抗风险限有限。只要在甘蔗种植——收购——付款,这一产销链中出现一点差池,农户就顿时沦入贫困。

譬如,2014年砍销的甘蔗,由于全球糖价下跌和德宏州力量有限公司运作不畅致使出现甘蔗款拖欠问题,许多甘蔗种植户仅拿到 “白纸条”,有钱但仅是一个数字符号,甘蔗已经砍收,但是因拿不到蔗款,导致家庭生计开销无望,贫困问题顿时凸显。

(二)思想观念不解放,商品经济意识淡薄

商品意识淡薄是贫困户贫困的原由之一。安于现状,吃一顿管一顿,当天挣当天吃。一只鸡长大了或是挣到一点钱,想的是邀约几个好友享用,而不是用于储蓄或作为进一步发展资本。

传统的自然经济模式下形成的自给自足观念根深蒂固,认为只有种植业才是解决温饱问题的“正道”,而从事其他行业是 “不务正业”。这种观念的内化转为外化行为后,只重视农业生产,辅之以养几只鸡,几乎没有从事商业活动,也很少外出务工。

传统的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道德教条束缚严重。把义和利绝对性地对立起来,认为赚取别人钱财是不义之举,尤其是对于熟人更为如此。因此,偶有物品出售,他们一般不会讨价还价,买方给多少就是多少,遇到熟人甚至还出现不好意思要钱。

“你要就拿吧,不要钱,呵……,几个人还谈什么钱啊,谈钱伤感情,给给……快点拿,不要客气了,这些都是我自己种的菜,没有打什么农药,你放心拿回去吃,下次有时间你自己到地里面割,今年我种得多的……” (受观察人,赵某,景颇族,女,48岁。观察地点:拱别街,2016年6月2日)。

(三)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经济理性抉择行为有限

农户是农村社会组织构成的基本单元,是经济与社会功能合一的一个单位。在经济行为抉择中农户同样也是多方地对自身利益思考、评价和推断,进而最大效能能地追求经济效益。西奥多·w·舒尔茨就认为:“全世界的农民都与成本和利润打交道……都在时刻计算个人利益的经济人。”[1]索尔·塔克斯 (soul tax,1953)在其 《便士资本主义:危地马拉印第安人经济》一书中,指出农民对价格反映与资本家没有什么差别,尽管他们的资本很少,一个是 “便士”经济,一个是“美元”经济,却表现出 “经济人”的逻辑性和算计性。

但是,由于农户受到自身的主观认识能力、自身所处的环境和信息的不完全、契约的不完全性等方面因数的制约,农户在经济行为决策中的理性是有限的。有限理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环境是复杂的、不确定的世界,而且交易越多,不确定性就越大,信息也就不完全;二是人对环境计算能力和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不可能无所不知。[2]

劳动力人口文化质量的高低是经济行为过程中决策理性和实践效益性的关键影响因子。尤其在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下,信息的识别和利用是实现高效收益的重要前提条件。邦外贫困农户所具备的科学知识较为贫乏,其经济行为理性抉择能力有限。现今的贫困村民可以说是,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低效率生产模式的世代轮续, “前人所用来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案,尽可抄袭来作自己生活的指南。愈是经过前代生活中证明有效的,也愈值得保守”。[3]邦外贫困农户的经济行为抉择只能依靠 “感觉和经验”或者是盲目“随众”。

在生产实践中,贫困农户因自身技能、资本等匮乏造成劳而无获或者收效甚微。譬如,调查户中有14户种植有澳洲坚果,按照坚果种植理论预设,农户种植的坚果树已到挂果年限,但视看山岭坚果地只见树枝茁壮却无果。问及有关专业技术人士才知,坚果树挂果时要有一定的特殊技术处理,要修剪树枝,开花时要及时给予水分浸润。然而,几乎所有邦外贫困农户其劳作生计模式都是靠天种、靠天收、靠天吃饭,缺乏有关坚果管理技术和意识。现今坚果树既占据了耕地,却又无经济效益,坚果树变成 “鸡肋”,食之无果,弃之可惜。再如,为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户经济收入,政府大力倡导能繁母猪养殖,贫困户中有16户已经开始养殖,但是部分农户在养殖过程仍旧延续故有的养殖方式,致使猪越养越瘦,甚至死亡,要实现繁殖目的更是不言而喻了。

贫困农户生产能力低,生产劳作仅能满足基本温饱需求,每年或世代延续的稳定性生产方式已定势为模式,改变已有的生产模式意味着不确定性和风险性,遵循已有生产模式是规避风险寻求稳定理性抉择。所以贫困农户因贫困而不敢冒险改变旧有生计方式,不敢变革就难以增收,陷入一种年年穷或代代贫的恶性循环形式。

近年来,家里田地除种植政府扶持的坚果外,地里每年都是种植玉米,因为自己和家人没有什么专业的特殊技艺,除帮别人砍甘蔗挣到一点钱外,很少有挣钱机会。种玉米,虽然不可能得到丰厚收益,但是可以卖了买米或者直接食用,至少不会让家人挨饿。去年有人邀约我以土地入股方式种植砂糖橘,我思考了几天,最后还是不敢冒险种植。因为本地没有固定的老板或企业收购砂糖橘,现在都是广东等外省老板来收购,万一自己种的砂糖橘成熟时,由于跌价等原因,没有人来收购,那不仅没有收益,而且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 (受访者:李某,德昂族,男,56岁,文盲。受访时间:2016年4月8日)

赵某的家境实况和言说描述是当下很多贫困农户真实存在的展现。每个人都渴望生活富足,但是现实条件制约下,在缺乏技术和文化知识的形势下,为了生活的继续和风险的规避,稳定即是理性的抉择。

三、邦外村贫困农户脱贫路径分析

探寻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突破路径。上文对邦外37户贫困农户贫困原因的分析,进一步厘清了贫困农户致贫原因,为攻坚贫困实现脱贫提供理一定的论思考和行为参考。

(一) 大举知识技能培训,推进农户科学种植养殖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决定着有什么样的成就。一定的文化素质修养是形成理性思想和明锐辨析抉择能力的前提,因而提高国民科学文化素质和优化人口质量成为了多年来世界各国不断努力的方向。

马歇尔就有 “所有资本中对人的投资就是最有价值的投资”的箴言。西奥多·舒尔茨也指出,人口质量是持久的、有用的稀奇资源,改进人口质量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极大地促进经济繁荣,增进国民福利。[4]

加强教育培训,提升民众科学文化素质水平是推进邦外社会经济发展的路径,也是贫困农户实现脱贫致富的有益抉择。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根据民众所需,整合各种教育资源,进一步加大对广大民众进行专门性文化知识的传教和科学种植养殖技能的培训。举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种植和养殖技能培训,改变农户传统低效率的养殖种植模式。譬如,对于参与能繁母猪养殖户,举行母猪养殖技术培训和疾病预防及治疗知识讲解,让农户具备先进养殖技术,加快养殖业对农户经济效益回报;对于种植有坚果、砂糖橘等经济作物农户,给予实用性的技术培训和指导,让农户能科学种植高效收益。

(二) 优化产业结构,扩充民户经济来源渠道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满足民众生计的基本保障,但是过度偏重于农业发展,不利于劳动力的优化配置和资源的高效利用,有碍于专业化规模生产和先进技术的研发利用。邦外37户贫困农户经济收入98%都是来源于农业中的种植业。农业占比偏高,产业结构失衡和经济结构单一是阻碍村民经济增收的羁绊,要实现邦外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贫困农户的脱贫致富,优化产业结构,扩大民户经济收入来源是不二的路径选择。

继续支持和践行肉牛养殖产业和能繁母猪产业计划,优化全村农业生产结构,固化农业生产的基本性地位,为其他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通过新型养殖业和种植业技术的推广,增加农业生产效益,进一步发挥 “靠山吃山”的本能。

大力进行劳动力转移培训,增强民众生产劳动技能,引导农户从事商业、工业及服务业等行业,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利用,实现少有所做,老有所为,多渠道多途径地扩充农户经济收入来源。

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内外各类企业到当地投资选址建厂。企业的建立既有益于当地产品的深加工,也可以保障了农户种植或养殖产品销售渠道畅通。辛劳能得以回报,必然能激发农户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进行专业化和规模化生产。同时,企业的落地建厂,必然需要聘请人员生产管理,这一需求又能进步优化劳动力资源分配。

因此, “经济增长是由结构变化引起的更一般、更现实的情形”。[5]不断加强全村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改变传统的单一种植模式,努力探索实践种植业品种多养化和养殖业及加工业结合,实现产销互通循环;加大对民户劳动技能培训,提高民户劳动技能,鼓励民户从事商业、服务业等各类行业,扩大民户就业渠道。

(三) 多措并举,改变民户因非对称信息导致的发展制约

信息是决策所需要的有效数据,是 “不确定性的减少或消除”。[6]非对称信息就是指在市场参与者相互之间信息分布是非对称的,一方没有完全知道和了解对方信息,从而造成经济行为决策偏差。

邦外贫困农户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决策保守,延续着低效落后的生产模式,先进高效生产技术和理念难以推广,其根源之一就是农户在非对称信息下,为规避风险不确定性风险而做出的有限理性抉择。努力探索扩充农户对市场经济运行信息的认知程度,成为升化农户理性思考和行为的重要路径选择。

地方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既是贯彻落实国家政策重要机构,也是建设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参与者和引导者。政府及相关部门了解和掌握着国家发展社会经济的各种信息,通过直接宣讲或媒体传播等形式,让广大民户系统性地了解国家的各种发展方针信息,填充自我信息的认知度进而优化生产方式抉择。比如,当前邦外村每个民户家庭至少都有一台电视机和一部手机,政府可以通过完善村寨基础设施建设方式,进一步提高邦外村民户电视和手机信息接收质量,并充分利用手机传递信息的功能,如微信、飞信等,让民户可以通过家中的电视和手中的手机,多元化和系统化地接收和了解更多国家或外界发展信息。

大力培育和发掘农村经纪人,为民户提供多样化的市场信息和生产信息。农村经纪人见识广、信息灵、熟悉市场变化规律,是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之间的纽带,能根据市场的需求信息向农户提供生产意见和技术咨询,农户则可以根据经纪人的意见和技术信息安排生产。同时经纪人还能利用自身的市场资源将农户的产品推销出去,使农户的生产活动能够持续有效地转变为不断增长的现金收入,从而保证农户增收。邦外村广大民户尤其是贫困户出现种植或养殖产品贱卖,甚至是卖不出去,造成产品搁置或浪费,辛勤劳作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其原因之一就是农户不熟悉市场信息。所以,培育或挖掘经纪人,让经纪人带领和改变农户原有发展方式,成为当前促进邦外村社会经济发展亟待探索践行的方略。

四、结 语

邦外村贫困民户社会经济形貌虽然仅是我国广大边疆民族地区发展的一个案点缩影,但是在其特殊性之余也表征和投射了当前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滞缓的共性。农户知识文化水平偏低、商品经济意识淡薄和生产结构失衡是导致邦外贫困户致贫的重要原因,也是许多边疆贫困地区发展落后的表征。加强农户专业知识技能培训、优化生产机构和破解非对称信息制约是破解邦外贫困民户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路径方式,也是其他贫困地区进一步发展的有效可行借鉴方式。

边疆地区是国家开放的前沿,也是抵御侵扰稳定疆土的堡垒。但由于边疆地区,尤其是边疆民族地区因远离经济发展中心,发达地区对其辐射或外溢效应有限,加之历史和人文环境等因素影响,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问题成为长期以来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形貌实况。没有边疆的发展,也就没有我国的全面发展,没有边疆少数民族的同步发展,也就实现不了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梦想。因此,发展边疆和致富边疆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参考文献:

[1](美)西奥多·w·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92.

[2]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6:96.

[3]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62.

[4](美)西奥多·舒尔茨.人力投资——人口质量经济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21-27.

[5]L.L.Pasinetti.structural chang and economic growth[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1:98.

[6](美)维纳.控制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1963:65.

猜你喜欢
贫困户农户养殖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粮食日 访农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