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长宁区天山幼儿园 金李花
从“小问号行动”引发的思考
■ 上海市长宁区天山幼儿园 金李花
学习品质培养在幼儿教育阶段的重要性已经日益凸现,过早进行学科知识的学习和储备也许能让幼儿在小学一、二年级稍显出众,但却容易让幼儿丧失对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良好的学习品质对于幼儿的小学学习,甚至终生学习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提出:要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
我园素有“课程超市”活动,又考虑到科学教育活动能很好地渗透学习品质的培养,因此我们选取一个大班开展了以下试验:鼓励幼儿提出各种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然后自由结伴组建研究小组,小组成员逐个对这些问题进行自主研究。为便于幼儿理解,我们为之取了个形象的名字——小问号行动。试验中,我们一直坚持以培养幼儿学习品质为核心,并将学习品质的培养渗透在整个活动中。
我们进入各个中、大班,鼓励幼儿提出他们感兴趣的、想探究的问题。一开始,孩子们还有点拘谨,后来在老师的鼓励下越来越大胆,思维也更加发散和开阔,提出的问题可谓千奇百怪。既有科学知识方面的,也有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如“地球上一共有多少人?”“世界上真的有恐龙吗?”“为什么磁铁能吸住铁?”“为什么蚯蚓住在泥土里不会闷死?”“月亮离我们有多远?”“为什么人要吃饭?”,等等。有的孩子甚至问“为什么吃进去的食物会变成大便?”“世界上有多少种细菌?”等问题,这些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从这些问题之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心里在想些什么,他们的内心世界充满童真、可爱,可惜平时我们的教育很少关注到孩子们的这些问题。
我们深入分析和挖掘了这些问题背后蕴含的教育价值以及对幼儿的发展价值,剔除掉现有教材中已有的内容,最终筛选出最有研究价值且具有研究可行性的40个问题,形成一个问题库。我们还将这40个问题按照研究的难易程度以及与季节的相关性进行了大致的排序。
孩子们自己提出问题再进行研究,确保了他们对活动的浓厚兴趣,这是激励孩子后续进行深入探究的重要前提。而且,探究过程中还能培养孩子们主动思考的习惯。因为孩子们要提出问题,首先要对周围的现象或发生的事情进行思考,然后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筛选。
我们非常注重引导幼儿自己做主,因为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为了满足不同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我们每批为幼儿提供5个问题,鼓励幼儿自主选择研究其中的一个问题。在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幼儿经常会衍生出相关的新问题,于是,研究就不断延续下去。
如在第一轮研究中,我们为幼儿开放了与“火山”“蚯蚓”“彩虹”“轮船”和“磁铁”等相关的5个问题,鼓励幼儿自主选择。然后,引导和启发幼儿围绕这些大问题再提出一个个小问题。在研究每个小问题的过程中,幼儿自主商量在什么地方进行探究、用什么方式进行研究、如何与同伴友好合作等。我们也鼓励幼儿自己准备研究所需的材料、自主开展试验或查阅资料,直至找到问题答案。有时,教师也会给予一些支撑和帮助,如提供电脑、丰富的图书资源等。我们还为每组幼儿准备了一个资料袋,鼓励幼儿将研究过程中的所有资料都收集整理在资料袋中。待第一批问题解决后,再同时开放第二批问题,幼儿再选择参与新的问题小组。
下面,我以研究“轮船”为例进行介绍:在第一次活动中,教师问幼儿“关于轮船你想研究什么?”4名幼儿分别回答“轮船是谁发明的?”“为什么轮船上装了那么多货物却不会沉下去?”“为什么潜水艇是在水下面的?”“游艇会沉下去吗?”。教师又问幼儿“怎样才能记住这些问题,一个一个地进行研究呢?”幼儿提议,可以将问题画下来,这样下次再开展研究时才不会忘记自己提出的问题。于是,幼儿自己在教室里找笔和纸,每个人将自己提出的小问题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接着,教师问孩子们“那这次活动我们先研究哪个小问题呢?”经过讨论,孩子们决定先研究“轮船是谁发明的?”。然后,教师又问“怎样才能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呢?”孩子们纷纷建议,可以去幼儿园的图书馆查阅答案、回家问爸爸妈妈、上网查找答案等。对于孩子们的每一项提议,教师都鼓励他们大胆试一试。
在这种研究过程中,教师退在后面,鼓励、启发和引导幼儿自己决定研究的内容、以何种形式进行研究、先研究什么后研究什么、怎样记录研究收获等。如幼儿发现在图书馆找不到相关书籍,可能尝试到电脑上查找答案,也可能回家后请教大人再记录下答案。又如研究“磁铁”的幼儿想研究磁铁为什么能吸铁,教师就鼓励他们自己回家搜集磁铁、铁块等小物品,带到园内和同伴进行试验。这些都需要幼儿自己做主,自己调控。这种规划、准备、调控、调整的能力,就是很好的学习品质。
“小问号行动”主要采取小组学习的形式。每次选择研究主题时,总会有多个幼儿选择一个主题,我们鼓励这几名幼儿共同开展研究。幼儿研究的具体过程中我们也有意渗透合作能力的培养,如第一次活动时,我们请幼儿围绕某个大问题再提出各自想研究的小问题,然后,鼓励幼儿合作将这些问题记录下来;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鼓励幼儿分工合作,有的幼儿查阅书籍,有的幼儿负责记录等;在分享交流活动中,几名幼儿共同用表演的形式介绍研究收获;等等。
如在研究“灯泡为什么会亮?”时,幼儿提出想进行小试验,并希望老师提供相关材料。教师在准备材料时,有意识地只准备了一块串联线路板。很快,有的幼儿就提出,可以大家合作一起完成这个试验,这时,幼儿主动协商,有的负责连接线路,有的递电线……当小灯泡发亮时,幼儿异常兴奋和激动,他们充分体验到了与同伴合作的成就感。在协商的过程中,幼儿必须学着与同伴沟通、交流,无形之中也提高了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
以往的学习,可能大多是个人独立地学习,而未来的社会是信息沟通的社会,对人的合作、沟通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无论是研究过程中,还是研究结束后,教师都积极创设条件,鼓励幼儿分享研究收获与感想。幼儿在与同伴的交流互动中既开阔了眼界,也能加深对研究结果的理解。
如在“火山”组准备交流活动时,教师问幼儿“在这几次研究中,你们最想向其他小朋友介绍什么呢?”“我们可以怎么介绍呢?”幼儿提议,可以用表演、展示绘画作品、展示记录纸、口头表述等方式进行介绍。于是,4名幼儿分头准备,有的在教室里找了一个白色的泡沫球,在上面涂上颜色,表示地球上哪些地方有火山;有的找来了套在一起的一组大球和小球,用小球表示火山的里面是岩浆;有的整理和补画前期发现的秘密等。经过共同商量、认真准备,最后,4名幼儿合作向班级其他幼儿进行了展示。
在“小问号行动”中,我们积极尝试渗透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经过一年的试验,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专注性、探究欲望以及合作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教师的教育理念也得到了更新, 教师对学习品质更为重视,对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幼儿学习品质也有了一些心得与体会。在以后的实践中,我们将把学习品质培养渗透进其他教学活动中,为幼儿的小学学习甚至终生学习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