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浙江高考语文试题选评

2016-03-20 13:12:06中国美术学院附中何美婕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引力波小题考查

●中国美术学院附中 何美婕

2016年浙江高考语文试题选评

●中国美术学院附中 何美婕

(一)语用题

【原题】

5.填入下面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贾母因要带着刘姥姥散闷,遂携了刘姥姥至山前树下盘桓了半晌,又说与他这是什么树,这是什么石,这是什么花。刘姥姥一一的领会,又向贾母道:“谁知城里不但人尊贵,连雀儿也是尊贵的。__________。”众人不解……刘姥姥道:“那廊上金架子上站的绿毛红嘴是鹦哥儿,我是认得的。那笼子里黑老鸹子,怎么又长出凤头来,也会说话呢。”众人听了,又都笑将起来。

A.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变得既俊又会说话了

B.偏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他会说话了,也变俊了

C.偏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他也变俊了,也会说话了

D.这雀儿到了你们这里,变得既会说话又俊了

6.提取所给材料的主要信息,在横线处写出四个关键词。(4分)

引力全称万有引力,指具有质量的物体之间加速靠近的趋势,简单说就是物体之间相互吸引的作用力。在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视野里,引力等价于弯曲的时空。而引力波就是在弯曲的时空这个大背景下,当发生有质量物体加速运动导致的扰动时,由此产生的波动如波纹一样向外传播的现象。

一个世纪前,爱因斯坦预测了引力波的存在,但近百年来,科学家们并未找到证明它存在的直接证据。华盛顿当地时间2016年2月11日,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观测台(LIGO)实验组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首次直接观测到了由两颗恒星级黑洞13亿年前并合产生的引力波。这是科学史上又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现。

引力波的发现对普通人的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科学家们表示,一个新的重大科学发现,总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无法预估的发展。18世纪描述电磁波的麦克斯韦理论确认的时候,也没有人知道会给人类带来什么,但是现在不管是电视机还是移动电话,都与电磁现象有关。

_____ __________ _____

7.在空格处分别补写倡议的理由和具体内容。(两处字数各不超过40个字)(5分)

倡议书

各位同学:

乘坐公交是很多市民日常出行的选择。众所周知,□□□□□□□□□□□□□□□□□□□□□□□□□□□□□□□□□□□□□□□□。可是,我市不文明乘车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发生老人被人群挤倒而摔成粉碎性骨折的悲剧。

为此,我们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

□□□□□□□□□□□□□□□□□□□□□□□□□□□□□□□□□□□□□□□□。

文明乘车,从我做起!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为城市增光添彩!

XX中学学生会

X年X月X日

【参考答案】

5.C

6.引力波 首次 (或“美国”) 发现 影响 (或“意义”)。

7.示例:

文明乘车让出行更安全,更高效,体现了一个人的基本素养,也有益于社会和谐。

自觉排队,有序上车;尊老爱幼,主动让座;举止文明,谈吐有礼。

【试题评析】

浙江语文高考卷的语用题题型变化很多,主要考查的类型有:语句的扩展,语段的压缩,句式的选用、仿用和变换,常见修辞手法的正确运用,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不同的年份里会选用不同的类型,在这里,仅以2016年浙江卷的第5、6、7小题为例,对浙江的语用题出题方式略作分析。浙江的语用题通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时代性。近几年来,浙江卷通常选择新鲜的素材,不避讳时事热点,从政治、经济、艺术、科技、生活等方面选取素材,架通社会与课堂的桥梁,引导学生对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都关注。比如2016年第6题,它选用了今年2月份刷爆朋友圈的引力波热点问题,在普及高冷深奥的科学知识的同时,也要求考生能迅速抓住新闻的信息要点——“引力波”“首次”(或 “美国”)“发现”“影响”(或“意义”)。

(2)实用性。浙江高考卷的语用题经常与生活息息相关,关注语言在生活中准确、得体、生动的应用。比如第7小题,它讲述生活中乘车这样一个常见的生活现象,提倡“自觉排队,有序上车;尊老爱幼,主动让座;举止文明,谈吐有礼”的文明乘车行为。参考答案采用客观得体的书面语,准确传达了文明乘车的理念。在乘车的日常行为中,如果人人都依照考题所倡导的理念去做的话,会从细微处改变我们的生活面貌。

(3)灵活性。浙江省在语用题的出题方式上一直比较灵活,每年都有新的题型出现。比如2014年考查的题型有补写答话、拟写信的正文、仿写,2015年有连贯、根据人名取字、根据图表写结论等。而2016年则选取了连贯题、压缩题和补写倡议书内容的题目。学生答题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第6题为例,这是一道考查压缩语段的题目。压缩语段有拟写新闻标题 (或一句话新闻)、提取关键词、概括并评价材料的内容、下定义等几种类型。考生要根据“提取关键词”的要求,迅速、准确解题。

(4)人文性。浙江省高考卷中的语用题,一直有良好的导向,让学生在挖掘语言内涵的同时,拓展思想的外延,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比如2016年第7小题,要求考生写出倡议文明乘车的理由,这道题就体现了出题者鲜明的意图:提倡人们具备公民应有的素养,创造出和谐的社会。而第5小题,选取了《红楼梦》这部经典文学著作的一个片断,展现了这部著作的语言魅力,体现了浙江高考语文卷历年来注重人文性的特征。

(二)古代诗歌鉴赏题

【原题】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 (7分)

北来人二首

[宋]刘克庄

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饥锄荒寺菜,贫著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

【注】①东都:指北宋都城汴梁。②宣和:宋徽宗年号。

21.赏析第一首中的画线句。(3分)

22.这两首诗在叙事上有何特色?试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21.运用对仗(对偶)、拟人的手法,借陵园、宫殿的荒凉残破之景,抒亡国之痛,情景交融。

22.①以对比加强叙事的抒情效果。用权贵歌舞宴饮,不问军情与百姓心系故国作对比,表达忧国忧民之情;以主人公一家亡国前后境况的对比,表现百姓流离之苦。

②以“北来人”的口吻叙事,表达情感显得更真实、自然。

③叙事中流露出个人的情感。如“今成独雁飞”流露了主人公家破人散的凄凉与孤独。

【试题评析】

浙江省高考卷古诗阅读内容习惯于避开热点。从选材上看,它会避开选择“唐诗宋词元曲”的模式,选择宋明清诗。如果真考到“唐诗宋词元曲”,它会避开考查名家。如果真考查名家,它会避开考查名家的名篇。2016年的浙江省古诗阅读选材符合这种规律,它选择了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北来人二首》全以从金人统治下南逃的“北来人”的口吻来叙述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前一首侧重描写故都的荒凉景象,让人说起来白发都会增多。北宋诸帝的陵园里,庄严肃穆的氛围已经荡然无存,残破的石马湮没在荒烟蔓草之中,废弃的宫殿里,铜驼似乎在为这衰颓的景象哭泣。故国虽残破不堪,但遗民们仍留存着复国的信念,不愿轻信对南宋不利的消息而把它当成谣言。至今,那些旧日京都的女子,装束还是宣和年间的模样呢。后一首侧重写“北来人”自己的际遇与感受。本来一家十口逃难,希望过上好日子,如今却只剩自己孤零零一个人,在荒寺里锄地种菜以养活自己,身上穿的仍旧是南逃时的金人的服装,这一切多么让人心酸。但让人更难以忍受的是,南宋朝廷苟安一隅,不思收复失地。那些权贵的府第里,整天歌舞不断,他们仍然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百姓们仍然看不到秣马厉兵、奋发图强的举动。这样下去的结局,必然是再见不到国家统一的场景了。翠銮,在这里是指徽、钦两帝的车驾,诗人写作时,徽、钦两帝早入黄泉。但在这里,“翠銮归”仍是收复失地的一种象征,仍能透露出人们斗争和反抗的意愿。21、22小题的赏析的能力层次为鉴赏评价D,属中等难度。21小题主要从手法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角度来分析,写到“运用对仗(对偶)、拟人的手法,借陵园、宫殿的荒凉残破之景,抒亡国之痛,情景交融”即可,不难回答。22小题相对难把握一些,叙事的特色应注意叙事过程中运用的手法和叙事的角度、叙事的顺序。像第①、③两点主要是从叙事的手法——对比与寓情于事这两方面来回答,第二点则从叙事的角度来回答,考查叙述人称的作用。这一点是学生容易失分的地方。总体上,与往年的古诗阅读题相比,今年的古诗鉴赏题难度有所加大。

(三) 传统文化经典阅读题

【原题】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 (5分)

《墨子·节用》:“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用财也,无不加用①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德②不劳,其兴利多矣。”

【注】①加用:更有用,更有价值。②德:通“得”。

23.从这段文字看,“节用”的含义是□□□□□□ 。(不超过6个字)(1分)

24.根据选文,理解并概括墨子的“为政”思想。(4分)

【参考答案】

23.去无用之费

24.①不赞成通过对外掠夺来增强国力。 ②合理地节约用度。 ③珍惜人力物力,减轻百姓负担。

【试题评析】

浙江传统文化经典阅读题是一道比较有特色的题。今年的这道题目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1)符合教学大纲要求,体现高考大纲变化。2006年,浙江省高中生统一选修 《论语》(选读)教材,学生开始比较系统地接触儒学经典。自2009年起,高考试卷也以《论语》材料作为命题的一个依据。近些年来,浙江省的高考大纲稳中有变,一直在做调整,2015年的高考大纲中,“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分析和评价”,去掉了往年的“传统文化经典(《〈论语〉选读》)的理解和评价”中的括号部分,这说明传统文化经典阅读题的选材进一步延伸,内容从课内考到课外,从儒家思想考到诸子百家思想。

(2)展现传统文化经典思想,考查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解读这道题,学生应对先秦主要学派的基本观点有一个清晰的把握,同时着眼于对材料的理解。比如2016年考的是墨家的思想,学生就应该对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节用”等基本观点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又结合材料作具体分析。今年的这道传统文化经典阅读题考的就是墨家的 “节用”思想,考试题型跟往年基本保持一致。第一小题是客观题,第二小题偏向主观题,主要考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和概括分析能力,其能力层级为C,属于中等难度。第23小题,“节用”的含义是“去无用之费”,文中“去其无用之费”正是对这一思想原原本本的体现。而第24小题,需要在读懂文段大意的同时,对原文内容进行概括筛选。墨子的“为政”思想包括以下三方面:①不赞成通过对外掠夺来增强国力。②合理地节约用度。③珍惜人力物力,减轻百姓负担。它是对“其倍之非外取地也”“使民用财也,无不加用而为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等内容的概括,考生需要用自己的语言组织答案。2016年这道传统文化经典阅读题内容上虽有所变化,但不会给学生无从下手的感觉,指向明确,难度适中。

(3)关注人文内涵,挖掘时代特色。这道文化经典题作为高考卷中的亮点,闪烁着人文思想的光芒,既寄托了对传统经典文化传承的意愿,又融入了时代的活水。从选材上看,这是一道正能量的题。“节用”的观点,符合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当铺张浪费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厉行节俭”已经成为实现中国强国之路重要的指导思想。这些年一直提倡的“光盘行动”“严格公务接待制度”都是这一思想指导下的实际行动。“文以载道”,考题的宗旨不仅仅是考学生的语文分析概括等能力,也希望通过这些题目提高学生的素养,让厉行节俭的思想深入人心,让传统美德在中华大地上蔚然成风。

猜你喜欢
引力波小题考查
配合物的常见考查
高中数理化(2024年8期)2024-04-24 16:58:14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黄浦江边的“引力波”
现代装饰(2020年4期)2020-05-20 08:56:06
EN菌的引力波探测器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中学化学(2017年6期)2017-10-16 09:47:38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中学化学(2017年2期)2017-04-01 12:54:33
发现引力波
新春“引力波”一触即发
海峡姐妹(2016年2期)2016-02-27 15: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