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开云雾方见日
——2016年高考作文常见失误及因应措施

2016-03-20 13:12江西省南康中学邱文华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高考作文考场审题

●江西省南康中学 邱文华

拨开云雾方见日
——2016年高考作文常见失误及因应措施

●江西省南康中学 邱文华

高考作文既是对考生知识积淀、思维水平、表达能力等语文素养的一次综合检测,也是对我们语文写作教学情况的一次集中检视。而了解在高考作文中考生所反映出来的各种问题,对改进今后的作文教学无疑是有镜鉴作用,能增强今后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笔者通过阅卷发现,2016年高考全国I卷作文主要有以下几种失误类型:

一、不识庐山真面目

今年全国I卷的作文材料是一幅漫画,要求考生结合漫画内容和寓意作文。要正确理解该材料的写作的立意,必须整体把握漫画内容,尤其是其中的两大关键信息:一是两个小男孩脸上的唇印和掌印,二是试卷的分数。较为合理的理解是:“两印”代表家庭教育的方法,分数代表当今教育的评价方式,因此,文章的基本立意范围应该是谈教育 (尤其是家庭教育)的方法和教育评价的方式——考生可以质疑当今只以分数为标准的单一评价方式,也可批判一些家长教育方法上的简单粗暴和机械僵化等。

但部分考生因读不懂画面内容,理解不了漫画的寓意,导致文章立意出现方向性的错误——有的另起炉灶,立意完全和漫画无关,如谈青年与未来,谈创造力,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有的牵强附会,如谈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谈做好自己等;有的强拉因果,如谈要学会以诚立身、以信处世,人生需要不断进取等;有的曲解原意,如谈奖不如惩,威恩并用等;有的似是而非,如认为要向考61分小男孩的家长学习,要学会知足常乐……这些问题,均由考生审题错误所致,其结果是下笔千言却偏离题意。

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看待问题不能只抓住一鳞半爪,而应着眼事物的整体,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的道理也适应于作文的审题和立意。今年相当一部分考生忽视了写作要求中的“综合材料内容和寓意”这一关键信息,审题没有把漫画视为一个整体,导致立意“只顾一点,不及其余”,犯下断章取义、以偏概全的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见“分”不见“印”。有的无视“掌印”,如根据两个小男孩考试分数不同、表情也不同的描述,得出“家长应该多鼓励孩子”的观点,然后谈论鼓励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只从“奖励”角度立意,却毫不涉及代表处罚的“掌印”的内容。有的则相反,立意无视“唇印”,还有的对“两印”均视而不见。因为对漫画中重要构件的有意无意的忽视,此类文章立意的着眼点仅是漫画中的“分数”或“表情”。

二是见“印”不见“分”。此类文章大多为抛开材料谈家庭教育之作,内容大而空,未能涉及漫画中蕴含的批判“唯分数论”的寓意,也反映了部分考生缺乏审题立意的整体意识。

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第三种情况——虽然顾及到了材料的“印”和“分”,但立意仍然顾此失彼。最有代表性的是一篇题为“不为‘及格’万岁,不因‘未百’责备”的文章——作者批判了当今社会上的两种走极端的父母:前者因孩子未得满分而 “怒其不争”,后者因孩子考了及格而“高呼万岁”。认为“双方的教育观点都有好有坏”,如果“结合两者各自之优,就最能让孩子受益”,最后得出“如果一个孩子既具备向上自强的积极,又兼有不争不抢的心态,怎能不成功?让孩子适度地生长,必能长成人中龙凤、国之栋梁”的结论。该文尽管说理透彻,语言功底了得,也蕴含了“掌印”和“唇印”的内容,但作者仅从“98”分和“61”分角度立意,未能把握立意的整体性原则,使得文章无法进入高分行列。

三、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严格说来,这并非完全是一种考场发挥的失误,而是一种因平时学习缺乏相关训练、导致考生缺乏相关思维能力与技能的“失误”。

对一些具备相应思维水平的考生来说,今年的作文材料给他们提供了施展才能的绝佳平台。这些考生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在谈论当今教育方法和评价制度时,摆现象,说危害,找原因,想办法,说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思路清晰,思维缜密。

但也不可否认,一些思维水平大致相当的考生,考场上所展示出来的思维含量却不尽如人意。这些考生审题准确,立意恰当,但说理的深度却不够,例如:写记叙文,内容只停留在看图说话、复述材料的思维浅层次;写议论文,仅从个人感性认识来谈“唯分数”制定奖惩标准的弊端,却不能将认识升华到理性思考的水平。在具体写法上,往往说理角度单一,大都采用“观点+事例”模式,而且大多缺乏对事例和观点之间内在联系的分析。这类文章,大多只能得到“基础等级”的分数,在获得“发展等级”的评分时,则往往乏善可陈。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平时的教学应如何因应呢?

一般来说,高考考场作文的得分高低主要取决于考生在审题立意时是否真正读懂了考题和命题材料,取决于文章的谋篇布局是否恰当,取决于文章体现的思维含量,取决于语言表达的优劣。可以说,这些决定考生阅读能力、思维水平和表达能力的因素,就是我们平时教学应当努力的方向。

一、引导学生多阅读

叶圣陶说:“语文老师不是给学生讲书的,而是引导学生读书的。”众所周知,阅读是提升语文能力的根本,学生没有一定的阅读量,语文学习就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每年的高考作文都有不少考生暴露出知识缺失、思维幼稚甚至枯竭的问题,这跟学生的阅读面狭窄、阅读量不足是分不开的,应引起我们足够的正视与重视。

为此,教师不仅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说,多读、博读是提升语文能力的前提和关键。古代文人之所以往往能出口成章,这跟他们从小博览群书是分不开的。魏书生要求他的学生每年读两万多页书,他的学生的阅读鉴赏和写作能力都要比同龄人强许多。这些,对于我们的作文教学都有借鉴意义。

二、加强审题立意能力的培养

阅读固然是写作的源头活水,是增强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对作文审题、立意能力的训练也必不可少。事实上,审题立意就是考生在对题目材料理解的基础之上,把握其含意并使相关知识融会和迁移的过程。可以说,审题能力是写作时第一位需要的阅读能力,审题时要让学生学会对材料中现象与本质、局部与整体、片面与全面、对立与统一等关系的分析处理,掌握对材料信息的阅读、理解、提取、概括、引述的方法,从而能够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具备揭示材料内在联系的能力。如此,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写作立意时偏离甚至游离于材料主旨之外的问题。

三、着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写作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逻辑性,即做到思考缜密,能自圆其说;二是多维性,即善于从多角度说理;三是创造性,即思考问题能提出新颖的见解,不人云亦云。

学生因个体差异和自我认知结构的不同,决定其在思维上有着不同的层次和彼此的区别。一般来说,人的思维能力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智商的高低,二是是否具备思维技巧。智商是先天性的,而思维技巧却可通过后天的训练来提高。如果思维技巧掌握得好,即使智商一般的人,其思维能力也能高人一筹;反之,即使智商很高,也可能表现得平平。因此,采用恰当的方法来训练学生的思维方法与技巧,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应是一种可行之道。例如:对社会上出现的一些现象或问题,我们可以经常有意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如历史的角度、现实的角度、发展的角度、辩证的角度等)去思考和探讨,一旦习惯成自然,学生从多角度看待问题的思维方法与技巧就得以掌握并获得提升了。

四、强化考场作文的相关要求

高考作文是在特定的时间、特别的场合进行的一次特殊的写作活动,而对阅卷老师而言,阅卷更是一种时间紧、负荷重的特殊工作。为避免“遗珠之憾”,教师须让考生树立 “既要让自己写得好,又要让老师改得准”的意识,强化考场作文的相关写作要求。一直以来,笔者都坚持考场作文必须符合以下写作要求:要有恰当的标题、准确的立意、清楚的结构、清晰的思路、鲜活的语言、充沛的感情。让每个学生明确这一要求,并让他们以此作为自己写作追求的目标,学生的写作就方向明确,假以时日,其真实的写作水平必会有大的提高。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多读书、勤积累、善思考、敢质疑的学习品质,再加上必要的思维和写作技能训练,相信是能从根本上解决考场写作问题的。

猜你喜欢
高考作文考场审题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高考作文的得分点
牵牢平移手 考场稳稳走
“三招”学会审题
高考作文如何用“词”
高考作文两关注
考场上怎样才能写好记叙性散文
期末小考场
考场借笔
七分审题三分做